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飆升同時被媒體點名批評:《德雲鬥笑社》,你期待得到什麼

2020-09-23 麥香駱駝

剛播出四期、被稱為「德雲社團綜」的《德雲鬥笑社》,近日接連被《中國新聞周刊》、《北京青年報》、《觀察者網》等主流媒體點名批評。

數家媒體點名批評《德雲鬥笑社》

《中國新聞周刊》的文章《從劇場到綜藝,郭德綱反正不閒著》可以說是直擊德雲社的軟肋:「德雲女孩」。文章形容不同人群對《德雲鬥笑社》的態度:

&34; 們如獲至寶,奔走相告,點讚控評。

&34; 們則避之不及,諱莫如深。

而相聲愛好者們,已經默默關掉了瀏覽器。

《北京青年報》署名「水滿則溢」的娛評文章《〈德雲鬥笑社〉有鬥有笑,就是沒有好相聲》,隨後被《中國青年報》轉載,可以說也是相當硬氣的。文章說道:

這檔節目至少在前三期裡,暴露出了德雲社的一個現實問題:沒有好作品。

這檔綜藝節目時刻都在展現「如何把相聲說好」這個問題,但遺憾的是,截至第三期,都沒有一段能夠令人耳目一新的相聲作品。我們看到那些掌握了不錯的相聲技巧的新人,在表演上始終離不開班社和自己眼前的這一畝三分地,總是冥思苦想、閉門造車地醞釀段子或者金句,卻無法把社會生活與相聲技巧有機結合……

《觀察者網》的文章有點另闢蹊徑的意思,《託卡馬克之冠:比起訓斥壺嘴對人沒規矩,郭德綱更應破除相聲行當的封建禮教》從給師父郭德綱倒水的秦霄賢的一個隨手動作被前者批評的事件入手。

文章雖堅稱「並不是把相聲行當中的所有傳統內部門規一竿子打翻,它其中仍然包含了許多值得繼承的美妙傳統」,甚至文章開頭就表示對「壺嘴對人」的習俗來源進行過一番考證,但文章忽視事件是兩個堅守部分傳統社交禮俗的中年人與一個對於傳統社交禮俗沒多大概念的90後的簡單誤會的本質,進而批評舊社會相聲行業中的一些陳規陋習——可是那些陋習德雲社也沒有試圖恢復啊!

《張永熙自傳》還原舊社會師徒契約文書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說,因諧音「虎口」而忌諱壺口對人,恐怕可信度要更高一些。但是,相聲泰鬥馬三立先生曾在央視春晚舞臺公然表演《起名的藝術》,這該怎麼說?現如今人們選擇車牌號或者手機號時,依然熱衷於諧音「發」的數字8,難道還是相聲演員誤導的後果?

「德雲女孩」

綜上所述,於是相比來說,《中國新聞周刊》和《北京青年報》的評論還跟《德雲鬥笑社》能扯上點關係。

但是,上述兩篇文章中的幾乎每一句話,如果單拎出來,都對。可一旦它們湊成一篇文章,就有待商榷了。

「德雲女孩」、「飯圈文化」,是近幾年人們提及德雲社的時候常用到的詞。

「德雲女孩」曾經也讓聽相聲的姑娘們引以為傲,也許她們更關注相聲演員的「顏值」,也許她們學唱「春秋亭外風雨暴」「是誰那麼壞,將我來造謠」等戲曲唱段和曲藝選段的初衷以及行為,和以往「追星」歌手時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她們一度被主流媒體所讚揚。因為她們的出現確實讓一些民間傳統藝術有了重新綻放異彩的可能。

追究「德雲女孩」因為誰、以及何時突然暴露出「飯圈本質」恐怕已非當務之急,但似乎一夜之間「德雲女孩」就成了貶義詞,人們以一副看破紅塵的姿態居高臨下地批評著她們的不對,但幾乎沒有人能提出具體措施教她們怎麼「對」;人們以一副上帝視角批評德雲社的「飯圈化」,但幾乎沒有人想過問問相聲演員們自己有多少能自主選擇的餘地。

也許最關鍵的還在於,幾乎沒有人注意到,突然有些「人人喊打」意味的「德雲女孩」們,在沒有人教她們該怎麼做的情況下自發地成長著,進步著。又也許,這些改變還沒有巨大到足以被他們發現。但是,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發現時,會不會當成自己的功勞?

另外,批評者選擇性忽略《德雲鬥笑社》一直在努力淡化「粉絲」對演員競技得分的影響的事實。比如第四期的相聲比拼環節,節目組就讓經過「忍笑」培訓的工作人員參與評選,演員們只有能逗樂他們,才算得到分數。

「好作品」

「沒有好作品」,誠然是截至目前為止《德雲鬥笑社》最為人所詬病的。但我們務必需要尊重一個事實,那就是《德雲鬥笑社》迄今為止僅僅播出了四期節目。縱觀古往今來的所有選秀類節目,有哪一檔節目是所有選手自賽程開始時就祭出殺手鐧的?

至於「冥思苦想、閉門造車地醞釀段子或者金句,卻無法把社會生活與相聲技巧有機結合」,正是我所說的「幾乎每一句話,如果單拎出來,都對,可一旦它們湊成一篇文章,就有待商榷了」。

「把社會生活與相聲技巧有機結合」,這麼一個連集合了文藝界幾乎最精英的創作團隊的央視春晚都沒能再實現的崇高目標,現如今強行加給一檔嘉賓成員是民間相聲團體、主要目標是向更多的人介紹自己的成員的真人秀節目,未免太緣木求魚了一些。

誠然「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題至今仍應該被每一位文藝工作者所牢記、所奉為圭臬,但它必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拿相聲來說,能讓人們在開懷大笑的同時得到一些啟發,懂得一些禮義廉恥的道理,誠然可喜,但這一定不是人們獲取上述道理的唯一途徑。也許在過去人們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的情況下,相聲、快板、鼓書等曲藝形式是宣傳國家政策乃至宣傳文明禮貌講衛生之類的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但這些道理若是時至今日仍然堅持曲藝作為宣傳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徑,那豈非才是對國民素質教育成果的無視和詆毀?

馬三立、王鳳山在表演《講衛生》

說到相聲的教育「責任」,可謂千人千面。有人恨不得不再上演《山東鬥法》之類的節目,因為這些節目「不尊重史實」。您瞧,這個節目雖說在我看來最大的問題在於「精神麻藥」式的自我安慰,可事實上它又在特殊歷史時期內幫助了我們的先輩們喚醒民族自尊心。

至於《〈德雲鬥笑社〉有鬥有笑,就是沒有好相聲》苛求的「《德雲鬥笑社》不該止步於展現演員業務功底,而應該『把社會生活與相聲技巧有機結合』」,我們可以看看被當成劉寶瑞代表作之一的《珍珠翡翠白玉湯》(這個作品剛好被《從劇場到綜藝,郭德綱反正不閒著》提及,巧了嗎這不是,巧了嗎這不是),它除了「不尊重史實」的缺點,難道還能為了「把社會生活與相聲技巧有機結合」牽強附會成「教育人們要居安思危憶苦思甜」嗎?如果您真能這麼附會,那麼您為什麼就不能幫德雲社的演員和《德雲鬥笑社》的作品附會一下呢?

比如身為「富二代」的秦霄賢,表示要堅持「自己掙錢自己花」,這難道不夠「正能量」嗎?

馬老在告別舞臺演出中告訴我們:

「人生在世心不要偏」。

從心

德雲社團綜《德雲鬥笑社》已播出四期,目前來說每一期節目內容的元素構成區別不大:

既有粉絲們喜聞樂見的演員個人生活、情感方面的猛料;也有普通娛樂綜藝形式的玩鬧遊戲;還有作為相聲團體的業務競技內容;同時,時而穿插的一些相聲相關詞語的講解,也多多少少地能讓觀眾們在休閒消遣的同時了解到一些零碎的相聲小知識。

刨開《託卡馬克之冠:比起訓斥壺嘴對人沒規矩,郭德綱更應破除相聲行當的封建禮教》實在沒有多少可供參考之處;《〈德雲鬥笑社〉有鬥有笑,就是沒有好相聲》作者希望《德雲鬥笑社》多關心天下大事,而不是「展現演員個人相聲功底」(似乎可以理解為認可他們的相聲功底);《從劇場到綜藝,郭德綱反正不閒著》則是痛批《德雲鬥笑社》參演的相聲演員們功底不足。

這倒挺有意思。如果這兩位作者不是來自不同的平行世界,想必足以說明《德雲鬥笑社》或者其他任何一檔節目,無論再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既然如此,憑什麼德雲社不能更多地只保證自己在節目中玩的開心呢?

但至少從目前來看,《德雲鬥笑社》依然在試圖將節目做地更多樣化一些,以服務具有各種不同喜好的觀眾。

因此,我們不妨拭目以待,如果《德雲鬥笑社》直到最後一期依然停步於目前的水平,我們再一起罵它。

來自一個還沒有「默默關掉瀏覽器」的相聲愛好者的承諾。

聲明:本文由 麥香駱駝 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轉載請告知並註明作者姓名。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編劇猛批,《德雲鬥笑社》到底比脫口秀大會差了什麼,不僅是熱度
    顯然,編劇劉開建老師認為,郭德綱《德雲鬥笑社》的質量水平,依舊停留在農村破土房的層面上。這種批評,可謂是專業人士提出的一針見血的批評內容了。喜劇編劇劉開建老師在自己的專業範疇內,已經很有名氣。郭德綱主持的《歡樂喜劇人》喜劇綜藝節目當中,便曾邀請劉開建老師作為點評嘉賓。
  • 《德雲鬥笑社》給德雲社帶來新變化,路人緣似乎出現問題
    由於《德雲鬥笑社》的粉絲節目屬性,因此該綜藝在網絡和自媒體當中引發的文章多數還都是德雲系的帳號所為,這些帳號日常發文也都是以德雲社粉圈話題為主。而在其他媒體上,《德雲鬥笑社》的關注度並不算多高,因為實在是沒啥話題可寫,全是粉圈愛看的東西,可粉圈比起路人來又只是很小的體量。
  • 《德雲鬥笑社》屢遭官媒吐槽,是真差勁還是容不下?
    德雲社的團綜《德雲鬥笑社》播出之後,新的玩法也讓這檔綜藝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無論是從形式上,以及參加的人員配備上,可以看出老郭是想把節目做好的。,關於《德雲鬥笑社》的黑料也是層出不窮,其實這也正常,德雲社就只從爭議中走到現在的,有爭議才能發現問題走的更遠。
  • 《德雲鬥笑社》,綜藝新氣象還是賣「狗肉」?熱度飆升卻官媒痛批
    《德雲鬥笑社》中觀眾們最熟悉的或許就是「德雲社」三個字了,畢竟從「相聲皇帝」郭德綱到「相聲皇后」于謙,再到如今網友們最為熟悉的一系列相聲演員藝人們都是出自德雲社這個組織,而各種話題以及熱度最高的也是德雲社這波藝人
  • 《德雲鬥笑社》為何重提「十年舊事」,炒節目還是蹭熱度?
    對於這次《德雲鬥笑社》重提「十年舊事」,筆者以自問自答的形式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德雲鬥笑社《德雲鬥笑社》播第一期的時候,就有粉絲問筆者怎麼不關注一下寫一下評論文章,老實說,筆者第一不怎麼關注第二也不想寫,因為這明顯是拍給粉絲看的綜藝節目,咱都被德雲社給「淘汰」好多年了,不是粉絲也不是節目的受眾,你看那玩意幹嘛。
  • 官媒批評《德雲鬥笑社》,孟鶴堂相聲被指調侃女性,郭德綱又咋了
    文/娛樂圈說相聲其實,德雲社的相聲本身一直存在爭議,早期三俗的「帽子」到現在還被人扣得嚴實,時不時地被一些媒體拿出來「炒冷飯」,連現在播出的團綜《德雲鬥笑社》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句話說得過於嚴重了,幾乎就是給《德雲鬥笑社》扣上了一個只是搞笑的綜藝節目,和創作相聲節目沒得任何關係,甚至也沒有文化。
  • 《德雲鬥笑社》裡的規矩被網暴,是精華還是糟粕?
    用郭德綱老師的話說,這是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可以去追溯到什麼時候呢?據小編考古,一般認為於清鹹豐、同治年間形成。相聲的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南京夫子廟。在近日,剛開播的《德雲鬥笑社》,卻因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而遭到質疑。
  • 《德雲鬥笑社》殺青,張雲雷徹底失寵,他成為最大贏家
    《德雲鬥笑社》播出以後,有官媒指出:這檔綜藝節目有鬥有笑,就是沒有好相聲。在最初的宣傳階段,德雲社對《德雲鬥笑社》的定義就是「相聲團綜」,由郭德綱帶領幾位徒弟創作相聲作品,並以「競演」的方式進行末尾淘汰,但在幾期節目中,並沒有出現優秀的相聲作品,九位相聲演員的表現也乏善可陳
  • 《德雲鬥笑社》節目開播後,德雲規矩卻被網暴,是精華還是糟粕?
    用郭德綱老師的話說,這是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可以去追溯到什麼時候呢?據小編考古,一般認為於清鹹豐、同治年間形成。相聲的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南京夫子廟。在近日,剛開播的《德雲鬥笑社》,卻因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而遭到質疑。
  • 《德雲鬥笑社》為何難出圈?
    德雲男團不容小覷,德雲女孩戰鬥力強,更有《極限挑戰》總導演嚴敏的把關,《德雲鬥笑社》集齊了爆款綜藝的配置。然而節目上線近一個月,《德雲鬥笑社》始終熱而不爆,有熱度卻少熱搜,豆瓣評分7.9卻沒有成為現象級產品。對於承擔著人們諸多期待的德雲社來說,這樣的成績少了些驚喜。
  • 攜手《德雲鬥笑社》爆火綜藝,湘潭鋪子實力圈粉
    它是如何藉助《德雲鬥笑社》這個熱門綜藝IP成功圈粉年輕人的呢?除了看中騰訊視頻這個大平臺,湘潭鋪子與《德雲鬥笑社》的合作,更在於節目題材的稀缺性和成為爆款的潛質。《德雲鬥笑社》第一期播出當晚,曾經先後13次登上微博熱搜,實力屠榜,在第一期節目播完之後,話題熱度依然一路飆升,成績十分亮眼。
  • 郭德綱用《德雲鬥笑社》再次證明一件事:不遭人嫉是庸才
    文/娛樂圈說相聲德雲社的團綜《德雲鬥笑社》播出之後仿佛在綜藝類別中開創了新的玩法,相聲社團德雲社也借著這股東風水漲船高。在德雲社備受關注的同時,關於《德雲鬥笑社》的黑料也是層出不窮,這檔娛樂綜藝甚至被很學術大咖乃至官媒拿來做典型批判,一時之間《德雲鬥笑社》這檔綜藝陷入輿論的漩渦。
  • 《德雲鬥笑社》VS《非日常派對》,團綜靠什麼「搶粉」?
    近期有兩個團綜在電視螢屏上收割各種話題和熱度。一個是說學逗唱的「德雲男孩」團綜《德雲鬥笑社》,一個是「青你系」美少女團隊——THE9的團綜《非日常派對》。《德雲鬥笑社》雖然節目上半場有點類似「極限挑戰」,各種遊戲各種挖坑,但後半場的組隊進行主題相聲表演,還是很考驗功夫的,也讓一些路人轉粉,粉絲性別以男性為主。
  • 《德雲鬥笑社》有鬥有笑,也有好相聲
    「包袱」歸「包袱」,在現實中,顯然郭德綱和德雲社加快了捧徒弟的步伐,網綜《德雲鬥笑社》便是最好的例證。這檔綜藝,看名字便能洞悉它的內容。這些演員有的在德雲社資歷很深但一直沒紅透,如燒餅、張鶴倫等;有的頻頻出現在大眾媒體並處於上升趨勢,如孟鶴堂、周九良;有的屬於德雲社中具有強大粉絲吸引力的年輕人,如張九齡、王九龍、秦霄賢、尚九熙等。
  • 新綜藝《德雲鬥笑社》
    《德雲鬥笑社》延續了相聲獨特的市井氣息,想要表達的是一種植根於生活的逗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相聲在近些年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且受眾群體年輕化的趨勢愈發明顯。《德雲鬥笑社》以相聲演員的人物塑造為基礎,以真人秀作為表現形式,將觀眾帶入相聲所獨有的語言體系中,自然而然地傳遞歡樂。
  • 《以家人之名》熱度爆棚,《德雲鬥笑社》爆笑來襲
    中國新說唱2020》熱度上漲,躍至第三位;《德雲鬥笑社》爆笑開播,空降榜單第四;優酷《這就是街舞3》熱度不減,暫列榜單第五。其中,《乘風破浪的姐姐》總決賽來襲,姐姐們各亮絕技酷燃氛圍嗨翻全場;《中國新說唱2020》《這就是街舞3》等綜藝圈層內討論熱烈,熱度表現不俗。值得一提的是,網綜市場喜劇題材節目開始發力,德雲社團綜《德雲鬥笑社》一開播便空降綜藝星動量榜單第四。電綜方面,湖南衛視熱播綜藝集中發力,火力十足。《快樂大本營》《中餐廳4》《元氣滿滿的哥哥》等綜藝佔據榜單多席,表現亮眼。
  • 郭麒麟沒有參加《德雲鬥笑社》,卻每一期都「被點名」
    《德雲社鬥笑社》開播之後,對於郭麒麟這位新晉「綜藝天王」,卻沒有參加自家的節目,無不讓人感到一些意外。每一期都在「召喚」郭麒麟其實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實《德雲鬥笑社作為德雲社的團綜《德雲鬥笑社》,用自家的歌曲連版權費都省了,這還真是嚴敏導演與德雲社的風格,不多花一點冤枉錢。
  • 《德雲鬥笑社》播出時間確定,學生黨哭了
    關於德雲社與嚴敏導演、騰訊視頻合作的綜藝節目《德雲鬥笑社》,在2019年下半年就已經有了一個初步設想,班主郭德綱還發微博表示即將錄製德雲團綜。在嶽雲鵬和于謙出席騰訊視頻發布會時,那時德雲團綜名字還叫《德雲供笑社》,光是定名就一波三折,而後,在今年五月份左右,最終將德雲團綜定名為《德雲鬥笑社》。
  • 《德雲鬥笑社》郭德綱批新人:不懂餐桌禮儀
    【非正常觀影的人間小黑】作為當前傳統相聲的代表,郭德綱一直受到大家的關注,而他本人對於傳統文化也是很喜歡,在《德雲鬥笑社》中,因為一個細節,郭德綱批評了新人不懂餐桌禮儀。《德雲鬥笑社》郭德綱批新人:不懂餐桌禮儀
  • 《德雲鬥笑社》引「鋼絲們」集體狂歡 論搞笑還沒怕過誰
    8月27日,《德雲鬥笑社》在騰訊視頻獨家首播。經過一番準備,《德雲鬥笑社》一開播自然引發轟動。據微熱點(wrd.cn)數據統計顯示,24小時內,《德雲鬥笑社》相關話題引發網友多次討論熱潮,熱度峰值達到68.59,熱度均值達到49.36。微博話題的閱讀量高達16.4億,討論量為365.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