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國時期的名將,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關羽了。經過《三國演義》小說的渲染,關羽甚至可以被稱之為,呂布死後的第一戰將。手上青龍偃月大,胯下赤兔寶馬。武藝超群,又胸懷韜略。溫酒斬華雄,顏良、文丑等大將皆非一招之敵,談笑之間便令其身首異處。每當看到這樣的橋段都令人熱血沸騰。
關羽除了武藝高強而且為人也十分的仗義,在下邳之戰中曾被曹操擒獲而投降。但是關羽卻一直都心繫著劉備,儘管曹操對自己千般好,萬般好。可是關羽卻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結拜大哥劉備。
關羽在曹操營下的時候,曾坦言告訴張遼:「我深知曹公待我不薄,但我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絕對不會背叛他。我終究不會留在這裡,不過要在立功報答曹公之後才會離開。」這話傳到了曹操耳朵裡也只能無奈嘆息了。
在官渡之戰中,關羽因為斬殺了顏良文丑。險些害得身在袁紹大營的劉備被殺,而關羽在得知劉備所在後,便要幣辭別曹操,去投奔自己的大哥劉備。曹操知道關羽是來辭別的,於是用各種理由搪塞,不願見關羽。
關羽一不做二不休,提刀上馬就走人。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最終帶著嫂夫人見到劉備。而關羽「千裡走單騎」的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但是在正史上,卻從來沒有記載過這樣的橋段。 《武帝紀》記載的是:公(曹操)還軍官渡,(袁)紹進保陽武,關羽亡歸劉備。
所以這個橋段是民間傳說,和演義小說為了突出關羽的形象,說編造出來的。在三國時期真正做到了「千裡走單騎」的只有兩個人,這第一個是曹操的同族侄子曹休,中平六年(公元189),曹操在兗州舉義兵討伐董卓,曹休變易姓名,從千裡之外的吳地途徑荊州。
然後來投奔曹操,曹操見到曹休十分的高興。當即對身邊的人表揚曹休說道:「這是我們家的千裡馬駒啊」。意思是說:曹休咋輾轉千裡投奔自己,就如同是自己的千裡馬一樣。從這句話中也能看出曹操對於曹休的重視。
在正史上曹休是很有兩把刷子的,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親自率領諸將起兵攻漢中,另派遣將軍吳蘭攻擊下辨,曹休被曹操任命為騎都尉。曹休識破張飛所設的計謀,打敗了吳蘭。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曹休升任領軍將軍,封為東陽亭侯,成為了魏國的支柱,確實算曹操的「千裡馬」了。
第二個是蜀國的大將廖化,在關羽統領荊州期間,廖化擔任的官職是前將軍主簿。關羽臨沮兵敗後,廖化也流落到了吳國。最後帶著年邁的母親,千裡走單騎,一路奔回蜀國。倒也有幾分演義中關羽「千裡走單騎」的意思。
因為廖化完全可以投奔吳國。在正史上的廖化可不是什麼窩囊廢,他果敢剛烈,忠義無雙。可惜的是蜀國在諸葛亮死後便無人挑得起北伐大梁了,廖化身在整體都趨於平庸的蜀國,也便很難有所作為,否則以他的本事和膽氣在三國時期的歷史地位應該不僅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