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映珉/「漢字故裡」拜倉頡

2021-02-19 秦人說

「漢字故裡」拜倉頡

徐映珉

    

       「造物神奇終尋常,文明功業破天荒;初創漢字形音義,始祖光輝照萬邦。」這是鐫刻在倉頡園紀念碑上的四句話,高度頌揚了「中國漢字始祖」倉頡的功績。

       筆者的家鄉位於倉頡園腳下,小時候天天上學或趕集路過此處,卻因文化傳播閉塞從未聽說倉頡在此造過漢字,甚至連倉頡是何等人許也不知曉,直到參軍後翻閱有關歷史以及倉頡園建成後廣為傳誦,才漸漸知道了原來家鄉竟是「漢字故裡」。

       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洛南縣,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是黃河支流洛河的發源地,更是中國漢字的創始地,因境內有多處倉頡造字遺蹟而聞名。今年國慶節期間,筆者回到洛南家鄉,於濛濛細雨中踏訪了這個2005年建成、佔地1.5萬平方米的倉頡園。

       倉頡園坐落於縣河南岸的一酷似饅頭的山頭上,北臨潺潺流淌的洛河水,南靠松柏蔥鬱的饅頭山,景園與饅頭山生態公園融為一體、交相輝映。沿緩坡寬平的石階登高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倉頡園大門兩旁的對聯:「中國漢字故裡,華夏文明搖籃。」掩映於綠樹翠柏中的奇石和倉頡造字石刻遺蹟,給人以神秘之感。聳立於公園中央的倉頡石雕像,神態莊重,惟妙惟肖,使人頓生一種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

       步入園內,仿佛穿越時空隧道,走進一面洞開的歷史大門,讓人感受到歷史與文化的洗禮。園內的主要景觀由奎星亭、雲雀園、聖德石饅、靈龜廣場、鳳凰臺、文史曲廊、文星狀元石、石屋遺蹟和倉頡紀念館組成,生動地濃縮和演繹了倉頡造字的歷史遺蹟與傳說。景園為典型的傳統北方園林風格,融字、畫、石、水、林、景、趣於一體,翠竹奇石,跌瀑飛流,樹影婆娑,移步易景,令人陶醉。園內所有建築採用先秦遺風的仿古形式,古樸簡潔大方,彰顯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傳承著中華民族古老的文明,激勵世人讀書尚文、奮發向上。

       據史料記載,倉頡出生於今陝西省白水縣,是軒轅黃帝的一個左史官,專門負責記史。由於當時沒有文字,人們記事都用繩子打結的方法,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究竟記了些什麼,連自己也無法辨認。有一次,黃帝要和炎帝談判,讓倉頡整理出多年來炎帝入侵殺民的事實。倉頡跑到記史的庫房裡尋找了幾天幾夜,弄得頭昏腦脹、耳鳴目眩,還是出了差錯,讓自己的民族受到損失,遭到黃帝的指責。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倉頡的心:「人大腦記憶的東西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容易出錯,我一定要搞出一種筒單易記的符號,讓大家都能用符號記事交流,表達思想。」於是,倉頡隨黃帝南巡來到陝西秦嶺南麓的洛南山區。他從野獸的腳印的形狀中得到啟示,開始創造象形文字。《策海·大書》載:「倉頡登陽虛之山,臨於元扈洛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倉帝受之,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如今,在洛河南岸的元扈山石壁上,原刻著倉頡手書的「獸蹄鳥跡」28個漢字。

      據《陝西金石志》和《淳化閣古法帖》記載,倉頡在洛南最初造的這28個漢字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明左互從家受赤水尊戈幹爺芾」。此後的數年間,倉頡深居秦嶺山中,潛心觀察,揣摩造字。這些字都是仿照萬物的形態造出來的。比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態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爪」字是觀察著鳥獸爪印塗的……那時沒有筆墨紙硯,倉頡就用折來的樹枝,把字寫在山洞的牆壁上。一個山洞寫滿了,他又挖出第二個山洞繼續寫;第二個山洞寫滿了,他又挖出第三個山洞寫。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就這樣,倉頡整整造了3個山洞的字。這時,他才離開深山回到村裡。

      倉頡創造的一個個漢字,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開啟了華夏文明的先河。為了紀念這位漢字始祖,洛南縣府於光緒五年在縣城東南隅修建了「倉聖祠」,歷代文人墨客千裡迢迢來到這裡瞻仰聖跡,拓印字形,以示風雅。

走出雲雀園,迴轉小徑踏上凌空而架的木棧道,頓覺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這裡綠樹茂密,山風習習,一簾跌瀑潺潺而下,匯成一彎墨染的水潭,幾尾紅色小鯉魚遊弋池底,忽現忽隱,令遊人流連忘返。青竹環抱中的倉頡殿門兩邊的一副對聯格外醒目:「傾力造字化育神州百姓,精心刻符秉啟華夏文明」,讓人無不追古撫今、敬仰聖祖。

如今,倉頡文化已成為一個享譽中外的招牌。洛南縣委縣政府堅持打造倉頡造字、「漢字故裡」這一文化旅遊品牌,著力塑造洛南作為「漢字故裡,華夏文明」的品牌形象,利用這一特有的文化資源,精心挖掘其豐厚的文化底蘊,用倉頡文化包裝洛南、宣傳洛南,提高洛南的對外知名度。陪同筆者的縣文化和旅遊局的朋友告訴,近年來,圍繞「傳承倉頡文化,助推經濟發展」這一主題,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動:1997年,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洛南縣組建成立了倉頡藝術研究會,舉辦各種展覽,開展講座研討活動;2001年縣裡隆重舉辦了首屆倉頡文化藝術節,並邀請國內一流專家精心打造出大型詩舞劇《倉聖吟》,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2018年,倉頡造字已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9年4月,洛南縣首次舉行公祭造字始祖倉頡典禮,各大新聞媒體作了充分報導,引起廣泛關注。目前,以「倉頡造字在洛南」「中國漢字故裡」為主題內容的各種文藝表演、文化創作、文化交流活動日益繁榮,倉頡文化旅遊紀念產品不斷出新,已成為文化旅遊強縣的重要支撐。

佇立於高大的倉頡雕像前,讓人久久沉思:今天,當我們用一個個漢字描物記事、作詞賦詩、交流思想、溝通感情時,禁不住地為倉頡鍥而不捨地創造漢字的精神所折服,讚嘆他對華夏文明和歷史的偉大貢獻。

 

徐映珉,1960年2月出生於陝西省洛南縣,1978年12月入伍,歷任團報導員、幹事、指導員、宣傳股長,師新聞幹事,原蘭州軍區人民軍隊報社處長、主任編輯,甘肅省雜文學會副會長,甘肅省作協會員,發表新聞和各類文學作品七百餘萬字,著有雜文集《哭笑不得》《笑罵由我》《雜花生樹》《筆隨意走》《飛鏑鳴處》《徐映珉等十人雜文卷》、長篇紀實文學《回眸昨日》、遊記隨筆《走向聖域》等,一百多篇雜文隨筆在軍內外報刊徵文或評比競賽中獲獎,八十多篇雜文隨筆被收入多種文集。大校軍銜,現退休居於西安。

相關焦點

  • 中國第四屆世界漢字節在倉頡故裡成功舉辦
    傳承漢字思維推廣漢字科學,弘揚中華文化凝聚民族力量。 4月20日上午,中國(魯山)第四屆世界漢字節在造字鼻祖倉頡故裡--河南省魯山縣倉頭鄉舉行。
  • 倉頡故裡在原陽之——倉頡都陽武
    探索「倉頡建都」的史跡,是多少年來雖有人提出卻很少有人問津的課題,它直接挑戰了一直是主流觀點「倉頡為黃帝史官」的成說。別雲秋、藺瑞卿等先生在倉頡文化遺蹟及史影的探研求索上下了不小的功夫,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並且把研究成果結集出版,向世人說明或者說宣布新觀點、新看法,這是倉頡文化研究方面的要事。
  • 東方神韻,世界瑰寶——中華文字始祖倉頡與漢字【原創】
    為了傳承中華漢字文化,讓後人了解中華漢字始祖倉頡,世界教科文組織專家、世界文化藝術博士,中國第一位走進聯合國的書畫藝術大家王桂堂先生,追根溯源,依據陝西省白水縣倉頡大道屹立的倉頡石雕像,於2009年5月,心有靈感,創作了漢字始祖倉頡像。
  • 倉頡故裡,四聖緣的故事
    四聖緣的故事作者:王孝文白水自古稱四聖故裡、相傳造字的倉頡、造酒的杜康,造碗的雷祥和後來造出人間第一張紙的蔡倫都是白水的古代聖人,都在白水這塊熱土,創出了驚人的業績,也都是在白水結下了他們的緣分。據說,倉頡在故鄉造字,十分刻苦,十分認真。
  • 從聯合國到白水縣,都在講述著關於倉頡的故事!
    穀雨拜倉聖鳥瞰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中華大地
  • 穀雨祭倉頡·世界中文漢字紀念日 文化論壇
    到黃帝時代,朝中出了個能人倉頡。他立志要使人間擺脫沒有漢字的苦難,辭官外出,遍訪九州,回到家鄉楊武村,獨獨一個住在溝裡沒人處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鬥油菜籽那麼多的字。玉帝聽到這件事,大受感動,決定重獎倉頡。獎啥呢?獎了個金人。那一天晚上,倉頡正在甜睡,忽聽有人喊他;「倉頡,快來領獎。」倉頡迷迷糊糊地掙開眼睛,卻見滿屋子明光耀眼。他不知這是啥緣故,急忙坐起來四下裡看。
  • 倉頡造字賦
    倉頡造字賦文/張宏霞    鴻蒙之始兮,天地混沌。洪水肆虐於九洲兮,旱災荒蕪於川澤;疾病入膏肓而不治兮,野獸出沒於林莽;蛇豸橫行於四野兮,黍麥乏缺腹難裹。人生而苦短,或死於疾病,或歿於虎狼,或亡於災荒,或卒於饑寒。雖鬥智鬥勇,卻艱於生計,動輒即死,命如草芥。
  • 漢字的起源是什麼?是「倉頡作書」還是?
    早在幾千年前就產生的漢字,孕育和記錄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歷史文化,傳承了黃土地上悠久的文明。漢字以其獨特的形狀和用法而在諸多文字中獨樹一幟,漢字是怎樣產生的?又是什麼人發明的?對於這個問題,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最為流行的是「倉頡造字」說。關於「倉頡造字」,有個美麗而神奇的傳說。
  • 「天雨粟」穀雨·雲上拜倉頡雅集音樂會,仙人嘯聚,唱聊漢字||直播預告,恭候大駕!
    漢字法脈?文祖倉帝。靈神天機,慧查地理。創字立文,開蒙淨泓。赫赫倉頡,為民立極!九州大同,萬國歸宗!宅嘯  樂  館濮陽西和書院濮陽市西河書院南樂謙德國學館全球祖文化基金會溧陽蘇園了凡書院中國社會藝術協會漢字文化傳承委員會演唱 三強 作曲 三強 作詞 史國強 製作人 紹輝據史料記載,倉頡為軒轅黃帝的史官,相傳5000年前,倉頡仰觀天象
  • 南橋琴 | 倉頡是世界精英,漢字是宇宙密碼
    我相信:倉頡造字,功並日月。試想:在巨浪滔天的洪水岸上,鴻蒙初開,山水險惡。倉頡追隨黃帝持杖而行,河洛出書圖,麟鳳翔乎郊!是人類本身就是天地合謀生成的精英?還是那隻神龜幫了倉頡的忙,傳說,倉頡驚鴻一瞥間,從龜背上的圖案受到啟發,如同經歷了三生三世的摸索,天機已然顯現。
  • 講好漢字故事 助力全球漢語熱
    渭南漢字動漫國際版項目正式啟動從陝西省渭南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獲悉,由該會與西安郵電大學、英國陝西經貿文化促進會等單位聯合發起的「倉頡故裡,漢字動漫國際版」項目——《跟著倉先生學漢字》,日前獲得教育部中外語言合作交流中心批准
  • 破譯漢字驚世密碼 倉頡造字藏生命真相!
    【中國天山神算】一鍵訂閱【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分享、收藏全球周易文化交流、傳播、分享平臺,歡迎垂詢010-52879528編者按:漢字「食物」倆字暗藏什麼樣的秘密,「生」和「死」字的真正含義又分別是什麼呢,「素」和「肉」兩個字蘊含著怎樣截然相反的生命歸宿……。
  • 穀雨·為什麼要祭祀造字聖人倉頡?
    到黃帝時代,朝中出了個能人倉頡。他立志要使人間擺脫沒有漢字的苦難,辭官外出,遍訪九州,回到家鄉楊武村,獨獨一個住在溝裡沒人處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鬥油菜籽那麼多的字。玉帝聽到這件事,大受感動,決定重獎倉頡。獎啥呢?獎了個金人。那一天晚上,倉頡正在甜睡,忽聽有人喊他;「倉頡,快來領獎。」倉頡迷迷糊糊地掙開眼睛,卻見滿屋子明光耀眼。他不知這是啥緣故,急忙坐起來四下裡看。
  • 大美白水 || 穀雨拜倉頡
    倉頡長相非凡,古書上說他「龍顏四目,生有睿德」。 那是五千多年前的一天,走遍名山大川的倉頡,席地而坐,依照星鬥的曲折,山川的走勢,龜背的裂紋,鳥獸的足跡,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倉頡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上天為生民賀喜,降下穀子,鬼因為再不能愚弄民眾而在黑暗中哭泣。人們從此把這天叫做「穀雨」,並在每年的這一天祭祀倉頡,並稱他為聖人,認為是他帶來了智慧,並使文明得以延續。
  • 「敬倉頡 · 愛漢字」徵文海選活動 小學組明日上午9點結束…
    中國的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他在大約四千多年前就有了。漢字有很多種,如:甲骨文、金文、小篆、草書、行書、楷書等……而且,漢字是世界上用的最廣泛的文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在學習它,可是它的深奧我始終都弄不懂,比如同樣一個字有著不同的讀音;同樣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裡意思不同;同樣一個字讀音輕重不同意思也就不同等等。
  • 倉頡故裏白水舉行楹聯徵評頒獎、鄉情文學新書發布會
    1月20日,倉頡故裏白水縣舉行「頌改革 詠白水」綠洲杯楹聯徵評活動頒獎儀式與「愛我祖國 愛我白水」鄉情文學新書發布會。與會領導分別為各鎮(辦)、縣圖書館、文化館、縣誌辦、外宣辦、電視臺、微白水、倉頡文化網等單位贈送新書。
  • 倉頡造字,是什麼給他靈感,讓他創造出這麼多的漢字?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那段充滿無盡遐想的歷史當中,曾經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具有浪漫主義的神話跟傳說,今天我們所提到的就是倉頡造字,就是比較有名的一個歷史故事。通過這個傳說,我們能夠得知原來我們所用的這些漢字,是這位叫做倉頡的人造出來的,可是大家都不了解當初這位大神創造文字的時候,是如何得來的靈感,原來他創造文字可以說是一種意外之舉。
  • 倉頡歌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相傳為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左史官 ,沮誦為右史。據歷史記載:軒轅黃帝興起之後,黃帝的史官倉頡、沮誦受鳥獸足跡的啟迪,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嘔心瀝血數十載,搜集、整理流傳與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號並加以推廣和使用 。
  • 穿漢服認漢字 全國50餘家網媒走進白水倉頡廟探尋漢字之源
    4月3日,全國50餘家網絡媒體的採編人員深入倉頡廟探尋漢字之源。來自全國50餘家網絡媒體的採編人員深入倉頡廟探尋漢字之源,感受漢字精髓。50餘家媒體到訪倉頡廟,了解中華文字演變媒體團來到倉頡廟祭拜倉頡參觀碑林,同時還了解了白水蘋果、白水杜康酒及當地經濟社會近年發展情況。在倉頡廟大殿前,大家首先聽取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偉解讀倉頡及倉頡造字的歷史溯源。
  • 我們的漢字除了倉頡發明外,還有哪些發明文字的說法?
    我國的漢字在當今世界文字系統中,是絕無僅有的表意系統文字,它的悠久歷史和無窮的奧秘,引起了無數人的興趣,中國的漢字起源於何時?它是怎樣發明的?關於文字的發明,歷史上最流行的說法是倉額造字。如《韓非子·五蠢篇》稱:「古者倉額之作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