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文化的歷史發展中,李白是一個繞不開的高峰。一定程度上,李白和唐詩畫上了等號,也和中華文化劃上了等號。這個活躍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盛唐浪漫詩人,如今依然家喻戶曉。提到李白,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靜夜思》。作為小學課本上的唐詩啟蒙,每個人都學習過。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詩聖」杜甫齊名,並稱「李杜」。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城。據說李白的和李唐是同宗,有王室血統。李白五歲那一年,他的父親帶領家族遷到四川綿陽,在當時綿州的青蓮鄉定居。開元三年,公元715年,十五歲的李白已經讀遍了諸子百家,精通詩詞歌賦,得到了當時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
李白學詩,也學劍,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喜好老莊。開元十三年,公元724年,李白二十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出川之後,李白一去不回,他沿著巴蜀古道,一路向東。李白遊山玩水,一路上結交了不少詩酒唱和的朋友。
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十七歲的李白東遊歸來,經過湖北安陸,就在這裡安定了下來。李白成家立業,娶了許氏為妻。出川之時,他攜帶萬金,如今歸來卻是潦倒不已。但是李白很快樂,不改揮金如土的性格,他在安陸這個地方住了十年之久,詩酒會友、遊山玩水。
「酒隱安陸,蹉跎十年」。在安陸寓居期間,李白結識了比他年長十二歲的孟浩然。兩人惺惺相惜,成為一生的摯友。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揚州,於是託人寫信給他,兩人約定在湖北的江夏相會。李白置酒為孟浩然送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臨別,李白寫下了著名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在唐詩中,有不少經典的送別詩。比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充滿了一種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意;比如王維的《渭城曲》,則寫出了朋友之間的深情與不舍。送別詩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留別,親友遠去,心中自然充滿了悽然之感。但是李白的這首詩所描寫的離別,則充滿了瀟灑與歡快之意。
李白與孟浩然,一個是浪漫主義詩人,一個是山水田園詩人,正值人生快意之時,他們沒有離愁別緒,沒有憂傷和不愉快,而是陽春三月,置酒相送。在李白看來,孟浩然的這一趟旅程,是充滿歡快的,讓自己非常嚮往。站在江邊看著遠去的孤帆,長江蜿蜒而過,李白的心也隨著孟浩然飛往了繁華的揚州城。
簡單賞析一下這首詩。
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為全詩定下感情基調,這是一首送別詩。這裡的故人就是孟浩然,兩人是多年的好朋友了。黃鶴樓是送別的地方,也是天下的名勝,李白與孟浩然經常在這裡聚會。一提到黃鶴樓,就帶有一種別樣的詩意。因為黃鶴樓本身,是傳說中仙人飛升的地方。
仙人飛升,去了西方的極樂世界。那麼這次送別李白心目中要去的廣陵,又構成了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暢想的氛圍。
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表明了送別的時間,以及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煙花三月,語帶雙關,首先把送別的氛圍襯託得朦朧而浪漫,其次還有一種看不盡的暖春氣象。三月繁花似錦,也透露出揚州城裡迷離而曖昧的「煙花柳巷」,自是詩人流連忘返的地方。
第三句「孤帆遠影碧空盡」看似寫景,其實是在寫李白看著朋友離去時的心境。孟浩然乘船遠去,李白站在岸邊,一直目送著遠去的風帆。極目遠望,直到帆船的影子消失在水天交接的盡頭。帆影已經消失,可是李白卻遲遲不願離去;他此時心裡是多麼想與朋友一起,去那煙花三月氣象的揚州城。
第四句「唯見長江天際流」餘音繞梁,又有一種淡淡的失落和遺憾。朋友已經走了,就連帆船的影子也看不見了。心馳神往之中,李白回過頭來,看到的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飄逸靈動,餘味無窮。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堪稱千古送別詩中的第一佳作。他沒有可以描繪送別時的哀傷,反而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瀟灑和愉快的氛圍。
《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在課本上每個人都有學習過。但是大家可能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故人西辭黃鶴樓」中的「西辭」到底是往東去呢?還是往西走呢?千年之前的李白,可給大家出了道難題。結合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我們今天就來仔細分析一下。
標題「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其實就已經交代了,孟浩然是要去廣陵。廣陵,其實在古代就是揚州的別稱,在江蘇境內,今天的揚州市。李白送別孟浩然的地方,是在今天湖北武漢的黃鶴樓。
從湖北武漢到江蘇的揚州,大家可以在地圖上查一下。如果走陸路,從湖北一路往東經過安徽境內,就能夠到達江蘇境內的揚州。但是在古代,陸路交通不方便,都是靠騎馬或者步行,走陸路恐怕要好幾個月才能到達。所以乘船走水路,一路沿長江而下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這裡的「西辭」實際上卻是往東走。按照現在的漢語使用習慣,應該寫成「故人東辭黃鶴樓」才對。但是為什麼李白要寫成「西辭」呢?
李白的詩歌,大多不拘一格,恣意瀟灑,但是讀來卻渾然天成。首先,從韻律上來講,「西辭」比「東辭」要更加押韻。其次,「西辭」的寫法其實和黃鶴樓有關。
黃鶴樓有天下第一樓的美譽,傳說黃鶴樓是仙人飛升的地方,古人講「駕鶴西去」雖然是指代一個人離開塵世,去了哪裡呢?去了西方的極樂世界。所以西方在一定程度上來講,代表了一種靈魂最終的解脫與快樂的歸宿。
孟浩然雖然去的是東方的揚州。但是在李白看來,「煙花三月」的揚州城,在那裡的生活比西方的極樂世界還要瀟灑快樂百倍。所以李白在詩中,才會隱晦地表達了自己對朋友「下揚州」一事的羨慕。
《送孟浩然之廣陵》總體上來講,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送別詩。短短二十八字,李白就將送別的場景以及輕鬆愉快的氛圍表現得淋漓盡致。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孟浩然比李白年長,而且在李白成名之前,孟浩然已經詩名滿天下了。所以一定程度上,李白對孟浩然是懷有一種崇拜之情的。李白二十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之後再也沒有回到故鄉。骨子裡,李白是一個愛浪漫、愛遊覽的人,所以對於朋友的遠去揚州,李白沒有挽留之意,相反則是為自己不能與之同行而覺得淡淡的遺憾。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