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們黨將迎來建黨100周年,在這個極具時代意義的節點上,如何在更多青少年心目中播撒紅色的種子,讓紅色薪火世代相傳?」日前,在舟山市普陀區香榭花園小區,10多位「五老」代表受邀和社區幹部一起探討如何扣好孩子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組織青少年講一個紅色故事,看一個紅色視頻,做一場志願服務活動……金點子不斷湧現。
廣大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等「五老」力量,既是我們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關愛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普陀區關工委堅持「黨建帶關鍵」,廣泛凝聚起「五老」力量,「夕陽」呵護「朝陽」,教育和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前不久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黃廷禹是普陀區退休教師協會秘書長,在基層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對孩子們有著割捨不下的感情。自從被普陀區關工委聘任為「老同志宣講團」成員開始,他的退休生活就越來越忙碌——每年清明節在烈士紀念碑前向青少年宣講革命故事,擔任文化市場義務監督員守護孩子們的精神健康,還撰寫青少年成長調研報告供教育部門參考。
在普陀,像黃廷禹老人一樣熱心青少年成長的「五老」隊伍越來越壯大。「近年來,我們不斷打破工作壁壘,加大了與老齡辦、退管辦、退休教師協會等涉老部門的協作與互動,不斷充實『五老』力量。」普陀區關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普陀區關工委還相繼組建了由骨幹「五老」領銜的「鄉土文學工作室」「霞光工作室」「蔚藍工作室」等團隊,發揮「五老」的專業特長,並與專業社會公益組織合作,以項目化運作開展各類關愛青少年工作。
內容在豐富,形式也在創新。老人和青少年之間的年齡代溝怎麼消除?普陀區關工委探索「網上關工委」運作模式,藉助新媒體、運用新手段搭建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虞奶奶唱歌真好聽。」在普陀,65歲的虞姝霞有不少小粉絲。2020年學雷鋒紀念日,虞姝霞特地錄製了《學習雷鋒好榜樣》短視頻送給孩子們,收穫10多萬點讚和轉發,「要和孩子們在一起,心態一定要年輕。」
2020年以來,普陀區關工委充分發揮「銀髮好網民」「老年大學」學員的專業和特長,開辦「傾聽老人言」等短視頻欄目,讓廣大「五老」變身網紅主播,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行為規範等正能量,轉發閱讀量達500多萬人次。
從線上到線下,「五老」和青少年的距離越來越近。目前,普陀區關工委還探索創新關工委組織架構體系建設,將特色關工委組織延伸至物業小區、企業、行業系統等領域,進一步打通「五老」服務聯繫青少年的「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