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委託人》,韓國非常現實主義的一部影片,直指韓國社會中存在的黑暗面。除此之外,韓國很多這一類的電影《白小姐》、《素媛》、《熔爐》等都很值得我們去觀看。
整個片子,講述了兩姐弟被後媽家庭暴力,親爸不理不睬,鄰居老師警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任由這個家庭暴力的延續;甚至於後來弟弟被後媽打死之後,姐姐為了活下來,不得不像大眾說是自己殺害弟弟。但是整個片子還是偏向於理想化的,最後的壞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但是此影片並沒有將重心放置在批判喪失基本人性的後媽上。影片中庭審裡面那個暴躁可怕的女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完全已經是扭曲的,在她看來,能給孩子扎頭髮、給他們買衣服、送他們上學,就已經是個合格的母親。至於母愛,對她來說就是一個空虛的概念,孩子不是她自己的孩子。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不配成為父母,完全沒有為人父母的自覺,問題在於,我們又能為那些可憐、幼小的受害者做些什麼?如何避免類似家庭暴力慘劇重演?如何保證好心人行善「零風險」?當姐姐在法庭上強忍著眼淚說出,「大人們從來不會幫助我們」時,相信所有人的心靈都會被震撼。
現在這個社會對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得不說人性的薄涼。在影評的開頭提到了一個「基蒂·吉諾維斯案」講明的是:在被害人被傷害的30分鐘內,有38個鄰居聽到被害者的呼救聲,還有很多人走到窗前看了很長時間。但最終,誰也沒有去救援,甚至沒有人行舉手之勞,打個電話報警。這裡就是本片的核心問題——部分受害兒童的不幸悲劇,並不是無可挽回的。社會的冷漠氛圍和不幹預,才是讓他們萬劫不復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