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也是讀者老爺提問:
很多警匪片黑幫片裡,兩幫人說著說著場面失控了,拔槍互指,其中有人就惡狠狠地說了什麼話,隨後一個特寫,他用大拇指咔噠一下壓下手槍的擊錘。還有就是兩撥人爭執,其中一個暴起,拔出槍頂著另一個人腦袋:「信不信我一槍崩了你?!」說著,咔嚓一下用大拇指壓倒擊錘,以顯示自己所言非虛。有讀者老爺就問,手槍射擊前都必須用手指壓下擊錘嗎?
這個問題在不同的槍上答案不一樣,一兩句話說不清楚,涉及到不同手槍的擊發機構、保險機構特徵,所以專門寫一篇文章分類介紹一下,在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也向各位介紹幾種典型手槍的擊發機構原理。
1、單動轉輪手槍
早期的轉輪手槍是單動的,扣動扳機不能拉動擊錘後倒、釋放,每一次擊發前都必須手動壓倒擊錘,讓擊錘被阻鐵(有讀者問什麼是阻鐵,所謂阻鐵,sear,你就想像成卡住擊錘或者擊針的一個開關,一扣扳機阻鐵就鬆開,讓擊錘或者擊針彈回去)掛住,擊錘壓倒的動作也會推動轉輪轉動一格,讓下一個裝實彈的彈巢對準擊錘,隨後扣動扳機,擊錘被釋放,打擊槍彈底火擊發,把彈頭打出去。要打第二發,又要手動壓倒擊錘直到被阻鐵掛住,再扣扳機,才能打第二發……
柯爾特陸軍單動轉輪手槍射擊,需打一發,壓倒一次擊錘,再打一發。
關於這種轉輪手槍的詳細介紹可見以下連結:
代表美國西部時代的柯爾特陸軍單動型轉輪手槍
柯爾特陸軍單動轉輪手槍的龐大家族(大量高清圖)
為什麼老式.45 Long Colt彈殼靠近底部有道溝?
由於這類轉輪手槍是打一發,壓倒一次擊錘,再打一發,於是就有人利用這個結構發明了一種速射方法——扣住扳機不放,用手指或者手掌根快速撥擊錘,此時阻鐵一直沒抬起,擊錘是自由的,每撥一次擊錘轉輪就轉動一格,一鬆手擊錘彈回去就擊發一發,熟練的射手可以打得飛快。
「扇」擊錘的牛仔射擊法
而這類早期單動轉輪手槍的保險也很簡單,僅靠擊錘下方保險缺口或半待擊缺口(half-cocked)來實現,這兩個缺口比待擊缺口深很多,阻鐵卡入後無法轉動脫出,扳機扣不動,就實現保險了,操作方法是將擊錘稍稍向後扳,直到卡在行程一半的位置停下。這種半待擊缺口保險作為唯一的保險機構顯然過於簡陋,但因為結構簡單,所以到自動手槍上還有使用,作為多道保險的一部分。
柯爾特陸軍單動型的擊錘,已標註出三個缺口,其中保險和裝填缺口較深,阻鐵卡入後不能自動脫出,待擊缺口較淺,扣扳機時阻鐵向前轉,從待擊缺口內脫出,擊錘迴轉打擊底火。
半待擊缺口保險的操作方法
結論:單動轉輪手槍,射擊前必須用手指壓倒擊錘。
2、單/雙動轉輪手槍
目前大多數轉輪手槍都屬於單/雙動轉輪手槍,特點是有外露擊錘,可雙動擊發,也可單動擊發。雙動擊發時射手不需要手動壓倒擊錘,只需直接扣動扳機,擊錘就會先後倒(此時內部的傳動機構還會推動轉輪轉動一格)隨後回擊打出一發子彈,射手只要一次次扣扳機就能一發一發擊發,直到把轉輪內子彈打光為止。但是這類單/雙動轉輪手槍也保留了單動擊發功能,射手也可以先手動壓倒擊錘再扣扳機射擊,此時扳機行程會很短,很輕,一觸即發。
轉輪手槍雙動擊發,扣扳機時擊錘先後倒再釋放。
史密斯-維森M10轉輪手槍的擊發機構,該動畫展示了單動、雙動兩種不同的擊發方式。
結論:單/雙動轉輪手槍,擊發前可壓下擊錘,此時為單動擊發,也可不壓下擊錘直接扣扳機。
3、純雙動轉輪手槍
有一些轉輪手槍是純雙動,它們也有擊錘,但擊錘內置,外面看不到,或者擊錘雖然外露但外形圓滑,無法用手指撥動,只能雙動擊發。這類槍主要是為了隱蔽攜帶而設計的,不用外露擊錘是為了不在出槍時鉤掛衣物。由於沒有外露擊錘,也就無所謂壓倒擊錘了。
史密斯-維森保險型無擊錘轉輪手槍,「無擊錘」實為無外露擊錘,擊錘為內置,它的特色就是握把背後有握把保險。
.38SPL+P口徑的史密斯-維森M642轉輪手槍,這支也沒有外露擊錘,只能雙動發射。二戰中英軍使用的恩菲爾德No.2轉輪手槍,該槍有單/雙動型和純雙動型,圖中這支就是純雙動型,雖然有外露擊錘,但擊錘形狀很小很圓滑,不考慮用手撥動。
說完了轉輪手槍再來說說自動手槍,這裡首先排除一些沒有擊錘,採用擊針平移擊發的自動手槍(比如槍牌、花口擼子、GLOCK等等),也排除一些擊錘內置的自動手槍(馬牌擼子、西班牙「紅寶石」),僅討論有外露擊錘的自動手槍。
1、單動自動手槍
典型的型號如柯爾特M1911手槍,該槍的結構非常具有典型性,如果你想稍許深入研究一下槍械原理,不再滿足於看「酷圖」、看誰附件多,不再想聽營銷號胡說八道的話,那麼你一定要吃透柯爾特M1911,吃透了這個槍就能觸類旁通搞懂一大堆類似的槍。
柯爾特M1911手槍
柯爾特M1911手槍採用外露擊錘,擊錘迴轉擊發原理。假設手槍是裝了實彈匣,膛內無彈情況下攜帶的,那麼出槍的第一個動作應當是拉套筒推彈上膛,在拉套筒的時候擊錘就被套筒壓倒直至被阻鐵掛住,此時舉槍瞄準,擊錘已經處於後倒待擊狀態,不用多此一舉再去扳擊錘。
拉套筒的動作把擊錘壓倒,直至被阻鐵掛住。
套筒復進推彈上膛,但擊錘已經被阻鐵掛住,停在後方,進入待擊狀態。
由於柯爾特M1911手槍的保險機構比較完善,有手動保險和握把保險,所以在膛內有彈的情況下也可安全攜帶——此時手槍槍膛內有子彈,擊錘處於後倒待擊狀態,但因為手動保險關閉,手也沒有握緊握把保險,擊錘被鎖住無法釋放,不能擊發;如果此時出槍射擊,拔出槍的第一個動作應當是握緊握把壓下握把背後的握把保險,同時用大拇指打開手動保險,而不是壓倒擊錘——因為擊錘本來就是待擊狀態。
柯爾特M1911手槍可以像這樣,在擊錘待擊的時候安全攜帶,此時出槍第一個動作應當是握緊握把,並打開保險,不需要壓倒擊錘。
再來說一個典型的單動自動手槍——託卡列夫TT-33手槍,中國仿製型號是54式手槍。這種手槍的結構大量參考了柯爾特M1911,但作了很多簡化,比如取消了手動保險和握把保險。因為保險機構簡陋,TT-33手槍不能在膛內有彈、擊錘待擊的情況下攜帶,一般是空膛攜帶,出槍的時候拉套筒上膛,拉套筒的時候擊錘自動壓倒,也不需要單獨壓下擊錘。
託卡列夫TT-33手槍,該槍可看做是柯爾特M1911的簡化改進型,取消了握把保險和手動保險。
如果一定要在膛內有彈的情況下攜帶TT-33手槍,有一個辦法就是利用擊錘的半待擊缺口。TT-33手槍的擊錘底部除了一個很淺的待擊缺口外(擊發前阻鐵卡在這個缺口裡,扣扳機時扳機連杆推阻鐵轉動,阻鐵頭從待擊缺口裡脫出,擊錘釋放向前打),還有一個較深的半待擊缺口,原理與之前介紹的單動轉輪手槍半待擊缺口一樣(其實柯爾特M1911也有這個半待擊缺口)。這個缺口很深,阻鐵頭卡入後無法脫出,此時擊錘卡在待擊和擊發位置中間,扳機扣不動,起到保險作用。假設一支TT-33手槍是膛內有彈,擊錘半待擊狀態攜帶的,那麼出槍後的確需要用手指壓倒擊錘,把擊錘向後壓到待擊狀態。
託卡列夫TT-33手槍的擊錘,可看到擊錘底部(大約是軸孔的7點位置)有一個較淺的待擊缺口,稍向上(軸孔9點位置)還有一個更深的半待擊缺口,與之前介紹的單動轉輪手槍擊錘是一樣的。
託卡列夫TT-33的介紹可見兩篇舊文:
託卡列夫TT手槍是仿FN M1903手槍的嗎?
遍布世界的「大黑星」——圖說各國仿製的TT手槍
結論:單動自動手槍大多數情況下不用壓倒擊錘,只有在膛內有彈,擊錘處於半待擊位置時才需要壓下擊錘再射擊。
2、單/雙動自動手槍
這類自動手槍的擊發機構更先進,既可以單動,也可以雙動,單動射擊時與前面提到的柯爾特M1911、託卡列夫TT-33一樣,拉套筒上膛時擊錘被壓倒待擊,扣扳機就是釋放擊錘;雙動模式是指這類手槍在拉套筒上膛,擊錘壓倒待擊的情況下可按壓手動保險或者擊錘待擊釋放杆安全地把擊錘釋放,此時擊錘雖然會往前回擊,但會被保險機構擋住,打不到擊針,這樣手槍就能在膛內有彈、擊錘放回的情況下安全攜帶,如果要射擊,只需拔槍、打開手動保險(有的手槍甚至直接取消了手動保險,只有擊錘待擊釋放杆)、直接扣扳機,此時擊錘會像雙動轉輪手槍一樣先往後拉,隨後釋放擊發,這一發就是雙動發射,此後由於套筒後坐壓倒擊錘,後面幾發都是單動發射。
我們以SIG P220/226手槍為例子,通過動圖演示這個過程:
SIG P220手槍,這支是瑞士陸軍裝備的軍用型,也叫M75手槍。
這個動畫清晰展示了擊錘待擊釋放杆的操作方式:在擊錘待擊的情況下一按待擊釋放杆,擊錘會彈回前方,扳機會向前彈起,但此時不會擊發槍彈,隨後手槍可安全攜帶。再次射擊時不需手動壓倒擊錘,而是直接扣扳機,此時擊錘會像雙動轉輪手槍那樣先後倒再釋放擊發。
在這類手槍上,如果射手用擊錘待擊解脫杆放回了擊錘,再次射擊時第一發仍想單動射擊(這樣扳機行程會比較短,打精度射擊時有用),可以手動壓倒擊錘,此時手槍變成單動狀態,輕扣扳機就能擊發。
除了SIG P220及其派生型號,還有捷克CZ75、德國瓦爾特PP/PPK、P38、蘇聯馬卡洛夫PM、中國64式、QSZ92式等一堆手槍都是這種單雙動擊發機構。
結論:單/雙動自動手槍大多數情況下也不用壓倒擊錘,只有關保險(按擊錘待擊釋放杆)後又想單動射擊時,才需要壓倒擊錘。
3、純雙動自動手槍
有一些自動手槍擊發機構乾脆取消了單/雙動功能,只能雙動射擊,套筒後坐時不再壓倒擊錘,每一發射擊擊錘都是從前方往後拉最後釋放回擊的。這類手槍的擊錘即使外露也非常小,僅供射手觀察擊錘狀態,無法用手指撥,也就談不上壓倒擊錘了。
SIG P250手槍,該槍為純雙動,雖然使用迴轉擊錘擊發,但擊錘很小几乎不外露,扳機後面也沒有擊錘待擊釋放杆。
SIG P250的擊發動作,每次扣扳機擊錘都是先後倒再釋放,都是雙動擊發,無法單動擊發。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彩雲的機械整備間。公眾號以淺顯的科普短文為主,介紹槍炮彈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