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
司馬遷
是第一個
編寫
通史的人。何為通史呢
?
圖片:司馬遷編寫《通史》劇照
通史就是構建整個華夏民族的歷史連續體,在司馬遷寫《史記》之前,漢朝已經將戰亂全部平息,使得社會漸漸趨於穩定,但是漢朝的百姓對國家統一政權的認同感卻非常淡漠。
因此,除了政權需要統一,文化以及歷史也需要統一,這時候一定要讓所有人意識到全國人民都是一家人,都流淌著同一種血液。
《史記》的出現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不論是過去的楚國人、齊國人、魏國人或是燕國人,都可以通過這本著作找到自己的根源。
其實
那
個時候
的人
也沒辦法追溯到自己的祖先,只是通過《史記》這個載體讓大家意識到所有人都屬於華夏民族,應該團結起來。
圖片:查閱《史記》劇照
其實,為世人所敬佩的司馬遷,他的一生也遭遇了一件世人皆知的慘事,就是受到了宮刑,也被稱為腐刑。
在漢武帝執政期間,犯了罪被判處死刑的人如果想要繼續活下去,要麼準備大量錢財來換命,要麼接受宮刑,一輩子無兒無女沒人送終。
想當初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李廣受了指令出兵,不料敵方實力太過強勁,李廣不幸被生擒,死裡逃生回到大漢,因戰事失敗的緣故,被判處了死刑。不過李廣有著大將軍的身份,積攢了不少錢財,於是成功拿錢把自己的命給贖回來了。
可司馬遷和李廣的境遇不大一樣,司馬遷是太史令,只是個文官,平時幹的都是記錄文書等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工資自然不高,也沒有額外的收入,更沒攢下什麼錢。
因此他沒錢給自己贖命,可又想活下來,於是就被迫忍受了宮刑。那麼問題就來了,
司馬遷做文官做得
好
好
的
,究竟犯了什麼罪要
被
漢武帝判處死刑呢
?
圖片:司馬遷畫像劇照
其實,「罪魁禍首」是李陵,李陵也是西漢一個廣為人知的將領,大家對他的印象,應該主要集中在他和蘇武之間的故事吧,很多人覺得他是背叛漢朝的賣國賊,接下來就帶大家簡單認識一下李陵。
李陵是大將軍李廣的孫子,他身上頗有爺爺當年的風範,同樣都有驚為天人的武藝,還十分擅長騎射,在統領士兵上也很有心得。
公元前99年,漢武帝讓李陵給李廣利當後備軍,給他運送糧草,這讓一直以來都渴望建功立業的李陵十分不服,便好說歹說讓漢武帝撥出五千士兵給他練練手。
不過這些士兵都是
步兵
,而匈奴的士兵大都是騎兵,用步兵去對抗騎兵有點像雞蛋碰石頭,勝率不高,
李陵這次的做法實在過於衝動。
圖片:李陵領軍劇照
但是他懷著滿腔熱血,帶著自己的五千步兵往前直衝,迎面而來的就是匈奴的三萬騎兵,面對這種來勢洶洶的殺氣,李陵非但沒有驚慌,反而帶領著自己手下的士兵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很快就殺了敵方數千人。
後來單于又召集了八萬騎兵,這回李陵毫無勝算,節節敗退,打到最後弓箭全部都用完了,
雖然在戰役過程中也殺了上萬匈奴軍,但最後還是被俘虜,被迫投降。
僅僅憑藉五千步兵就能殺掉上萬匈奴騎兵,而且還是在敵方軍隊有十一萬士兵的情況下,可見李陵的才能有多卓越,雖然最終戰敗了,卻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
圖片:李陵率軍進攻匈奴劇照
不過李陵投降匈奴的事情卻令漢武帝極其憤怒,一氣之下把李陵全家都給殺了。而李陵的人生也從這裡開始發生轉折。
有人猜測,李陵或許就是假意投降,在匈奴當個臥底罷了,可全家被殺這件事令李陵徹底絕望,也完全斷了他有生之年再回大漢的念頭。
回到李陵一開始兵敗的時候,這個消息席捲全國,
所有人都認為李陵是叛國賊,對李陵出現了信任危機。
這時只有司馬遷
站
出來為李陵
客觀
地說了幾句話
,這個事情也被史料記載了下來。
圖片:司馬遷在漢武帝面前為李陵說話劇照
根據李陵在攻打匈奴之前的表現來看,他確實是一個忠君愛國之人,心中懷揣著建功立業的志向,同時他對手下極好,這讓許多士兵都願意誓死追隨他。
即便李陵被俘虜了,但細細想來,他還是會想辦法來彌補自己的過錯。更何況李陵僅僅用五千步兵對抗匈奴十多萬騎兵,還能殲滅敵軍萬餘人,已經是歷史上極為罕見的事了。
以上或許就是司馬遷幫李陵說的幾句好話,客觀上來看,這些話真的有點道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李陵之所以會投降和漢武帝還有點關係。
李陵在進退維谷之際,曾多次求助大漢派來援兵,可漢武帝就是拖拖拉拉不
肯
派兵來,才致使李陵全軍覆沒。
圖片:匈奴騎兵劇照
那麼漢武帝為什麼要對司馬遷處以宮刑呢
?
難道就因為他說的那幾句公道話
?
別說,事實還真是這樣的!漢武帝是何等人物,他是高高在上、唯吾獨尊的帝王,怎會允許一個芝麻大點的小官對他評頭論足、指手畫腳?
和李陵一起出戰的李廣利,是漢武帝的親戚,就算經常打敗戰也不會被漢武帝怎麼懲罰,和李陵的待遇簡直是天差地別。漢武帝認為司馬遷為李陵說好話,就是在譴責李廣利,而李廣利又是自己的親戚,那司馬遷就是間接在諷刺自己,想到這裡就越發難忍。
為了自己,也為了李廣利,漢武帝才決定處置司馬遷。其實漢武帝之所以殺李陵全家,根本原因在於李陵的投降。
圖片:李廣利劇照
如果當時李陵在戰場上殞命,漢武帝也會照例給他死後的殊榮,可問題是他沒死,還投降於匈奴,再加上經常有人趁機說李陵的壞話,漢武帝被成功洗腦,才下決心殺了他全家。
說到底,整件事和司馬遷沒有半毛錢關係,他從來沒有參與到這個戰事中來,
難道就因為說了幾句話激怒了漢武帝導致自己被判死刑
?
又或者說漢武帝殺司馬遷是出於什麼政治目的
?
其實,對於心思深沉的帝王來說,什麼人什麼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家的政權以及自己的地位,只要有人動搖了自己的統治,那這個人就必死無疑。
如果漢武帝只是個普通臣子,司馬遷對他說這些話倒無所謂,可他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帝王,這些話會使皇室的尊嚴受損,使皇室蒙羞。
要說政治目的,大概就是為了鞏固皇權吧,漢武帝必須這麼做,如果不下狠手,那麼下次還會有人說這種話,漸漸地,大家就會視皇家政權於無物。
因此,為了皇家的尊嚴,不管是李陵或是司馬遷都必死無疑,漢武帝想通過這件事來殺雞儆猴。
圖片:漢武帝下狠手劇照
因為一件戰事,使兩個人的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陵在投降後,內心也背負著巨大的譴責和不安,原本滿懷熱血的青年卻要在異鄉孤獨終老
,他也想回來,卻怕受到帝王、官員以及百姓的侮辱與苛責。
而司馬遷在受到宮刑之後,咬緊牙關、忍受屈辱,堅持完成了《史記》,因為這是他的人生理想以及信念,如他所願,《史記》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不朽之作。
要說李陵和司馬遷有什麼共同之處,或許是二人都有理想和信念吧,兩人的人生也各有光輝和昏暗。有一些史太公的粉絲曾控訴過漢武帝不明事理,不是個明君。
圖片:投降匈奴的李陵劇照
其實,隨便換一個人身處漢武帝那個位置,也不一定能夠放過司馬遷。漢武帝對司馬遷的處置也是盡顯帝王家的無奈。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