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造字賦

2021-02-07 微洛南

倉頡造字賦


文/張宏霞  


  鴻蒙之始兮,天地混沌。洪水肆虐於九洲兮,旱災荒蕪於川澤;疾病入膏肓而不治兮,野獸出沒於林莽;蛇豸橫行於四野兮,黍麥乏缺腹難裹。人生而苦短,或死於疾病,或歿於虎狼,或亡於災荒,或卒於饑寒。雖鬥智鬥勇,卻艱於生計,動輒即死,命如草芥。


  幸天降聖人,萬民之福祉。燧人氏鑽木取火,啖熟食兮避豺狼;有巢氏築巢而居,遠寒暑兮庇風雨;伏羲氏結罘網兮捕魚蝦,獵野畜兮餘而飼,結婚姻兮續人倫。女媧氏練石以補蒼天,聚蘆灰兮止洪水;神農氏嘗百草以止疫病,事農耕兮延生靈……是故民以存活,繁衍生息。


  

然農耕蠶桑,狩獵捕漁,經驗傳承,口口相授,時有遺失,終難為繼。部落衝突,勝敗之因,總結傳承,無以為續;結繩而記,久而無據;民人蒙昧渾鈍,教化無法,苦之久矣。


  有軒轅治天下,傷民之教化,憂智慧之傳承,華發早生,勞心傷情。史官倉頡,複姓侯剛,目生重瞳,心有七竅,人情練達,世事洞明,睿德毅志。承黃帝之旨意,受命造字以解蒙昧之境。


  然前無來者,字為何物?憑空臆造,何其難矣?侯君朝撫顱首兮暮捋髭鬚,日思冥想兮苦愁予。屢入洞穴之深,顧繩結之大小,無由無跡;頻徘徊於狂野,瞻星河之燦爛,無序無列;復登高山之巔,俯山川之廣袤,無思無緒;發須盡白兮恐負所託,心有戚戚兮多有惆悵。


  

適黃帝巡於洛水,侯剛從之。北望華山,巍峨兮高聳入雲,南視洛水,浩浩兮曲徑流觴,環顧秦嶺,林海莽莽兮谷壑縱橫,雲霓漫漫兮煙霧繚繞,日月高懸兮民庶懵懵,啟民智之責重兮思慮重重。


  嘗登陽虛之山,臨元扈洛汭之濱,偶遇巨黿浮於水,丹甲青紋,以之為奇,俯身細究,若有所思,遂窮天地之變。既察泥塗之獸跡,


  淺深不一兮若有所似,觀鳥痕留於灘涂,縱橫交錯兮似有所肖。由是得所悟,如星辰乍現。暮觀奎星圜曲之式,晝察鳥獸蹄爪之跡,俯瞰山川蜿蜒之勢,近顧器具變化之形。冥想手摹,描形繪跡,依類象形,反覆以求,示之於人,盡皆識之,遂得二十八字。是時,天雨粟,鬼夜哭。帝命勒字於石,刻於洛州元扈山之崖,以示天下。


  

以此為基,漢字生矣,一而三,三而萬。傳之於九洲,萬民習之,由是啟蒙昧之隙;開智慧之門;醫藥總結,民人壽矣;經驗傳承,百業盛矣;啟迪民智,禮儀興矣;文化承襲,華夏強矣。


  既而除結繩之陋,創文明之基。萬古長夜,如明月朗照;黑雲萬重,有紅日穿透;魔障霾天,遇佛光普照!


  文字既生,遂詠勞作之坎坎伐檀,歌情愛兮蒹葭蒼蒼,風相鼠之無皮,歌戰場之同袍,……刻於甲骨,銘於青銅,書於竹簡,傳之於世。後,百家爭鳴於亂世,學術雜生於各國,思想迥異於各派,儒墨道法,陰陽縱橫,兵農名雜,百花競豔。至於嬴政,四海西歸,文字一統,霸業已成;延於武帝,罷百家,尊儒術,傳五經,興太學,遂思想一統,傳之後世,亦成萬世基業。終人文以成,以化天下。


  至魏晉以降,數百年離亂,復歸一統;異族入侵,終被同化,文字傳承,歷史不滅,精神猶存!故倉頡造字之功,與日月兮同輝,倉頡造字之事,與山川兮共存!漢字之祖,與華夏兮同在!


  

洛水之濱,造字故裡,以之榮矣!今我洛州,政通人和,百業興盛,萬民安居,民風淳樸,文藝蔚然,勝地繁華,物產豐富,吸異地人慕名而至,招他鄉客投資建設,皆因造字故裡之跡。現秉倉頡之志,承造字之魂,繼政府之規劃,建倉頡園,修倉頡小鎮,為漢字故裡添光,為洛州增彩,亦為洛州人民謀福祉,為倉頡文化發揚踔厲,亦使洛州以倉頡名天下,使天下以洛州識倉頡,甚矣。


  嗟夫,倉頡造字,奠華夏五千年文明之基,聚中華數萬萬民眾之魂,縱鮮卑,蒙古,滿族徵服疆土,統治數百載;即英法美日諸強虜犯邊,屢遭浩劫百餘年,仍巍然屹立,乃文字不滅,魂魄猶存矣。


  故造字之功,千秋萬代之豐碑,莫不偉哉!

相關焦點

  • 造字的不是倉頡,但倉頡不是傳說
    如果八卦確為伏羲氏所創,那伏羲當屬最早的造字傳說,雖然只有八個,但已經是符號體系,可算是造字的濫觴。然後就是倉頡造字的傳說。這個就明顯是傳說了,於是考究就多了起來。首先說,倉頡[jié]被傳說是黃帝的大臣,這個首先是有些問題的。
  • 文字始祖倉頡造字
    倉頡文字始祖倉頡誕生,與眾不同,天賦異稟德睿機智,善觀天象,大地江河飛禽走獸勾勒畫字。倉頡造字倉頡先生仙風道骨,滿腹經論才高八鬥,時下人間無人比擬。戰火紛爭年間倉頡為軍師輔助黃帝收復五方部落,一統江山功不可沒!國泰民安後造字為國家造福祉,發揚至今。倉頡輔助黃帝興國,一派欣欣向榮。棄官歸隱,傳說白日飛升!
  • 《春之懷古》:倉頡造字
    《春之懷古》中寫道: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我們來講一講「倉頡造字」。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倉頡造字的地方叫「鳳凰銜書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統一華夏之後,感到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遠遠滿足不了要求,就命倉頡造字。於是,倉頡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臺上造屋專心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也沒有辦法。
  • 海南日報數字報-倉頡造字潤及崖州
    但他為人偏愛文墨,在崖州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就曾為崖州新八景賦過詩。而且此人頗有膽識,剛到任崖州就遇上「匪患」,他不帶一兵一卒, 深入到「敵營」,他「諭以威,責以義,不下數萬言。」終於把對方說動,全部投誠,發誓不再叛亂。  這樣一個不愛兵戈,崇尚文學的人,他能在海南修建一座廟來祭祀倉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倉頡造字,一個美麗的傳說
    中國文字的產生,有許多種傳說,倉頡造字是流傳最廣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說:「(倉頡)仰視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許慎《說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 始祖公倉頡——「造字聖人」
    侯姓圖騰倉頡造字即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之一。 我族歷次所修的《侯氏族譜》,均以倉頡為始祖,譜上亦稱代賢公、蒼帝等,譜載妣聖氏。倉頡,又稱蒼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是軒轅黃帝的史官,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並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傳說中的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眼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孝順的聖人,倉頡是文聖人,項羽是武聖人。
  • 倉頡造字,鬼神為何為之哭泣?
    倉頡造字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神話傳說,我們今天能夠進行文字交流,感謝的第一個人就是倉頡。倉頡是何許人也?他是軒轅黃帝時期的史官。《淮南子》中曾經記載倉頡造字時候的奇妙景象,所謂是: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那為何倉頡造字鬼神會哭泣呢?其原因在《淮南子》中也有說明。「及偽之生也,飾智以驚愚,設詐以巧上,天下有能持之者,有能治之者也。
  • 從倉頡造字說起
    「倉頡造字」的傳說在戰國時期已經廣泛流傳。《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 倉頡作書鬼夜哭,為何倉頡造字能讓鬼哭泣
    倉頡,我國上古傳說中的一個人物,相傳他是軒轅黃帝的史官,負責記載部落中的事情。民間的傳說中他與項羽、重耳一樣,長有重瞳,但這不重要。有關倉頡的一個最有名,最偉大的事情,是他創造了文字。在倉頡造字之前,原始的人民要記錄自己的生活,史官要記錄部落事跡,都是採用結繩記事的方式。
  • 字從何處來——倉頡造字
    黃帝知道倉頡有很強的觀察力,又聰明智慧,便把他召喚來,對他說:「我想給他安排一件重要的事情,不知你能不能完成呢?」倉頡問:「什麼事呢?」 黃帝說:「我想讓你創造一種符號,把萬事萬物畫出來,讓所有人一看都能明白,這樣我們就可以把發生的事記下來。」 倉頡想了想,覺得這確實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他便答應說:「好,我願意去做,並堅持完成!」
  • 倉頡作書鬼夜哭,為何倉頡造字能讓鬼哭泣?
    這個時候,發明一種新的記錄方式就迫在眉睫,因此倉頡造字就出現了。 古書《說文解字》中是這麼記載倉頡造字的: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 傳說倉頡有四隻眼睛,倉頡造字,是時代孕育的結果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文字的創始人——倉頡。傳說他有四隻眼睛,天生聰慧,可以觀察鳥獸的足跡,觀察出星宿的運動趨勢。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又曰蒼王、倉聖。《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 ,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說到倉頡,大家應該首先想到的就是倉頡造字了,但其實文字並不是倉頡所創造的,而是在文字創造出來的途中,倉頡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他參與了整理歸類等內容。
  • 穀雨·為什麼要祭祀造字聖人倉頡?
    到黃帝時代,朝中出了個能人倉頡。他立志要使人間擺脫沒有漢字的苦難,辭官外出,遍訪九州,回到家鄉楊武村,獨獨一個住在溝裡沒人處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鬥油菜籽那麼多的字。玉帝聽到這件事,大受感動,決定重獎倉頡。獎啥呢?獎了個金人。那一天晚上,倉頡正在甜睡,忽聽有人喊他;「倉頡,快來領獎。」倉頡迷迷糊糊地掙開眼睛,卻見滿屋子明光耀眼。他不知這是啥緣故,急忙坐起來四下裡看。
  • 為什麼古人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在中國文化與歷史長河之中,文明的創造往往離不開聖賢的身影,倉頡造字便是其中的典型。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後世稱之為「史皇」,東漢《論衡》記載:「倉頡四目,為黃帝史」。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一直都充滿著神話色彩,就連倉頡本身也是神話的代表。
  • 線上課堂丨倉頡造字
    這要從倉頡造字說起。在沒有文字的遠古時代,人們在繩子上打結來記事,比如大事打一個大結,小事打一個小結。後來人們用刀子在木頭、竹片上刻上符號來記事。作為黃帝1的史官,倉頡決心改變這種狀況。倉頡造字的精神感動了天帝2,為了獎勵他,下了一場特殊的雨,隨雨落下了數不清的穀米糧食,救活了天下百姓。
  • 上古時期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
    倉頡造字的故事:倉頡也稱蒼頡,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籍中都從未提及。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
  • 倉頡是在什麼情況下造字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是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尊為中華文字始祖。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創造出的文字,替代了結繩記事、刀刻符號。倉頡畫像倉頡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先民們從伏羲氏創造八卦的漁獵時代,經由神農氏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的農耕時代,進人共主文明的黃帝時代。
  • 倉頡造字時,為何「天雨粟,鬼夜哭」?
    「是的。你不是對倉頡造字的問題一直搞不明白嗎?我想他們肯定清楚,你自己採訪他們吧。」這可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很久以來,每當看到史書上說,6000多年前,黃帝的秘書倉頡造字時,「天雨粟,鬼夜哭」,我就搞不懂,倉頡造出了漢字,這是天大的好事,天,幹嘛要下小米﹝粟﹞?鬼,為啥長夜痛哭呢?翻遍史書,卻找不到答案。我立馬到了野狐嶺。
  • 「兩分鐘讀史」倉頡造字是怎麼造出來的?
    《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績,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在文字出現之前,人們記事全靠大腦。
  • 龜靈聖母有大量功德之氣,竟與倉頡造字有關
    相傳倉頡在創字之初,就曾在龜靈聖母的龜背上寫畫。後面倉頡造字成功了,而龜靈聖母也獲得了一些功德,而後背因為倉頡常常寫畫的原因,所以有龜文羽翼之形。自倉頡造字成功分得一些功德後,龜靈聖母也在炎帝時修成了人身,並且加入了截教,成為了通天教主座下的四大弟子之一,在《封神演義》介紹龜靈聖母時,就曾用這樣一首詩作為出場:根源出處號幫泥,水底增光獨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