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
「養雞大王」唐金龍
華亭市融媒體中心
「我們村有個養雞大王。」在華亭市神峪鄉草窩村,說起唐金龍,可謂聲名遠播。
「咕咕咕、咯咯咯……」跟隨村民,來到唐金龍的龍達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幾年,唐金龍通過『村黨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方式,養殖土雞近2萬隻,帶動全村6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僅去年就為貧困戶分紅8萬多元。」草窩村黨支部書記王興錄介紹說。
唐金龍今年30歲,之前一直務工,但收入不是很理想。後來他琢磨,村子地處半山腰,周圍都是山地和樹林,是散養土雞的好地方,於是,他決定經營散養雞基地,帶動村民致富。
2017年3月,藉助5萬元的精準扶貧貼息貸款,他蓋起了5間彩鋼溫棚,購來了1500羽雞苗,發展起了養雞產業。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從打工路走上養雞路,不斷出現的困難讓他碰了一鼻子灰。 「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有雞苗死亡。」唐金龍回憶說。為此,他白天找鎮裡的技術人員「尋醫問藥」。晚上待在雞棚裡一邊看養殖書籍一邊觀察雞苗生長情況,邊看邊記錄,邊學邊實踐。通過學習,他及時調整飼料配方、改變養殖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剩下的雞苗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健康成長,毛色發亮。
「還好沒有虧本,就算是一次探索和學習的過程。」唐金龍說,「有了第一次養雞的經驗,我對以後擴大規模充滿了信心。」
隨後,他又購買了3000羽雞苗。唐金龍成天待在雞棚裡,從飼料配置到溫度調節,按照第一次養雞探索的「秘方」認真餵養,等這批雞出欄,他成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掙了3萬多元。
2018年,唐金龍又新建了兩間雞棚,發展起了肉雞、蛋雞、烏雞和雞苗培育綜合養殖。由於他培育的雞苗品質好,被鄉裡列為全鄉雞苗供應基地。當年春季,他就培育了2000羽優質雞苗。
在雞苗供應中,凡是有農戶需要,他都自己送上門,認真講解養殖技術和注意事項。為了便於鄉親們學習養殖技術,及時處理養殖問題,他還建立了養雞微信群,給貧困戶講解養雞知識和注意事項。誰家雞有問題他都第一時間回答和解決,有時候還上門服務,從沒有收取過任何費用。
「作為農民,只要自己勤勞,肯吃苦,就能夠發家致富。」唐金龍說,「我要用自己的行動帶動身邊更多的人發展養雞產業,幫助他們儘快摘掉窮帽子。」
2019年,唐金龍成立了龍達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將村裡65戶有養殖意願的群眾吸納進合作社,抱團發展養雞產業。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合作社養殖的生態雞和生產的生態雞蛋帶來了很好的效益。
「去年,合作社累計投放雞苗2萬多羽,出欄肉雞6000羽,銷售額達60多萬元。向社員分紅8萬多元。」說起養雞的成效,唐金龍一臉幸福地說,「能為鄉親們做點貢獻,非常高興。」
現在,唐金龍的合作社正穩步向著園區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產品品牌化與營銷市場化之路發展。「我們將逐步擴大養殖規模,希望能夠以『旅遊+』『網際網路+』的模式,帶領更多的鄉親們依靠養殖林下生態雞共同致富。」談到未來的發展,唐金龍充滿信心。 (張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