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詩歌來源於情感和生活狀態,他的文採和人品沒有關係

2021-01-13 香香美食講堂

元稹,詩歌來源於情感和生活狀態,他的文採和人品沒有關係

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而這數千年的傳統文化的根基就是詩歌,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而詩歌的精髓就在於寥寥數字就能把一個詩人的內心所想表達的淋漓盡致,讓人體會起來也是回味無窮。在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傳承歷程中,自然也有數以百計的詩人誕生,他們各自的情懷風格不同也就自動的分出了各種不同的詩歌派別,在浪漫主義詩歌裡最有名的就是李白和杜甫。當然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有出名的自然也就有無人問津的那些名氣小到到史書中都沒有記載的無名詩人。特別是在唐朝人們特別愛用詩歌來抒發內心情感,或歡快或壓抑。於是唐朝的那些大詩人留下了無數的詩歌,被人們傳唱至今。就單單是一首詩歌中的情感就足夠我們自己發掘一整天的內涵與寓意。

小編曾經超級喜歡的一位詩人——元稹。唐朝詩人元稹他曾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詩句。在現在的傳唱範圍和得人心的程度來說這句話簡直堪稱中國情話的鼻祖直接就和詩經裡的「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並列高居榜首了啊。在大學之前年少無知的小編對寫出這句詩的元稹自動添加了一層痴情男主的濾鏡,單單就這兩句詩,小編就覺著他痴情無比為他傾心不已。直到小編後來無意中看到了一些他的記載資料,才知道這貨真是的妥妥的渣男一枚!

元稹年少時就喜歡自己的表妹崔鶯鶯,兩人乾柴烈火好不快活瀟灑自在。古代不是講究親上加親麼,一直推崇近親結婚,所以他喜歡他表妹也沒什麼驚奇之處。

古人嘛也是都很重視科舉考試,畢竟這是寒門子弟唯一出頭的機會,元稹身為一個男人一個有遠大志向的男人肯定是不能錯過這大好機會,他也要參加考試。後來元稹進京趕考,為了攀高枝元稹他就果斷的拋棄了崔鶯鶯,娶了韋叢。他移情別戀不說更過分的是他元稹後來還專門寫了本《鶯鶯傳》去詆毀人崔鶯鶯,為自己始亂終棄開脫,在韋叢心目中要樹立好男人的形象,告訴韋叢自己這是浪子回頭,以前事情都跟我沒關係。這不就和現代某些男星對自己前女友一樣麼?不過幸好人姑娘都已經找到自己的歸宿了,想到這個還真是為崔瑩瑩感到不值和可悲。

韋叢嫁給了元稹,她婚後並不幸福反而是跟著元稹過得很辛苦很辛苦,苦到身體健康受損,孩子夭折,在年近二十七歲的時候就早逝了。

韋叢去世後,元稹就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悼亡詩來以此紀念自己那早逝的亡妻韋叢。

然而他元稹就在韋叢去世的當年,又愛上了女詩人薛濤,並瘋狂追求對人家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簡直過分!真的是渣男無敵了!

別以為薛濤就真的是元稹的真愛。毛線啊。他愛的只有他自己吧。之後和元稹有糾纏的還有劉採春、商玲瓏等眾多女子。原以為那些古代的大詩人都是正人君子只會鍾情於一人,可是小編始終是忘了古代是允許一個丈夫是可以娶很多個妻子的,我是一個男的我就算是見一個愛一個也是合法的,你身為一個女人身為我的妻子你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和餘地。所以在小編看來元稹的故事生動地告訴我們,一個男人他愛不愛你,不能看他給你說了什麼,而要看他到底是為你做了什麼。

相關焦點

  • 都知元稹和白居易的元白,卻不知她們才是元稹的最佳CP
    但是世人都知元稹和白居易的元白,卻不知她們才是元稹的最佳CP。從歷史的記載和元稹的詩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多情的人,但是因為他本人也很優秀,所以能夠和他在一起的人也都很有名,愛情的火花碰撞出了文學的煙火,這些女子也都留下了美麗的足跡。首先要說的,便是元稹和崔鶯鶯這對CP。
  • 挑一首白居易和元稹這對超級CP深情的詩句
    十七年來,元稹和白居易在於貞元相識了十七年,從小機智過人,他年輕時就有才華和名聲,當時,他和白居易有著相同的主題,並見面了,後來,他們還共同發起了新樂府運動,可以說是一輩子的朋友。那麼,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他們寫了什麼詩,這讓人們對他們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元和四年,元稹被送到東川。
  •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長恨歌》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長恨歌>》作者 | 北溟魚一白居易的母親是個瘋子。時人說是「心疾」,大約是現在說的「精神分裂」。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有人說是因為「悍妒」。
  • 白居易和元稹:真正的友情,刻骨銘心
    當然,這場運動沒有遊行也沒有鬥爭,純粹是文壇的自發活動。一開始發起人李紳寫了一組樂府詩。(就是那個寫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和「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李紳)元稹拿來一看:哇,針砭時弊,反映民生,這樣的詩才對社會有益啊!樂天,轉起來!
  • 元稹寫了一首詩,談戀愛的理解不了,結婚後才覺得字字感同身受
    頸聯就說用比喻來說薛濤的巧舌以及文採出眾,尾聯就開始說深(騷)情(嗑)的話,我想你了,薛濤!就問你像不像談戀愛時的樣子!結婚後是這個樣子的元稹談戀愛的經歷很多,最後娶的第一位夫人是沒有與自己談過戀愛的韋叢(高官之女),就問這是不是很諷刺!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也曾寫下「豔詩」
    元稹詩歌最具個人特色的是他的豔詩和悼亡詩。其極受人歡迎的「思深語近,韻律調新,屬對無差,而風情宛然」的「元和體」詩歌中,就多有此類作品。陳寅恪說:「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於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因此元稹此類詩歌顯得彌足珍貴,也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元稹內心世界的一面獨特的鏡子。
  • 元稹的宦海沉浮,人們頗有微詞?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憲宗元和九年(806),在科考試中名列第一。獲得如此優異成績,進入仕途是理所當然的事;對他的宦海沉浮,人們也頗有微詞。元和二年(807),他在左拾遺的位置上,升任為監察御史,也算位高權重;就因為得罪了宦官仇士良,於元和五年一下子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
  • 白居易和元稹,兩個男人一生情
    不同於鍾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友情,子期伯牙的是知己之情——這世間只有你理解我,所以我願意為你不再撫琴,所謂心心相惜是也。而元稹和白居易,以志同道合為始,卻以更為真摯深刻感情結束,兩人唱和長達三十年,詩篇加起來有近千首,堪稱一對「極品」好友。
  • 詩中專一深情的元稹,在現實生活中始亂終棄?真相到底是什麼?
    元稹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說明愛情裡的忠誠,非伊莫屬、愛不另與。讀元稹之《離思》一位痴情專一的男子形象躍然於腦海中,不免心生疑問,詩中所談的心上人到底為何人呢?元稹真正做到了「取次花叢懶回顧」嗎?這要從元稹豐富的情感經歷說起。也許是元稹在愛情中的恩怨糾纏,讓後人對於元稹多少有所誤解。
  • 元稹:騎馬向通州 除卻巫山不是雲
    許永強/文 留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古絕唱的大詩人元稹,一生中曾兩次入蜀。在通州四年作詩180餘首,是他詩歌創作的豐收期,也是他現實主義詩歌理論的確立和發展期,他一生最輝煌、最具代表性的詩作和詩歌理論,大都在蜀地完成。
  • 元稹:寫最「撩」的詩,做最「渣」的人
    在唐朝的詩歌文化中,孕育了許多偉大的詩人,相信對於他們的名字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例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和有著「詩王、詩魔」之稱的白居易。他們是令人耳熟能詳的唐代三大詩人。可他們之外還有一人,在唐代詩歌文壇同樣極具盛名,現存詩作八百三十餘首,但後世卻沒有為他留下別樣的稱號,他就是唐代著名文學家、詩人——元稹。
  • 詩人元稹之愛情,不只成就了西廂記
    最後,元稹使出了泡妞的絕招之一,不但死纏爛打而且絕食一周,最終崔雙文被感動了。有情人終成眷屬,元稹和崔雙文走到了一起,每日如膠似漆,軟言細語、風花雪夜、山盟海誓,愛得難捨難分,愛得死去活來,度過了一段浪漫的愛情生活。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在《西廂記》中崔鶯鶯寫了這樣的一首約會詩,其實也就是崔雙文寫的。
  • 白居易和元稹深愛的女人
    歷史上的塑料兄弟情——那些年的白居易和元稹
  • 電影裡的詩人:用詩歌照亮生活
    詩歌對於詩人而言,就是照耀在痛苦裡的太陽,沒有出口的生活裡的避難所。無論是名垂青史的詩人、無名的詩歌愛好者、還是離經叛道的詩人導演,詩歌都是他們對抗生活的方式。《明亮的星》來自詩人濟慈的詩歌名窮小子和富家女因為偶然對彼此產生興趣,但這場關係終究還是遭到反對。春季的花叢,冬季的樹林都是這對戀人用文字修辭的情感。婚約終不敵疾病。
  • 元稹和徐志摩都寄情於詩、放縱與情,至情至性,究竟是誰更勝一籌
    如果說寫情詩的才子,在中國古代非唐代的元稹莫屬,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直到現還是愛情詩歌中的經典。而現代的才子又屬徐志摩最是優秀。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直到現在還讓多少少男少女對愛情充滿了嚮往。元稹和徐志摩一古一今,都是是不可多得的才子,都浪漫多情,都辜負了好許的痴情女子的心,那麼他們誰更勝一籌呢?
  • 元稹與白居易:一起當憤青,一起慘敗於現實
    元、白二人都在長安孜孜不倦地備考,於貞元十八年(802年)同時取得官職,被正式授為秘書省校書郎,終於不用再忍受「京漂」生活。 元、白志同道合,是生活中的摯友,更是文學和政治的知己。
  • 他是唐朝人品最差的詩人、惡名遠揚,但這首詩卻被我們奉為經典!
    這個宋之問出生於初唐時期,是初唐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了,而且還是頗受武則天器重的御用文人,與沈佺期合稱「沈宋」,對盛唐時期的詩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詩歌做出不少貢獻。那麼宋之問的人品為何被我們後人所不齒呢?
  • 周揚青這麼好看,羅志祥為什麼還會偷腥,和元稹有一拼
    「和公司旗下的女藝人和化妝師都長期保持著不正當的男女關係。」「你們還會經常舉行正常人都無法想像的『多人運動』。」特別是最後一個,這信息量太大了。這句詩是元稹寫給夫人「韋叢」的,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元稹科舉失利,得知主考官有小女兒還沒有出閣,便動了心思,說他意欲攀龍附會也不為過。但在此之前,元稹卻有一段私情,他和一位叫崔鶯鶯的女子相好,已經私定終身。
  • 詩歌|少年和他的《果巴阿娜》
    詩歌|少年和他的《果巴阿娜》 少年和他的《果巴阿娜》 少年,姓施,名學傑,25歲, 如萬千中國少年一樣,
  • 很多人沒有搞懂真正意思
    實際上要儘量客觀理解元稹的本意,需要理解這裡的「恨」和「哀」分別代表的是什麼。而且元稹的這首《遣悲懷》一共有三首,作為組詩,需要全面品味元稹在三首詩歌中的情感流露,才能全面把握他的情感表達。不知是否有人以為《遣悲懷》就這麼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