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要讓自己真正幸福我們可依賴的只能是鏡子外的那個自己

2020-09-05 陽光DJ

—— 愛 將故事寫成我們 ——

主播|夕夕

編輯|Lyndon

歌曲|哈利·波特ost




我們可能未曾謀面 ,但也許我們早已相識 ,不同的城市 ,我們聽著同樣的音樂 ,我是夕夕 ,這裡是夕夕的聊天記錄!



他們穿起巫師長袍,拿起魔杖,戴上學院徽章,迎接霍格沃茲開學。對他們來說,魔法世界從不曾遠離。哈利波特20周年重映,票房再創裡程碑。第一部《哈利·波特》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因為近期在中國內地重映,全球票房累計最新報已突破10億美元,成為第二部全球破10億美元的HP電影。8部《哈利·波特》全球票房累計已是接近80億美元,其中單片最高的是《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的14.02億美元。



20年後,「哈利波特一代」的年少記憶終於回來了。這一次,重新在屏幕前的我們懂得:成長就是要經歷不可避免的失去。覺得哈利波特系列最打動我的就是 -:希望我們都能保持對這個世界的憧憬,美好,和即使遇到了惡意也不對自己失望,仍然堅定勇敢自信的一種英雄主義!



你還記得影片裡那一面厄裡斯魔鏡(THE MIRROR OF ERISED),在它的面前看到的只是我們內心深處最強烈的渴望。所以哈利為這面鏡子著迷了,他常常違規來到鏡子前面,享受與父母共渡的美好時光。因為只有在這裡,他才能見到朝思暮想的父母,才能體會被父母關愛的幸福——儘管那種愛只是表現在鏡中的父母對鏡中的他的撫愛和微笑。剛開始時,哈利會不時的回過頭來,看看父母是否真站在身後,而後來便只是席地坐在鏡子跟前,呆呆的看著。他明明知道鏡中的那個哈利並不是自己,但是他卻無法不為之沉醉。而教授告誡哈利:「這面鏡子既不告訴我們真相,又不增長我們的知識。人們在它的面前變得很脆弱,沉迷於他們所見到的,甚至變瘋了,但不知他們所看見的是真還是假。」



據說只有世上最快樂的人,才能在鏡中看到真實的自己。然而每個人都有欲望。我們嚮往快樂,但卻會為了各種事情而不快樂。在真實世界中難以實現的欲望就希望在虛擬世界中得以滿足,在自己身上沒有達成的目標就寄托在子女身上,利用常規手段難以企及的財富就投注於彩票上。因為這樣,有的人會網絡成癮,有的人會恨鐵不成鋼,有的人會嗜賭如命。然而,不論是通過虛擬世界,還是子女,或是妄想實現欲望的那個人,都不是真實的。要讓自己真正幸福,我們可以依賴的只能是鏡子外的那個自己。



影片是由美國華納公司拍攝,但為了忠實原著,所有演員全部起用英國的著名演員,而攝製組成員竟有800位之多,群眾演員達到上千人。而影片中著名的霍格沃茲魔法學校是英 國建於1093年的牛津大學的杜漢大教堂。神秘的古零閣銀行是澳大利亞駐英國的官方機構。牛津神學院成了影片裡霍格沃茲的醫院。而英國倫敦動物園也為影片的開場戲提供了全部場所。



美國華納公司也特別邀請了世界上名聲最大,曾獲5次奧斯卡獎、18次葛萊美獎的著名作曲家約翰·威廉士。這位《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單》、《星球大戰》系列的作曲者,這次創作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全部音樂,那神奇而詭異的音樂與影片中的魔法世界十分貼切。



影片中的伏地魔有兩大追求,或者說兩大罪孽,賦予了 這個人物異常清晰的生命主題。首先,對永生的追求,這反映出了安全需求。在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模型中,安全需求是僅次於生理需求的一個基本需求。對死亡的恐懼是人類最原始、最強大的情緒 之一,如果這股力量發展成為扭曲的心理結構,那麼它理所當然應該是陰影的一部分。伏地魔對死亡的恐懼是他極端自私的根源。其實根據作者羅琳的人生經歷, 我認為強烈的自我保護需求或者說安全感的缺乏可能是困擾她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安全感的缺乏常常會波及到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受害者變得很難相處,甚至變得十分令人 不快,哈利戰勝死亡的方式與伏地魔追求永生的方式之間的對比,也許就是羅琳內心掙扎的一 種真實寫照。哈利波特是一個關於內心掙扎和人格成長的故事,一個戰勝原始欲望、正能量徵服負能量的英雄夢想故事。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魔法的夢,夢裡自己如哈利一般,揮舞魔杖,所向無敵。天生被賦予使命,受萬人期望,攜一身正義,再有三兩好友,情誼無上,兩肋插刀,出生入死,共歷風雨,不離不棄。這就是哈利波特的魔力!這裡是夕夕的聊天記錄,我是夕夕,感謝收聽,祝你在你的魔法世界裡有愉快的周末!


(END)




聲音及文字版權由夕夕及其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陽光DJ公眾號】,並聯繫告知我們,謝謝!內容非商用,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 情 將你我記錄成故事 ——

相關焦點

  • 依賴別人,你的生活將被束縛,生存你只能靠自己
    今天早上很累,不想起床做飯,如果有人能幫我做好早飯,這樣起床就有早飯吃該多好啊……這個工作很麻煩,如果有人幫我完成那該多好啊……依賴是對生命力的一種束縛。如果你的人生處處要讓別人來幫忙,要讓別人來負責,要藉助他人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就好比在沙灘上建大廈,沒有堅實的基礎,風一吹就會倒。有個國王在睡覺的時候,聽到兩個僕人在爭論。一個人說:「我必須靠著國王的恩賜才能夠生存下去。」另一個不贊成,並反駁道:「我沒有憑藉任何人,我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
  • 鏡子面具:在鏡子中找回迷失的自己!
    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電影講的是叛逆的女孩想逃離當下的生活時,不料母親需要做手術,馬戲團也出現了危機,而自己也在一場夢境中漸漸了解現實的重要性,回到了現實女孩也仿佛一下子長大了。本片中對夢境的想像和展現是非常吸引人的,看完這部影片也許我們會對夢境有新的了解。
  • 鏡子練習---第一天 愛自己
    鏡子練習可以幫助你建立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關係:我與自己的關係。 開始進行鏡子練習時,你可能會覺得這實在太簡單,甚至太蠢了。接下來的二十一天裡我建議你做的許多事,一開始看起來都簡單到不可能造成任何變化,但從我的經驗來看,最簡單的行動往往最重要。想法上的一個小改變,可以為人生帶來巨大的變化。 每一天,我們會處理一個不同的主題。
  • 自己的路只有靠自己去走 人生只能靠自己的經典語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自己的路只有靠自己去走 人生只能靠自己的經典語錄 從出生到成年,我們有父母的幫助。但是成年之後,我們的人生就需要自己去拼搏了。我們只有努力奮鬥,才能夠回報那些對我們好的人。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人生只能靠自己的句子,一起來看看吧!
  • 人生: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任何人都無法給予全部依賴!
    出門在外,不論別人給你熱臉還是冷臉,都別太往心裡去;外面的世界,尊重的是背景而非人本身。朋友之間,不論熱臉還是冷臉,也都沒關係;真正的交情,交的是內心而非臉色。總要學會放手那些留不住的,或許當你釋懷了放下了,你會發現,真正最美好的事物會到來。所以,親愛的你,請別總是對自己過不去。
  • 《追風箏的人》:人性是鏡子,看清別人,看透自己
    他盜竊了阿里成為父親的權利,盜竊了哈桑本應擁有的幸福。然而,自始至終,他都不敢講出真相。寧願看到親生兒子哈桑被迫永遠地離開自己身邊,也不敢強求和挽留。因為內心這層深深的懊悔,他一直把期待寄托在兒子阿米爾身上。看到他的懦弱,似乎再次看到年輕時那個懦弱的自己。他無法接受、倍感痛苦。而阿米爾也感受到父親難以掩藏的,對自己的不滿意。
  • 自立於世,不依賴別人,真正的幸福屬於自立自強具有獨立人格的人
    中國有句老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不是一味地依賴別人的幫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寫過一首詩: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漢。
  • 人生的意義,是找到那個真正的自己,有勇氣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事實上,如果你成為了自己,你就不會焦慮,就會有幸福感,這樣的人生不好嗎? 《成為自己的勇氣》教會你如何學會認知自己的情緒,找到那個真正的自己,你就是那個快樂的人。
  • 照片裡的自己為什麼要比鏡子裡的自己丑
    那麼照片裡的自己為什麼要比鏡子裡的自己丑呢?最不真實的你因為現在手機裡的自拍鏡頭基本上都是廣角鏡頭廣角鏡頭近距離拍攝人像時會發生畸變拍出「肥鼻鼠耳」的既視感導致照片裡的自己和鏡子裡的自己有誤差研究表明「凍臉效應」也會導致誤差的意思是視覺上動態的人像比靜態的更好看因為人處在一個動態的狀態鏡子裡的自己可以任意擺動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那個大難不死的男孩回來了
    對於喜歡魔法世界的人來說,誰都知道那個大名鼎鼎的男孩。對於沒有看過哈利波特的人來說,大概覺得影迷們如此激動和興奮,實屬不解,但對於喜歡魔法世界的人來說,《哈利波特》重映,簡直就是有生之年最大的幸運。如果你要問為什麼影迷們如此喜歡《哈利波特》系列?
  • 真正的人生智慧:活出自己,你便無所畏懼
    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些人漸漸離我們遠去,也許是漸漸淡出你記憶的長輩,也許是有了自己家庭的子女。等真正有一天真的只剩下你自己了,你還有勇氣獨自面對這世間的紛紛擾擾嗎?我們一生當中扮演了太多的角色,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你都是自己的主角。終有一天你會發現,人生不過如此,活出自己才是最終的追求。
  • 為什麼每個人都要學會愛自己?原因只有一個
    人人都知道要愛自己,但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為何要愛自己,在很多人的眼裡,愛自己就是簡單地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樣的愛自己,無疑是一種錯誤的理解。真正的愛自己,不是所謂的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是讓自己的內心感受到愛,從而有勇氣去面對人生的種種苦難。心若向陽,無懼寒冷。
  • 五大人格特質分享丨看見自己的依賴型人格
    後來我獨自生活以後,才發現,其實我並不愛出去玩,是我自己不願意出門的,只是之前投射到父母那邊,覺得是父母限制了我,而越限制我越想往外跑,真讓我自己生活的時候,我就只能變成自己不想出門了。控制型人格,頑固型人格,都有,我計劃好的事情,我希望不要有任何意外發生。不見棺材不掉淚,不撞南牆不回頭,這些都是我的次人格,是我的一部分。
  • 當哈利波特配角們長大後,自己看吧!
    《哈利波特》最後一集電影上映的時間是2011年,從2001年第一集上映以來,這系列電影也已經陪伴了我們十年的時光,飾演主角三人哈利丶榮恩丶妙麗的演員們也都有了各自的發展
  • 唐嫣,咱能不能拿鏡子照照自己?
    唐嫣,咱能不能拿鏡子照照自己? 12月18日唐嫣以一身黑色吊帶短裙配上齊劉海出席了活動,還因為她的劉海造型而上了熱搜。 畢竟已經37歲的她經常還會以少女的形象示人,不得不承認唐嫣的產後身材恢復很好,整個人容光煥發。
  • 哈利波特的重映,2020年的你我,打算怎樣重啟自己的生活?
    我們可以看到赫敏的機智和勤奮,我們可以看到羅恩的可愛和懵懂,也可以看到哈利波特一次一次的重生和巨變。這部電影真是很有趣,每一次新版上線,我們差不多都老了好幾歲,而劇中的人物,在現實世界當中,也已經永遠的消失。所以說,魔法世界並不能阻擋失去,而是只能存留一種情懷。而現在的每個成年人最害怕的事情,也不過是失去,失去就業的機會,失去親人的摯愛,失去愛和被愛的機會。
  • 哈利波特的重映,2020年的你我,打算怎樣重啟自己的生活?
    >的機智和勤奮,我們可以看到羅恩的可愛和懵懂,也可以看到哈利波特一次一次的重生和巨變。這部電影真是很有趣,每一次新版上線,我們差不多都老了好幾歲,而劇中的人物,在現實世界當中,也已經永遠的消失。所以說,魔法世界並不能阻擋失去,而是只能存留一種情懷。而現在的每個成年人最害怕的事情,也不過是失去,失去就業的機會,失去親人的摯愛,失去愛和被愛的機會。
  • 緊張刺激的電影,鏡子裡存在著詭異黑暗的另一個自己!
    我們不生產電影,我們只是電影的愛好者,歡迎收藏!海豹君還記得海豹君小時候看過一個畫風和《阿凡提》類似的驚悚動畫(現在忘了名字了)。裡面講的是有一個不愛學習很貪玩的小男孩,有一天他的到了一面神奇的鏡子,鏡子中有著另一個他,愛學習又聽話。鏡子裡面的他每天替小男孩去上學,小男孩則天天在外面玩,時間久了以後,鏡子裡的他不願意回到鏡子裡,甚至把鏡子藏了起來,想要取代這個小男孩……今天海豹君要推薦的電影,就和鏡中人有關係。
  • 南·戈爾丁:攝影是一面自己和世界的鏡子
    而後,她勇敢地將這鼻青眼腫的照片放進了著名的《性依賴的敘事曲》中。從此打破了攝影師只是觀看者的慣例,掉頭將鏡頭對準自己的私生活,以此開創了一種大膽地將私人生活納入紀實攝影視野的「私人紀實攝影」的新型體裁。11歲時,她的姐姐臥軌自殺。那個躺在自己身邊和自己說悄悄話的姐姐,就這麼消失了。這個衝擊,讓南 · 戈爾丁拿起了相機。她著了魔一樣想尋找姐姐的痕跡,卻只剩手中緊攥的幾張照片。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一面神奇的墨鏡,竟能照清你真實的欲望?
    「這面鏡子能夠看到未來嗎?」這是羅恩問到哈利波特的話,哈利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因為哈利在鏡中看到了自己從未見過的父母。這一面墨鏡能夠看到的是照鏡子的那個人內心最真實的世界,因為對從未見過對父母對渴望,哈利常常違反學院的規定偷偷來到鏡子面前,他沉浸在鏡子為他構建的虛擬世界中。他渴望父母,希望他們能陪伴自己的成長。最初的時候他還會看看父母是不是真的在自己身邊,到後來他沉浸在這種虛構的現實之中,只會呆呆地在鏡子前看著鏡中的溫暖,他知道這一切是假的,但是他難以控制地沉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