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遊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遊」,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2、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遊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遊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讚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鬱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裡進行的。
(1)「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2)「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鬱。煙花,指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遊,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於言表。
(3)詩的後兩句,李白寫到:「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表面上看是描寫景色的,實際上寫的是李白跟孟浩然告別時的心情。他把孟浩然送上去揚州的船之後,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望著這艘小船漸漸走遠,直到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見他心裡非常捨不得這位朋友離開。「孤帆」的意思是孤獨的船帆,寬闊的長江上最不缺的就是船,船帆怎麼會孤獨呢?這說明,李白眼裡只有孟浩然坐的這一艘小船,其他的船在他眼裡就像根本不存在一樣,能做到這一點的,肯定是真正的好朋友了,我的眼裡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