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辭黃鶴樓,「西辭」是往東走還是往西走?李白出了道難題

2021-01-11 博書

中國詩詞文化的歷史發展中,李白是一個繞不開的高峰。一定程度上,李白和唐詩畫上了等號,也和中華文化劃上了等號。這個活躍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盛唐浪漫詩人,如今依然家喻戶曉。提到李白,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靜夜思》。作為小學課本上的唐詩啟蒙,每個人都學習過。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詩聖」杜甫齊名,並稱「李杜」。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城。據說李白的和李唐是同宗,有王室血統。李白五歲那一年,他的父親帶領家族遷到四川綿陽,在當時綿州的青蓮鄉定居。開元三年,公元715年,十五歲的李白已經讀遍了諸子百家,精通詩詞歌賦,得到了當時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

李白學詩,也學劍,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喜好老莊。開元十三年,公元724年,李白二十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出川之後,李白一去不回,他沿著巴蜀古道,一路向東。李白遊山玩水,一路上結交了不少詩酒唱和的朋友。

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十七歲的李白東遊歸來,經過湖北安陸,就在這裡安定了下來。李白成家立業,娶了許氏為妻。出川之時,他攜帶萬金,如今歸來卻是潦倒不已。但是李白很快樂,不改揮金如土的性格,他在安陸這個地方住了十年之久,詩酒會友、遊山玩水。

「酒隱安陸,蹉跎十年」。在安陸寓居期間,李白結識了比他年長十二歲的孟浩然。兩人惺惺相惜,成為一生的摯友。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揚州,於是託人寫信給他,兩人約定在湖北的江夏相會。李白置酒為孟浩然送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臨別,李白寫下了著名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在唐詩中,有不少經典的送別詩。比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充滿了一種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意;比如王維的《渭城曲》,則寫出了朋友之間的深情與不舍。送別詩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留別,親友遠去,心中自然充滿了悽然之感。但是李白的這首詩所描寫的離別,則充滿了瀟灑與歡快之意。

李白與孟浩然,一個是浪漫主義詩人,一個是山水田園詩人,正值人生快意之時,他們沒有離愁別緒,沒有憂傷和不愉快,而是陽春三月,置酒相送。在李白看來,孟浩然的這一趟旅程,是充滿歡快的,讓自己非常嚮往。站在江邊看著遠去的孤帆,長江蜿蜒而過,李白的心也隨著孟浩然飛往了繁華的揚州城。

簡單賞析一下這首詩。

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為全詩定下感情基調,這是一首送別詩。這裡的故人就是孟浩然,兩人是多年的好朋友了。黃鶴樓是送別的地方,也是天下的名勝,李白與孟浩然經常在這裡聚會。一提到黃鶴樓,就帶有一種別樣的詩意。因為黃鶴樓本身,是傳說中仙人飛升的地方。

仙人飛升,去了西方的極樂世界。那麼這次送別李白心目中要去的廣陵,又構成了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暢想的氛圍。

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表明了送別的時間,以及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煙花三月,語帶雙關,首先把送別的氛圍襯託得朦朧而浪漫,其次還有一種看不盡的暖春氣象。三月繁花似錦,也透露出揚州城裡迷離而曖昧的「煙花柳巷」,自是詩人流連忘返的地方。

第三句「孤帆遠影碧空盡」看似寫景,其實是在寫李白看著朋友離去時的心境。孟浩然乘船遠去,李白站在岸邊,一直目送著遠去的風帆。極目遠望,直到帆船的影子消失在水天交接的盡頭。帆影已經消失,可是李白卻遲遲不願離去;他此時心裡是多麼想與朋友一起,去那煙花三月氣象的揚州城。

第四句「唯見長江天際流」餘音繞梁,又有一種淡淡的失落和遺憾。朋友已經走了,就連帆船的影子也看不見了。心馳神往之中,李白回過頭來,看到的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飄逸靈動,餘味無窮。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堪稱千古送別詩中的第一佳作。他沒有可以描繪送別時的哀傷,反而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瀟灑和愉快的氛圍。

《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在課本上每個人都有學習過。但是大家可能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故人西辭黃鶴樓」中的「西辭」到底是往東去呢?還是往西走呢?千年之前的李白,可給大家出了道難題。結合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我們今天就來仔細分析一下。

標題「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其實就已經交代了,孟浩然是要去廣陵。廣陵,其實在古代就是揚州的別稱,在江蘇境內,今天的揚州市。李白送別孟浩然的地方,是在今天湖北武漢的黃鶴樓。

從湖北武漢到江蘇的揚州,大家可以在地圖上查一下。如果走陸路,從湖北一路往東經過安徽境內,就能夠到達江蘇境內的揚州。但是在古代,陸路交通不方便,都是靠騎馬或者步行,走陸路恐怕要好幾個月才能到達。所以乘船走水路,一路沿長江而下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這裡的「西辭」實際上卻是往東走。按照現在的漢語使用習慣,應該寫成「故人東辭黃鶴樓」才對。但是為什麼李白要寫成「西辭」呢?

李白的詩歌,大多不拘一格,恣意瀟灑,但是讀來卻渾然天成。首先,從韻律上來講,「西辭」比「東辭」要更加押韻。其次,「西辭」的寫法其實和黃鶴樓有關。

黃鶴樓有天下第一樓的美譽,傳說黃鶴樓是仙人飛升的地方,古人講「駕鶴西去」雖然是指代一個人離開塵世,去了哪裡呢?去了西方的極樂世界。所以西方在一定程度上來講,代表了一種靈魂最終的解脫與快樂的歸宿。

孟浩然雖然去的是東方的揚州。但是在李白看來,「煙花三月」的揚州城,在那裡的生活比西方的極樂世界還要瀟灑快樂百倍。所以李白在詩中,才會隱晦地表達了自己對朋友「下揚州」一事的羨慕。

《送孟浩然之廣陵》總體上來講,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送別詩。短短二十八字,李白就將送別的場景以及輕鬆愉快的氛圍表現得淋漓盡致。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孟浩然比李白年長,而且在李白成名之前,孟浩然已經詩名滿天下了。所以一定程度上,李白對孟浩然是懷有一種崇拜之情的。李白二十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之後再也沒有回到故鄉。骨子裡,李白是一個愛浪漫、愛遊覽的人,所以對於朋友的遠去揚州,李白沒有挽留之意,相反則是為自己不能與之同行而覺得淡淡的遺憾。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讚~

相關焦點

  • 詩詞大會題目:故人西辭黃鶴樓「中「西辭「到底何意?難倒百人團
    記得有一期詩詞大會考查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連小學生都會背,可是其中的兩字卻難倒了百人團39人。我們來讀一讀李白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他們的離別充滿了灑脫的詩意,看不出任何憂傷和不愉快。李白嚮往廣陵,這次雖不能與孟浩然一同前去,但只要孟大哥去了,自己的心也能跟著飛翔而去,他的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五場,飛花令:西、數字+植物
    >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 宋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 唐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 唐 ·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故人西
  • 【古詩詞賞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他當年輕快意的時候,所以眼裡所看到的無不是美好愜意。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鬱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裡進行的。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地區,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
  • 古詩詞裡的黃鶴樓:千古傳奇,萬丈豪情
    該黃鶴十分神奇,客人飲酒時,居然能從畫中走下來起舞助興。因此辛氏酒店賓客盈門,生意興隆。十年之後,道士復來,取笛吹奏,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就地建樓,取名「黃鶴樓」。是故崔顥詩云「昔人已乘黃鶴去」。都說李白狂放不羈,目中無人,國舅爺楊國忠也要為他研磨,權臣高力士也要給他脫靴。
  • 聆聽 如果沒有李白 | 李白作品賞析
    白帝城,黃鶴樓,洞庭湖的名氣都要略降一格。黃山,天台山,峨眉山的風景也會失色幾許。如果沒有李白,歷朝歷代的文豪詞帝也會少了很多名句。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託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悽涼之情。  詩的後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了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
  • 李白:浪漫主義詩人,他遊玩過的地方,到處都是他寫下詩歌的足跡
    《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大家一定特別熟悉,沒錯,這是著名詩人李白在遊玩過程中寫下的詩。李白一生十分喜歡旅遊,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整個中原內外。
  • 下班路上請繞開楓林一路西往東方向
    三湘都市報1月4日訊(記者 虢燦 實習生 凌玉霞)下班需要從楓林一路西往東方向行駛的駕駛員注意了,這裡因為緊急搶險施工,只有一股車道能通行,預計今晚晚高峰會出現較嚴重的交通擁堵,請駕駛員儘量避開。長沙市交警支隊通報,今天早上,楓林一路楓林廣場以西200米(古樟樹處)西往東方向出現路面塌陷。為做好應急處置及搶險施工工作,嶽麓交警大隊已封閉西往東方向(古樟樹旁)靠近中心護欄的2股機動車道,靠路邊一側留有1股機動車道供車輛通行,東往西方向車輛通行不受影響。搶險工作計劃於今晚完工,爭取在明天早高峰前全面恢復交通。
  • 李白詩詞選集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關於黃鶴樓的詩詞,哪個更有氣勢?
    黃鶴樓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有很多著名詩人寫過相關的詩詞,其中最為人所知的當屬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唐代詩人之李白
    詩仙李白是我們所知最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歌自然灑脫,大膽寫真詞語精煉,更有想像的風格。他喜愛遊玩,走遍大江南北,「故人西辭黃鶴樓」又到「煙花三月下揚州」,愛好登山,《蜀道難》中「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放開了想像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連神龍見了也無法過去。李白一生信奉道教,喜愛劍法,每次一喝醉了都會狂放舞劍而且一邊創作詩歌。
  • 十首送別詩,見證李白驚世才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大愛這首詩,詩情畫意,超美。「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傳神地寫出了那依依的惆悵之情,感動了多少離別的人兒。
  • 蒙曼:崔顥《黃鶴樓》
    這是假的,但是也有真的,什麼是真的呢?李白對這首詩佩服得五體投地,那是真的。其實你看李白也是寫過黃鶴樓,而且有兩首還非常有名。一首是大家都知道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一見長江天際流」。另外一首,其實也挺有名,是《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你看看這兩首詩都不錯,但是你要注意,他這兩首詩都不是律詩。
  • 解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別詩中的惜惜相別,是真朋友嗎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詩仙李白的一篇名作。小學四年級就學習了這首詩,這首詩幾乎以白描式的語言,描寫了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時的場景,通俗易懂、畫面感強,詩中深刻地體現了李白和孟浩然這一對忘年之交的朋友,在惜惜相別時的情深意長。
  • 朵貓貓微課堂古詩詞鑑賞1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遊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遊」,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2、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遊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
  • 《前哨》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儘管電影沒有刻意美化戰爭也沒有過分煽情,還是要說一句美帝國主義和恐怖主義都特麼該死,無恥的資本家和政客藉助戰爭斂財,死傷最多的永遠是平民大眾,恐怖主義始終是世界上的大毒瘤,一日不除,世界難安! 影片故事將圍繞53名美國士兵的真實故事展開,這些士兵與阿富汗東北部約400名敵方武裝分子拉開持久的作戰。他們所建造的前哨基地位於巴基斯坦邊境僅14英裡處的三處陡峭山脈底部。
  • 「鶴」字飛花令,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除此之外,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與仙、道、人的精神品格有著密切的關係。 鶴,雌雄相隨,步行規矩,情篤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故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風的白鶴,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賢達之士,把修身潔行而有時譽的人稱為「鶴鳴之士」。1.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