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主旋律獻禮片《我和我的家鄉》多少有些乏味,沒想到竟如此催淚。
情緒爆發的第三單元,是徐崢執導,範偉主演的《最後一課》,這一課,刷新了我對範偉演技的認知。
範偉飾演的範教授,在瑞士一所大學任教,即將退休的他,卻被查出患有老年痴呆。
如果回憶有盡頭,那盡頭剛好定格在1992年;
頭髮花白的老範,蜷縮在自己的世界裡,一心想把那段意義非凡的往事,拼湊成一副完整的圖,卻總少了一塊。
原來,教了一輩子書的範教授忘不掉、放不下的,是多年前(1992年)他支教農村,當鄉村教師的往事。
他放不下貧困破敗的望溪村,放不下村裡那群沒錢上學的孩子。
他堅持給孩子們上了整整十年的課,他一個美術老師,卻把語文、數學、體育全教了,1992年的最後一堂課,成為他永遠不能忘懷的記憶。
然而,當年的孩子已經長大,那個貧窮破敗的小山村早已大規模變樣,發展成旅遊度假勝地,全村人正為了超額的遊客,忙得不可開交……
即使如此,得知範老師要回來,全村上下一致決定,還原當年的課堂,幫恩師重溫最後一堂課。
當1992年漏雨的教室迅速被還原,當全村人升國旗、行少先隊禮的一瞬間,好像時光真的倒流回了1992年。
這時,老範和兒子也從瑞士趕來,到達了村口,這裡有個細節,糊塗老範把兒子當計程車司機,下車後禮貌性的道別:謝謝你,再見!
面對兒子一臉懵逼的問著 : 老範,我誰呀!?
老範一臉好笑的小聲嘟囔:你誰啊,送我來的師傅唄……
這個細節演到人心裡去了,演員在笑,觀眾卻看得想哭。
糊塗得忘記親人、說話顛三倒四、把"出問題想辦法",說成「出辦法想問題」、把合併說成「併合」、把家鄉說成「鄉家」、的老範;
卻記得班臉上的酒窩,記得姜小紅的膠鞋漏了需要補,記得姜前方糟心的數學成績,記得不愛吃蘿蔔乾的姜東方....
記得自己常穿一雙破皮鞋,帶孩子們踢毽子的場景。
拼圖正加速完成中,熟悉的教室就在眼前,熟悉的感覺回來了。
上課前,老範行雲流水般的脫外套、倒水、拿著搪瓷杯子氣定神閒的去教室,再一臉淡定的踢走門前的雞。
這段細節,範偉演繹得相當自然。
開始上課:
10年前,當我第一次站在這個課堂裡的時候,只有兩個學生,一個豬崽,老師真想「一了走之」;
可是老師真不想看到,那麼多的孩子,該去讀書,全去餵豬;
於是,我就一家一家的去說,終於.....
有些事情我怕「記著」,所以我把它「忘到」本子上了。
回憶清晰襲來,語無倫次的老範想起了姜小峰,那個鼻涕蟲曾哭著告訴他,自己畫的是心中的學校,紅藍色的美麗的學校,可是他沒有顏料......
我突然開始期待,期待著老範能順利完成這堂課,期待老範能完成他拼圖的最後一塊。
但是,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打斷了老範的思緒,他被拉回到2020年。
他不可置信的轉身看向熟悉又陌生的學生,看著掏出手機和水彩筆的熊孩子,看著叛逆的熊孩子一字一句的說:
這是手機,手機你都不知道嗎?
憑什麼我不能畫彩色畫!!紅色、藍色、綠色我都有呢!顏色應有盡有!
雨停了,夢醒了,拼圖亂了。
一片交雜混亂中,看到老範迷茫不已的眼神和不可置信的轉身.....
那一刻,我被範偉共情式的演技震撼到了,我覺得心揪著痛,很想把熊孩子拎出來胖揍一頓。
老範迷茫的走出教室,他還記得自己冒著大雨回家拿顏料,他走過莊稼地,走過破舊的老屋、凋零的街道,還摔了一跤,抬頭看到孩子們焦急的小臉,站在最前面的正是姜小峰。
可是,為什麼這裡到處是紅牆綠瓦, 到處的人聲鼎沸??
不知不覺老範走到了五彩斑斕的新學校,那紅藍色的學校被燈火照得通透美麗。
這個是,我畫的學校;
這裡是窗戶,這裡是屋頂,這個是滑梯;
這裡是紅顏色的,這裡是藍顏色的,我沒有顏料....
他想起來了,當年還是一臉稚氣的姜小峰,鄭重的送了他一副畫,畫的正是眼前的學校。
望溪村的一幕幕如同電影膠片在腦中重合......
他想起來了,眼前的人,正是多年前那個買不起顏料的鼻涕蟲:姜小峰。
他激動的握緊了姜小峰的手, 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他明白了畫的意義。
是你畫的畫,老師現在看懂啦!
輕輕的捧起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乾,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
歌聲響起,故事結束, 淚水也模糊了眼眶。
老薑的堅守告訴我們,縱使時代變遷,記憶流失,但一顆堅守的初心,卻是永遠都不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