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何會將司馬遷處以宮刑?是否是他說了不該說的話?

2020-12-20 騰訊網

世人都知道

司馬遷

是第一個

編寫

通史的人。何為通史呢

圖片:司馬遷編寫《通史》劇照

通史就是構建整個華夏民族的歷史連續體,在司馬遷寫《史記》之前,漢朝已經將戰亂全部平息,使得社會漸漸趨於穩定,但是漢朝的百姓對國家統一政權的認同感卻非常淡漠。

因此,除了政權需要統一,文化以及歷史也需要統一,這時候一定要讓所有人意識到全國人民都是一家人,都流淌著同一種血液。

《史記》的出現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不論是過去的楚國人、齊國人、魏國人或是燕國人,都可以通過這本著作找到自己的根源。

其實

個時候

的人

也沒辦法追溯到自己的祖先,只是通過《史記》這個載體讓大家意識到所有人都屬於華夏民族,應該團結起來。

圖片:查閱《史記》劇照

其實,為世人所敬佩的司馬遷,他的一生也遭遇了一件世人皆知的慘事,就是受到了宮刑,也被稱為腐刑。

在漢武帝執政期間,犯了罪被判處死刑的人如果想要繼續活下去,要麼準備大量錢財來換命,要麼接受宮刑,一輩子無兒無女沒人送終。

想當初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李廣受了指令出兵,不料敵方實力太過強勁,李廣不幸被生擒,死裡逃生回到大漢,因戰事失敗的緣故,被判處了死刑。不過李廣有著大將軍的身份,積攢了不少錢財,於是成功拿錢把自己的命給贖回來了。

可司馬遷和李廣的境遇不大一樣,司馬遷是太史令,只是個文官,平時幹的都是記錄文書等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工資自然不高,也沒有額外的收入,更沒攢下什麼錢。

因此他沒錢給自己贖命,可又想活下來,於是就被迫忍受了宮刑。那麼問題就來了,

司馬遷做文官做得

,究竟犯了什麼罪要

漢武帝判處死刑呢

圖片:司馬遷畫像劇照

其實,「罪魁禍首」是李陵,李陵也是西漢一個廣為人知的將領,大家對他的印象,應該主要集中在他和蘇武之間的故事吧,很多人覺得他是背叛漢朝的賣國賊,接下來就帶大家簡單認識一下李陵。

李陵是大將軍李廣的孫子,他身上頗有爺爺當年的風範,同樣都有驚為天人的武藝,還十分擅長騎射,在統領士兵上也很有心得。

公元前99年,漢武帝讓李陵給李廣利當後備軍,給他運送糧草,這讓一直以來都渴望建功立業的李陵十分不服,便好說歹說讓漢武帝撥出五千士兵給他練練手。

不過這些士兵都是

步兵

,而匈奴的士兵大都是騎兵,用步兵去對抗騎兵有點像雞蛋碰石頭,勝率不高,

李陵這次的做法實在過於衝動。

圖片:李陵領軍劇照

但是他懷著滿腔熱血,帶著自己的五千步兵往前直衝,迎面而來的就是匈奴的三萬騎兵,面對這種來勢洶洶的殺氣,李陵非但沒有驚慌,反而帶領著自己手下的士兵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很快就殺了敵方數千人。

後來單于又召集了八萬騎兵,這回李陵毫無勝算,節節敗退,打到最後弓箭全部都用完了,

雖然在戰役過程中也殺了上萬匈奴軍,但最後還是被俘虜,被迫投降。

僅僅憑藉五千步兵就能殺掉上萬匈奴騎兵,而且還是在敵方軍隊有十一萬士兵的情況下,可見李陵的才能有多卓越,雖然最終戰敗了,卻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

圖片:李陵率軍進攻匈奴劇照

不過李陵投降匈奴的事情卻令漢武帝極其憤怒,一氣之下把李陵全家都給殺了。而李陵的人生也從這裡開始發生轉折。

有人猜測,李陵或許就是假意投降,在匈奴當個臥底罷了,可全家被殺這件事令李陵徹底絕望,也完全斷了他有生之年再回大漢的念頭。

回到李陵一開始兵敗的時候,這個消息席捲全國,

所有人都認為李陵是叛國賊,對李陵出現了信任危機。

這時只有司馬遷

出來為李陵

客觀

地說了幾句話

,這個事情也被史料記載了下來。

圖片:司馬遷在漢武帝面前為李陵說話劇照

根據李陵在攻打匈奴之前的表現來看,他確實是一個忠君愛國之人,心中懷揣著建功立業的志向,同時他對手下極好,這讓許多士兵都願意誓死追隨他。

即便李陵被俘虜了,但細細想來,他還是會想辦法來彌補自己的過錯。更何況李陵僅僅用五千步兵對抗匈奴十多萬騎兵,還能殲滅敵軍萬餘人,已經是歷史上極為罕見的事了。

以上或許就是司馬遷幫李陵說的幾句好話,客觀上來看,這些話真的有點道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李陵之所以會投降和漢武帝還有點關係。

李陵在進退維谷之際,曾多次求助大漢派來援兵,可漢武帝就是拖拖拉拉不

派兵來,才致使李陵全軍覆沒。

圖片:匈奴騎兵劇照

那麼漢武帝為什麼要對司馬遷處以宮刑呢

難道就因為他說的那幾句公道話

別說,事實還真是這樣的!漢武帝是何等人物,他是高高在上、唯吾獨尊的帝王,怎會允許一個芝麻大點的小官對他評頭論足、指手畫腳?

和李陵一起出戰的李廣利,是漢武帝的親戚,就算經常打敗戰也不會被漢武帝怎麼懲罰,和李陵的待遇簡直是天差地別。漢武帝認為司馬遷為李陵說好話,就是在譴責李廣利,而李廣利又是自己的親戚,那司馬遷就是間接在諷刺自己,想到這裡就越發難忍。

為了自己,也為了李廣利,漢武帝才決定處置司馬遷。其實漢武帝之所以殺李陵全家,根本原因在於李陵的投降。

圖片:李廣利劇照

如果當時李陵在戰場上殞命,漢武帝也會照例給他死後的殊榮,可問題是他沒死,還投降於匈奴,再加上經常有人趁機說李陵的壞話,漢武帝被成功洗腦,才下決心殺了他全家。

說到底,整件事和司馬遷沒有半毛錢關係,他從來沒有參與到這個戰事中來,

難道就因為說了幾句話激怒了漢武帝導致自己被判死刑

又或者說漢武帝殺司馬遷是出於什麼政治目的

其實,對於心思深沉的帝王來說,什麼人什麼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家的政權以及自己的地位,只要有人動搖了自己的統治,那這個人就必死無疑。

如果漢武帝只是個普通臣子,司馬遷對他說這些話倒無所謂,可他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帝王,這些話會使皇室的尊嚴受損,使皇室蒙羞。

要說政治目的,大概就是為了鞏固皇權吧,漢武帝必須這麼做,如果不下狠手,那麼下次還會有人說這種話,漸漸地,大家就會視皇家政權於無物。

因此,為了皇家的尊嚴,不管是李陵或是司馬遷都必死無疑,漢武帝想通過這件事來殺雞儆猴。

圖片:漢武帝下狠手劇照

因為一件戰事,使兩個人的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陵在投降後,內心也背負著巨大的譴責和不安,原本滿懷熱血的青年卻要在異鄉孤獨終老

,他也想回來,卻怕受到帝王、官員以及百姓的侮辱與苛責。

而司馬遷在受到宮刑之後,咬緊牙關、忍受屈辱,堅持完成了《史記》,因為這是他的人生理想以及信念,如他所願,《史記》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不朽之作。

要說李陵和司馬遷有什麼共同之處,或許是二人都有理想和信念吧,兩人的人生也各有光輝和昏暗。有一些史太公的粉絲曾控訴過漢武帝不明事理,不是個明君。

圖片:投降匈奴的李陵劇照

其實,隨便換一個人身處漢武帝那個位置,也不一定能夠放過司馬遷。漢武帝對司馬遷的處置也是盡顯帝王家的無奈。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司馬遷為何會被漢武帝閹割?都怪他太過直言,說到漢武帝的痛處
    可司馬遷和李廣的境遇不大一樣,司馬遷是太史令,只是個文官,平時幹的都是記錄文書等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工資自然不高,也沒有額外的收入,更沒攢下什麼錢。因此他沒錢給自己贖命,可又想活下來,於是就被迫忍受了宮刑。
  • 司馬遷:兩個多月工資就可以赦免的宮刑,為何就成他過不去的坎兒
    司馬遷在「士可殺而不可辱」,也就是讀書人還很講氣節的古代,這種肉體、精神上的雙重懲罰,是很難忍受的,既然很難忍受,就必然會想各種方法避免,該怎麼想辦法避免於是呢,問題就這麼來了,也就是說,給司馬遷帶來終身恥辱的宮,屬於贖刑的一種,可以以官爵或錢糧贖罪。既然可以贖,司馬遷為什麼非要挨那一刀,難道他是個要錢不要命的主兒嗎。有人說,司馬遷之所以不贖,是因為他的宮是減死一等的宮。已經從輕處罰,將死刑改成了宮刑,事實這是這樣嗎?
  • 受到宮刑後的司馬遷,給朋友寫了一封信,字字句句,椎心泣血
    司馬遷,是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散文家。他為後世留下一部不朽之作《史記》,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同時,我們也知道,司馬遷的人生中,曾經遭受到一次非常重大的挫折,就是因為他替李陵求情,被施以宮刑。這件事對司馬遷的影響有多大?
  • 司馬遷沒錢免死罪,被判宮刑,出獄後他的貌美嬌妻是如何待他的?
    這是魯迅先生對《史記》的評價,但這本歷史名作卻是司馬遷忍受著極為屈辱的刑罰寫成的。眾所周知,《史記》是司馬遷受了宮刑後在獄中所寫,雖然他的忍辱負重在今天受人敬佩,但在當時卻遭受了無數異樣的眼光,那他的妻子又是怎麼對待他的呢?
  • 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是如何被閹割的?談談先秦兩漢的宮刑技術
    說到古代的刑法,其中最殘酷的刑法之一莫過於殘忍宮刑。那麼如果我們回到歷史現場,看看司馬遷是如何被懲罰的,我們可以看到怎樣的情形呢?歷史上的閹割,有僅僅切除生殖器官和睪丸的,也有僅僅切除睪丸,保留生殖器官的。
  • 司馬遷受宮刑,寫《史記》,該被記住的只有這種大無畏精神麼?
    司馬遷出身於龍門,他的父親司馬談也是史學家,在父親司馬談的教導下司馬遷十歲便閱讀誦習古文《尚書》、《左傳》、《國語》、《系本》等書,二十歲便出去遊歷天下。而父親司馬談臨終前說了:「餘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餘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餘甚懼焉!汝其念!」希望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並且不要忘記杜撰史書。
  • 司馬遷被處宮刑後,妻子怎樣了?知道真相後,讓人肅然起敬
    因為了解他經歷的人,都知道史記成書是多麼艱難,司馬遷為此付出了無數艱辛的工作。而且,在寫書的後半段,他還遭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公元前99年,正在潛心著述《史記》的司馬遷,仗義執言,為兵敗被匈奴俘虜的名將李廣之孫李陵求情,結果被盛怒的漢武帝定了死罪。
  • 司馬遷被宮刑後,年輕貌美妻子居然這樣過....
    天漢二年的時候,漢武帝下旨剿滅匈奴右賢王,漢武帝召見李陵,想要讓他為大軍運送糧草。但是李陵可不願意,李陵自恃自己的將士都是虎狼之師,認為自己可以獨當一面,不願意為其他人運送糧草。李陵決定向皇上請求,希望皇上可以給他5000步兵去與匈奴作戰。漢武帝認為這樣也很好,便答應了他的請求。但是再厲害的軍隊也會因為中埋伏而發生潰敗,李陵在浚稽山遭遇了單于主力部隊,由於自己的部隊,過於深入,援兵不能及時趕到戰場,匈奴的軍隊卻越打越多,彈盡糧絕之後,李陵最終選擇了投降於敵軍。這件事之後,漢武帝非常的憤怒,朝廷裡的大臣,都要求給李陵定罪。
  • 敗軍之將李陵,為何能讓司馬遷為其說情,甘受腐刑之辱
    但是李陵究竟為何兵敗投降,是天意造作還是人為使然?為何司馬遷會為敗軍之將說情,甘受宮刑之辱?為何李陵誓不歸漢?請您聽我細細道來。有人說是他被校尉辱罵鞭笞,心生怨恨;也有人說,被處決的營妓中有他的女人。不管原因是什麼,他已經向單于告密了漢軍已無後援,糧草也即將耗盡的事實。第二天,在匈奴軍的窮追猛打下,李陵兵敗,無奈投降。
  • 司馬遷:向陽而生,立不世之志
    在父親司馬遷進入仕途,成為了西漢第一代太史令,司馬遷在龍門學院中讀書。一天外祖父楊鼎收到來自司馬談的一封書信,書信中說,為官太過兇險,不建議司馬遷進入仕途,不如好好學習耕種,這樣可以維持生計,也可以身體力行民眾之苦。於是外祖父給司馬遷介紹了一位農習老師,學習耕種技術。
  • 《漢武大帝》一經播出就引起巨大爭議,只因司馬遷滿臉鬍鬚!
    漢武帝聞訊震怒,當時群臣上下皆聲討李陵,唯司馬遷說:「李陵對親人孝敬,與士人有信,一向心懷報國之心。況且他只領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敗降敵,但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並非真心降敵,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漢武帝也認為是援軍不至,李陵才投降的。
  • 他因無巨資免罪,受到了恥辱的宮刑,妻子得做法令人刮目相看
    中國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有記錄歷史的習慣了,也有了相應的官職,到了漢朝,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司馬遷了,他嘔心瀝血完成的這部《史記》,詳細的記載了秦朝到漢武帝時期的社會各個方方面面,為研究那時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 古代宮刑讓人心驚膽戰,卻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男人
    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的人應該是很自豪的,漢武大帝的豐功偉績讓百姓很有安全感,能夠安居樂業。如果他知道後世偉人毛澤東在詩詞裡都把他誇了一把,他當時肯定也樂的兩手都拍不到一塊。漢武帝作為一國之君,權威是很重要的,哪怕一條道走到黑,也不能有一絲妥協,司馬遷就是個倒黴蛋,撼動了領導的權威,撞在了槍口上。
  • 司馬遷是劉邦的「高級黑」,被漢武帝發現後,漢武帝:加官進爵
    司馬遷家境不錯,二十多歲就開始遊山玩水,我們旅遊是玩景區和吃美食,他不一樣。 ,在呂太公家騙吃騙喝,不給他吃的就在地上打滾,像極了小孩作風。男人就沒有不好色的,但司馬遷卻把劉邦好色的事情如實記載了。打下鹹陽和攻下項羽大本營彭城時,劉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和裡頭的美女交流感情,大家勸他他也不出來,美其名曰:「戰爭太殘酷,我找知音來了,我需要一個精神上的知音。」
  • 為什麼司馬遷對霍去病的評價不高?
    司馬遷不僅僅對霍去病評價不高,甚至對漢武帝都大有貶詞,甚至《三國志》中記載,漢武帝曾翻查了司馬遷寫的《今上本紀第十二》(今上就是當今皇上,即漢武帝)後,覺得司馬遷的記載是在故意貶損自己,還命人把書簡上的字削去。司馬遷會不會真的有貶低漢武帝的記載呢?
  • 司馬遷擔任的中書令這個官,到底有多高級?
    文/王國棟漢武帝晚年,不知道是良心發現還是哪根筋不對,重用提拔了被他實施了宮刑的司馬遷,任命其為中書令。中書令以前的官制中沒有,是漢武帝新創的一個職務,主要工作就是幫助自己處理公文、起草頒布詔書,上朝時的班次在丞相之前,是一個既有權力又非常榮耀的高職。但是司馬遷卻不領漢武帝的情,多次上書辭職。太史公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根據史書記載,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書令。或許現在的歷史愛好者不清楚中書令是個什麼樣的職務,那小編就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 為何古代只要天降異象,都必有聖人現世?司馬遷其實早已給出答案
    範增說劉邦身上的氣有五種顏色,並且都是龍虎的形狀,足以說明此人不俗,讓項羽殺掉他,結果項羽沒聽。後來的故事就是項羽「烏江自刎,」而劉邦開創了大漢帝國。司馬遷以這樣的方式,將神話故事加入到歷史史書中,並將賢人、聖人的現世通過天降異象染上神秘的色彩,從而達到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效果。
  • 司馬遷為何會將吳太伯列為世家第一?這才是司馬遷的深層含義
    在《史記》中關於世家的記錄,司馬遷一共寫了30篇,在這30篇世家中既有我們熟悉的《陳涉世家》、《孔子世家》,也有我們比較陌生的《五宗世家》、《三王世家》,既如此也許會有人好奇司馬遷寫的30篇世家中哪一篇排第一呢?
  • 司馬遷《史記》中為何缺失奚涓傳記
    點擊藍色字體關注《上海情愫》司馬遷《史記》中為何缺失奚涓傳記
  • 霍去病少年出名,多次立下不世之功,為何司馬遷對他評價不高
    因此霍去病從小也沒受過多少苦頭,可以說是從小就享受到榮華富貴。 由於優越的生活條件,少時的霍去病就學會了騎射,而且還學得很好。霍去病也深受漢武帝的喜歡,還讓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並親自教授霍去病一些兵法。 從漢武帝對待霍去病來看,無疑他是在親自培養霍去病。事實也證明了漢武帝的慧眼,霍去病也從沒讓漢武帝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