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邊外身,做夢中夢

2021-02-22 裡仁看電影

抱歉,我真與現實世界脫離太久。直到了2021年,才發現一首作於2005年的好歌:《給電影人的情書》。

很多年了,我一度淡忘了音樂,遠離了音樂。我似乎感覺,與當年被音樂所打動的歲月漸行漸遠,似乎在我生命中,再難以找到那種燃燒的激情。

沒有音樂的撫慰,相當於靈魂不能自由呼吸。

不能呼吸的靈魂,也就是死了,就是一塊石頭,在沉默,在等被喚醒。

偶爾,有些不錯的音樂,讓這塊石頭知道自己還沒有完全死去。

有時,有些嘈雜的音樂,讓石頭不得不再次閉上耳朵,寧可死去。

我想回顧一下自己生命被音樂打動的記憶。

我很早就知道「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我自己有過體驗。

我讀初中的時候,從收音機裡聽到克萊德曼的鋼琴曲,耳機開始被喚醒了,有一些東西慢慢浸入我的心靈。不僅僅是好聽,還有比好聽更深入的東西。

然後聽到張薔的歌,裡面有一首《光陰的故事》,這首歌,真的與從不同呢。有一些特別的東西。

讀大學的時候,把這首歌唱給一位女生,居然淚流滿面,這是什麼奇妙的緣?

這個時候,知道了當年孔夫子聽到某種音樂,可以三月不知肉味。期待那種神秘的體驗,當然,一直沒有真正得到那種體驗。

一眨眼,我三十歲了,又回到校園,在財大讀書,一位外教,介紹了一首歌《Amazing Grace》,這一下,被徹底徵服,被閃電擊中。

我開始相信,如果沒有神,人類不可能產生如此打動人心的歌。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有十年,我尋找一切新世紀、新時代的音樂,讀靈修的書,宗教的,禪修的,內觀的,所教派通吃,當然,還有國內外的,我能找到的所有書,所有道場,所有大師,所有音樂。

然後。四十歲以後,神的光慢慢淡去。眼前的苟且。詩與遠方的田野。都在淡淡消退。

後來,看到《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淡淡一笑,原來如此,不過如此。

好像心的大門漸漸關上了。對音樂的感知麻木了。

其實,是老了。

逝者如斯。輪迴不息。

直到,命運被一粒石子泛起波瀾。

2019年,我開始做兒童教育。

我開始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在這之前,我陪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進入傳統的教育模式,我失落了。有些無力,有些不甘,我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

我陪伴孩子的時間裡,偶爾也能聽到一些好歌。比如,《大王讓我巡山》,很孩子氣。《你笑起來真好看》,很甜美。《燃燒你的卡路裡》,很動感。

但是,有些孩子喜歡的音樂,我居然聽不懂。比如《下山》之類,都不知道在唱什麼,也不覺得好聽。

哎,所謂音樂,眾口難調,各有所好。

但是孩子似乎總能篩選出一些好歌。

比如,當我聽到牛奶咖啡的《星星》,一下子被意外感動了。這首歌很好,居然不太流行,國內人沒有眼光啊。

但僅這首歌還不夠。然後我又再次進入休眠,直到,被單依純唱歌的《給電影人的情書》真正喚醒。

直到現在,我才知道,這是產生於2005年,即15年前的歌。這首歌原是由蔡琴演唱,由羅啟銳作詞、李宗盛作曲。

蔡琴和李宗盛我都了解。對羅啟銳不熟悉,但不需要了解太多,文如其人。

先欣賞一下歌詞:

多少人愛你遺留銀幕的風採

多少人愛你遺世獨立的姿態

你永遠的童真赤子的心態

孤芳自賞的無奈

誰明白你細心隱藏的悲哀

誰了解你褪色臉上的緬懷

你天衣無縫的瀟灑心底的害怕

慢慢滲出了蒼白

你苦苦地追求永恆

生活卻顛簸無常遺憾

你傻傻地追求完美

卻一直給誤會給傷害給放棄給責備

何悲何哀何必去愁與苦

何必笑罵恨與愛

人間不過是你寄身之處

銀河裡才是你靈魂的徜徉地

人間不過是你無形的夢

偶然留下的夢塵世夢

以身外身做銀亮色的夢

以身外身做夢中夢

找到當年的原版,再對比如今單依純的演唱,兩種風格。但我個人最愛,還是後者。

蔡琴的歌聲中有中年的醇厚。歲月可以是發酵熟厚的酒。那是茅臺的味道,那是中國人中的貴族。

依純的歌則來自天籟。那不是平凡世界的產物。那只能是神的恩典。我已經放棄神。我永遠都找不到。

但是,神的作品出現了。

原來,尋找,是一場值得的等待。

2001年,一個奇妙的小生命誕生於浙江東陽。

2020年,那個叫單依純的小姑娘用歌聲感動了世界,那首歌就是《給電影人的情節》,張藝謀不愧是張藝謀,他有全世界最毒辣的眼光。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這裡有必要對這首歌作一點點最後的詮釋。

一是身外身。

《菜根譚》: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悽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外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悽涼。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完全變味了,說這些沒有意義。

二是夢中夢。

出自莊周夢蝶的典故。我個人最喜歡的夢中夢,就是電影《盜夢空間》。蝴蝶是花的靈魂,回來尋找它自己。似乎是張愛玲說的,似乎又是網友的創造。

演唱中,依純哭了,不能自己,情不自禁。她是真正感受到了那種前人的付出。那種生活卻顛簸無常遺憾被誤會被傷害被放棄被責備的味道。那種刻骨銘心的人生體驗,讓人不能不掉淚。

意外地,還看到單依純媽媽的演唱。如此氣質,如此母親,難怪有這樣的靈氣的孩子。

2017年,我在東陽附近一個小寺廟欣賞江南的雨。

所謂地靈人傑、鍾靈毓秀都難以表達那種江南的美。

謝謝你,用一首歌,打開了天地間的大美。

裡仁,2021年1月

相關焦點

  • 以身外身,做夢中夢……
    「以身外身,做夢中夢」,出自北宋詞人黃庭堅《寫真自贊》其五:「似僧有發,似俗無塵。作夢中夢,見身外身」,可以這麼說,黃庭堅給予了這首歌胚胎,是蔡琴賦予了這首歌生命,而單依純則賦予了這首歌靈魂。單依純這位2001年出生的標準零零後,才僅僅十九歲,就已經到達了事業的巔峰,成為了好聲音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 夢中夢中夢中夢
    >細心的劇組成員在戲臺上發現了一處「玄機」——戲臺橫梁正中的木雕上,雕刻著的正是飛簷翹角的「瑜音閣」,而木雕「瑜音閣」橫梁上的木雕,似乎也是一座小巧精緻的「瑜音閣」,這座「瑜音閣」的橫梁上,似乎還有一座「瑜音閣」……閣中閣中閣中閣……而更妙的是,我們的《夢影·牡丹亭》也正採用了這種「劇中之劇」的「套層結構」,讓湯顯祖的「玉茗堂四夢」
  • 快報邀請50位讀者一起開動腦子夢中夢中夢中夢是個什麼夢
    從弗洛伊德到愛因斯坦,從能量守恆到量子物理,從多層次敘事到多線索迷宮……好像每一個畫面都埋著無以言說的秘密——簡直累死我了,搞得我都沒時間照顧身邊那位姑娘。  不管怎麼樣,在這個爛片雲集的夏天,《盜夢空間》就像一顆救星,讓所有人爆炸。
  • 以身外身做夢中夢
    還記得海選時當她演唱的第一句出來,正在漫不經心收看回放的做家務的我立刻被吸引,是那種瞬間想為她轉身的感覺,於是站著愣著聽完,驚嘆又陶醉。 大家都愛她。導師李健多次在採訪時毫不避諱地說「她是一個很強的選手」「從純聲樂方面說,她遠遠高於其他選手」「她很穩」「她PK基本不會輸的」,欣賞和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其他三名導師也不吝對她唱歌天賦的讚美之詞。
  • 你做過「夢中夢」嗎?還是你在夢中扮演過旁觀者?
    你做過旁觀者的夢嗎?大部分的時候你在夢境中是主角,有時候則是配角。例如在夢境中看著其他人在互動,或是在臺下當個觀眾看著臺上表演,或是看電視、看電影,甚至是夢中夢。或許你會好奇:夢境中第一、第二、第三人稱的視角究竟有什麼差異呢?事實上:做夢者對於夢境的主題的抗拒程度,會大大影響在夢境中的視角。
  • 夢中夢
    尤其是在醒來之後,會感覺非常不適,就像是頻臨死亡。想要找到問題的答案,首先就要明白什麼是夢中夢。毫無意識的情況下做夢是第一層夢境,如果感覺自己醒來卻依舊在夢中,這是陷入到了多重夢境中。雖然對於人為什麼會做夢,科學上有解釋,但是卻無法解釋夢中夢這種狀態。不過根據研究發現,哪怕從第二層夢境中清醒過來,還有可能會陷入第三層夢境、第四層夢境。
  • 夢中的情緒是連結夢與現實的橋梁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廁所的夢」。在這類夢中,想要清空膀胱的欲望會進入夢的影像。夢中夢這種「假的清醒」可以重複好幾次,做夢的人一再地從一個夢進入另一個夢。我們的朋友理查描述一次夢中夢的經歷,理查的母親最近因患癌症而過世,他在母親過世一個月後做了如下的夢:我發現自己在祖母房子的地下室,四處翻閱舊書和報紙,發現一本屬於母親的舊筆記本。我開始閱讀內容,發現裡面的文字逐漸消失。
  • 夢中夢有多危險?如果醒不來真的會猝死在夢中麼?
    夢中夢有多可怕?如果醒不來真的會猝死在夢中麼?導言:夢中夢有多可怕?
  • 夢中夢、重複夢和連續夢三種夢境,哪種你最讓你難受?
    1、夢中夢 如果你看過《盜夢空間》,相信你對夢中夢有一定的感受:原以為自己已經從夢裡醒過來了,卻沒有想到自己還身處在夢境中。不過現實是,夢中夢並沒有電影那麼真實清晰,那種壓迫感讓人無所適從。
  • 解析夢中象徵符號:作者本人的一次清醒的夢
    我的工作是立足現代心理學,從獨特的視角科學解析夢境,以輕鬆幽默語言闡釋夢的本質,夢的語言,夢的方法,並探討用戶實例,促進用戶記錄夢境,彼此分享夢境,引發美夢,利用釋夢來緩解焦慮,從而解決心理問題。1.故事背景事情發生在一個月前,那時候正是熱門綜藝《中餐廳》剛開播的日子,大夥都知道《中餐廳》裡的流量擔當無疑就是黃曉明了,「明人明言」「明學」都是大家給他的評價。
  • 夢中夢有多可怕?如果醒不來會永遠在夢中嗎?科學家揭露真相
    文/行走天涯夢中夢有多可怕?如果醒不來會永遠在夢中嗎?科學家揭露真相什麼是夢中夢?正所謂電影都是來源於現實的,說明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經歷過夢中夢。電影和現實生活不同的是電影中的人物。還會從夢中醒來,但真實做夢的人很可能將永遠的被困在夢中,醒不來。那這種可能性真實存在嗎?倘若一直處在夢中無法甦醒,最終會不會死在夢中呢?科學家就替大家揭秘了真相,不妨一起來看一看。首先人類得了解夢境是什麼?
  • 清明夢,夢中夢,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講述一個我的夢
    昨夜又做了夢中夢,回到了我小時候住的小區,夢中夢裡小區看上去很混亂破舊,如果不是場景沒什麼變化我都會以為我在阿卡姆瘋人院,夢中夢裡我最好的朋友被謀殺,還有另外幾個人也一樣,我因為想調查不小心被陷害了,被判了死刑。
  • 夢可以被解析麼?夢中會說謊麼?夢中會殺人麼?
    夢是一種意識狀態,一種睡著後產生的體驗。做夢時,經歷在很多方面和清醒後的體驗十分相似。夢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影像、聲音、氣息、味道、觸感以及情緒。做夢是可以被記住的,甚至在第二天對夢境有清楚的回憶,甚至可以連續幾個晚上都做相似場景的夢,就像是連續劇。
  • 灰晝:一隻耗時2年的短片-夢中夢
    斷斷續續做了2年,最後定下夢中夢的名字。視頻並不是我的專長,但仍然拖拖拉拉的完成著了大概這幾分鐘的視頻。我大大低估了做視頻的難度和自我能力,單太空人的模型就花費了大概1個月多的時間才完成。中間困難不表,最後剪輯完成的那一霎那,不喜不悲,沒想到居然有這個反應。一個設計師跑去做短片,而且做了2年,想想就又有些跑題,但是如果心裡有個念頭,如果不在有生之年去實現,豈不可惜?
  • 《福星小子2:綺麗夢中人》在夢裡也沒有永遠
    現實複雜,所以很多人都想逃脫,有人逃進醇酒婦人,有人逃進夢中,那也是酒,一壇醉生夢死的酒。很難說夢邪鬼到底是好意還是惡意,他幫助拉姆製造出純真美好的夢,讓拉姆如願以償地和喜歡的人永遠在一起。脫離了現實的桎梏——這個現實不是純地球的現實,原來外星人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啊——夢境單一、似乎可以無限地持續下去。直到有人發現怪狀,懷疑、知道真相。
  • 夢中夢中夢,計中計中計,這部硬核泰劇太上頭
    比如某次,小白從夢中驚醒,聽見有人敲門,來人是小白的兩個閨蜜。原來是夢,小白下樓見閨蜜坐在樓下餐桌邊,原來前面兩層都是夢境,天還沒亮,兩個閨蜜正好端端躺在她身邊。除了夢中夢中夢,劇中甚至還有連環計找到真相,將惡人繩之以法的小白真的是做了件懲惡揚善的事嗎?這也要取決於看待的角度。創作者的野心還不止於創作一個合格的懸疑故事,甚至在其中輸出了自己的歷史觀。
  • 我們所見或似見的一切,都不過是一場夢中之夢
    相比精神分裂患者的夢來說,失敗和不幸的意象在夢中出現的次數也更多 —— 有自殺傾向或歷史的抑鬱症患者表示,以死亡為主題的夢出現較多。也有一種學說認為,可能由於患者受抑鬱影響而情感淡化的緣故,抑鬱症患者的夢其實並不那麼負面;相反,而是更為中性的。
  • 【李永欽】花非花,夢中夢,你又是誰的夢中人!
    你就是夢中夢裡的花中花水中月。是野生泰蘭德玫瑰啊啊啊啊「再見你之前,我有很多話想跟你說,但一直沒有機會。於是,我攜帶著它們穿越季節,掠過高架,鋪在山與海之間。來到一千公裡之外的地方,花盛開就是一句,夜漫過就是一篇。黃昏開始書寫,黎明是無數的扉頁。全世界拼成首詩,我愛你當作最後一行。」LIKE YOU ,LOVE TEN。
  • 夢中做此事 象徵等待和尋找、預示夢者生活安穩|好運!夢見此事預示朋友將有好事發生好運|做此夢 預示夢者事業會取得成功、要努力不懈
    夢中做此事 象徵等待和尋找、預示夢者生活安穩夢境是奇幻的,睡覺做夢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夢裡會出現各種內容,現實中很多無法想像的事情在夢裡也會得到實現,從命理的角度來講,夢境是有預兆的!那夢見釣魚有什麼預兆嗎?夢見釣魚,釣魚是一個等待的過程,所以夢見釣魚,象徵著等待和尋找。同時,也預示著做夢者的生活幸福安穩。
  • 難以區分的夢境和現實,《想見你》只是黃雨萱的夢中夢
    影片一開頭就運用了夢中夢的手法,第一個夢是黃雨萱和陳韻如的回憶來回切換,第二個夢是黃雨萱去世的王詮勝鎖在房子裡,這裡的房子應該是心房的隱喻,然後黃雨萱才從夢中醒來回到現實。這所有的劇情,其實都只是女主角做的一個夢中夢。還記得《盜夢空間》嗎?人只有在死亡或者墜落的時候才會回到上一層夢境,其實這個設定也同樣適用於《想見你》。男女主角的每一次穿越,都伴隨著死亡,或者瀕臨死亡。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其實大部分劇情都是屬於夢境,而且模型是一個夢中夢模型。女主也是一個比較喜歡記錄夢境的女生,她常常去看心理醫生,可能是她有點分不清夢境和真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