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申報機前,按照語音指示完成自助申報流程,打開手機上的商登易APP,刷臉,籤名成功。2秒後,收到審核通過的簡訊通知。隨即智能發照機列印出廣州第一張電子營業執照,全程不超過10分鐘。
本報記者 葉 青
在家用手機「刷臉」就能「秒辦」完成商事登記。原來需要跑腿辦理的麻煩事,如今借力大數據,開闢了全國首創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審批模式,實現全程電子化辦理。10月10日,廣州市舉行了「人工智慧+機器人」(AIR)商事登記系統啟動儀式,標誌著該市邁進了機器人智能審核、刷臉辦證、即時領照的時代。
10分鐘辦出廣州第一張電子營業執照
廣州萬藝商貿有限公司的董女士站在智能申報機前,按照語音指示完成自助申報流程後,她打開手機上的商登易APP,刷了一下臉,籤名成功。2秒後,她收到審核通過的簡訊通知。隨即她通過智能發照機列印出廣州第一張電子營業執照,全程不超過10分鐘。她樂得豎起大拇指,為廣州市商事主體準入的便利化環境點讚。
廣州市工商局譚曼青局長介紹,廣州市「人工智慧+機器人」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系統以大數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推行「人工智慧+機器人」申報、籤名、審核、發照、公示、歸檔全流程電子化,實現了商事登記「免預約」「全天候」「無紙化」「高效率」辦理。有了它,今後申請人只需通過電腦終端、手機APP,或者設置在各政務大廳和銀行網點的智慧機器人即可辦理商事登記業務。目前,第一批上線系統在廣州市工商局,越秀、海珠、天河、黃埔、南沙五區以及農業銀行、廣州農商銀行網點試運行,今年12月份將在全市範圍推開。
標準化業務系統兩秒內審核通過
採用「刷臉」識人完成籤名是該系統在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中取得的新突破。「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商事領域為國內首創。」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該系統的研發單位,副總經理馬振洲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採用人臉識別,在於該技術成熟度高,能通過雙目活體檢測技術高精準識別人體,即使蒙面人也難逃其火眼金睛。這就杜絕了盜用身份證、冒充他人籤名帶來的商業糾紛問題。」
不過,人臉識別精準度雖高,但仍有萬分之一的概率無法通過識別。遇到此情況,審核系統便自動轉入人工審核。對於標準化的業務,系統兩秒內審核通過;對於非標準化業務,系統將推送至人工審核,對於新設立企業1個工作日以內完成,而變更、註銷等業務3個工作日以內也可完成。
「鍵對鍵」辦理速度提升一百多倍
從以前的面對面、站對站到如今的「鍵對鍵」辦理,從以前1天的辦理時間縮短到10分鐘,廣州市商事登記改革進程是我國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改革的縮影,其幕後功臣是大數據。
「只有後端智能,前端服務才能便捷。依託航天信息研發及技術實力,利用大數據分析服務和智能規則引擎,該系統所採用的人臉識別籤名、智能地址比對、智能推薦經營範圍等技術實現國內首創。」馬振洲說。
大數據在全程電子化中的應用,讓廣州市商事登記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單純依靠工商登記數據和登記人員個人經驗的傳統審核模式轉變為基於工商、公安、稅務、法院、銀行等各種大數據分析與規則判斷的智能審核模式。將企業原來只能提交紙質申報材料一種方式,轉變為可以選擇提交電子或者紙質申報材料兩種方式,並實現了線上線下自由切換。
系統數據可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分析
「大數據系統不僅能自動對人員及企業信用、經營狀況進行判斷,讓老賴無處可逃;且能自動生成走勢分析,為相關部門提供智能決策分析。」馬振洲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該系統上,各省流入廣州的資金情況、各地市企業創業指數、創業的年齡結構、以及市場活躍度等均一目了然。
近年來,廣州市的商事制度改革充分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今年前8月,新登記商事主體20.5萬戶,同比增長28%,高於全省18%的增幅。業內人士預測,隨著「人工智慧+機器人」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系統帶來的快捷、方便,登記商事主體戶數量將會大幅度提升。那麼,該系統是否能承載激增的數據量呢?「完全沒有問題。當原有儲存資源達到極限時,系統會自動擴容,開闢新空間容納新數據。」馬振洲信心滿滿地說。
馬振洲透露,目前所有內資企業均可在該系統自助申報。接下來,該系統界面將打造成像淘寶一樣的平臺,廣州市相關的商事登記信息均在上面發布,即使企業家身在港澳地區,也只需通過該平臺即可辦理任何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