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你付出那麼多,對方卻不領情?

2020-12-25 騰訊網

聽別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你了解的越多以後走的彎路可能會少一點。

小故事.大道理...

如果一切都能順心如意,又哪來的顛沛流離!

小時候,希望自己快點長大,長大了,卻發現遺失了童年;

單身時,開始羨慕戀人的甜蜜,戀愛時,懷念單身時的自由。

很多事物,沒有得到時總覺得美好,得到之後才開始明白:我們得到的同時也是在失去。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分享是一種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時,明白了存在的意義。

——— ——— · The Beginning · ——— ———

昨天,和老公去一個朋友家做客,我們是在醫院認識的,她媽媽和我是戰友(病友),每年我們都會聚一次。

這次去,我倆又聽到朋友爸爸「抱怨」自己在家中地位低,尤其是外孫女(讀六年級)不領情。

朋友爸爸說,自己都是主動討好外孫女的,比如,去接她放學時,會提前把手機充滿電,目的是讓她多玩兒一會兒手機,因為回到家後,媽媽和外婆會嚴格限制她看手機的時間;還會幫她背書包;準備飯菜時,也會儘量考慮到她的喜好等等,但這個外孫女好像並不在意外公的付出,經常「頂嘴」。

我們都說是他自己不好,太寵溺這個外孫女了,才會這樣,朋友爸爸笑著說「沒辦法」。

其實,我們理解他沒辦法的背後是愛,但這也是隔輩親導致的長輩在過度付出。好在,朋友家只是外公一個人這麼對待孩子,孩子並沒有形成過度溺愛帶來的不良習慣和性格。

但我想說的是,親密關係(包括伴侶關係、親子關係、家人關係、朋友關係等等)中,過度付出是禁忌、是毒藥,它不僅不會增進彼此的感情,還會起到破壞作用。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過度付出在親密關係中的負面影響。

1.過度付出,並不會讓對方珍惜

愛一個人,容易用力過猛,而當這樣的愛越來越多時,不僅自己覺得很累,還會影響彼此之間的感情。

也就是說,過度付出的愛,對方並不會珍惜,也不領情。

就像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她在和作家男友相處時,願意為男友付出,不僅丟下面子去和家裡人要錢,甚至甘願去酒吧當女郎,但最後得到的還是暴力、憤怒。

那麼,為什麼對一個人那麼好,對方卻不領情呢?

答案是,這樣的好,並不是真正的好。

過度付出,會形成一種關係上的不對等。

在現實層面,付出者在卑微地討好對方,而在心理層面,付出者的行為會讓對方有一種「我不夠好」的感覺。因為給予者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當然,這種「居高臨下」的感覺,付出者自己都未必意識到,但在接受者的心裡,確實會存在。

就像松子的作家男友,他之所以選擇臥軌結束生命,就是因為松子越付出,他越覺得自己無能,無力承受和回報這樣的好,這樣的好讓他倍感壓力,最後留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幾個字。

可見,過度付出帶來的關係不對等,很難讓親密關係發展下去。

2.過度付出,會產生隱形的控制關係

前面說了,過度付出會讓關係失衡,同時,這種失衡還會形成一種隱形的控制關係。

比如,文章開頭說到的朋友爸爸,他抱怨的背後其實就是在說「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為什麼不領情,為什麼不聽我的呢?」

而這就是在指責外孫女不和自己一條心,外孫女不好,只是這樣的指責並不明顯,但如果換成父母對孩子的抱怨,那麼孩子就會有一種被控制的感覺。

就像有些媽媽會說「因為你,我才沒和你爸爸離婚,我受了那麼多委屈,為你付出那麼多,你怎麼還不聽我的話?」看看這些話的背後,其實就是很明顯的控制關係——「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就應該聽從我的安排」。

想想看,這樣的親子關係會融洽嗎?

很難。

對於接受者來說,他們應對過度付出者一般會有兩種回應方式:

其一,接受對方的付出,坐享其成,有種不領情的感覺。

就像影片中松子的作家男友,他對松子拳腳相加,就是一面接受,一面還不滿足。

其二,選擇離開,想逃離那段關係。

就像有些被父母過度付出而控制的孩子,他們特別想逃離,不願在那段關係中。同時,還有一部分孩子會被父母的「好」綁架,因為他們覺得離開父母,自己就是不孝的。

其實,這就是一種情感勒索。

可見,過度付出,會破壞關係的親密。

3.一段平衡的關係,才有可能長久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說,在關係中,不要老讓自己處於給予者的角色,因為你以為自己給予別人東西,別人就會喜歡自己,其實未必。因為在過度付出的關係中,會讓對方感受到自己不好。

而平衡的關係,才有可能長久。

那麼,什麼樣的關係才是平衡的呢?

其一,雙方都在付出,都在索取。

這個比較好理解,就是雙方處在平等的位置上,都在為這段關係努力,並不是某一方用過度付出來佔據道德制高點,來展現自己的優越感和控制感。

其二,滿足對方的真實需求,才能維繫好親密關係。

也就是說,如果想付出時,一定是給對方想要的,而不是我們覺得對方想要的,否則,越付出,對方越想逃,或越不懂得珍惜。

而真實需求,需要用心去了解對方。當然,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真正了解自己、愛自己。

一個人只有學會愛自己,才會愛他人。

對於松子來說,她之所以處理不好和他人的關係,就是因為她沒處理好自己和自己的關係,不懂得愛自己,就不會愛他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想要一段平衡的親密關係,我們先要照顧好自己,這樣才有心甘情願照顧他人的可能性。

寫在最後:

平衡的關係,其實就是各自舒服的關係。

如果我們在一段關係中不舒服,首先要做的是先改變自己,照顧好自己,然後才能和他人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

真正的親密關係,沒有過度付出、沒有強求、沒有討好,更沒有控制,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警惕因過度付出而產生的改造夢想,即「我付出這麼多,你要按照我的想法來做事」,而這就是試圖改造對方。

改造夢想,是所有親密關係的痛點,因為那是對對方的否定。

正如知名親密關係專家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強調的:「通往地獄之路,是用期望鋪成的。」

——— ——— · THE END · ——— ———

把一些優秀的文章分享給大家,把一些瑣碎的情緒寫成文字,這裡面有你發生過的,和未曾發生的,我們都是孑然一身,開始和結局都是如此孤獨,很高興遇見你。

我是青島育兒,一名育兒網站的站長,每天和大家分享優秀的文章

如果你也有故事想說,也可以把你的故事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付出了那麼多,都得不到回應?心理學:那只是你的自我感動
    我聽完他的故事,我知道他是在「自我感動式愛情」狀態,自以為自己付出了很多,可是對方根本不需要啊。 你的愛情不在這裡,你該到別處尋找。 這種「自我感動式愛情」的人,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給予對方自己認為的愛;根本不懂得換位思考的。
  • 為什麼你付出那麼多,他卻依舊想逃離?原因在這裡
    一天晚上,他們相對而眠,黑暗中,她眼神中露出無法抑制的驚恐……影片並不長,而且有點血腥,但這並不妨礙,我覺得它很優秀。為了博取女友的歡心,男主褪去自己的皮膚,但是,當皮膚離開他的身體時,尊嚴也離開了他的靈魂。他可能會覺得委屈:我付出了這麼多,為什麼換來的反而是疏離?實際上,過度付出,只會殺了愛情。
  • 心理學:為什麼越愛一個男人,對方越不愛你?真實原因在這裡
    其實,這一切都如張愛玲所說的那樣,「獲得愛情你可以隨便用什麼辦法,而保持愛情卻需要智慧」,心動的瞬間或許無跡可尋,但愛情的經營卻是有章可循的。「那麼,我們首先就要了解「付出越多越不被愛」背後的心理學機制。
  • 挽回愛情:無論怎麼努力挽回,他還是不領情該怎麼辦?
    甚至有些是無論自己怎麼努力挽回對方似乎都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對於這些在挽回愛情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分析一下到底應該怎麼做    沒有任何聯繫方式的情況下,想要努力挽回愛情是非常艱難的,所以不管是否到了復聯的階段,都應該有對方的聯繫方式。    首先社交網絡是一個有效途徑。
  • 為什麼你有這麼多付出他還想逃跑?原因就在這裡
    一天晚上,他們相對睡了,黑暗中,她的眼睛流露出無法控制的恐慌……時間不長,有點血腥,但這並不能阻止他,我覺得很好。為了贏得女友的好感,男人把自己的皮脫了,但當皮離開身體時,他的尊嚴也離開了靈魂。他可能會覺得很委屈:我付出那麼多,為什麼是交換疏遠?事實上過多的付出只會扼殺愛情。
  • 為什麼付出那麼多,卻得不到回報,要明白付出的真正含義
    人是自私的,在任何一段感情裡,我們花費著時間、精力、金錢,因為有所付出,所以就會有所期待,期待得到相應的回報。可是你很痛苦,很難心,明明我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不,他得到了回報,他掌握了許多單詞,只是與他預期的回報大相逕庭,甚至並不知道,認為自己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在一段感情裡,也是這樣,當你辛辛苦苦去付出時,對方回饋給你的,可能你並沒有用心去感受,只是你不知道而已。2、我喜歡吃蘋果,而你卻給了我一箱梨,問我感動嗎?
  • 讓對方主動找你心理學,高情商對付不回信息男人
    在經營愛情的過程中,每對夫妻都是會出現一些問題的,有時候男人會無緣無故的,對你沒有主,這就需要抓住彼此的心,那麼,讓對方主動找你心理學方法是什麼呢?有很多女人在感情上是比較敏感的,所以一旦收不到對方的信息就會非常失落,其實有的時候女人也要寬容大度一點,也許男人真的在忙事情,所以才沒有主動的聯繫你。
  •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為愛情傾盡全力的你,為什麼仍然抓不住愛情
    不料,前段時間他們分手了, 同事一下子病倒了,她不知道自己哪裡不好,想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在生活中,這種情況很常見,愛得越深,付出的越多往往越容易受傷害。二、投射心理讓戀愛中的人智商為零戀愛中的人都會為對方做一些傻事,愛的多的一方總是會付出更多。
  • 「我那麼愛你,為什麼你不愛我?」
    桃子說,剛剛在一起的時候他就說過,我並不愛你。我從那個時候就知道,只是我也想著,只要自己努力一些,說不定他就會改變心意。可是在一起了這麼久,我對他付出了這麼多,這麼愛他,他應該也是知道的。為什麼還是沒辦法愛上我呢?我告訴她,你並沒有錯,錯的是他,錯的是這段感情。從來都不要,因為自己有多愛另一半,就要求他也同樣的深愛著你。
  • 為什麼你含辛茹苦養育孩子,孩子卻不領情、不感恩、不理解
    她看到小男孩一臉無助,問:「孩子,你要吃麵嗎?」小男孩說:「是的,可是我沒帶錢。」老奶奶說:「那我請你吃。」說完,煮好一碗熱騰騰的雞蛋面。小男孩狼吞虎咽,剛動了幾筷子,卻哭了起來,問及原因,小男孩說:我是感動得哭。我們素不相識,你卻對我這麼好。
  • 《革命心理學》: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非理性現象?
    但是高毅教授指出,法國史學大家喬治·勒費弗爾說過泰納的歷史書不靠譜,因為他主要是做文學和哲學研究的,他談歷史根本不專業,個人情感和偏見太多。法國大革命既然以人為中心,強調平等,那麼理所應當其中的著名領袖羅伯斯庇爾強調美德,但是他為什麼一邊強調美德一邊又導致暴政呢?蕭延中給這個悖論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德性的暴政」,勒龐在書中提出了這個悖論,並對其中的邏輯關係進行了思考。
  • 愛情最重要是抓住一點,不然你付出再多,也是枉然
    我們完全可以放開自己,去擁抱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不一樣的愛情。其實,愛情最重要是抓住一點,不然你付出再多,也是枉然。那就是,你要遇到一個對的人。01林玲和前男友在一起,不到三個月就分手了。分手的原因,是林玲發現了他還在發展著其他的曖昧關係。兩個人的相戀十分戲劇性。
  • 心理學:婆媳共處,被她欺凌,為對方找理由是對自我人生的不負責
    婆媳之間相處,為什麼被欺凌的一方會為欺凌自己的人找理由呢?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期望定律以及認知失調惹的禍。 期望欺凌自己的人能夠對自己好一點,家庭和睦一點,感念自己的隱忍、包容,誤以為只要自己對對方足夠的包容、隱忍,對方就不會再傷害自己。
  • 愛情中藏著的那些心理學,你是哪一種?
    那麼在愛情中,正好體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在愛情中付出越多的那個人,只會越來越珍惜;而那個投入少的人,只會越來越不懂珍惜。聽過一位粉絲的故事:她是一個在愛情中很主動的女孩,面對自己喜歡的男生便毅然開始追求,都說女追男隔層紗,她成功了。一開始感覺不錯,但久而久之她付出的越來越多,而男生卻好像只懂得接受。
  • 心理學:你為什麼越忙越窮?心理學的自證預言你需要了解下
    越來越多的人在拼命奮鬥——放棄休息,陪上健康,忽略親人……拼命奮鬥,去為了更好的生活品質,拼命奮鬥,卻忘記了生活還有更美的事。許多人都在形容自己在拼命,我想說,你拼命的樣子,真的很不容易。但很少有人停下來想想以下的幾個問題:我是誰?我為什麼而活著?我怎樣能活得輕鬆快樂、成功滿足?
  • 父母為什麼會反對你的感情,看這本《分手心理學》,就知道了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認真思考過,父母為什麼會反對我們的感情?是因為覺得對方不適合自己?還是覺得對方人品不好?還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被父母反對的感情,會幸福嗎?最近,剛好看了作者曹雪敏的新書《分手心理學》,才知道父母為什麼會反對孩子的感情。
  • 心理學:為什麼相愛那麼難?只因你不懂男女有別,兩招教你學溝通
    白雪公主和王子結婚之後總是吵架,每次白雪公主心裡難過,希望王子安慰的時候,王子都想著怎麼解決,講道理,或者忙著出主意,白雪公主感覺王子一點都不理解自己。王子也感覺為什麼白雪公主總是情緒不開心,動不動就生氣,自己也在很努力地去想辦法,去幫忙卻一點都沒用,是不是她不再是那個溫柔的白雪公主了。
  • 無條件的付出,才是最高的付出。
    當你是交換的時候,你是為了得到,你跟你老公的談判條件是:如果今天我對你好,我誇了你,你必須誇回我。同樣,如果今天我付出一樣東西,沒有得到回報,我就覺得不值得。如果今天我做了什麼事情,沒有想到我想要的,我就很難受。
  • 掌握這四條戀愛心理學,讓他離不開你!
    很多你以為的潛意識,其實都不過是心理學的一種表現。知乎中就有這樣一個話題:有哪些與愛情有關的心理學?不妨來看一看,找到屬於你的心理學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法。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如何喚起對方愛的能力,讓對方主動找你複合
    而最好的複合理由就是在分手後,是你意識到原來對方身上有很多他欣賞的地方,只是以前沒發現,而他也是你真正想要的伴侶,想到和他以後在一起生活,你就會覺得很滿足。甚至再回頭去看看,你會發現以前的不愉快、矛盾其實都不是什麼事,只要好好溝通,都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