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地方
行人投訴夜間照明不足
提出要增加路燈
結果光線太亮影響了周邊居民休息
又引來新的不滿
面對不同訴求
如何同時兼顧?
本臺聽眾熱線62706270
近日接到這樣一起「光汙染」投訴
小小一盞路燈裡
其實也藏著精細化管理
市民反映
尹女士
我們這裡是延長西路志丹路口。大概一個月前,這裡豎了一個很高的電線桿,上面放了兩個「太陽燈」。這兩個「太陽燈」就直照我們這幢大樓。
整個大樓4樓、5樓、6樓、7樓都能照得到,晚上就像白天一樣的亮,把家裡兩層窗簾都拉上還能看到這個光。
記者在現場看到
毗鄰居民大樓的這側人行道上
新加裝的這兩個「太陽燈」
在夜間的亮度遠遠超過其他路燈
市民反映
尹女士
它跟路燈是一起開關的。
我們這裡邊上有光新路鐵路橋,我們在橋上也有燈,我們橋邊的輔道上也有燈,延長西路上也有路燈,不知道這個燈照在那裡幹嘛。
那麼,為什麼要新加這一組路燈呢?
原來也是因為有居民投訴
反映路口太暗
經過市政部門協調後
特地裝了個增量的路燈
普陀區市政管理中心
陳先生
當時的話也是有投訴,路口的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門前有個小廣場,太暗了。
我們就協調加裝了一個「雙頭燈」,保證小廣場的照度,還有它的區域範圍,確保夜間照明。
結果,解決了廣場照明不足的問題
卻引來了這邊居民的不滿
能否同時兼顧兩者需求?
工作人員又去現場看了
普陀區市政管理中心
陳先生
我們再派施工隊去把燈泡的照明度再調一下,之前是4000瓦的白熾燈,我們把它調成2500瓦的,把亮度降低一點。
我們把燈的角度往路面方向又調了一下。因為它北面的話是有居民樓的,南面的話博物館相對來說還好一點。
讓這盞路燈既能滿足附近廣場的夜間照明
也不影響小區居民的正常作息
其實,城市管理中越來越多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在同一個地方、對同一個問題
不同群體會有不同訴求
如何在「大目標」下兼顧這些「小需求」
越來越考量城市管理者的用心和能力
一盞小小路燈,同樣如此
【來源:上海新聞廣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