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也曾寫下「豔詩」

2020-12-24 挖史人

元稹是中唐著名文學家,尤長於詩。白居易說:「公凡為文,無不臻極,尤工詩。在翰林時,穆宗前後索詩數百篇,命左右諷詠,宮中呼為『元才子』。自六宮兩都八方至南蠻東夷國,皆寫傳之。每一章一句出,無脛而走,疾於珠玉。」《舊唐書》本傳云:「若品調律度,揚榷古今,賢與不肖皆賞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元和主盟,微之、樂天而已。」其在當時文壇的聲望之高,由此可見。 元稹一生,幾經坎坷,仕途幾番浮沉。

然而,終其一生,未能忘懷時世。他自言「多情」,所謂「楊公三不惑,我惑兩般全」;生性曠達,且敢於言情,曾言「每公私感憤,道義激揚,朋友切磨,古今成敗,日月遷逝,光景慘舒,山川勝勢,風雲景色,當花對酒,樂罷哀餘,通滯屈伸,悲歡合散,至於疾恙躬身,悼懷惜逝,凡所對遇異於常者,則欲賦詩。這是元稹十分可貴的地方。 元稹詩歌最具個人特色的是他的豔詩和悼亡詩。其極受人歡迎的「思深語近,韻律調新,屬對無差,而風情宛然」的「元和體」詩歌中,就多有此類作品。陳寅恪說:「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於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因此元稹此類詩歌顯得彌足珍貴,也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元稹內心世界的一面獨特的鏡子。

元稹的豔詩是元稹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自己獨特的面貌特色,它們是反映元稹心靈世界的一面獨特的鏡子。元稹的豔詩給當時及後世詩歌帶來極大的影響,也給人們對元稹個人的評價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是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對元稹的豔詩的獨特藝術成就,都不能輕易否定,但對其內容往往斥為淫靡,對其人往往責其為「小人」、「薄倖」。其實,就這兩方面來說,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此論是很值得商榷的。筆者以為,對古人的評價的應該就其生平事實及作品實際,來做具體的分析,而不應該因襲前人的舊說或者以自己的偏見去看待古人。

元稹自己有一個豔詩定義:「又有以幹教化者,近世婦人暈淡眉目,綰約頭鬢,衣服修廣之度,及匹配色澤,尤劇怪豔,因為豔詩百餘首。詞有今古,又兩體。」

元稹說的豔詩是有幹教化的,注重諷喻意義的作品。若按這一定義來論其留存的作品,只有《恨妝成》、《離思》六首(其三、其四)及《有所教》等不多的幾篇符合要求。更多的如《夢遊春七十韻》、《離思》六首其一(即《鶯鶯 3詩》)、《古豔詩》、《古決絕詞》、《贈雙文》等都要排除在豔詩之外。元稹的這種觀點與唐人大多數人的觀念是相左的。

《大唐新語·公直》記載:「太宗謂侍臣曰:『朕戲作豔詩。』虞世南便諫曰:『聖作雖工,體制非雅。上之所好,下必隨之。此文一行,恐致風靡。而今而後,請不奉詔。』……先是,梁簡文帝為太子,好作豔詩,境內化之,浸以成俗,謂之宮體。晚年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撰《玉臺集》,以大其體。」

唐太宗君臣所謂「豔詩」實際同於梁陳時期所謂「宮體詩」,這種看法在唐代是很有影響的。這則故事在其他的地方也有記載,如《新唐書》載:「帝嘗作宮體詩,使庚和。世南曰:『聖作誠工,然體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詩一傳,天下風靡。不敢奉詔』。帝曰:『朕試卿耳!』賜帛五十匹。」

宮體詩在當時人們看來也就是豔詩了。故此,筆者以為唐太宗當時所做的豔詩應該也是此類描寫女性的詩歌。唐詩中提到「豔詩」的地方很多,如:

相和歌辭·三婦豔詩 董思恭 大婦裁紈素,中婦弄明璫。 小婦多姿態,登樓紅粉妝。 丈人且安坐,初日漸流光。

古豔詩 盧綸 殘妝色淺髻鬟開,笑映朱簾覷客來。 推醉唯知弄花鈿,潘郎不敢使人催。 自拈裙帶結同心,暖處偏知香氣深。 愛捉狂夫問閒事,不知歌舞用黃金。

這些都是描寫女性形象的詩歌。唐詩中還有許多「豔歌」、「豔曲」之類.這些「豔歌」「豔曲」應該都是指動聽的樂曲,常在宴席君臣聚會等場合演奏的,用來娛賓遣興的。那些歌伎演唱的應該就是豔詩,詩中所寫的豔歌是青樓歌伎所唱的,其內容當是多數與男女之情相關的豔詩。 元稹也有《古豔詩》二首,吟詠男女之事,看不出多少諷喻之意。這與其自己的「豔詩」定義是顯然不符的。元稹特別喜歡豔歌豔曲,曾有詩《為樂天自堪詩集,因思頃年城南醉歸,馬上遞唱豔曲十餘裡不絕。……即事成篇》,專記其事。元稹與樂天二人吟詠的豔曲就是時下流行的豔歌短曲之類。這些都說明他的豔詩觀念有時又與眾人的豔詩觀念是一致的。

元稹的豔詩從體裁上說有近體與古體兩類,從題材上說有宮詞類、樂府類、閨怨類、宮宴寄贈唱和類,還有雜詩類。從篇幅上,有長篇巨製也有杯酒光景間創作的小碎篇章。從創作的緣由看有為風化政教的,而更多的豔詩是緣情而發的。元稹在《敘詩寄樂天書》中談到自己的創作時說:「每公私感憤,道義激揚,朋友切磨,古今成敗,日月遷逝,光景慘舒,山川勝勢,風雲景色,當花對酒,樂罷哀餘,通滯屈伸,悲歡合散,至於疾恙躬身,悼懷惜逝,凡所對遇異於常者,則欲賦詩。」

詩歌不僅可以言志,且可以緣情,可以用來描繪生活中一切瑣事,吟哦人生中的各種情感。這比傳統的儒家詩教觀念更為全面,也更為合理,由此可見元稹非常重視詩歌的抒情作用。元稹豔情詩的創作貫穿了他「不虛為文」的觀點,更體現了他對詩歌的抒情功能的重視。從內容看元稹的豔詩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個部分。

由於文章篇幅原因,下篇文章我們繼續。

相關焦點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實際上是唐代具誘惑力的詩人
    雖然這段婚姻有政治目的,但元稹和韋叢在婚後是不正常的,這是值得讚揚的,雖然韋叢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但在與窮人元稹結婚後,卻會把家裡所有的家務活都安排好,所以元稹在韋叢去世後的幾年裡仍然會記在心裡。我們能否僅憑這首詩來判斷元稹是一首多情的好男人?如果說古代文人多愁善感,那么元稹可以說是唐代最有感情的詩人。
  • 曾經滄海難為水?還原千年愛情名句背後的多情元稹
    當唐代詩人元稹念出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時,相信當時很多少女被其忠貞不一的愛情態度所感動,垂頭頓足抱怨為什么元稹不是自己的情郎?!那么元稹真的是如期詩中所言眼中只有「一個人」嗎?02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韋叢是元稹的妻子,也是元稹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就是一個大騙子
    如果要列一個「唐朝渣男詩人排行榜」,排在榜首的一定是他——元稹。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這樣刻薄地評價元稹:「終其一生行跡,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為可惡也。豈其多情哉?實多詐而已矣。」一、妻子病重離世期間與妓女廝混「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很多人是在金庸老先生的《天龍八部》中接觸到這首詩句的,其實,它是出自元稹的《離思》(元稹寫了五首,這是其中一首)。
  • 你知道「曾經滄海難為水」背後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嗎?
    唐代詩人元稹為悼念亡妻寫下的這首《離思五首·其四》,詩的前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在後來用來讚美情人之間的恩愛的佳句。並用來表達戀人對感情的忠貞和思念而廣為流傳。但是你知道這首是寫給誰的嗎?有些人說這不是悼念亡妻才寫的嗎?
  • 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的他,到底是不是「渣男」?
    但問題是,唐朝的科舉名目很多,相對於進士科而言,明經科沒那麼受重視,儘管一戰告捷,他還是暫時沒得到啥好的官職。  元稹也只得耐著性子繼續苦讀。幸運的是,後來他得到了新任京兆尹韋夏卿的賞識,還有意把小女兒韋叢許配給他。  轉機來了。大約貞元十九年(803年),因為才華出眾,元稹被選中任秘書省校書郎,終身大事也提上日程,迎娶韋叢為妻。
  • 文學史上最渣的情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一生多情,自古以來,人多對他頗有爭議,有人認為他是情種,有人認為他是渣男。今天,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他的感情史。初戀:崔氏貞觀十五年,元稹到蒲州任職,與崔氏相識相戀。次年,元稹為趕去參加吏部考試,實現政治抱負,尋找靠山援力,毅然放棄了這份感情。多年之後,元稹想起此事寫下了傳奇《鶯鶯傳》。
  • 學詩計劃|《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與妻子韋叢伉儷情深,在韋叢亡後,悲痛欲絕的元稹寫下了很多悼亡詩來懷念愛妻,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他悼念亡妻的經典之作。離思五首 其四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曾經滄海難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離思五首》的第四首,這首詩是悼念亡妻韋叢之作,也有說是懷念少時戀人崔鶯鶯的。全詩如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元稹寫下一首情詩,句句肉麻,卻成為流傳千年的情詩經典!
    《離思》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也是詩人為悼念妻子韋叢而作的一首悼亡詩。對於元稹的這首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畢竟它的開篇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歌頌愛情的千古名句。《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唯美詩詞|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唐] 元稹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離思》|若水三千,曾經滄海,卻不過是顧影自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當元稹為亡妻韋叢寫下千古悼亡詩《離思》的時候,不知他是否想過,曾將一片真心賦予他卻又被始亂終棄的雙文?雙文姓崔,是元稹母系一族親戚中的遠房表妹,也是元稹所著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中女主角崔鶯鶯的原型。元稹寄居於蒲州的時候,與雙文相戀,二人有過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然,這段感情持續的時間並不長,雙文終是被他拋棄。因而在《紅樓夢》中,曹雪芹也借林黛玉之口說:「雙文,誠為薄命人矣。」
  • 如果你也曾深愛過一個人,不妨讀讀元稹這首詩
    元稹,唐朝歷史上最多情的詩人。他的多情,唯有宋朝的柳永才可以與之相媲美。 喜歡元稹,還是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代,是從摘抄網站上看到的,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就沒有理由的喜歡,那種喜歡就好比你在如潮的人流中突然看見一個令你怦然心動的陌生人。
  • 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人,竟是個千古渣男?
    作者|王大可那年,他失去了摯愛的妻子,傷心欲絕之際,含淚寫下了這句著名的悼亡詩「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首著名的詩句,被人封為「千古第一情詩」。元稹為了追悼亡妻韋叢,作了《離思》詩五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其中第四首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最為後世所傳誦。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古名句的背後,是另一番場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說起這兩句詩,恐怕是沒有不知道的,不過,如果你被詩人感動,那就錯了,因為,詩句雖美,但詩人卻很「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它出自唐代詩人元稹《離思五首》中的其中一首,該詩是一首七言絕句,全文是這麼寫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曾經滄海難為水,你無可取代
    楚懷王曾做了個春夢,夢中一個仙女投懷送抱。兩人交歡過後,仙女就乘雲而去了。楚王上前挽留,問她姓甚名誰,家住何處。仙女說:「我是巫山之女,家住巫山之陽,高山之阻。我早上幻化為雲,晚上幻化成雨,如此,與王日日歡好。」隔天,懷王站立窗前,看見朝雲暮雨,就想起了昨夜那個夢。後來,我們都知道了「巫山雲雨」。
  • 奇聞: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詩人其實是渣男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聽了這樣的詩,是不是覺得這個人特別重感情,如果你這樣想,那就錯了。男人的詩跟人的日記,還有什麼發的微博都是不能信的,是寫給別人看的。這首詩的主人叫元稹,唐朝著名詩人。
  • 曾經滄海難為水,最痴情,最傷心的唐詩有哪幾句?
    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曾經看見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沒什麼可看的了;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都比不過。《離思五首》是詩人悼念亡妻寫的一組絕句,詩句抒寫了詩人對亡妻的刻骨思念,「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一直廣為流傳。四:「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 曾經滄海難為水
    在不經意之間就會勾起那曾經的過往,曾今的滄桑,曾今的那一抹無法抹去的傷痛。原本以為早已心無漣漪,一馬平川了,本以為早已忘卻的人、忘卻的事,忽然之間就浮現在眼前。頃刻間使心支離破碎,始終如一的堅強也跟著土崩瓦解。原本平靜的心湖漾蕩起層層波浪搏擊著心的彼岸,捲起了陣陣的痛楚,那一抹無法抹去的傷痛也跟著急劇的膨脹,膨脹,漫延,漫延。而淚卻在不知不覺間早已噙滿了雙眼。
  • 元稹本想吃軟飯,不想娶到的妻子貌美賢惠,為她寫下三首千古絕唱
    李杜詩篇萬口傳,唐詩中除了李杜之外,取得巨大成就的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元稹。說起元稹,人們最熟悉的大概是他那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何等妙絕的感情經歷之句?直到今天,這兩句話也不過時,依然會有人存在如此的經歷和感覺。
  • 甄嬛傳「玉嬈與慎貝勒,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如若如若隨緣如若如若隨緣 ‖情感觀點‖系列圖片來源於網絡>元稹曾在《離思五首·其四》寫道「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人的一生,經歷過無數次磨難,也失去很多人,最難得的便是愛的人在身邊,而我們一生都在失去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