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遇到查酒駕,被攔下之後,我主動問交警:「受傷了用酒精消毒,算不算酒駕?」
交警很肯定回答:「那絕對不算」,還關心的問我:「傷哪兒了?」
我叫他湊近一點,小聲地說:「傷心。」
笑完之後
突然想到一個嚴肅的問題
古裝劇裡
大俠要幫小夥伴止血療傷前
都會拿起酒罈子,咕咚咕咚
然後一口老酒噴下去
膝蓋磕出血了,如果家裡沒有消毒藥,奶奶很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白酒:來,你爺爺喝的紅星二鍋頭,先頂著!
可真相是,醫生護士通常用濃度為75%的醫用酒精,才能起到殺菌效果。
而爺爺平時喝的白酒,濃度僅為43度-56度,遠低於醫用酒精的濃度,殺菌效果可謂相當有限。
此外,如果傷口有破損,淋了白酒上去,那種刺激一定會讓你懷疑:奶奶到底是不是親生的?!
那麼醫用酒精就能用來給傷口消毒了嗎?並不!!大家回想一下,護士給你打針前,也僅僅是把醫用酒精塗在完好無損的手臂或屁股而已,從來不會對準出血的傷口。
廣告裡,牙膏能祛除口腔裡的牙菌斑,還能讓你口氣清新。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也能消毒傷口。
首先,牙膏並沒有抗(抑)菌成分,即使有,也不是針對破損傷口,畢竟牙膏只是用來刷牙的。
其次,牙膏中含有的研磨成分,還可能對傷口造成二次傷害!
往傷口上撒鹽這事,不是仇人,還真幹不出來!
很久很久以前,聰明的中國勞動人民就發現了用鹽醃製蘿蔔、梅菜等,不容易腐爛,可以保存很久。
這是因為,鹽分能使微生物脫水死亡,換句話說,可以殺菌!
但是別忘了,鹽對破損皮膚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會讓傷口傷得更重!
那往鹽裡加水,變成稀釋過的鹽水,能消毒嗎?也不能!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更多是通過機械性的衝刷來去汙,其本身並不能滅菌。
碘伏是一種含碘的廣譜殺菌消毒液,對細菌、真菌、病毒都有良好的殺滅效果。不僅可用於專業手術消毒,也可用於處理燒傷、凍傷、切割傷、擦傷、挫傷等一般各類外傷。
家中可以常備濃度為0.5%的碘伏,兼具安全性+有效性,可以放心地用於消毒小兒皮膚、口腔黏膜及外陰生殖器等敏感部位。
注意:碘伏不能入眼,一旦不慎入眼,應立即用大量清水衝洗,然後去找醫生處理。
又有碘,又有酒精,所以碘酒的殺菌作用明顯,穿透力強,比單獨的碘伏或酒精都要給力。
但碘酒通常用於消毒完整皮膚,如果用於消毒傷口,不僅會引起疼痛,還會破壞正常組織,使傷口癒合緩慢,疤痕明顯。
碘酒如今多僅由專業醫護人員使用,並且有被碘伏取代的傾向。
這是一種氧化性消毒劑,常用的濃度為2.5%~3.5%,對細菌、病毒、真菌和芽孢均有殺滅效果。最大優勢在於對厭氧菌(比如大家熟悉的破傷風桿菌)有極強的殺滅作用。
用雙氧水塗抹或衝洗傷口,還會產生氣泡,而氣泡不僅能輕度止血,還有助於清除壞死組織,適用於清洗創面、潰瘍、膿痘、耳內膿液及較深的傷口。
對傷口的刺激性比碘伏大,會引起疼痛,且因為對創面基底的刺激性可能使得傷口後期形成疤痕。
雙氧水對傷口的刺激性比碘伏大,而且因為對創面基底有刺激,可能會形成疤痕。用雙氧水消毒後,最好用生理鹽水衝洗或擦掉殘餘的雙氧水。
80後以及更老的人,對紅藥水、紫藥水都會有很深的記憶。
但這兩種玩意現在都跟80後一樣,成了「老古董」,已被醫院停用。為什麼?
所以,如果你家裡還有這兩種東西,趕緊扔掉!
處理傷口要分3步走
流動的生理鹽水,衝洗傷口。用乾淨的布沾點肥皂液,擦洗傷口周圍的皮膚(別碰到傷口),然後用紗布或是鑷子把傷口裡髒東西清潔乾淨。
最好是用碘伏,拿潔淨棉籤沾上碘伏,以傷口為中心,由內向外塗抹消毒。注意,同一根棉籤不要反覆塗抹。
傷口結的痂,是個好東西,可以防止髒東西的汙染,所以儘量不要讓孩子把痂扣下來。傷口痊癒後,幹痂自然會剝落,別著急。
普通家庭消毒傷口,最好用濃度為0.5%的碘伏,記住了嗎?
來源:「深圳疾控」微信公眾號,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