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好久的《我和我的家鄉》,著實讓我覺得驚豔。不說它是最完美的,但起碼是優大於劣的,個人認為是今年國慶檔最佳的。
《我和我的家鄉》五個單元講述了東西南北中幾個地域的故事,所以觀眾們看都會有一定的情感共鳴。不得不說,這次的五個單元都十分具有個人特色,風格鮮明。
它們都保留了一些導演們之前的作品中的特點,看了就能猜到這是誰的作品。
電影中的主人公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小人物,故事裡講著他們在家鄉中的笑與淚。
在我個人看來,《最後一課》是五個單元中最佳的,它體現了鄉村振興中的教育問題。單從五個單元的主題來看,其他四個不遜於它,但從多方面來看,它又很突出。
比如它的長鏡頭,雖然《天上掉下個UFO》也採用了長鏡頭,但《最後一課》更好,情節順暢,一氣呵成,看著真實又自然,讓人能夠感受到範老師的學生們那種忙活的氛圍。
還有一個是它的細節鏡頭,範老師再次回到教室裡講課,他一個個地念到了學生的名字,同時在牆的那一端,長大了的學生們在聽到自己的名字後也流下了眼淚;
中間刺激範老師記憶的小朋友的手機,是那個小朋友在老師收玩具時偷偷藏的;
當需要幾個小朋友來扮演學生們小時候時,村長說「那就找幾個小朋友啊」小朋友翻白眼與村長對視也被鏡頭定格,讓人忍俊不禁;
範老師回憶中的在雨中拿著顏料摔跤後,水溝裡的水變得五顏六色了,這裡給了水一個特寫鏡頭,我認為這裡可能暗指範老師的十年教學,讓小村莊的教育有了變化。
瑞士部分的畫面感和千島湖這邊形成一種對比,但又不覺得突兀。《最後一課》的攝影指導是曹鬱,難怪調色和鏡頭調換如此出色,江南的水鄉被拍成了一副水墨畫,在航拍視角,鄉村的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最後一課》最妙的是它的情節構思,它借範老師回憶裡的鄉村和現在的鄉村體現家鄉的變化,不會覺得有違和感。
我心目中的第二單元是《神筆馬亮》,這是五個單元中笑點最多的一個單元。
沈騰一出來我就笑了,和老搭檔馬麗的配合還是那麼完美,其中「時間暫停」這個笑點讓我印象深刻。
這個單元是將笑點和淚點結合得最好的一個單元,每當你認為畫面溫馨正經的時候,它立馬給你來個爆笑點。
這裡面還有個細節運用了諧音:「茴香村」,馬亮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用他的畫筆將家鄉畫成了一幅美麗的畫。
《北京好人》在我心中排在第三。
它運用了最真實的題材,一個在大城市北京生活的小人物為解決醫保問題而鬧出了啼笑皆非的故事。
《北京好人》它最好的部分就是在突出人物特點這一方面,把張北京的好和表舅的淳樸善良自然又真實地體現了出來。
不足之處是,最後應該把中心,也就是「我和我的家鄉」更深地點出來,雖然我可以領會到它的中心,但總有一種不夠盡興的感覺在。
《回鄉之路》排在《北京好人》後面,雖然劇情比較老套,但在主題上體現地很好,比《北京好人》表達地更加直接。
它給我的感覺就是很有淚點,但不夠驚豔。《天上掉下個UFO》排在最後是因為它讓我有種用力過度的感覺,但主題很好,借發明來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五個單元的主人公都是平凡而真實的人物,他們在默默為家鄉出自己的一份力,希望這個讓自己有笑有淚的地方越來越好,他們又是偉大的。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和主人公們一樣,在這個大時代的長河中,我們都在為家鄉努力。
我們的肩,既要擔得起小家的擔子,也要撐得起國家之希望。
作者|葉思思
編輯|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