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方正 編輯|樸芳
誰能孵化第二個芒果TV?
當下是「衛視幹不過網絡平臺」的時代,愛、優、騰、芒是多數現代人觀看娛樂視頻的ABCD選項,需古早媒介(電視)才可實現觀看的衛視長期被冷落,「媒介融合」成為各家衛視日常思考的元命題。
10月23日,在2021東方衛視發布會上,SMG(上海廣播電視集團)宣布以BesTV+流媒體戰略整合線上線下多元業務,勢要發全力打造媲美芒果TV的綜合流媒體平臺。
無獨有偶,近兩個月,網絡視聽大會、各家衛視秋季招商會層出不窮,放出最新綜藝、劇集片單的同時,「媒介融合」也再度成為各衛視領導演講的高頻詞彙,皆圍繞此謀求戰略轉型之路。
但衛視「融媒」概念談論了數年,從市場佔有情況來看,芒果TV至今仍是衛視結合新媒介唯一孵化成功的孤例,原因何在?
跟隨芒果先行者的足跡,五大衛視以探路者、追趕者之姿跨入融媒新賽道,它們將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誰又能從中成功突圍?
先行者:
恐難被複製的「芒果模式」
常言道,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長沙。
民間亦有傳聞,外地人第一次見長沙人必會脫口而出一道經典設問:「你去過快樂大本營嗎?」一城因一電視臺聞名,足以看出湖南衛視影響力之廣。
要問湖南衛視獨孤求敗的秘訣,「危機意識」是被提及最多的一點。
因身處經濟並不發達地區的危機意識,湖南衛視90年代末便確立「娛樂立臺」超前理念並取得巨大成功;因預判網絡長視頻未來對衛視的威脅,湖南廣電領先全國率先發力扶持芒果TV。
芒果TV如今能躋身長視頻四大,是典型的天時、地利、人和綜合運作的結果。
趁《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爆火之際釋出獨播版權給芒果TV,初期就打開了芒果TV的下載量。
其實當年的友臺,手握《中國好聲音》的浙江衛視、做出《非誠勿擾》的江蘇衛視都是有機會在當時推出流媒體的,但唯有湖南敏銳嗅到了時代之變,搶到了網絡時代的入場券。
芒果TV成功難以被複製的核心原因還是在內容層面,沒有哪個衛視的節目製作人數量、原創內容產出能力能與之相匹敵。
近些年,吳夢知團隊做了《浪姐》,都豔、孫莉老師先後操刀《創造101》及「創」系列IP,龍丹妮和馬昊聯合打造三季《明日之子》...... 這些頭部綜藝製作人出身或多或少與湖南廣電有關,江湖人稱「電視湘軍」。
多年以來,湖南衛視一直注重培養綜藝製作人才,保證了湖南臺自製綜藝的定期產出,接連反哺《浪姐》《花兒與少年》《明星大偵探》等優質節目給芒果TV,其平臺節目豐富度絲毫不亞於愛優騰網生平臺。即便如此,芒果TV生態仍沒有停下求新求變的腳步。
前段時間的招商會上,湖南衛視廣告部宣布將全面升級為湖南衛視商業運營中心,聲稱將打通短視頻、長視頻、電商及其城市商業體聯盟,標誌著湖南衛視全媒體融合和以內容為核心的「大屏生態」體系初步建成。
芒果超媒開創的是一種「全媒體布局」的融媒模式,為傳統廣電集團轉型樹立了行業標杆,它未來拓維新媒介產業鏈的每一步都值得全業界關注。
探路者:
BesTV+需破三大困局
很少人知曉,BesTV+其實並不是東方衛視首次入局流媒體領域。資歷深的網友或許還記得PC時代一家名為「風行網」的網站,它當年很早就被收購於SMG旗下,不料因經營不善後續被SMG遺憾賣出。
此次BesTV+流媒體戰略則顯示出SMG更大的野心。
除優質IP輸送流媒平臺,東方衛視還成立了融屏原創中心,與BesTV+共同研發臺網同播節目;成立融屏二創部,專門為BesTV+提供短視頻內容,二次開發素材與增能;新加的B+商城模塊則探索大屏內容的電商轉化渠道,可謂全鏈路拓展大小屏聯動的內容生態。
不得不說,東方衛視入局流媒體是有優勢的,一來,《極限挑戰》超高口碑綜N代、《歡樂喜劇人》《我們的歌》優質綜藝的推出都證明東方衛視自製綜藝產出的能力。
二來,據59城觀眾畫像顯示,東方衛視80後與90後觀眾佔比為17.7%和12%,大學以上學歷佔比31.9%,「年輕+高學歷」的受眾區別於傳統衛視觀眾老齡化的結構,觀眾對流媒體的適應性更強。
然而,BesTV+的發展仍需突破三大困局。首當其衝是缺乏「電視湘軍」式的優質內容創作團隊,《極限挑戰》的當家嚴敏也出走去了網絡平臺,優秀製作人的貧乏很可能導致自製綜藝內容的供應不足。
其次是老牌綜藝顯露疲態。
嚴敏出走後,《極限挑戰》新一季的節目質量呈斷崖式下滑,集體得罪了「老雞條粉」,招商會透露下一季《極限挑戰》節目節奏「降速」,觀眾流失的趨勢已不可逆轉;歡樂喜劇人的觀眾流失則出現的更早,節目模式的陳舊導致近幾季節目熱度完全不及前幾季。相比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東方衛視品牌綜藝的生命力顯然不夠持久。
最後是流媒體產品「勸退觀眾」的使用體驗。
平臺自製綜藝《完美的夏天》播出時,觀眾一直在社交平臺吐槽BesTV各種使用bug,全屏畫質受損、找不到下載入口、進度條拖拉不暢等問題嚴重影響觀看體驗,BesTV急需更換一名產品經理。只有對這些產品小細節盡心盡力,觀眾才會長期使用你的app,否則很可能的,「卸載應用」會是大多數用戶看完節目後的慣常動作。
就目前的BesTV的用戶反饋看,想短時間拉新用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光有魄力還不夠,東方衛視還需對基本的產品功能、自製綜藝的製作工藝細細打磨,加強制作人才培養體系,認真經營平臺的內容生態。
追趕者:
衛視「融媒路」道阻且長
當下已經來到各家衛視「人人自危」的時間點。在東方衛視之外,多家衛視同樣在近期的招商會上釋放出媒介融合轉型的最新信號。
9月2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引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強調衛視在發展方面、戰略布局、體制機制、流程措施等各方面加強媒體融合的進程。
在政策的感召下,浙江衛視就在招商會上提出了「視媒體」理念,浙江衛視總監林湧發言稱,「我們要做的是一個面向全網的視頻產品,甚至視覺產品都可以生產」。為此,浙江衛視計劃製作100部短視頻,向全社會徵集1000條短視頻,全天候滾動播出短視頻,都體現出浙江衛視堅定做「融媒」的決心。
江蘇衛視同樣在招商會提出「雙頭部」傳播戰略,一面鞏固傳媒平臺影響力,一面擴展新型媒體頭部影響力,而不是像過往一樣只注重傳媒部分。江蘇衛視2021年將推出虛無人物選秀節目《2050》,攜手B站製作這樣的新興內容顯示出江蘇衛視深入青少年圈層文化,在內容上尋求多元形式突破的創新力。
然而,從目前時間點的觀察來看,很多家衛視的「融媒」戰略還停留在口頭階段,執行層面的亮眼動作並不多,「融媒」在具體落實層面還道阻且長。近期值得關注的熱現象只有衛視與短視頻平臺、電商平臺合作推出的晚會項目,稱得上是傳統衛視與網生內容有機結合的一大特色案例。
今年五大衛視已確認全部入局「雙十一」晚會,蘇寧與北京衛視、浙江衛視合作,優酷與東方衛視聯手,湖南衛視與天貓再度聯合,快手攜手江蘇衛視,各臺晚會都把網生內容有機地融入進電視晚會中,革新了傳統衛視晚會的呈現模式,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到「融媒」生態的一部分未來圖景。
不過,晚會是臺、網兩邊聯動而成的內容形態,嚴格意義上並不是以電視臺為主導的「融媒」路徑探索。
「融媒」這條路仍需電視臺擁有大刀闊斧改革的勇氣和魄力,虛心向愛優騰芒頭部長視頻平臺學習,紮實建立起內容製作人才的培養體系,開拓新思路、嘗試新做法,我們期待「第二個芒果TV」能早日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