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明星失速: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新財富雜誌

技術的光環褪去,資本的熱情消散,AI四小龍曠視、依圖、雲從、商湯不得不在產品上廝殺,讓投資人看到盈利的可能性。然而,在沒有持續投資的情況下,加快上馬的新業務,只能讓本不富裕的公司,更加雪上加霜。商湯需要停下來想一想,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

來源:豹變(ID:baobiannews)

作者:木宇

2018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被邀請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他落座後,身邊是一水的明星大佬,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張近東、宗慶後齊聚一堂。

會上,有十位企業家發言,有萬向集團的總裁魯偉鼎,有恆瑞醫藥的董事長孫飄揚,跟他們相比,湯曉鷗顯得默默無聞,不過他也是發言人之一,身份不再是教授,而是商湯科技的董事長。

他主要談人工智慧,發言時間不長,準備的發言稿只有1124個字。關於人工智慧,湯曉鷗提了兩條建議:科學規劃,布局人工智慧發展;鼓勵國企與民企聯手,推動國際合作。

會議結束後,湯曉鷗還在央視露臉,談到他參與座談會的感受是:「信心」滿滿。

那一年,商湯科技是資本圈炙手可熱的公司,一年之內完成C輪、C+輪和D輪融資,狂攬超過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0億元),軟銀、淡馬錫、老虎基金搶著跟投。

從香港中文大學一個沒有電話、沒有工位的「皮包公司」,到知名投資機構搶投,商湯科技只用了四年時間,如今估值已經超過100億美元。

今年7月份,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登錄科創板,首日開盤上漲290%,市值突破1000億元,所有AI賽道的創業公司耳旁都響起了一個倒計時——何時才能上市?

AI四小龍之一,有「融資機器」之稱的商湯科技,自然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彭博社報導,商湯科技正考慮在香港、上海兩地進行IPO,另有媒體報導,商湯科技計劃在年內完成10-1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

面對外界的議論紛紛,商湯保持了緘默。時至今日,新一輪融資尚未落地,「商湯太貴」的論調卻已甚囂塵上。

01

「融資機器」乏力

資本的狂熱褪去,AI行業是否有利可圖成為衡量的標準,融資變得更加困難。

商湯科技已經近兩年沒有融資了。

2020年,AI四小龍之中,依圖科技完成2億美元融資,雲從科技完成18億元的融資,曠視科技則在等待上市中,唯獨商湯科技的融資至今還沒落地。

商湯科技的上一輪融資,還停留在2018年9月,軟銀一舉投了10億美元。這筆巨額投資既為商湯提供了充足彈藥,也將其置於一個尷尬的境地,此輪完成後,商湯成為了業內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外界質疑接踵而來——真的值這麼多錢嗎?

這其實是整個AI行業都面臨的問題,只不過商湯被推到了潮水的最前方。

分水嶺在2016年3月,一場預謀已久的AI事件徹底改變了一切——谷歌研發的AlphaGo擊敗了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世人震驚於算法的威力,資本嗅到了不尋常的氣息。與此同時,移動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創新也走到了盡頭,山頭已現,泡沫叢生,一片狼藉,資本從這塊根據地批量撤出,轉向以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AI創業公司。

在此之前,商湯還只是一家小有名氣的AI創業公司,剛完成兩輪融資,每輪還停留在幾千萬美元的額度。之後,各路資本紛紛登門拜訪,當年12月的新一輪融資,投資方數量便已倍增,次年7月,再次倍增,並且一發不可收拾,淡馬錫、深創投、軟銀,這些國際一線資本爭先恐後上船,唯恐被落下。

2016.12-2018.9,不到兩年時間,商湯就完成了8輪融資,成為名副其實的「融資機器」。

投資人們可能看不懂複雜高深的AI論文,但他們卻擁有夢幻般的想像力。

除了商湯,其它AI創業公司也備受各路資本青睞,資本一投就是一個賽道的習慣,早已在網際網路界耳熟能詳。這期間,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也在瘋狂吸金,「AI四小龍」格局初現。

風投調研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共有152億美元資金流向AI初創企業,中國AI創業者獲得了73億美元投資,佔比為48%。其中,對AI企業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面部識別與晶片領域。

資本助推下,AI行業風起雲湧,科學家們紛紛下海創業,算法工程師身價倍增。

除了垂直領域的創業公司,BAT等網際網路巨頭也開始自建團隊,分別成立自己的AI研發部門,錯過移動網際網路浪潮的百度更是宣布All in AI,資本與人才大戰一觸即發,行業硝煙瀰漫。

瘋狂之下,皆是虛妄。

2018年,李開復在《AI·未來》中談到,AI的概念很火,不少公司都想借AI來包裝自己,這給AI行業帶來不少泡沫。隨著行業的發展和落地,相關概念和常識的普及,AI創業開始「袪魅」,說到底就是一個大數據+深度學習的軟體,具體商業落地場景還需要探索。

時光輪轉,「網際網路+」變成了「AI+」,都要面臨業務場景的問題,相比之下,後者在「燒錢」方面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盈利問題凸顯。

億歐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近90%的人工智慧公司處於虧損狀態,而10%賺錢的企業基本是技術提供商。以曠視科技為例,其提交的招股書顯示, 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公司虧損分別達到7.58億元、33.52億元、51.97億元。

2018年,新一輪金融危機襲來,一級市場開始鬧錢荒,冷靜下來的資本開始追問AI創業公司的盈利情況,外界也期盼能儘快看到AI的商業成果,資本的徘徊與猶疑,讓整個人工智慧行業的融資數量和金額呈現出斷崖式的下跌,到2019年,AI創業公司迎來倒閉潮,到處都是夢碎的聲音。

2019年整年,商湯並未融資,「去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用C輪融到的20億美元擴大研發和市場投入,做增長,也在頻繁跟資本市場路演講述公司故事。」這一年,商湯奮力將營收做到了50億,相比2018年增長了147%。

這背後,無疑是資本的巨大壓力。

02

「病急亂投醫」的業務布局

AI技術積累的紅利消耗殆盡,人工智慧公司只能拼產品、拼運營。

世界上沒有任何錢是好拿的,尤其是資本的錢。

甜蜜期過後,面對投資回報率的靈魂拷問,AI公司們陷入了掙扎,一面是需要大量投入的技術研發,一面是壓力巨大的業務營收。

面對營收壓力,商湯科技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多面出擊,不斷擴大業務範圍。根據官網顯示,其業務覆蓋智慧城市、智慧型手機、泛文化娛樂、智能汽車、智慧健康、企業業務、教育和廣告八大領域。

拋開眼花繚亂的產品線,商湯的主要收入源於兩大塊——安防和智慧型手機。

安防是作為計算機視覺起家的商湯最主要的應用場景,也是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這背後是全國各地興起的「智慧城市」項目,下遊市場巨大,號稱「萬億」級別,但這塊「蛋糕」並不是那麼好切的。

一是安防作為傳統行業,早已經有海康威視、大華安防這種巨頭盤踞多年,其產品的成熟度遠非商湯這種新興創業公司所能比擬,在政府關係上,也遠不如二者積累深厚。

二是政府採購項目,天然存在回款周期長的問題,加上龐大的項目體量,對AI創業公司的資金鍊壓力不小,如果遇到領導換屆,項目還會存在爛尾的可能性,風險較大。

而在智慧型手機領域,虹軟科技招股書顯示,在手機廠商採購量最大的AI拍照算法市場,虹軟科技在安卓主流手機市場的佔有率超80%,也就是說,商湯和其它AI算法公司只能瓜分剩下的20%的市場,算下來總共只有1.4億的市場規模。

不難推測的是,也正是因為安防和智慧型手機這兩大塊市場競爭受阻,商湯急於在其它領域進行突圍。

問題的關鍵在於,商湯起家的核心技術——計算機視覺,經過了5年發展,神經網絡算法在這一領域的潛力基本已經被開發殆盡。

更深層次的麻煩在於,神經網絡這個技術本身,在短期內很難有所突破,正如原騰訊副總裁吳軍所言:「人工智慧技術20年內恐怕很難再有重大突破,因為今天的人工智慧已經用光了40年來所積累的技術紅利。」

AI雖然是近幾年才火起來,但人工智慧其實並不是什麼新技術,它已經誕生了超過50年,深度學習只是其中一個算法,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的急速發展和大數據的積累,被時代選中了而已。

在可預見的未來裡,商湯和一眾AI公司都將陷入同質化產品的紅海競爭泥沼中,誰也不具備更獨特的技術競爭優勢。所以無論商湯進入哪一個新領域,都要面臨同樣的市場困境,商務能力和工程服務能力要比技術研發能力更重要。

籠罩在商湯身上的高科技光環正在散去,其龐大的明星研發團隊反而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既要源源不斷進行輸血,又不能立竿見影產生市場價值。

科學家創業團隊,終究還是要拿起刺刀,衝進波譎雲詭的商場比拼運營能力。

技術改變世界的夢想,一旦照進真實的世界,都難免化為一堆無趣乏味的名詞——成本控制、財務規劃、渠道建設、客戶服務,終歸淪為職業經理人的競技場。

03

從「科幻故事」到「商業故事」

科學家創業者們,對市場有多大、增速有多快沒有概念,需要經歷漫長的交學費期,才能從科技思維轉化為商業思維。

湯曉鷗和商湯科技CEO徐立在創立公司時,就有一個共識:「不做高高在上的技術,而是要把技術轉化成商業和生產力。」

然而,技術一旦進入產業落地,無可避免會走進同一個宿命——如何成為一家能夠盈利的商業公司?

馬斯克能成為「鋼鐵俠」,並非其對技術的狂熱,而在於他無與倫比的商業落地能力,在新能源、火箭技術、電動汽車等高科技領域都構建了成功的商業公司。

讓「鋼鐵俠」一度飛不起來的,也並非技術的研發阻力,而是資金的壓力。

創業者們最開始都會葆有一個初心,只要能為社會創造價值,市場自然會給予豐厚的回報,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底層邏輯,也是廣為流傳的熱血雞湯。真實的世界,遠沒有如此簡單,你要真信了這句話,「初心」不改,那多半活不到「初心」實現的時候。

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而怎麼活下來,就是問題的關鍵了。

人工智慧火的那幾年,包括資本和科學家創業團隊,可能都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但先下手為強似乎是沒錯的,花一大筆錢,把一大批牛人先圈養起來,至於怎麼變現,到時候再說。

在AI創業圈子裡,大多都是以商湯為代表的科學家帶隊的創業團隊,見過大量科學家的投資人都會發現:科學家們往往會低估商業。「這個事情基本市場有多大、增速有多快,他們可能都是沒太大概念的。」

湯曉鷗雖然一開始就定下商業的基調,但仍舊沒能逃脫科學家創業的窠臼,不斷跟「技術思維」做鬥爭,為「產品思維」交學費。

相對於網際網路創業,人工智慧創業有著根本的邏輯差異:前者是先確立一個商業場景,然後通過技術進行產品落地,後者是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核心技術,尋找匹配的商業場景。

換句話說,當一個網際網路創業項目誕生時,它的產品形態多半就已經出來了,而一個人工智慧創業項目誕生時,它很可能還只是一堆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paper,打比方的話,就好比產品經理主導的創業和程式設計師主導的創業,切入點是不一樣的。

能否成功完成「產品思維」洗禮,並落地為新的業務增長點,決定了商湯的生死存亡,包括一眾AI創業公司,都要學會如何從講一個「科幻故事」變成講一個「商業故事」,一個有商業邏輯支撐的AI產業。

相關焦點

  • 當飛機失速時會發生什麼?
    飛機失速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什麼是失速?飛機達到失速狀態的角度稱為臨界攻角,一般都在15度以上,所以飛機很少以很大的迎角起飛或降落,就是為了防止造成飛機出現失速。因為如果沒有了升力,那麼無論飛機的發動機有多麼強勁的推力,飛機當時的飛行速度有多快,飛機都會開始墜落。當一架客機失速時會發生什麼?客機一般會在三種情況下出現失速情況。
  • 飛機失速
    超過臨界迎角(或臨界攻角,多數飛機為18°,即氣流開始與失速機翼分離的角度)後,翼型上表面邊界層將發生嚴重的分離,升力急劇下降而不能保持正常飛行的現象,叫失速。很多的航空事故都是由於失速引起。失速本質上並非指飛機速度不足,而是指流經翼面的氣流由於逆壓梯度與粘性作用發生分離,造成上翼面分離處壓力上升,因而致使升力驟然下降。
  • 什麼是失速和喘振?
    動葉調節軸流式風機特性曲線軸流風機的失速特性是由風機的葉型等特性決定的,同時也受到風道阻力等系統特性的影響,如圖所示,鞍形曲線M為風機不同安裝角的失速點連線,工況點落在馬鞍形曲線的左上方,均為不穩定工況區,這條線也稱為失速線
  • 詳解飛機失速
    很多的航空事故都是由於失速引起:失速本質上並非指飛機速度不足,而是指流經翼面的氣流由於逆壓梯度與粘性作用發生分離,造成上翼面分離處壓力上升,因而致使升力驟然下降。在流體動力學中,失速是指翼型氣動攻角(Angle of attack)增加到一定程度(達到臨界值)時,翼型所產生的升力(lift force)突然減小的一種狀態。翼型氣動迎角超過該臨界值之前,翼型的升力是隨迎角增加而遞增的;但是迎角超過該臨界值後,翼型的升力將遞減。由於大部份有關失速的討論都與航空有關,以下集中論述失速與飛機(固定翼飛機)的關係。
  • 威馬汽車被指「失速」,背後真相是什麼?
    現在的我們,上到八十歲的老人,下到三歲的小孩,人手一部手機網上衝浪,網上發聲的各個年齡段都有。近日,網絡上就發起了對威馬汽車失速的討論。有車主說威馬汽車失速,一點也不安全;也有車主說,自己開的威馬汽車就沒有失速問題,開著還很舒適。網上言論孰真孰假,隔著網線,我們不得而知。
  • 飛機失速是怎麼回事?鳥也會失速嗎?
    有許多的事故都是飛機失速引起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失速成了飛行人員的「死亡夢魘」,阻礙著飛行事業的發展。如今,人們對失速已經有了很深入的研究和了解,由於飛機失速導致的飛行事故也有了極大的減少。通常情況下的失速都與飛機有關,那跟飛機類似的鳥類是否也存在失速現象呢?它們的失速是怎麼一回事呢?
  • 飛機會因失速而墜毀,那鳥會失速嗎?失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有許多的事故都是飛機失速引起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失速成了飛行人員的「死亡夢魘」,阻礙著飛行事業的發展。如今,人們對失速已經有了很深入的研究和了解,由於飛機失速導致的飛行事故也有了極大的減少。通常情況下的失速都與飛機有關,那跟飛機類似的鳥類是否也存在失速現象呢?
  • 究竟,什麼才是「客機低空殺手」———失速?
    有很多人都私信我,說他們對「失速」的概念不太理解。今天就大概說一說,僅做科普。失速,一直隨著民航業走到了今天。從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以來,失速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航空業者們。很多空難都是由於失速引起,這些在介紹部分慢慢地講。但今天講的,還有一點。
  • 原來飛機失速是因為這些!
    就跟騎自行車一樣一架自行車假如平衡性好騎得很慢都不會倒(失速速度小)那就很好騎騎快點騎慢點都不會倒或者散架那為什麼失速速度會增加,當你操縱飛機開始向左或者向右滾轉時。當你轉彎時會發生什麼當你直線平飛時,作用在機翼上的升力會垂直向上,與重力相反。
  • 【航空科普】詳解飛機失速
    很多的航空事故都是由於失速引起:失速本質上並非指飛機速度不足,而是指流經翼面的氣流由於逆壓梯度與粘性作用發生分離,造成上翼面分離處壓力上升,因而致使升力驟然下降。在流體動力學中,失速是指翼型氣動攻角(Angle of attack)增加到一定程度(達到臨界值)時,翼型所產生的升力(lift force)突然減小的一種狀態。翼型氣動迎角超過該臨界值之前,翼型的升力是隨迎角增加而遞增的;但是迎角超過該臨界值後,翼型的升力將遞減。由於大部份有關失速的討論都與航空有關,以下集中論述失速與飛機(固定翼飛機)的關係。
  • 深圳經濟增長突然失速,發生了什麼?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經濟第三季度的增長出現了失速。那麼,深圳經濟出現了什麼問題?一、深圳經濟增長失速11月4日,深圳市統計局公布了深圳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前三季度深圳GDP(地區生產總值)為18689.1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6%。比深圳上半年7.4%的增速下降了0.8%。
  • B737飛機失速警告原理解析
    因此,航空管理部門都要求民航飛機裝備失速警告系統,在飛機接近失速時給飛行員提供警告[1],提醒飛行員迅速操作飛機以恢復正常狀態,避免失速,從而保證飛行安全。對於如何觸發並提供警告信息,各公司的運行人員和飛行員,甚至部分飛機製造廠商都不能合理解釋,本文通過詳細分析B737系列(B737-700和B737-800)飛機警告原理,更好的了解失速警告原理,同時補充說明機動能力(過載能力)系統對失速告警系統的補充,完整的闡述了飛機各系統對失速的保護。
  • 《微軟模擬飛行》失速怎麼辦 失速解救方法分享
    導 讀 《微軟模擬飛行》是一款模擬飛行類遊戲,在飛行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失速是很危險的,可能很多玩家不清楚要怎麼解決
  • 汽車失速,威馬遭質疑,是通病還是個例?
    威馬發展前景正好,就是在這大好時機,威馬被失速事件緊緊纏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是怎麼一回事?首先,網上說威馬失速,那只有威馬被指出汽車失速嗎?不,其實瀏覽網絡,幾乎每個品牌都被爆出過失速事件。這個世界上真的天天都有這麼多失速事故發生嗎?
  • 揭秘飛機失速的原因
    揭秘飛機失速的原因 2018年04月08日 09:49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揭秘飛機失速的原因
  • 什麼原因最容易引起電機失速
    6、原因 若是單相執行機構,則可能是主或副繞組未接通電源,也可能是主或副繞組其中 一損壞 處理:斷開執行機構外部的動力電源線,用萬用表歐姆檔測量主或副繞組的電阻,正常時,主/副繞組都應該有一定的阻值。
  • 「失速螺旋」訓練:飛行員的「死亡陷阱」
    全世界的飛行員, 尤其是戰鬥機飛行員, 為何對「失速螺旋」談虎色變? 好奇的小夥伴先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失速螺旋」吧!
  • 機電設備知識:變頻器失速防止功能的意思是什麼
    如果給定的加速時間過短,變頻器的輸出頻率變化遠遠超過轉速(電角頻率)的變化,變頻器將因流過過電流而跳閘,運轉停止,這就叫作失速。為了防止失速使電機繼續運轉,就要檢出電流的大小進行頻率控制。兩者結合起來就是失速功能。
  • 亞馬遜創業最重要的事情是先活下來
    昨天去一個朋友那裡和他聊天 創業三年的他,已經深圳有房有車了 我問他,創業裡面最重要的是什麼 他說,創業裡面最重要的是先活下來 不管是電商還是實體 亞馬遜創業裡面最重要的事情是先活下來
  • C919國產大飛機完成失速改出傘試飛
    新華社西安6月30日電(記者毛海峰)記者從航空工業試飛中心了解到,近日國產大飛機C919-10101架機失速改出傘試飛圓滿完成,為開展C919飛機高風險的失速試飛提供了安全保障裝置。失速試飛是該飛機合格審定試飛的重要科目,具有很高的試飛風險。為此航空工業試飛中心國產大飛機試飛團隊決定在C919失速試飛過程中加裝失速改出傘系統,以確保試飛安全。失速改出傘系統就是讓飛機在進入尾旋狀態後多一條改出尾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