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金庸先生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武當七俠的「真武七截陣」相當於六十四位一流高手同時出手,那麼江湖上有沒有那麼多一流高手?
金庸先生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武當派有一套陣法,名叫「真武七截陣」,乃是一代宗師張三丰所創。
話說當年張三丰見武當山上供奉的真武大帝神像前的龜蛇二將,想起了長江、漢水交匯處的龜山和蛇山,他心想烏龜凝重,長蛇靈動,真武大帝座前的龜蛇二將,正是兼收至靈至重兩件物性。
想到此處,張三丰心有所感,於是連夜趕往漢陽,凝望龜蛇二山,從蛇山蜿蜒之勢、龜山莊穩之形中,創出了一套精妙至極的武功。
然而,龜蛇二山大氣磅礴,從山勢中演化而來的武功,森然萬有、包羅極廣,決非一人之力所能同時施展。
張三丰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潛心苦思,不吃不喝三天三夜,才想到了破解這個難題的方法,那便是將這套武功分為七套,分別傳給七位弟子,即武當七俠。
這套武功的創作靈感源於真武大帝座前的龜蛇二將,張三丰便將其命名為「真武七截陣」。
張三丰所創的這七套武功,分別使用,各有精妙之處。若師兄弟二人合力,則相輔相成,攻守兼備,瞬間威力大增。若是七人同使,更是猶如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可無敵於天下。
按照小說中的描述,當時江湖上,算得上是第一流高手的,不過寥寥二三十人,有正有邪,或善或惡。
那麼《倚天屠龍記》中,到底有多少一流高手呢?是真如小說中所說的二三十人嗎?有沒有可能超過六十四人呢?
接下來,咱們便來盤點一下小說中的一流高手,包括一流以上級別的高手,未正式出場的以及外國波斯明教的高手不計入其中,僅限於中原武林。
在盤點之前,有一點咱們得說清楚,小說中所述的一流高手,與讀者圈中所說的一流高手略有不同,門檻不一樣。
按照小說中的描述,最弱的一流高手應該是朱長齡、武烈、何太衝、班淑嫻等人。
咱們先說六大派中武功達到一流水平的高手。
少林派有渡厄、渡難、渡劫、空聞、空智、空性六人,空見大師沒有正式出場,咱們就不計入其中,達摩堂九僧都是空字輩,但武功如何不清楚。
武當派有張三丰、宋遠橋、俞蓮舟、張松溪、殷梨亭五人,俞岱巖、張翠山、莫聲谷三人,一殘兩亡。
峨嵋派有滅絕師太、周芷若兩人,其他弟子武功都不高,包括靜字輩十二女尼、紀曉芙、丁敏君、貝錦儀等人都算不上是一流高手。
崑崙派有何太衝、班淑嫻夫婦二人,他們還有兩位師弟,武功稍微差一點,只能算是準一流水平。
華山派和崆峒派沒有一流高手,因為何太衝、班淑嫻已經是底線了。華山二老中的矮老者與丐幫執法長老在少室山英雄大會(屠獅大會)交過手,被打得吐血,他們的武功,大概與丐幫掌棒龍頭、掌缽龍頭差不多,也只能算是準一流水平。崆峒五老的武功更差勁,估計只能算是二流水平。
接下來咱們再說明教和朝廷汝陽王府武功達到一流水平的高手。
明教有張無忌、楊逍、範遙、黛綺絲(金花婆婆)、殷天正、謝遜、韋一笑、莊錚八人,其中莊錚解釋一下,他是明教銳金旗掌旗使,曾與滅絕師太打成平手,他天生神力,內功、外功俱已練到上乘境界,保守估計武功不弱於何太衝。
陽頂天沒有正式出場,不計入其中,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殷野王等人武功不是特別高,只能算是準一流水平。
朝廷汝陽王府有鹿杖客、鶴筆翁、阿大、阿二、阿三、剛相六人,其中剛相介紹一下,他就是偷襲張三丰那和尚,與阿二、阿三是同門師兄弟,乃是西域「金剛門」弟子,他的武功肯定不會太弱,即便不如兩位師兄,也不可能比何太衝弱。
趙敏攻打武當山時,朝廷汝陽王府還出現了不少高手,比如跟韋一笑交手的四人,但不論是身份還是武功,他們顯然都不及上述六大高手。此外,朝廷汝陽王府還有「神箭八雄」,他們的武功也不高,達不到一流水平。
最後咱們再說說江湖上其他武功達到一流水平的高手。
丐幫幫主史火龍和傳功長老、執法長老,他們三人武功都達到了一流水平。他們之下是掌缽龍頭和掌棒龍頭,這兩人的武功應當與華山二老差不多,只能算是準一流水平。
圍攻三渡「金剛伏魔圈」的八位一流高手,其中有兩位是「河間雙煞」,有三位是青海派高手,另外三位來歷不明。這八人的武功,都不弱於何太衝,其中的「河間雙煞」,武功更是了得,不比明教「逍遙二仙」差。
黃衫女子、成昆、宋青書、朱長齡、武烈五人。成昆和黃衫女子不必說了,宋青書後期在少室山英雄大會打敗了丐幫執法長老,位列其中不過分,稍微需要解釋一下的是朱長齡和武烈,這兩個人的武功,很多人都看不起,但實際上他們都挺厲害。
朱長齡是小說中金庸先欽點的一流高手,武烈與他武功差不多,這兩人都是一燈大師一脈的後世弟子,有「一陽指」和「蘭花拂穴手」等絕學,他們的武功不如明教黛綺絲,但應該不弱於崑崙派何太衝、班淑嫻,以及青海派和丐幫的一流高手,因為他們在小說中武功定位是一樣的。
綜上所述,《倚天屠龍記》中,一共有四十五位,武功達到一流水平的高手。
除去張三丰、張無忌、渡厄、渡難、渡劫、黃衫女子、成昆、鹿杖客、鶴筆翁等武功超過一流水平的高手,還有三十六位。如果再除去周芷若和宋青書兩位後來崛起的高手,則還剩下三十四位。
「真武七截陣」是武當派的武功,如果在除去武當派的四位一流高手,那便只剩下三十位一流高手。由此可見,金庸先生所說的二三十位一流高手,大致是差不多的。
值得一提的是,少林派達摩堂九僧、明教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和殷野王,以及趙敏闖武當山時的四大先鋒、崑崙派何太衝的兩位師弟,華山二老、丐幫兩位龍頭等人,具體武功不詳,到底有沒有達到一流水平還真不好說,只能暫且不算。
不過基本可以確定,這些人中大部分應該都是沒有達到一流水平的,所以金庸先生所說的二三十一流高手是差不多的。
當然,江湖很大,其中不乏一些低調的人,不顯山不露水,比如少室山英雄大會中出現的一位道士,號「太虛子」,彈指便可斷長劍。由此可見,江湖上還有很多隱士高人,只不過沒有出場而已,到底有沒有六十四位一流高手還不好說。
總而言之,僅小說中出場的一流高手,的確只有大概二三十位,算上一流以上的高手,則有四十幾位。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黃老邪,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