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沒錢免死罪,被判宮刑,出獄後他的貌美嬌妻是如何待他的?

2021-02-08 騰訊網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魯迅先生對《史記》的評價,但這本歷史名作卻是司馬遷忍受著極為屈辱的刑罰寫成的。眾所周知,《史記》是司馬遷受了宮刑後在獄中所寫,雖然他的忍辱負重在今天受人敬佩,但在當時卻遭受了無數異樣的眼光,那他的妻子又是怎麼對待他的呢?

根據近代王國維的考證,司馬遷應該出生於公元前145年,司馬家祖上一直從事歷史和天文方面的研究,雖然在秦惠王和秦始皇時期,司馬家曾經出過武將,但到了司馬遷父親的時候,司馬家又重新幹起了老本行,他的父親司馬炎是漢武帝時期的太史令。

在父親的影響下,司馬遷從小開始學習各種古籍經典,比如《左轉》、《尚書》、《國語》等,10歲的時候他跟著父親去了長安,拜在伏生、孔安國等名師的門下,跟著他們學習文學經典,在這樣環境下長成的司馬遷極有才華,可謂知識淵博,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為了增長自己的見識,司馬遷在22歲那年開始了自己的遊學之路。

其實這次遊學並不是單純的為了開闊眼界,更是為了收集撰寫《史記》的資料,司馬遷的父親司馬炎有一個偉大的夢想,那就是整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發展史,但是他覺得以自己的能力見識和精力來看已經無法完成,於是將這個願望告知司馬遷,希望他能參與自己的偉大事業。

公元前110年,司馬遷與父親在洛陽重逢,當時他的父親已經病重,於是便將編撰史書的任務交給了他,父親去世之後,司馬遷接過了父親手裡的官位,在長安做太史令,因其性格開朗且博學多識,所以結交了不少天下名士,他的妻子柳倩娘正是因為崇拜他的才華,所以慕名嫁他為妻。

公元前99年,李陵戰敗被俘,有人趁機造謠說他已經叛投敵軍,無數大臣聽風就是雨,紛紛出言聲討李陵。漢武帝問司馬遷如何看待此事,司馬遷說李陵帶5000人馬斬殺敵軍無數,已經算是大功勞了,依他對李陵的了解,認為李陵不可能背叛漢朝,結果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叛臣開脫,一氣之下將他丟進了大牢。不久朝中傳言,說李陵帶著匈奴攻打漢朝,漢武帝聞言十分憤怒,不待查明便將李陵一家處死了,就連獄中的司馬遷也被判了死刑。不過那時候的死刑也不是非死不可,除了赴死外還有兩個選擇,一是交50萬錢,二是受宮刑,屈辱的活著。

司馬遷自然拿不出這麼多錢,他也曾想一死了之,但又想起父親託付他的事情還沒有做完,他不忍辜負父親的遺願,於是選擇了宮刑,《史記》便是他在獄中悲憤交加的情緒下寫出的鴻篇巨作。

在此期間,他因為身體受損遭到了無數人的冷眼嘲笑,人們都勸他的妻子離開他另嫁,但柳倩娘不願丟下司馬遷一個人,硬是頂著別人異樣的目光,一直守在司馬遷的身邊,直到公元前96年,漢武帝大赦天下,他們夫妻二人才得以團聚。

相關焦點

  • 司馬遷被處宮刑後,妻子怎樣了?知道真相後,讓人肅然起敬
    司馬遷出生在史學世家,從小飽讀詩書,滿腹經綸,22歲遵從父命遊歷天下,了解當時的風土民情,十幾年後接過父親手上的著史重任,開始撰寫《史記》,憑藉通古博今的才情,歷經十數年艱辛,終於寫就《史記》這部震古爍今的鴻篇巨製。僅憑一部《史記》,司馬遷就能夠萬古流芳,這是他應得的讚譽。
  • 司馬遷:兩個多月工資就可以赦免的宮刑,為何就成他過不去的坎兒
    於是呢,問題就這麼來了,也就是說,給司馬遷帶來終身恥辱的宮,屬於贖刑的一種,可以以官爵或錢糧贖罪。既然可以贖,司馬遷為什麼非要挨那一刀,難道他是個要錢不要命的主兒嗎。有人說,司馬遷之所以不贖,是因為他的宮是減死一等的宮。已經從輕處罰,將死刑改成了宮刑,事實這是這樣嗎?
  • 司馬遷被宮刑後,年輕貌美妻子居然這樣過....
    那麼他的作者自然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史學家,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司馬遷,司馬遷是一個具有廣大胸襟的人。司馬遷,是西漢時期的文學家、散文家,任太史令。司馬遷小時候在父親司馬淡的指導下學習,十歲的時候就表現出過人的天賦,那個時候就可以誦讀《左傳》、《國語》、《尚書》等國學經典。
  • 他因無巨資免罪,受到了恥辱的宮刑,妻子得做法令人刮目相看
    中國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有記錄歷史的習慣了,也有了相應的官職,到了漢朝,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司馬遷了,他嘔心瀝血完成的這部《史記》,詳細的記載了秦朝到漢武帝時期的社會各個方方面面,為研究那時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 漢武帝為何會將司馬遷處以宮刑?是否是他說了不該說的話?
    其實,為世人所敬佩的司馬遷,他的一生也遭遇了一件世人皆知的慘事,就是受到了宮刑,也被稱為腐刑。 可司馬遷和李廣的境遇不大一樣,司馬遷是太史令,只是個文官,平時幹的都是記錄文書等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工資自然不高,也沒有額外的收入,更沒攢下什麼錢。 因此他沒錢給自己贖命,可又想活下來,於是就被迫忍受了宮刑。
  • 古代宮刑讓人心驚膽戰,卻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男人
    說起司馬遷,讀書人無不知曉。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的人應該是很自豪的,漢武大帝的豐功偉績讓百姓很有安全感,能夠安居樂業。如果他知道後世偉人毛澤東在詩詞裡都把他誇了一把,他當時肯定也樂的兩手都拍不到一塊。
  • 受到宮刑後的司馬遷,給朋友寫了一封信,字字句句,椎心泣血
    司馬遷,是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散文家。他為後世留下一部不朽之作《史記》,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同時,我們也知道,司馬遷的人生中,曾經遭受到一次非常重大的挫折,就是因為他替李陵求情,被施以宮刑。這件事對司馬遷的影響有多大?
  • 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是如何被閹割的?談談先秦兩漢的宮刑技術
    說到古代的刑法,其中最殘酷的刑法之一莫過於殘忍宮刑。那麼如果我們回到歷史現場,看看司馬遷是如何被懲罰的,我們可以看到怎樣的情形呢?歷史上的閹割,有僅僅切除生殖器官和睪丸的,也有僅僅切除睪丸,保留生殖器官的。
  •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選錄》
    故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讒而弗見,後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陷篡弒之誅,死罪之名。其實皆以為善,為之不知其義,被之空言而不敢辭。夫不通禮義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則犯,臣不臣則誅;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
  • 司馬遷受宮刑,寫《史記》,該被記住的只有這種大無畏精神麼?
    司馬遷出身於龍門,他的父親司馬談也是史學家,在父親司馬談的教導下司馬遷十歲便閱讀誦習古文《尚書》、《左傳》、《國語》、《系本》等書,二十歲便出去遊歷天下。而父親司馬談臨終前說了:「餘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餘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餘甚懼焉!汝其念!」希望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並且不要忘記杜撰史書。
  • 古代死囚不想死該如何自救?幾種辦法可以免死,基本沒人選最後一種
    在過去只有那些罪大惡極的人才會被判死刑,而且在過去一旦被判了死刑,基本就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可是死刑犯依然可以自救,在過去也有幾種免死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皇上御賜的免死金牌,不過這種方法不適用於大部分人,因為一般來說只有功勳貴族之家才有可能獲得皇帝的御賜的免死金牌,對於尋常百姓而言是根本不可能拿到免死金牌的。
  • 司馬遷為何會被漢武帝閹割?都怪他太過直言,說到漢武帝的痛處
    圖片:查閱《史記》劇照其實,為世人所敬佩的司馬遷,他的一生也遭遇了一件世人皆知的慘事,就是受到了宮刑,也被稱為腐刑。在漢武帝執政期間,犯了罪被判處死刑的人如果想要繼續活下去,要麼準備大量錢財來換命,要麼接受宮刑,一輩子無兒無女沒人送終。
  • 【地方文化】司馬遷:傳說與猜想
    就是在這座城裡,他惹惱了漢武帝,從而遭遇了宮刑的恥辱。宮刑後,司馬遷憤而著書,才有了偉大的《史記》。從這個意義上講,司馬遷當然可以算作渭河岸邊、八百裡秦川上的偉大人物。遠在西漢的司馬遷,距今已經2000多年了。他的身體雖然已經化作了泥土,但《史記》的光芒卻照耀了後世。他的功績,他的思想,早已跨越歷史,跨越國界,對整個世界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從而被稱為「世界名人」。
  • 他跟皇帝對著幹,被判死刑,後因族譜被免死罪並獲5面免死金牌
    幹這類工作的人性格都比較直,也愛較真,所以他每次只要覺得朱元璋做錯事兒就會當面指出來,一點情面都不給,而且還會不停地寫奏摺去說,直到朱元璋改正為止。起初朱元璋還是很開心的,但時間久了,朱元璋也有點扛不住了。再怎麼說朱元璋也是一國之君,不要面子的嘛?所以曾敲打過範文從好多次,意思就是讓他說話客氣點,注意點分寸。可人家依舊我行我素,根本就沒鳥朱元璋。
  • 司馬遷:傳說與猜想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渭河,未講完的故事」要把司馬遷收進去,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司馬遷是韓城人,韓城並不在渭河邊上,甚至連渭河流域都算不上,但司馬遷卻長期供職在渭河南岸的長安城裡。就是在這座城裡,他惹惱了漢武帝,從而遭遇了宮刑的恥辱。宮刑後,司馬遷憤而著書,才有了偉大的《史記》。
  • 趙高:一個學霸卻最終黑化,司馬遷說他世世卑賤,如何客觀評價他
    有關趙高的身世,兩千多年來一直被曲解為宦閹,但實際上不論司馬遷還是東漢以前的史籍都沒有明確記載趙高是官閹。趙高是有兒女的人,他的女兒嫁與閻樂,閻樂曾任鹹陽令,參與了殺害秦二世的望夷宮政變。但為什麼後人都喜歡把他視為宦閹呢?趙高到底有沒有受過宮刑這可能主要來源於《史記》的記載。
  • 澳門黑幫老大入獄,小20歲嬌妻不棄苦等13年,盼來他出獄一反常態
    澳門黑幫老大入獄,小20歲嬌妻不棄苦等13年,盼來他出獄一反常態澳門黑幫老大入獄,小20歲名模嬌妻苦等13年,盼來他出獄一反常態
  • 《三國機密》中「宮刑」的秘密
    《後漢書·卷五十七·欒巴傳》中有記載,「順帝世,(欒巴)以宦官給事掖庭,補黃門令,非其好也。性質直,學覽經典,雖難在中宮,不興諸常侍交接。後陽氣通暢,白上乞退。」欒巴因發育障礙充當宦官,「陽氣通暢」之後就喪失了做宦官的資格。第二種是自宮自燻的。《韓非子·二柄》中記載「齊桓公妒而好內,故豎刁自宮以治內。」這裡的「豎」指的是未成年人,「自宮」則是未經許可私自進行閹割的意思。
  • 司馬遷《史記》中為何缺失奚涓傳記
    點擊藍色字體關注《上海情愫》司馬遷《史記》中為何缺失奚涓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