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拜倉聖
鳥瞰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中華大地,在這片廣袤深厚的黃土地上,在魏巍的黃龍山前、浩浩的洛河岸邊,時光從五千年前,穿越至今。於是乎,自太初有字,民族的心靈、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託。
千百年來,倉頡廟是海內外炎黃子孫頌揚祭拜文字聖人的場所,2001年,倉頡廟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聯合國將中文日定在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穀雨,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2013年,「倉頡造字」的故事被教育部納入中小生教學課本,成為千百萬學生的必學科目;2014年「倉頡傳說」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受到國家重點保護;倉頡廟內48課古柏,被海內外學者稱為「綠色的國寶,活著的文物」;「倉頡28字鳥跡書」記錄了黃帝與炎帝,聯合中西部部落聯盟攻打蚩尤的歷史故事,標記著華夏民族最初的文明之光。被專家們稱為「中華民族第一篇史書」。
漢字是當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它形美如畫、音美如歌、意美如詩,發而為言,著之為文,鑄就了巍巍的中華魂魄。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漢字是時間的紐帶,它讓我們悠久的文明傳承至今卻璀璨如新。漢字是空間的紐帶,他讓我們口音各異但是卻可以看著同一封家書,落淚傷心。漢字是情感的紐帶,它讓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我們包容、團結、延續至今。
「古柏千年秀,廟堂文字香,殘碑垂偉業,山水共流芳。讓我們一起傳承中華美德,凝聚中國力量,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2018年聯合國中文日
「從漢字到文學:中國文化的魅力」主題展在日內瓦萬國宮隆重舉行
國際在線報導:當地時間16日,由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共同舉辦、中國文化對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心協辦的聯合國中文日活動「從漢字到文學:中國文化的魅力」主題展在日內瓦萬國宮隆重舉行,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活動受到各界一致好評。
本次聯合國中文日活動由「漢字裡的中國」藝術展、中外文化互譯成果展和「閱讀中國」沙龍三大板塊組成,以語言文字為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和立體多樣的手法,巧妙闡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俞建華大使、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總幹事穆勒、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文化委員會主席皮薩諾以及各國駐日內瓦使節、國際組織官員、國際職員、當地華人華僑、中文學校學生、各界友好人士約400人參加了當天的活動。
俞大使在致辭中表示,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在成千上萬的漢字中,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精髓的就是「民」字。他:「『民』字蘊含著中國文化『以民為本』的核心思想,同聯合國系列文化活動「以人為中心」的主題相得益彰。隨著中國發展進入歷史新時代,習近平主席站在時代前沿,引領時代潮流,進一步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對中國民本思想的最新發展和詮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時代性和先進性,必將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發揚光大,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俞建華指出,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利用好聯合國的平臺,加強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鑑,建設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
端詳漢字的演變
靜讀有關中國的故事
現場嘗試雕版印刷
「白思諾是我的中文名字」
倉頡故裡陝西白水舉行祭祀大典
穀雨祭祀倉頡典禮暨2018年「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儀式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倉頡精神」和「絲路精神」,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4月20日,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陝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渭南市人民政府主辦,白水縣人民政府與大私塾知行學館承辦的戊戌穀雨祭祀倉頡典禮暨2018「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儀式,在白水倉頡廟景區舉行。
「漢字叔叔」理察·西爾斯對」年度漢字作闡釋
參加活動的國際友人紛紛拍錄大典活動
中省市多家媒體參加活動並報導
穀雨祭祀倉頡典禮現場人山人海
倉頡廟組織的」「漢字尋根 文化探源」研學活動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