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大家一定特別熟悉,沒錯,這是著名詩人李白在遊玩過程中寫下的詩。李白一生十分喜歡旅遊,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整個中原內外。他篤信並且始終奉行的交友之道,就是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所以他和他的朋友們友情十分真摯,深厚。在開元14年春天,26歲的李白曾經,坐船去廣陵,並且在那裡停留了幾個月。這年冬天,他離開了揚州,到北方的汝海去遊玩,之後在到達襄陽的時候結識了孟浩然,兩人大有相見恨晚的意思。在開元16年的春天,李白又離開了安陸之家,向東去江夏再次和孟浩然相遇,而這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就是兩位大詩人在第二次相遇,又別離的見證,這個富有動態感的詩篇,讓我們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深厚的友情和對他的重視,這首詩是李白所有詩歌中稱讚友情,和離別之情的代表作品,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兩句主要是用於點題。引出相對應的人物,地點,時節和友人即將前往的地方。關於黃鶴樓的美景和傳說,大家都有所傳聞,李白是不會沒有注意到的。以黃鶴樓作為送別的長亭,也表達了兩位詩人志趣相投的飄逸,此時風流浪漫的孟浩然,自然不是傳說中的在此駕鶴升仙,而是要泛舟去揚州。唐代,長江中下遊地區是人間天堂,想去盡覽人間春色絕對是一個非常適合的地點。更何況在煙花三月之際,長江流域正值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時節,沿途的碧水和藍天更加給友人的揚州之行增添了喜色,因此在這煙花三月,明媚的色彩既是實景,也是借景抒情,表達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的精神面貌。
後面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是從詩人的眼光和角度寫,看到友人孟浩然乘船在江中順流而下,李白站在樓前注目遠望。看到船越來越遠,船上的白帆漸漸消失在,藍天和碧水的相接處,只能看到長江好像是流向天邊。這樣壯闊的景色,用這麼優美的詩句來表達,實在蘊意深遠,李白久久站在樓上觀看,可以看出他們倆友情之深和離別的惆悵。其實無論是敘事詩還是抒情詩,都應該力求含蓄,但又不失奔放。含蓄美是中國古代傳統美學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中國詩人眼中,只有含蓄的詩,才能夠加深詩意,拓寬自己的詩境,從而去擴大他的影響力,李白的這首詩可以說是高度含蓄的典範,因為他沒有細述情有多深意,有多長,也沒有陳述自己目送的時間有多久,反而收到的藝術效果卻是給人深感一往情深。從這麼一首小詩中,我們也許可以總結一個規律,那就是抒情的短詩在末尾都適合採用含蓄的手法,只有在末尾含蓄,才能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使得耐人尋味。
李白是著名詩人,他所寫的詩一定是因為有所不同才被人慢慢發現。而在這首詩中,他體現的不同就是,言已盡而韻味十足。他根據自己的長久經驗和善於思考的精神方面的經歷,把這首詩刻畫的淋漓盡致。詩仙李白對於友人是懷著真摯而又熱情的心去交往的,也正是因為懷著這麼熱切的一顆心他這一生才收穫了無數跟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說,李白是現實意義上的詩和遠方,只要是他遊玩過的地方,到處都是他寫下的詩歌的足跡。所以說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呀,有了旅行,又有了詩歌,在途中還會遇到幾個跟自己一樣的人。他們把酒言歡,座談人生美好,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