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醫生談吳夢之死,「她拒絕必須的用藥治療」

2021-01-18 縱相新聞

東方網·縱相新聞 實習生 鍾書毓 記者 單珊 綜合報導

4月1日下午,「被綁架的手術」當事人吳夢在無錫病逝,年僅43歲。

去年6月,吳夢在身患絕症的情況下堅持捨命生子,術後緊急進行修心換肺手術,此舉引發巨大爭議。

而在4月2日晚上10時許,吳夢肺移植手術的主治醫生、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發布了一條微博,將吳夢之死歸因於「她拒絕必須的用藥治療」。這條微博也讓吳夢再次成為網絡輿論的焦點。

在這條微博中,陳醫生表示吳夢是一位極度「作」而「自信」的女士,因其對醫生開具的抗感染用藥不信任而拒絕必須的用藥治療,最後導致雙肺反覆感染。

另外,陳醫生又截圖相關聊天記錄,證明吳夢被精神科的醫生診斷為性格分裂,她不相信醫生、不遵醫囑吃藥,讓陳醫生倍感無奈,稱「我救不了她的心靈」。

多數網友都轉發評論稱「她太作了」,感覺「可惜肺源」,也有人說吳夢這種「捨命生子」的母愛一點也不可取;還有部分評論安慰陳醫生已經盡力了,贊他的醫者仁心。

陳醫生的這條微博,雖然又引發極大關注,但他對吳夢的情況也不願再多談。他也表示願吳夢安息,希望她的兒子健康快樂成長。

然而無論外人怎樣評判吳夢的做法,她最後「為任性買了單」,已經承擔了失去生命的後果。

逝者已矣,吳夢已安息,她與她的家人也不應再多受這些無端紛擾。此時此刻,唯願她帶著家人的愛意走好,天堂沒有病痛折磨!

相關焦點

  • 奇蹟沒能延續,「捨命生子」倔強媽媽離世,醫生發微博講述死因
    之後,病中的她遇到了現在的愛人王先生,沒想到42歲的她再次懷孕,吳夢想要生下這個孩子。2018年1月,吳夢來到無錫市人民醫院產科首診,但產科主任馬錦琪給出了終止妊娠的建議。因為吳夢患的這種病,國際和國內的診斷與治療指南都明確建議,女性要避免妊娠,何況吳夢還是個高齡產婦。但吳夢拒絕了醫生終止妊娠的建議,她堅持生下這個孩子,為此她專門寫了一份免責聲明。
  • 吳夢不再有夢
    高齡加上重症,無錫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馬錦琪曾建議,她的身體狀態不適宜繼續妊娠。但面對產科和心肺科醫生的聯合勸阻,吳夢籤了一份免責聲明,自稱願「為醫學獻身」,如果手術失敗,醫院無需承擔責任。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公民有自由地決定是否生育的權力。無錫市人民醫院作為公立醫院,無法拒絕收治,只能對病人進行勸導和告知。
  • 肺移植產婦吳夢逝世
    這部小說的作者,是一位先天性心臟病引發肺動脈高壓症、被醫生診斷為「只有4年生命」的、原天府早報和華西都市報記者吳夢。  因為這本書的出版,吳夢的人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與第二任丈夫王先生也火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不久吳夢就懷孕了,雖然雙方都有小孩,但她仍執著地想要把這個寶寶生下來。
  • 捨命產子網紅去世,吳夢不再有夢
    因為愛,她42歲捨命生子,「當然,更重要的是:我相信我死不了。」經歷修心換肺手術後,她出現了慢性排異。吳夢最終用生命為自己的任性買單。作者 | 江山編輯 | 張國這一次,吳夢沒能等到她夢想的奇蹟。但面對產科和心肺科醫生的聯合勸阻,吳夢籤了一份免責聲明,自稱願「為醫學獻身」,如果手術失敗,醫院無需承擔責任。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公民有自由地決定是否生育的權利。無錫市人民醫院作為公立醫院,無法拒絕收治,只能對病人進行勸導和告知。她在2018年6月16日如願產子,3日後住進了重症監護病房,接受了「補心換肺」的手術,用了兩個月才脫離重症監護。
  • 醫生可以拒絕為患者治療麼?
    其他情況並未明確規定,根據民法「凡法律沒有明文禁止的行為均可為」這一基本原則,醫方在受威脅、侮辱時,患方不配合、違紀違規、過分要求不聽勸阻時,醫患對簿公堂時,醫方可以使用拒絕治療權。但請注意,拒絕治療是一把雙刃劍,就像我們用藥一樣,雖非禁忌但請慎用。因此筆者建議醫者慎重使用拒絕治療權,甚至不用,因為治病救人是醫者在希波克拉底下的誓言,也是我們該有的職業精神。
  • 「捨命生子」吳夢與世永別,最後的願望「請再給我20年時間」
    今天早晨7點30分,吳夢家人在無錫惠山區一會館為她設奠,她生前的親友、同事們前來悼念,送她最後一程。去年11月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採訪吳夢。送別這個愛美、愛生活的女子告別儀式現場布置得肅穆清雅,桌上擺了不少吳夢生前照片,以及她考取的工商管理碩士、心理諮詢師證、針灸師證等多個證書,從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愛美、愛生活,將有限的生命活得充實和燦爛的人。現場來客不算多,主要是吳夢的親友、同事,他們口中的吳夢,是一個要強、積極努力,甚至有些完美主義的女子,大家都對她的早逝表示悲痛、惋惜。
  • 吳夢,你不過就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吳夢,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合併重度肺動脈高壓」的高齡孕婦,在包括產科、心內科、心外科、呼吸與危重症科的所有醫生都嚴正警告勸阻無果後,她依然固執己見的懷孕生子,利用其網紅的身份,動用全國最優秀的醫療資源,在接連經歷了剖宮產、「修心換肺」兩臺手術後,孩子和吳夢都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 女子噁心嘔吐,拒絕醫生用藥差點丟了小命,醫生:西藥不是「鬼」
    母親就是因為不能堅持用藥而導致後期出現嚴重糖尿病併發症的,如果她早點接受這些治療,說不定現在還活著。猶豫了片刻,高女士丟掉了所有西藥,而接受了某糖尿病館的「純中藥」治療。昏迷病人,必須要考慮神經系統問題。而考慮神經系統問題,則必須檢查患者的肌力、肌張力情況。老馬讓規培醫生幫忙打電話,先做個頭顱CT再說。一個有糖尿病的病人,突然昏迷了,要考慮什麼原因?問規培醫生。
  • 插管治療:是延續痛苦的生命 還是有尊嚴地自然離去
    儘管醫生全力搶救,他的心臟也恢復了跳動,但大腦卻陷入深度昏迷。因為錯過了最佳搶救時機,即使繼續插管搶救,劉先生仍然可能會成為植物人。  醫生與趙女士一家談完病情,希望家人能做個決定——繼續插管搶救還是放棄?趙女士沒等醫生話說完,連說:「不管怎麼樣,要救!植物人也要救!」
  • 慢性腎病必須吃激素?不同階段吃什麼藥?醫生跟大家聊聊腎病用藥
    #百裡挑一#之前跟大家聊過腎病的話題,有朋友私信說:自己是一名腎病患者,前一段時間做了穿刺,醫生建議加強治療,打算讓他上激素,雖然他知道醫生是在為他治病,但他擔心激素的副作用,想問問我能不能不用激素。我回復他,讓他相信醫生。結果他又問,難道得了腎病就必須吃激素嗎?其實相信很多朋友都有他這樣的疑問:得了腎病是不是就得吃激素。
  • 國醫大師談:醫生必須的兩種功夫
    醫學門類較多,各科有各科的功夫,一個人要具有各科的功夫也有困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刀要常磨,不磨則不利;水要常注,不注則乾涸。醫生功夫要常練,不練就難以提高。要有決心,要有恆心,要有毅力,千萬浮躁不得。
  • 愛是一座「城堡」:賭命產子的網紅作家吳夢,你究竟為誰而活?
    為什麼連她的主治醫生都說,吳夢是以愛之名綁架了醫院和醫生?吳夢的死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和思考呢?以上這些疑問,或許我們可以從這本自傳體小說《活著》中找到一些答案。即使僥倖成功生下孩子,在懷孕期間增高的壓力也會變得不可逆轉,而且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物也會對胎兒造成傷害。雖然醫生的忠告如此,但吳夢卻認為,肺動脈高壓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戀愛、生活。她說:如果不能出門、不能戀愛、不能結婚生子,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不是浪費糧食嗎?!
  • 美國非洲裔醫生被消極治療致死?生前稱:不給止痛藥,讓我回家養
    當地時間12月23日,《紐約時報》報導了一起非洲裔內科醫生在感染新冠病毒後,遭遇醫院消極治療不幸離世的事件,讓人十分心痛。蘇珊·摩爾生前曾是一名內科醫生,她在11月29日確診新冠肺炎後病情迅速惡化,並被送往印第安納大學北部醫院就醫。摩爾此前因患有肺結節不得不經常前往醫院就醫,此次感染新冠病毒,她出現了嚴重的頸部疼痛和呼吸困難。
  • 治療乳腺癌用藥三大誤區
    他稱,有位四會縣的病人腫瘤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她先看了中醫。由於羞怯,醫生沒為她觸摸乳房檢查,而是讓她回家自拍照片,同時給她開中藥。後來該患者的腫瘤已經發展成整個乳房大了,她才看西醫。蘇教授表示,門診中有的患者過分依賴單一的中醫治療,有的病人吃中藥就把原本吃的內分泌藥物擅自停服了,這些都可能導致最佳治療時機被延誤。
  • 43歲網紅產婦吳夢去世 曾不顧醫生勸阻生下一子
    她的主刀醫生——被稱作「中國肺移植第一人」的陳靜瑜,卻感到無比沉重,直言她這是道德綁架,希望此類手術僅此一例。 2018年12月,吳夢因感染住院,等待二次肺移植。家人稱其生前求生欲強烈,也感到自責和後悔。吳夢丈夫稱,妻子主要因感染鮑曼病菌導致併發症去世。
  • 你好,我是你的主治醫生
    她堅持用畫筆記錄下自己與癌症鬥爭的日子,把自己的生死記錄下來。她說,你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更要好好愛自己。 一直以來,我對這種事情的概念還只停留在新聞裡,我以為這種事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直到一個多月前得知,身邊的一個好朋友被確診惡性腫瘤,也是鼻咽癌。
  • 古代四大女名醫之—談允賢
    男性醫生還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凡是診治婦女及孀婦尼僧人等,必須有侍者在旁,然後人房診視,若無有人陪伴,醫生儘量不獨自診治。對於產婦,治療起來更為困難,產房為男性醫者的禁地,不得擅入,如果須診視產婦,要有患者家人在場,防止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發生。
  • 網紅吳夢冒死生子命殞可惜,拼博,賭博? 塵埃落定,論遵醫囑與理性決策
    就是這件事,讓主刀醫生無錫市人民醫院陳靜瑜主任無法保持沉默,他通過微博發表長文表示:「堅決反對吳夢以愛的名義「綁架」醫生,完成世界首例肺動脈高壓產婦肺移植,作為吳夢主刀醫生的我卻一點也沒有開心的感覺。這臺成功的手術是一臺沉重而又揪心的肺移植手術!但願是最後一例,今後永不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