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影片概括
地雷區故事發生在1945年,納粹投降二戰卻並沒有劃上終止的符號,參戰國都在舔舐傷口,德國在丹麥海岸線埋下了220萬枚地雷,但排雷這份工作卻交給了這些被俘的2000德國青年,丹麥軍官卡爾帶著 11名德國青年在沙灘上清理地雷,三個月後清理完整個沙灘便可回國。
在這裡,11名德國青年的食物得不到保障,每天頂著烈日炎炎,拿著手中的鐵杵一下一下地戳著沙灘,時不時的嘔吐一些湯湯水水,最後還是有的青年頂不住了,一次不小心就被炸斷了雙臂。而丹麥軍官也將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裡,丹麥軍官卡爾看著這些跟自己兒子一般大的德國青年,最後還是忍不住從軍營裡搬了幾箱麵包給他們吃。
德國青年和軍官卡爾也處好了關係,他們也在清理好的沙灘上一起踢球,玩耍。丹麥軍官卡爾的狗在一次叼球的過程中被沒有排除的地雷所炸死,卡爾又回到了一開始狀態,讓它們手牽手走過自己清理過的沙灘,讓他們知道排雷工作的嚴謹性。
當剩下的青年將沙灘清理乾淨後,把地雷搬到一輛卡車上,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一個沒有把插銷拿掉的地雷,卻引爆了整車的地雷,帶走了六名青年的性命。本來剩下的四名青年即將回國,但是卡爾的上司卻將其發配到了其他的海岸線,但是卡爾對這些孩子們於心不忍,於是將他們偷偷領了回來,並告訴了他們回國的方向,將他們放走了。卡爾凝望著他們消失在眼前,心中卻無比舒暢。
02《地雷區》有一種蔓浸無聲的情緒變化
2000多名德國戰斧在二戰結束後排除了丹麥西海岸150萬沒積累,付出了超過一半的傷亡,潔白沙灘本是享受聖地,卻埋藏著數量據的地雷,就埋藏著數量巨多的地雷,卡爾帶著手下的孩子們一點一點地淨化這片沙灘,與他們的關係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升溫,他從嚴厲變得溫和,帶著孩子們在沙灘踢足球,坐下促膝長談,將他們放走後,卡爾心中埋藏的那顆人性積累也一併清除,事實上本就沒有誰對誰錯,也沒有誰必須要為這些地雷買單,戰爭帶來的一切罪惡,到來時民不聊生,離去時痛苦不堪,人民才是戰爭的真正受害者。
最初,卡爾對那群孩子施以拳腳和責備,後來,他坐下來和孩子們聊天、開玩笑,甚至給他們放一天假,在沙灘上一起踢足球,看起來更像來海邊度假的老師帶著一群學生。那漫無邊際的白沙灘,原本應該是一片風景,但現在卻意味著死亡。當卡爾從暴躁的軍官變成隨和的男人,我們才能明白,卸下所有身份,以人的面目彼此相對,那一刻,戰爭才真的結束了。停戰,不只是現實的炮火不再燃起,只要人心中的炮火依舊燃燒,戰爭就遠未結束。
03
作為一部戰爭題材電影,與之前我們看到的那些還原戰爭真實場面的作品不同的是,這個作品反映了戰爭過後遺留問題的解決,從側面向人們展示了戰爭的殘酷。相比於那些有著戰爭場面的二戰片,這部《地雷區》是平靜的,但是,那些荒涼而靜謐的日常之下,卻隱匿著隨時可能炸裂的危機。地雷不只埋藏在沙土之下,也埋藏在人心和人性的深處。
停戰,不只是現實的炮火不再燃起,只要人心中的炮火依舊燃燒,戰爭就遠未結束。最終,卡爾放走了那幾個倖存下來的孩子,讓他們越過國境線。從職業軍人的身份上說,他犯了個大錯;但從人的角度上說,他用自己的善舉,真正終結了戰爭,排除了心裡的一顆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