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修羅場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阿爾法工場

也許沒有一家巨頭能夠通過這個生意盈利,就像當年的團購一樣。

文 | 郭開森

來源 | 陸玖財經

2020年下半年,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大部分的資金都在悄悄流向一個叫社區團購的賽道,各家都很低調,主動宣傳很少,但是在戰場上,卻是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中國的團長們,大有不夠用了的趨勢。

一位資深的社區電商運營者告訴陸玖財經,社區電商目前是不是一個偽需求,還不好說,現在在這個產業鏈上,最掙錢的就是供應商,各家都在虧,誰能燒到最後,才有機會,這個機會存在不存在也不好說,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留下一堆遺產,服務於其他商業模式。

但是,誰能笑到最後呢?陸玖財經的答案很奇葩,也許會是短視頻。

01 戰略高地

拼多多要砸5億入局社區團購;大連即將進入買菜不要錢時代;盒馬正在醞釀在北京、上海做社區團購;王興在內部會議上表示,美團優選這次必須贏下來;滴滴程維這次做橙心優選,也是下了決心要拿下,這場戰役不能輸。

甚至,隱退江湖許久的東哥,也將親自帶領京東(JD.US,09618.HK)下場,參與這場大戰。

巨頭如此之多,賽道如此擁擠。

存量市場裡,還有興盛優選、十薈團、叮咚買菜、同程生活、每日優鮮等等。

萬億生鮮市場,線下流量入口,絕對的每日高頻應用。從中產階級到中老年大爺大媽,每個人都能覆蓋到。當然,這裡的用戶主力,依然是三四線城市的中年人。但是,社區團購的價值,無疑已經重新被各大巨頭所重視。

這不僅僅因為疫情所致,更重要的是,線上流量已經被短視頻吞噬,而線下流量,除了共享單車、出行之外,本地生活已經成了最後一塊蛋糕。

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流量枯竭。那麼,最後一塊線下流量蛋糕,必然成了群狼環伺之地。

社區團購提升至戰略高度,新一輪的競爭由此拉開序幕。美團(03690.HK)已經提出「千城計劃」,增設「美團優選」事業部。

從更高的角度,社區團購或許是電商進一步打開下沉市場的流量入口,龍頭電商/網際網路公司會藉助社區拼團高性價比的特點,打開下沉市場,從生鮮拓展到全品類,逐步提升在下線城市的電商滲透率,因而具有戰略意義。

拼多多(PDD.US)入局的目的,是把社區團購作為農產品渠道的延伸。

滴滴入局,在成都等城市上線橙心優選,目的是為了擴展出行之外的第二、第三戰場。

真正打硬仗的,是美團、興盛優選。

而十薈團據說則在節節敗退,等著被阿里收購。

阿里(BABA.US,09988.HK)的投入根本不足。放到四五六線城市,每個城市都有地頭蛇,都有自己特有的團長和人員模式。但是,阿里也不得不加入戰團。因為五六線這類下沉市場,是淘寶新增流量的主要來源。

更何況,這一戰,如果輸了,不僅淘寶會流失用戶,支付寶的地位也受到威脅。

畢竟,到了這麼下沉的市場,很多用戶並不會覺得支付寶是剛需,而微信支付由於微信本身的社交屬性和裝機量的優勢,加上騰訊旗下的諸多生態電商企業的下沉,將會對支付寶形成進一步的圍剿之勢。

02 團長之爭

社區團購是指真實居住社區團體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是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

初期,團長是稀缺資源。

從短期來看,團長在社群維護中,扮演了較為重要的角色。一開始的社區團購平臺,高度依賴團長的運營管理能力,但是團長資源不具有獨佔性,並且忠誠度較低,因而必然會出現早期各大平臺補貼爭搶優質團長資源的情況。

從長期來看,社區團購比拼的是供應鏈。這個時候,平臺的作用更重要。

團長,一開始可以是社區店的店長,只充當一個提貨點的角色。或者是一個寶媽,在全職太太之餘利用微信群團結更多的購買者。

隨著供應鏈的重要程度不斷加強,零售店店長的佔比不斷提升。根據新經銷數據,寶媽佔比27%,零售店店長佔比73%,有線下店的平臺可以將這些人轉化為考核後專門聘任的團長,而寶媽他們有充裕的時間來做兼職。但是團長目前沒有獨佔性和排他性,因此出現了頭部平臺爭奪優質團長的局面。

數據顯示,頭部5%~10%的團長貢獻80%~90%的銷售額,團長作為連接C端的唯一核心渠道,是社區團購能夠運轉的前提。團長的運營能力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目前巨頭快速搶佔市場,團長成為稀缺資源,美團優選採用傳統網際網路打法,主要以地推、掃街、拜訪的方式獲取團長,拼多多則通過電話拜訪的方式,快速搶奪興盛優選的團長。美團地推每拓展一位團長,獎勵160元,滴滴的「橙心優選」和拼多多的「多多買菜」是130元。

以同程生活為例,其團長包括門店和寶媽,為了鼓勵推廣,制定兩個政策:

1、舉薦一個團長(新團長做夠一個自然月並且要有一個月業績額突破5000元)即可得獎金300元;2、升級為師長後可享有下級團長流水1.2%的佣金提成(升級方法包括:1、團長自身業績很高,連續2個月達到兩萬;2、介紹5個團長,每個團長要有一個月達到1萬)。

11月底,在西安召開了全國的社區團長的民間會議,甚至出現了團長聯盟(簡稱:團盟)這樣的組織。可見,團長的力量和組織模式已經發生變化。甚至,有些大城市的,例如大慶的團長,在全國團長中已經擁有最大的號召力,動輒自建數千平米的倉儲和分揀場地,其實力不可小視。

但是,仍有一些平臺企圖越過團長,去減少更少的環節,直達用戶。例如,美團優選。美團想依靠自己建倉,依靠密布的外賣騎手隊伍,達到最後一公裡送達的目的。但是,這種繞過團長的行為,在線下這個複雜的市場,最終行得通嗎?

真正發明團長這一橋頭堡作用的興盛優選,據說,內部一直在忙著刷單,數據造假。這也反襯出,團長忠誠度並不高。平臺和團長的博弈,始終存在。

03 上升空間

相比於前置倉模式,社區團購的創新點在於通過社區團購來低成本引流,解決了前置倉的流量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單經濟模型前期投入過高且後期流量難以維持帶來的難以跑通的問題。

前置倉做得最早的每日優鮮,時至今日依然沒有實現整體盈利;在叮咚買菜的大本營上海,從大倉到前置倉,每一單都要虧損4~5元。

(圖片來源於開源證券)

美團優選通過自建和加盟的方式,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大倉——網格倉——線下服務門店」的物流配送體系,針對團長人群,提供「三重保障」措施,挖角成熟有經驗的團隊。

截至2020年10月,美團優選已經進入20個城市。美團優選在3個月時間內,已經從最初百人團隊迅速擴增到3000餘名成員規模,美團優選在全國的地推團隊大約1000人。

拼多多也沒有閒著。進軍社區團購,開展多多買菜業務,應對本地生活服務對手競爭。興盛優選、美團優選在部分區域對拼多多流量形成分流,為應對競爭,拼多多推出「多多買菜」業務進軍社區團購。

拼多多的打法一向凌厲。高舉高打開啟閃電戰模式,高補貼搶佔團長資源。

拼多多自2020年7月開始組建「多多買菜」首批團隊以來,以「閃電戰」的速度進行推進,2020年8月初,多多買菜小程序進入試運營階段,砸10 億補貼爭搶團長,制定1V1 幫扶計劃,拼多多的開城速度異常迅猛。

為了招募團長和鼓勵團長拉新,除了正常10-20%比例外,另外設置了千分之一的月交易額獎勵。此外,在特定時間內出單量達到一定數量,還可享受額外獎勵。

拼多多入駐西安後,籤約本地4家地推公司近1000人團隊,第一天便開500位團長,挖角大量興盛優選團長。截至2020年10月初,拼多多已經在兩個月內開到60座城市。

滴滴也在行動。橙心優選是滴滴內部孵化業務,在滴滴內部孵化了3個月也快速上線,高舉高打。

滴滴CEO程維4月公布的三年戰略目標時,曾提到「滴滴國內業務將雙曲線推進,一是持續完善一站式出行平臺,二是小桔車服、自動駕駛、金融、智慧交通等業務持續發力,同時探索新賽道」。

自2020年6月上線以來,已經先後入駐成都、重慶、綿陽、內江等多個城市。2020年9月11日,橙心優選在川渝地區日單量突破50萬。9月17日,四川地區日單量突破55萬,滴滴計劃持續在全國範圍內擴大業務版圖。

模式上,橙心優選採用「今日下單+次日自提」的模式向用戶提供服務。在流量埠上,橙新優選有自己獨立的APP。根據七麥數據信息,「橙心優選」上線至今,在蘋果應用商店免費美食佳飲App榜單的排名,從200名開外一路上升到60以內。

戰爭正在打響。沒有人認為自己會輸。於是,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即便是忙著刷數據給投資人看的興盛優選、已經落伍的十薈團也不會承認失敗。因為,被巨頭收購的結局,自己不會主動提出。

04 終局是什麼?

那麼,社區團購的終局到底是什麼?

不要忘了,傳統的線下超市是物美、永輝超市、步步高,還有錢大媽這類紮根線下的連鎖菜場。甚至,到了鄉鎮這一級,還有那麼多的小商販。當然,後者可以轉型做團長,但前者的命,難道要被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全部「革」掉?

同樣一個財務模型,在沒有過度競爭和燒錢的情況下,行得通。但是,一旦資本入局開始補貼燒錢,則完全變了。過去,共享單車行業就是這樣。如今,輪到社區團購。

團長的背後,是供應鏈。後者才是關鍵。

大家應該都算過帳。社區團購這場戰役,除了給社區溝通提供物流、提供供應鏈的人,是初期戰爭的關鍵。所以,一開始大家都在搶團長資源。但團長之後,護城河依然是供應鏈。

一味地補貼,在薅羊毛的人群中,除了最終用戶之外,整條鏈條上,送水人比掘金人的確定性更高。如同10年前的千團大戰,補貼的終局,要麼只剩下一兩家,要麼就是誰也不剩,因為財務模型到了戰爭階段,已經發生改變。

大多數玩家都很難笑到最後,最終的結論也證明,沒有一家團購網站活下來了,就算是美團,當年的業務也早已不見蹤影,變成了一家外賣公司。

(圖片來源於開源證券)

當然,留下來的,也不完全是一地雞毛。

至少,農村物流的成本會降下來,中國廣闊的五六七八線地區會建立更加發達的物流體系。完整的供應鏈和更加毛細血管化的物流體系,即將全部建立起來。物流和供應鏈更發達。

這之後,會發生什麼?

答案顯然是:短視頻電商。

所以,最近聽說快手砸了2/3億人民幣去湖南開拓農村用戶。設立從鎮、鄉到村的APP推廣員,手把手地教會農村人玩快手,大概每個用戶花掉20-30元的推廣成本。

這樣,如果執行到位,光湖南一個省,快手將新增1000萬用戶。快手這類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的模式,將充分利用社區團購大戰後建立起來的農村物流體系。

也就是說,今天如火如荼的社區團購大戰過後,也許沒有一家巨頭能夠通過這個生意盈利,就像當年的團購一樣,這個生意本身的商業模型並不成立,但是燒了這麼多錢之後,下沉市場的整體電商的配套設施卻完善起來,這一套設施將服務於短視頻行業演化出來的電商。

要知道,快手已經拿了一張支付牌照,在電商行業大幹一場的態度,已經眾人皆知。

原來,螳螂撲蟬,黃雀在後。

這就是為何字節否認自己做今日買菜的原因,因為,他不需要。

社區團購大戰之後清掃完戰場,正好,字節可以入局。

相關焦點

  • 管中窺豹:從社區團購看網際網路巨頭的野蠻之路
    ,其實說到底這場爭論還是在探究網際網路巨頭們對於社會的意義何在。而此次我們將藉助社區團購的浪潮來回溯網際網路大巨頭的野蠻發展之路。二是疫情帶來的衝擊即便是巨頭也渾身難受,疫情擊穿了它們的壁壘,無論是打車也好、外賣也好還是電商,疫情期間基本上是停擺的,而這三家巨頭又均是網際網路界內最會講故事的,疫情的衝擊讓它們幾近無故事可講,於是它們及時發現了社區團購,而社區團購也給了它們一個嶄新的故事腳本。
  • 網際網路巨頭居然搶菜場裡的鋼鏰?供應商被迫反擊社區團購!
    一時間,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都一頭扎進賣菜的行列。什麼是「社區團購」所謂的「社區團購」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概念。說白了就是把大家日常購買的米、油、鹽、姜醋茶、新鮮果蔬搬到網上。大家坐在家裡點擊手機APP,商家會發各種日用品。
  • 網際網路巨頭開始進軍社區團購:菜市場開在手機裡
    菜市場開在手機裡  網際網路公司和菜市場的爭奪戰還在繼續。當網際網路巨頭開始進軍社區團購,社區微信群裡的廣告和手機App裡的優惠券替代了菜市場熟悉的吆喝聲和殺價聲。人們只需在手機上提前預購,貨物會在次日抵達顧客選中的自提點。  有的網際網路公司開始做社區團購的第一個月,開城數量就達到120個。
  • 社區團購只剩下一種模式 網際網路巨頭沒有放慢腳步
    也就是說,攜著資本,用虧損換規模,然後快速決出市場前三名,網際網路這套通用的打法,在社區團購行不通了。但社區團購的發展,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網際網路巨頭的腳步,也沒有調整放緩的跡象。燃財經獲悉,根據一位美團買菜BD的說法,「過段時間,可能就在12月,美團優選將挺進北京,但如何與美團買菜業務相結合,還在等總部通知。」
  • 【客利得】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搶灘社區團購,社區超市如何脫困?
    疫情讓無論是傳統線下的零售門店還是線上的網際網路巨頭,看到了送貨上門的重要性。無論是餐飲、生鮮蔬菜、鮮花蛋糕,還是藥品、日常生活用品,這一切平常看起來毫不起眼,唾手可得的高頻消費品,關乎這一切的生意,可能商業模式得重新定義。而社區團購模式,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的爭奪點。
  • 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雲紙項目提前布局​
    最近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雲紙項目提前布局引起關注。  目前,網際網路的買菜江湖中,眾多巨頭均有參與。  美團、拼多多、滴滴一哄而上,打起了群架,阿里、京東、快手一邊圍觀調研一邊悄悄布局;地推鐵軍也來任務了,他們被派往全國各地,掃街、掃樓、拉團長。  線上線下,多方混戰。  2020年社區團購總結成一個字:亂。
  • 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大戰「殺」到長春 瘋狂補貼能否「燒」出未來?
    來源:宋清輝網際網路巨頭盯上哪個行業,哪個行業必然「血雨腥風」。最近幾天,網際網路巨頭們追逐社區團購風口之舉,就上了熱搜。而這背後的關鍵主線是,社區團購已從商業創新模式變成了與民爭利的工具。就連《人民日報》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此前發布評論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強調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凡事皆有因。其中的背景是,今年以來,社區團購如同一股洪流,以阿里、拼多多、美團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電商紛紛入場社區團購。
  • 直擊「七寸」,南京對社區團購出手,網際網路巨頭這下該收斂了
    近段時間,從社區團購與菜販搶飯碗的爭論,到人民日報喊話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再到此次南京發布告知書,種種跡象都表明,社區團購市場,正在迎來嚴監管時代。此前,網際網路巨頭在資本的加持下一路狂奔,通過燒錢、低價搶佔市場,如今可能要緩一緩腳步了。
  • 有錢一起賺,吃獨食死翹翹,這就是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失敗的原因
    有錢大家一起賺,吃獨食肯定會死翹翹,這就是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失敗的必然原因。就在剛剛,幾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表態退出社區團購,轉而要支持科技發展,我想這都是客套話,後面等到時機成熟,肯定還會做。但是社會團購到底好不好呢,從效率和質量上說,社區團購搞起來對消費者來說,絕對利大於弊,只是中間的錢被誰賺走的問題。股市裡割韭菜的更嚴重,大家一起割,都高興,如果有人吃獨食,肯定沒有好下場。
  • 巨頭俯身,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
    一位投資人在朋友圈發表了對幾家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後武漢之戰的點評。2020年,社區團購成為最熱門的概念,巨頭間的戰爭隨之爆發。參戰方都遵循同一個玩法:打通供應鏈,配置中心倉,籤約團長建立自提點和推廣渠道,之後以低價吸引用戶下單。最終擊敗對手,拿下一座又一座城市版圖。
  • 網際網路巨頭握屠龍刀,大戰社區團購: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其實社區團購多年前就有了,為啥最近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進入後,一夜之間主流媒體上巨頭參與的"社區團購"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呢?支持資本進入"社區團購"的網友們認為:1、可以薅一段時間資本的羊毛,難道不香嗎?補貼讓小販死掉一批,補貼過了小販再出來不就得了?
  • 社區團購買菜,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價值取向還能再低一點嗎?
    我今天實在忍不住要吐槽社區團購買菜了,忍不住要吐槽淘寶,京東,拼多多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了。社區團購買菜,多麼接地氣的名稱,但同時又是多麼熟悉的套路,多麼熟悉的模式,多麼熟悉的味道。這和前幾年的出行與外賣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下來的。
  • 社區團購背後的巨頭操盤手 他們能啃下這塊硬骨頭嗎?
    從網際網路巨頭高管掌控社區團購這一業務來看,背後折射出的是他們對社區團購這一風口的重視。社區團購這塊戰場,集齊了各家公司的得力老將,這仗該怎麼打?美股研究社認為,從各網際網路巨頭指派的負責人身上,或許能窺探到這一混戰背後的幾許脈絡。
  • 社區團購新風口,網際網路巨頭新戰場,它對我們有啥好處?
    一分錢一個的蘋果,一分錢一瓶的醬油,11元一斤的前腿瘦肉……從蔬菜瓜果到蛋奶肉禽,社區團購的頁面中,價格便宜到懷疑人生的商品一應俱全。什麼是社區團購?社區團購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簡單來說,社區團購就是在網上買瓜果蔬菜、糧油食品。當天下單,第二天到社區附近配送點去取的一種購物方式。相比於線下的超市,它的最大優勢就是價格低,因為團購平臺上的商品都是直接來自產地,中間省去了很多環節,再加上用的以銷定採的模式,不用擔心滯銷,所以價格比較低廉。尤其是最近在各大電商大戰的時候,各個團購平臺為了獲客推出很多的補貼政策,首單商品基本上相當於白送。
  • 社區團購的誕生,推進了網際網路反壟斷的進程
    之前說過有關社區團購的事情,巨頭們之間的新博弈,雖然是說新,但是沒啥新意,不過照現在形式,也不會就這麼算完。社區團購這事吧,其實也就是想壟斷市場,方法無非也就是先低價補貼,等市場合適或者是壟斷半壟斷後,再進行漲價。這都老套路了,沒啥好說的。
  • 網際網路巨頭角力最後100米,社區團購攪動人間煙火
    洶湧而至的白菜價數年前的網約車大戰,讓消費者記住一個詞「補貼」,而今這個詞出現在社區團購的頁面上。「補貼」啥意思?高女士團購團了這些天,把這詞兒理解得透明白。「菜市場賣8元一斤的芸豆,在社區團購裡賣4元一斤,不是這菜價本身便宜,是賣菜平臺每斤給補貼了4元。」
  • 「巨頭退出社區團購」被闢謠,但這劫貧濟富的遊戲終將收場
    網際網路始終都是一個流量的買賣,這一點在近期各大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表現得淋漓盡致。12月12日,一張關於「馬雲、王興、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的圖片在網上流傳。據券商中國報導,上述網傳為謠言。社區團購不僅憑藉大數據有針對發放補貼搶客戶,還在搶佔線下渠道。
  • 巨頭扎堆社區團購 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爭搶千億元「蛋糕」
    誕生於2014年社區生鮮團購突然成為網際網路巨頭、傳統商超爭搶的超級風口。阿里巴巴、京東、美團、拼多多、沃爾瑪、百果園……甚至包括幾乎沒有做過零售業務的滴滴出行都相繼入局。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千億元級別。
  • 社區團購是惡是善?會成為下一個共享單車嗎?網際網路巨頭「掐架」所...
    最近,有關社區團購的新聞頻頻見諸媒體。「在二三線城市,社區團購戰爭已進入白熱化」「聽說某地社區團購在『打架』了,有『大佬』要來,大大小小的社區團購採購在瘋狂跳槽」「繼團長之後,採購、供應鏈成了網際網路巨頭們瘋狂搶奪的對象」……相關的描述似乎充滿了一股短兵相接的火藥味。過往發生在網約車、共享單車上的「燒錢大戰」,是否正在社區團購賽道上再一次上演?
  • 「拼命」奔跑的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在前段時間展開激烈的競爭,有人說,「江湖之中,刀光劍影於無形。」而在社區團購這個領域,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的激烈競爭也在「無形」中顯露了出來。一、社區團購初成,不知花落誰家2019年,生鮮電商終究是落寞收場,無人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