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 三強
作曲 三強
作詞 史國強
製作人 紹輝
傳說開天闢地以後,人類經過了幾十萬年沒有文字的日子。到黃帝時代,朝中出了個能人倉頡。他立志要使人間擺脫沒有漢字的苦難,辭官外出,遍訪九州,回到家鄉楊武村,獨獨一個住在溝裡沒人處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鬥油菜籽那麼多的字。玉帝聽到這件事,大受感動,決定重獎倉頡。獎啥呢?獎了個金人。
那一天晚上,倉頡正在甜睡,忽聽有人喊他;「倉頡,快來領獎。」倉頡迷迷糊糊地掙開眼睛,卻見滿屋子明光耀眼。他不知這是啥緣故,急忙坐起來四下裡看。這一看不要緊,卻看見地上立著個金人。他心裡嘀咕了:這是咋搞的,哪兒來的這金人?莫非是在做夢?正想著,東鄰西舍的公雞嗚嗚啼叫,不一會天亮了,金人仍穩穩噹噹地立在地上。他想起夢中聽見的喊聲,明白了這金人是天上神仙給自己的獎品。又一想,自己只做了應該做的事,不配受這樣的獎勵。於是,他朝空三拜,算是對神靈的感謝。第二天,他叫來全村的小夥子,連抬帶推地把金人送到黃帝宮中。黃帝問起金人來歷,他只說偶然撿的,並說這是天下之物。理應為天下人共用,自己偶然撿得,不敢佔為私有,特來晉獻。黃帝深知他的人格高尚,笑著收受了。可是,過了四五天,正當黃帝和群臣觀賞金人時,突然飛來一道霞光,金人不見了。黃帝心裡非常難受,卻弄不清金人哪兒去了,便派人去給倉頡報訊。
卻說倉頡正在酣睡,夢中又聽到有人大喊:「倉頡,玉帝給你獎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穀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那人又說:「好,我去報告玉帝讓他把金人收回去,給你送些穀子。」聽到這兒,倉頡醒來了,一看窗外,只見滿天繁星,知道是在做夢,也就沒有多想,又呼呼地入睡了。
第二天,天氣晴朗,萬裡無雲。倉頡正要出門,卻見滿天裡向下落穀粒。那穀粒下得比雨點還密,足足下了半個時辰,地上積了一尺多厚方才停住。倉頡既奇怪又高興,急忙跑出門去,只見那穀粒鋪遍了整個村子,鋪滿了山川平地。鄉親們也十分驚異,個個人都向家裡攬穀子。
這時,倉頡忽然想起夢中的情景,知道是玉帝對自己的獎勵,便急忙去讀黃帝報說。他走到半路,碰見了黃帝派來的人,相互說清情況,又一塊去見黃帝。 黃帝聽了倉頡的一番匯報,也深感倉頡的功勞是應該大力表彰的。於是,他把下穀子雨這一天做為一個節日,叫做穀雨節,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這一天都要歡歌狂舞,感謝上天。從此,穀雨節便一直延續下來了。
祭祀倉頡
倉頡造字
作詞 史國強
天地蒼茫,混沌未央。倉頡造字,文明曙光。
驚天粟雨,動地龍藏。南樂沃野,字聖家鄉。
漢字源頭,薪火傳揚。萬世永繼,社稷恆昌。
金樽馳祭,鼎鼐nài尚饗xiǎng。中華文祖,龍鄉輝煌。
彩雲飛兮濮之陽,同文同祖同歌唱。
九州和諧興國運, 故鄉俎zǔ豆眾高仰。
天地蒼茫,混沌未央。倉頡造字,文明曙光。
驚天粟雨,動地龍藏。南樂沃野,字聖家鄉。
古陵巍巍,漢廟煌煌。虔誠同祈,祥和萬方。
風調雨順,福祉zhǐ無疆。佑我中華,盛世永光!
彩雲飛兮濮 之陽,同文同祖同歌唱。
九州和諧興國運, 故鄉俎豆眾高仰。
彩雲飛兮濮之陽,同文同祖同歌唱。
九州和諧興國運, 故鄉俎豆眾高仰。
當代字聖
三強先生近日拜會曾被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接見的中華當代字聖蕭啟宏教授。
蕭啟宏 教授
中華當代字聖
中華孔子學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他1962年參軍,1965年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接見。1978年調入四川師範大學任教,1986年調入國家科委中國人才祝願你開發基金會,擔任該會未來人才教育工程部主任。
他是未來人才教育工程論的先到者之一,在語言文字學方面,他闡述 「語易相通,字易相通」的論點;在中華姓氏文化學方面,他是百家姓譜寫讚美詩的第一人。
蕭老贈書三強
蕭教授學識淵博,對中華漢字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理解。他認為,中華漢字並非起源於畫畫。
說到漢字「氣」時,蕭教授說「氣字少米,人活不起」。「氣」字,上面的「氣」代表天氣;下面的「米」代表地氣。人在天地間,有兩個根,一個天根,一個地根。天根就是鼻子,地根就是嘴巴。人通過天根呼吸天氣,通過地根吃五穀雜糧,汲取地氣,中和為人氣,無氣人不能成活。
據史料記載,倉頡為軒轅黃帝的史官,相傳5000年前,倉頡仰觀天象,俯察鳥獸蟲魚之跡,創造出中國最原始的象形文字,從而結束了遠古時期結繩記事的蒙昧時代,並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漢字,倉頡也被後人尊稱為「字聖」、「造字聖人」、「斯文鼻祖」。
北京香山大學堂倉頡祭祀典禮
《倉頡造字》這首歌是歌頌倉頡造就了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所做的偉大貢獻,三強說為了這首歌的創作,搜集了很多資料,也花費了很長時間,有一天靈感迸發,作曲一氣呵成,他為了創作好這首歌曲,還自費找了著名音樂人紹輝先生精力來製作,第二屆中國倉頡文化節演出現場三強身著漢服高歌吟唱,古風猶在,這首歌的編曲是採用中國風和搖滾風格完美結合的方法,基本沒有年齡的界限,老少皆宜,可謂是一首傳統文化音樂佳作。永遠都不要忘記倉頡對中華民族所做的功勳。
關於穀雨節氣來歷,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並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這一天,下了一場不平常的雨,落下無數的穀米,後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穀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
關於倉頡的歌謠:
倉頡造字一擔谷
留給孔子正八鬥
剩下兩鬥不外傳
留給僧道作咒符
《倉頡歌謠》
演唱 三強 古琴 邵天澤
北京平谷區興隆觀三清道院祭祀倉頡典禮
穀雨的習俗
1、禁殺五毒
穀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病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
2、漁家流行穀雨祭海
穀雨時節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騎著穀雨上網場」。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穀雨這天漁民要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
3、走穀雨
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4、喝穀雨茶
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闢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穀雨摘茶習俗。
5、穀雨食香椿
北方則有穀雨食香椿的習俗。
6、穀雨祭祀文祖倉頡
「穀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
7、洗澡消災避禍
在西北地方,舊時,人們將穀雨的河水稱為「桃花水」,傳說以它洗浴,可消災避禍。
穀雨點聰明禮
上:敬天法祖;中:長上增智;下:開天眼,增智慧。
北京平谷區興隆觀三清道院祭祀倉頡典禮
穀雨兒童開筆
古史文符,字以載道。文明承今,延綿流長。
傳遞善美,力通天啟。漢字法脈?文祖倉帝。
靈神天機,慧查地理。創字立文,開蒙淨泓。
赫赫倉頡,為民立極!九州大同,萬國歸宗!
*南樂春晚現場版視頻分享:
《倉頡頌》現場版 吟嘯 三強 古琴 張中亞
《倉頡造字》南樂MV版 演唱 三強
《倉頡造字》獲得第五屆(2014)全國春節電視文藝節目評析「春晚獎」最佳演唱獎。
2014年11月23日下午,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第五屆全國春節電視文藝晚會「春晚獎」頒獎禮暨第十二屆全國優秀電視文藝節目「百家獎」頒獎禮,在鄭州舉行。
嘯樂藝術家三強的作曲演唱歌曲《倉頡造字》和歌手韓磊、姚貝娜、霍尊一起奪得全國春節電視文藝節目評析「春晚獎」最佳演唱獎。
本次「春晚獎」和「百家獎」於今年六月在吉林省吉林市完成評析工作,經過40餘名業內專家連續三天的認真審看、討論,最終分別評出兩個獎項的綜合獎、單項獎、組織貢獻獎、評委會獎等。其中,憑藉三強精彩演唱和創作的《倉頡造字》,濮陽市廣播電視臺文藝部代表團捧起了第五屆(2014)全國春節電視文藝節目評析「春晚獎」最佳演唱獎獎盃。
QQ音樂聽《倉頡造字》
【嘯樂藝術家 三強】
古嘯樂藝術家、生命音樂家、禪嘯創始人、人聲藝術家、心靈音樂家、獅子吼歌者、嘯樂團創建人、嘯樂館創辦人、世界紀錄保持者、非遺嘯文化研習傳承者。
嘯樂傳承者三強,號賢樂居士,因其奇妙人聲藝術被稱為「音樂奇人」「音樂鬼才」,擁有「能與天地共振的聲音」。生於倉頡故裡南樂,自幼熱愛古典音樂,喜唱擅嘯,樂於效法自然音聲。一九九六年開始研究自然人聲藝術,無師自通,自修獅子吼吟誦,結合非遺嘯樂,融合古詩詞吟唱及民族原生態音樂、儒釋道音樂等傳統文化精粹,力圖汲取古今中外諸多音樂元素,融會貫通,獨成一派。他致力於還原、推廣、普及中國幾近遺失、被成公綏《嘯賦》稱為「自然之至音」的嘯文化,三強的嘯樂被文化評論家譽為「音樂中的詩經」。2013年成立「嘯樂團」,2016年創辦嘯樂館。
二〇一五年在北京知音堂成功發布轉山紀實心靈音樂專輯《路》,同時舉辦《轉山》音樂劇,接著成功舉辦首場《三聲萬物》心靈嘯樂會,至此先後在國內外巡迴演出近二十餘場,早年曾獲得新加坡音樂獎項,二〇〇七年曾到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民族原聲態歌曲,二〇一六年在加拿大華人春晚傳播國學唱誦並舉辦「中華風骨」傳統文化雅集,同年參加「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之夜」表演嘯樂文化節目《觀嘯聽香》,2017年在瑞典音樂會上嘯樂「獅子吼」震撼全場,頻在各國大使館做心靈音樂、非遺嘯樂文化交流。其嘯樂魅力吸引了眾多國際精英人士,與前美國大使博卡斯因為嘯樂成為知音好友,先後巡訪奧地利、新加坡、日本、挪威北極種子島、加拿大、瑞典等國演出交流,傳播中華千年非遺古樂文化藝術。
國學大師樓宇烈先生說三強是:「與天地共振的歌者」。
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先生稱讚說:「這是用生命演奏的音樂」。
美國大使博卡斯說:「你的嘯藝令我震驚!」
種子島聚會上,塔爾伯格終身名譽主席博·艾克曼對三強說:你打敗了莫扎特!
文化評論家楊子浪先生讚嘆說:「三強的音樂是音樂中的詩經。」
拉脫維亞前總統瓦伊拉對三強說:你的獅子吼嘯樂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文梁華飛說:三強的聲音極具穿透力和撼動力,空靈妙曼,凜然曠達,聞者無不攝魂動魄,醍醐灌頂,能夠讓人快速進入心神寧靜超然愉悅的狀態,頓感心靈猶如清泉滌垢,純淨甘冽,身心體魄有一種無可言狀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