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
怎樣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完整的知識結構?
到底如何鍛鍊自己的邏輯能力?
其實只有兩條路徑:
1、閱讀書籍;
2、絞盡腦汁。
原因很簡單,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信息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
我們唯有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日常思考,以及從實踐中提煉總結,才能形成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鍛鍊自己的邏輯能力。
今天,給大家推薦幾本我看過的書籍:
1
營銷類
《營銷管理》
菲利普.科特勒
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營銷=STP+4P+CRM。
門徒俱樂部曾經在深圳搞了一場辯論賽,辯題是:初創企業或團隊,到底是用銷售手段主動開發客戶靠譜呢?還是用營銷推廣手段被動吸引客戶更加靠譜?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們做了一次預投票,結果現場65%的觀眾投給了銷售手段。
究其原因是大多數人其實對於「營銷」這個詞,還是處於一知半解或者誤解的狀態,常常將阿里巴巴等B2B平臺等同於營銷推廣,甚至等同於營銷。
但實際上,阿里巴巴只是營銷推廣的一部分,而營銷推廣又是營銷的一部分。
那麼,銷售和營銷,到底之間有什麼關係,以及有什麼區別呢?
在這本書中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同時筆者還花了很多筆墨闡述企業應該如何從0到1去建立屬於自己的科學營銷體系。
建議每位企業主和管理層都需要潛心研讀這本書中的營銷理念。
至於銷售,如果有志於從事BD或者Marketing的工作,也可以先深入研讀一番。
《定位》
特勞特
當前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一家沒有清晰定位的公司,假如要脫穎而出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定位》這本書,號稱是「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
儘管這本書花了很多的篇幅在描述用戶心智中的位置,但實際上對於我們從事B2B外貿工作的人來說,這本書也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
畢竟我一直說B2B以前代表的是Business to Business,但現在更多代表的是Business People to Business People。
對於決策是否向我們採購以及怎麼跟我們採購的人群裡,在他們的心智中我們的企業,品牌和產品所佔據的位置,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其次,在《定位》這本書裡,最大的震撼其實來自於「品類」這一個詞,有一句話叫「以品類來思考,以品牌來表達」,我認為基本上就是品類這個概念的精髓。
事實上,《定位》這本書用了很大的篇幅告訴我們,要學會去創造一個你能夠成為第一甚至唯一品牌的品類。
簡單來說,大到企業,小到個人,其實都需要定位。
總的來說,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快速地樹立聚焦思維,明確做什麼,不做什麼,推薦此書給大家。
當然了這本書也有許多案例的堆砌,稍顯囉嗦,大家一眼略過即可。
2
思考邏輯類
《思考,快與慢》
丹尼爾.卡尼曼
卡尼曼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內容是:大多數情況下,人都是非理性的,我們的直覺是存在缺陷的。
這本書介紹了很多經典有趣的行為實驗,指出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什麼時候不能相信。
譬如,我們在判斷一件事情上,不能陷入「結果偏見」中,不能根據它的結果好壞作為判斷標準,而不是以它的過程是否合理來作為判斷標準。
因此,我們在衡量事情的是非判斷上,既要考核結果,又要衡量過程。
這本書對於大家在商場、職場和個人生活中都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
通過運用不同的心理學技巧,可以避免很多可能會使我們陷入麻煩的思維誤區。
《萬萬沒想到》
萬維鋼
在這本書中,作者用數據和邏輯作為支撐,構築了一個科學的理性世界。
一個又一個的案例,講述的全都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正在或將要踩下的坑。
內容跨度非常廣,涉及經濟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學、統計學、物理學等眾多學科。
最可喜可賀的是,作為一本科普性質的讀物,本書的文筆一點都不晦澀難懂,甚至還很上頭。
強烈推薦給那些理性不足,感性有餘的朋友閱讀,擺脫常識性的思維陷阱,學會理性思考,可以嘗試著從這本書開始。
《怪誕行為學》
丹.艾瑞
《怪誕行為學》這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對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經濟行為進行了解釋。
讀完全文後,你會發現生活中原來隱藏著那麼多的消費陷阱,也會知道如何去做一個「聰明」的買手。
當然,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還在於,它在試圖用一種非常客觀的視角,看待生活中發生的「決策行為」。
譬如,你會發現,雖然理性是人類的本能,是主宰人類行為和決策的隱性力量。但這些非理性的行為並不是隨機的,也不是毫無意義的,而是有系統的、可預測的。
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其實都蘊含著經濟學,心理學甚至社會行為學道理。
即使是在和客戶進行談判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嘗試著運用這些理論,去獲取主動權。
3
銷售類
《SPIN銷售巨人》
尼爾.雷克漢姆
通讀全書,我認為最有價值的內容有兩點:
1、明確提出了大訂單銷售和小訂單銷售的不同。
(我們也可以簡單理解成為B2B和B2C的不同)
筆者明確指出,在大訂單銷售的場景裡,在需求尚未明確的早期就提出方案(報價)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這只會引導客戶的眼睛盯在了價格上,並且只和你討論價格。
2、明確提出了提問的四種邏輯,即SPIN。
本書多次強調,銷售人員在接觸客戶的時候,應該讓客戶多說話,而不是我們多說話。
我們應該通過提問去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並引導對方的認知,最後才提出方案一擊即中。
強烈建議所有B2B銷售經驗2年+的朋友,都要嘗試閱讀這本書,即使它真的非常枯燥。
《價值型銷售》
崔健中
或許在很多銷售看來,自己所處的崗位並沒有可以深挖的地方,做個幾年也就到天花板了。
又或許你會覺得,銷售就是嘴上功夫,每天背背話術,學學英語就可以了。
但這本書的作者告訴你,身為銷售,我們可以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
譬如,如何在產品之外,提升自己的價值?
譬如,如何讓客戶從同質化的產品中,選擇你作為合作夥伴?
簡單來說,這本書傳遞的理念是:銷售是以客戶為中心,最終還是得回歸到「人」的本質上去進行解析。
推薦這本書,希望大家看完之後,能夠開始形成凡事都從「價值」的角度進行思考的習慣,而不要繼續停留在產品型銷售的階段。
《破局》
門徒俱樂部
當然,以上推薦的這些書籍都屬於是比較難消化的類型,出版年份也比較久,不是特別貼合現在的銷售環境。
針對這個問題,我的團隊小夥伴們從這些內容裡進行了抽絲剝繭的過濾工作,將精華的理念進行了反覆咀嚼。
以獲取線索到贏取訂單的全流程作為邏輯,並結合銷售實際場景和真實案例,通過由深入淺的闡述,用風趣幽默的語言進行了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