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那麼多好詩人,憑啥李白能成為盛唐詩壇合唱團的領唱者?

2021-01-07 蕭硯歌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到處呈觀出一片繁華景象。人們精神振奮,一大批庶族出身的文人更是躍躍欲試,希望為國家的強盛,為時代的前進貢獻自己的力量。名揚千秋功垂史冊的欲望,已成為一種當時的時代風尚。

這種風尚反映在詩歌創作上就是以豪邁樂觀的情調,雄渾開闊的藝術境界,宏偉的氣魄,明朗的風格為主旋律的時代大合唱。這就是文學史上的盛唐之音。

01

李白曾以高昂飽滿的情緒,縱情歌唱自己的理想與希望。這種理想與希望,充滿了浪漫情調,塗染了一層頗為濃厚的神奇色彩,放射出十分耀眼的光芒。理想的追求與碰壁,鵬搏青天的幻想與不得志的牢騷發而為詩,使之大放異彩。

縱觀李白的一生,他懷著非凡的政治抱負,並對其政治才能十分自負,雖屢遭挫折而意志彌堅。早在青年時期,他就懷著「謀帝王之術」的雄才大略,以濟蒼生安社稷為己任,以宰輔與帝王師自期,希望登上政治舞臺,作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而後功成身退。

他經常夢想著皇帝有一天忽然發現他非凡的才能,不次擢用,一步登天,爬上宰輔的地位,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他每每用歷史上的風雲人物以自比,大政治家呂尚、管仲、樂毅、張良、諸葛亮、謝安等,都是他崇拜的對象,以為他們都是風流倜儻、有政治才能,並大都以偶然的機會,受到帝王的重用,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勳。如果自己幸運,完全可以和他們一樣載入史冊而千古不朽。

他編織了美麗的頗為神奇的幻想的宏圖,他相信這終將會變為現實。他是那麼相信自己的政治才能,他熱切期待著「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他縱情歌唱著「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他把安邦治國看得十分容易,「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暫因蒼生起,談笑安黎元」。

他自以為有經濟之才,對那些「白髮死章句」的書呆子,予以無情地嘲諷。他以扶搖直上搏擊風雲的大鵬自比。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得志可扶搖直上,展翅凌雲;失志後仍有力量,對熱嘲冷諷他的人以有力回擊。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為自己有才不遇而含恨終生。

平心而論,李白政治抱負往往是一種脫離現實不切實際的美好的幻想。不期而遇作帝王師,不僅必須有經天緯地之才,而且應是逐鹿中原群雄角勝之時。在國家統一政局穩定的情況下,政治上一步登天是不大可能的,因此他的想法是極不現實的。

然而,對他自己來說,這種想法卻是真誠的、自信的,並非有意大言欺世或徒託空言以求重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

他之所以對前途充滿了信心,是基於對政治才能的高度估價,是對國家前途命運的認識和掌握。李白這種高漲的政治熱情,正是當時國力強盛所喚起的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思欲為國效力的精神。

李白企圖藉助一些有力者的推薦,實現自己宏偉的理想,因而免不了乾渴、乞援。他雖然有求於人,卻不低聲下氣;他儘管處處碰壁,卻沒有挫傷他從政的銳氣。他求人時胸懷坦然,不有意奉承,特意討好;他傲骨嶙峋,對那些掌實權而又奸險的人,十分鄙視。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稱讚他的傲岸性格:「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自己則說:「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一醉累月輕王侯」。在這種誇張的詩句裡,表現出他桀驁不馴鄙視王侯的高傲性格。

李白這種坦蕩的胸懷、傲岸的性格、不為利祿而改志的精神,反映在詩歌創作上,表現為氣勢磅礴,沒有一絲一毫的卑靡之氣。處於順境時,他「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在處處碰壁的逆境中,也很少喪氣灰心的情緒流露。

李白詩歌中那種豪邁、樂觀、青春向上的情調,如春風飄蕩,萬物爭榮,一片生氣勃勃的景象。無卑靡之氣,無衰颯之容,真氣內充,宏放自然。

這種詩風的形成,從客觀上講,由於當時國力強盛,整個社會顯示出向上的景象,詩人陶醉於當時昇平繁榮的景象中。雖然他也看到了時代的陰影,但這些陰影在他看來,譬如小小樹葉,不足以掩蓋太陽的光輝。

當時人們的精神、氣質、風度都充分顯示出樂觀與自信,這就是包括李白在內的好多詩人縱情歌唱與追求功名的原因。因此,他們或奔走科場考試,或遠走塞外參軍,或任俠、隱逸,養望以待時,他們千方百計地要為時代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從詩人主觀講,這種詩歌是一種具有時代特色的詩篇,它充分地、突出地、鮮明地展現著時代的風貌。

如上所述,李白有著非常強烈地建功立業的願望,他時刻幻想通過一條非凡的道路,創造非常光彩、一鳴驚人、光照千秋的奇蹟,他想以自己的政治業績光被萬代而傳誦不衰。他幾次從政,政治才能都沒有明顯地顯露,未能「穎脫而出」,幹出足以載之史冊的光輝業績,只留下一樁樁傲骨嶙峋的軼聞逸事罷了。

歷史無情地嘲弄那些想入非非不切實際的空想家,也給人以公正的裁判:李白不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而是一位名垂千秋的詩人。他在政治上的低能以及對其政治才能的自負與自信,與他強烈的建功立業的願望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是李白一生的悲劇。

這生活的悲劇卻成全了他的文學事業,使他寫出了那麼多優秀的詩篇,在中國詩歌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

02

李白詩歌表現了詩人極其宏偉的氣魄,這種氣魄是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像、大膽的誇張,跳脫的語言見出的,詩人的浪漫氣質也彰明較著。這種富於獨創性地表現時代精神的詩歌,是盛唐時代特定時期的產物。

李白詩沒有悲哀的呼喊,沒有悽厲的慘叫,沒有血色慘澹的描寫,它壯偉、奇瑰,明麗天然,表現出自豪樂觀的情緒。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詩人以宏偉的氣魄,高昂的調子,揮毫落紙,寫出這傳誦千古的名篇。詩中描寫的這種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象,可謂空前絕後,詩裡充溢著雄渾健壯之美,表現出詩人博大的胸襟和氣度。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抒發別離之情,摒棄兒女之態,也無造情之詩。這種句明情真的詩句,是同時代的詩人無法比擬的。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詩人用美酒來慰藉深處異地的孤寂之情,以醉翁之態表達思鄉之意。

「人道橫江好,依道橫江惡。」、「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官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寫橫江風浪險惡,寫蜀道崎嶇不平,卻令人感到壯觀奇麗。詩人不凡的胸襟氣度展露無遺。讀這類詩,極能催生出人的豪情。

在表現上,李白極少流露出愁雲滿面的情緒。他個人雖然仕途不順,在官場處處碰壁,但從未放棄,百折不回。雖然有時他也有悲愴情緒的流露,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但讀了卻無沉壓之感。

李白也寫愛情,他的愛情詩,感情真摯、淳樸和深厚。

《春思》的「春風不相識,何事入歲偉」抒寫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忠貞;《北風行》的「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寫思念久戍的丈夫;《遠別離》的「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寫別離之苦痛。

這些詩篇所表現的感情熱烈、真摯、淳樸,沒有絲毫的輕薄、浮豔,沒有世俗的淺陋、庸俗。他用了現實生活中的形象作比,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描寫,使形象鮮明,個性突出。

他寫遊仙詩,又是飄逸欲仙,猶如雲中仙女,姿態輕盈。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登錦城散花樓》

「青冥倚天開,錯彩疑畫出……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雲。」《登峨眉山》

詩人異想天開,志欲凌雲,因此詩裡充滿了浪漫主義情調。他在遊仙詩中表現的這種幻想,是基於一種天真的異想。自然,這種幻想是現實生活的折射。

詩人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樂呵呵的,他有時也有懷才不遇的牢騷,有時也有憤激的情緒,但並不悲觀與失望。

「餘亦能高泳,斯人不可聞。」 《夜泊牛渚懷古》

「自言管葛竟誰許,長籲莫錯還閉關。」 《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

詩人胸襟開闊,心懷坦蕩。寫憤慨則「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寫襟抱則「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寫功名富貴之難久則「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李白無論寫理想,抒抱負,念友情;還是畫山水,談人生。其詩或豪情壯志,或如清風明月;或狂風暴雨,無不情感熾烈。盛唐詩歌的典型風貌是清雄飄逸的風格,健翩凌雲的氣勢,和諧自然的韻律。李白詩歌正是這一氣象的最好表現。

03

盛唐詩人寫詩時往往是興之所至,痛快淋漓。詩人的感情或喜或悲,或哭或笑,或歌或舞,均是發自內心,毫不做作。所寫的詩玲瓏剔透,韻味天然。這樣的藝術風格,如西子淡裝,天然國色多似萬壑松風,純屬天籟。

這種特色,在李白詩歌裡表現得尤為突出。諸如《贈孟浩然》、《送友人入蜀》、《子夜吳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玉階怨》、《靜夜思》等,真是不勝枚舉。李白之所以在各類題材中都有大量的這種風格的詩篇,是因為他對這種真至藝術境界的不斷自覺的追求。

李白的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聖代復元古,垂衣貴清真」、「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可以看出,清真、天然,透徹玲瓏,不可湊泊,是李白自覺地努力追求的一種藝術境界。而他詩歌在藝術表現上,也達到了這種絕妙的藝術境界。

注重藝術的獨創性是詩歌上盛唐氣象的又一突出特色,李白的成就,猶為卓著。他的七言絕句、七言古詩和樂府詩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前此詩人,由於過多的因襲和模擬,使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失去詩人自己的個性與風格,不曾對文學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盛唐詩人以前詩人不曾有過的宏大氣魄,對詩歌藝術表現作了大膽地探索和嘗試,表現出自己的個性特徵,藝術上大膽地創新使其詩歌風採各異而名揚千秋。

如七言歌行可以溯源於漢魏,七絕濫觴於六朝,但其藝術上的成熟則是盛唐的事了。李白對這兩種詩體的發展都有開拓之功,並推到高峰。

他的七絕感情真摯,含情不露,言近旨遠,一唱三嘆。以情致見長,以韻味取勝,風情搖曳,往復從容,意境深遠,一時推為絕唱。

他的七古波瀾壯闊,氣勢雄勁,句式的申縮,韻的轉換,以至章法結構,都奇突而自然。而他的樂府詩往往超出了樂府舊題內容的限制,自鑄偉詞,以寫襟抱。而在藝術表現上,又極盡妙筆生華之能事。

對此,以前的詩歌理論家極為傾服。譬如對《遠別離》,楊載說:

「波瀾開闔,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復起。又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為奇,方以為奇,忽復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

更不用《蜀道難》、《梁甫吟》、《行路難》等蜚聲詩壇傳誦千古的詩作了。

盛唐詩人在藝術上不屑模擬和依傍前人,極力追求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因而在藝術風格上能夠自立並獨樹一幟,從而在詩歌史上爭得了自己的席位。

高適、岑參以邊塞詩見長,高的七古雄勁整飭,岑的歌行奇麗多姿。王維、孟浩然以田園山水詩稱絕,王詩雄渾,孟詩清麗。崔顥等人都以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出現在盛唐詩歌舞臺。

李白則以真率的感情,雄豪的性格,浪漫的情調,創領袖一代的詩風。他的風格,過去有人用「飄逸」二字概括,頗能道出其中的三昧。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

「太白天才豪逸,語多卒然而成者」,「子美(杜甫)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

「飄逸」二字,指李白詩歌的風格而言。但說李白性格或處世態度「飄逸」也不無道理。李白一生棲棲奔走而在政治上無所建樹,執著追求之理想不能實現可謂苦矣,然其性格之豁達浪漫,以求仙訪道求解,將其鬱結沉悶之氣,化為飄然的態度,不愧「謫仙」的稱號。

「沉鬱」、「飄逸」在風格上恰好相反,前者適於表達一種深沉鬱悶的感情,為精神上負擔之沉壓與痛苦之抒寫;後者適於表達一種達觀的情緒,為精神的解放與心情的舒暢,揚溢著飄然逸情。

風格即人,用「飄逸」和「沉鬱」既能概括李、杜二人的與性格,也能概括二人的詩風。這不特確當,而且他們本人一也樂於接受。杜甫在《進雕賦表》中曾用「沉鬱頓挫」概括他自己的風格。李白雖然沒有用「飄逸」概括自己詩的風格,但在《澤畔吟序》中讚揚其友崔成甫說:

「觀其逸氣頓挫,英風激揚,橫波遺流,騰薄萬古。」

可謂李白自道。拈出「逸氣頓挫」四字,概括李白詩歌的風格,未為不可。李白在詩文中,多次用逸興、逸韻、逸氣,用以自贊或贊人。「逸」在他的心目中,是一種很高的審美概念。

他自稱「酒仙翁」,對賀知章稱他「謫仙人」十分讚賞,得意之情常溢於言表。杜甫稱讚他「飄然思不群」,「俊逸鮑參軍」。

李白以其獨特的個性和不凡的經歷,在詩歌藝術上的遠見卓識與不斷追求,創造了這種「飄逸」的風格,使其詩歌有不凡的獨創色彩,載入文學史冊而千古不朽。這是李白的驕傲,也是時代的驕傲。盛唐孕育了李白這樣偉大的詩人,李白的藝術成就又足以給盛唐氣象增輝。

注重主觀表現,著力刻畫鮮明的自我形象,是李白詩歌具有盛唐氣象的特色之三。

盛唐詩歌的又一特點是注重主觀表現,通過鮮明的自我形象描寫,表現人們的精神面貌,反映時代特徵。盛唐詩人喜歡運用天真爛漫的筆觸,寫個人一剎那的真實感情,表現頗為浪漫的情調,因此詩味醇厚雋永。

唐代是封建社會的全盛時代,盛唐詩人有著籠蓋古今的氣魄,他們充滿了自豪驕傲與自信,自視甚高,政治熱情澎湃,有著出將入相的強烈欲望和要求,這就構成了詩歌上盛唐氣象的內容。誠如錢鍾書先生所說:

「一生之中,少年才氣發揚,遂為唐詩」。

盛唐詩人在政治上無所顧忌,沒有必要用曲筆反映現實,寫詩時的情緒是昂揚而飽滿的,因而寫出的詩色調明朗,神韻天然,自饒情趣。

李白是庶族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是盛唐詩壇的領袖,以功業自許,自視甚高,他那高亢凌雲的英雄讚歌,主觀情緒十分強烈,表現出鮮明的自我形象。

「結髮未識事,所交盡豪雄。卻秦不受賞,擊晉寧為功?」《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下愚忽壯士,未足論窮通。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五月東魯行答漢上翁》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酒後競風採,三杯弄寶刀。殺人如剪草,劇孟同遊遨。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叱吒經百戰,匈奴盡奔逃。」《白馬篇》

這是豪邁的英雄主義讚歌。他自詡為豪雄、壯士、遊俠,詩裡充斥著濃鬱的主觀情緒,跳躍著鮮明的自我形象。

這種「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叱吒風雲的英雄氣概,是典型的盛唐氣象,是盛唐時代豪邁樂觀氣質的再現。

在這裡,詩人不是用冷靜的客觀的描寫來反映現實,表現人生,而是以我為中心,用主觀的熱情去擁抱現實,讚美現實,通過對古代理想中人物的歌頌,直接表現自己的主觀世界,充分揭示詩人自我精神面貌,抒發內心無比強烈的感情。

可以說,詩人的主觀世界就是他歌詠的主要對象,詩人的激情就是他詩歌生命的脈搏。因而詩人的自我形象就十分鮮明,呼之欲出。

李白這種感情強烈自我形象鮮明的詩篇,使百花盛開的盛唐詩壇,更加朝氣蓬勃,芬芳豔麗。這也讓他成為盛唐詩壇合唱隊中的領唱者。他的詩歌是盛唐時代的最強音。

相關焦點

  • 盛唐詩歌與盛唐氣象
    ,而形成的新的美感——這一切合起來就成為盛唐詩歌與其它時期的詩歌相區別的特色。(李白《廬山謠》)「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在這些詩句裡洋溢著一股涵天蓋地的雄渾之氣,千載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壯。盛唐詩人並不是沒有憂愁,李白就經常把愁字掛在嘴邊,諸如「愁疾」、「愁顏」、「愁心」、「愁發」、「愁腸」,不一而足。
  • 面對盛唐詩歌的高峰,中唐詩人開闢了「尚奇」思潮
    表現在詩歌領域,就是在中唐詩壇上出現了一股很明顯的「尚奇」思潮。詩歌發展到盛唐無疑走上了巔峰。從形式上看:有天才古體詩寫手李白,七絕聖手王昌齡,擅長五絕的王之渙,七言歌行的代表岑參、高適,以及集大成的杜甫完備近體詩的體制;從題材看,盛唐諸家不僅繼承了傳統詩歌的表現領域,也發展出了邊塞詩派和山水田園詩派;從精神風貌上看:恰如殷璠《河嶽英靈集》中以「神來、氣來、情來」高度概括盛唐詩歌那一種昂揚進取的少年氣。
  • 唐代詩人題材戲曲與元明清詩壇
    ,尤其是明代復古派提出「詩必盛唐」主張後,「唐」成為很多文人詩歌審視的起點以及創作實踐中的不二之選。元明清時期有更多作家以雜劇、戲文、傳奇的形式摹寫唐代詩人及其作品,從已知戲曲文本可以判斷,幾乎重要的唐代詩人都經過了戲曲重構,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賀知章、李賀、陳子昂、杜牧、岑參、高適、王昌齡、元結等,關涉白居易、李白和杜甫的作品偏多,顯示出唐詩三大家的歷史地位藉助於戲曲文體亦可以描述、確認。戲曲家偏愛結撰唐代詩人故事,以詩人寫詩人的方式進行藝術表達,構成了一個話題性的戲曲史現象。
  • 劍網三盛唐第一詩人——李白
    既然官方都推出這位大詩人作為門面擔當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位盛唐第一詩人,在劍網三的武俠世界裡是個什麼模樣吧!武俠遊戲裡面,最為重要的設定自然就是「武功」了。李白在劍網三裡的武功設定究竟有多高,誰也無法斷言,但是既然是遊戲,我們不妨推算一下!(長歌門CG中,李白雖然已經鬚髮皆白,但是事實上,這個時候他才40歲!所以這個形象其實是為了帥……)而按照遊戲的時間線,安史之亂後期,李白已經五十多歲了!要知道,他總共只活了61歲!假設李白和方乾、唐簡或是謝雲流等人一樣,擁有一流高手的武學天賦。
  • 盛唐的月光,照見無數悲歡離合,照見了李白不為人知的落寞
    「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大唐有了李白從此就有了浪漫,李白仿佛是來自天上的神仙,他以自己浪漫華麗的文採徵服了盛唐、徵服了時間。我們看到李白對於情誼的珍視與感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我們看到李白那一股無人能與之匹敵的自信與豪邁;「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這一句足以與「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而相媲美,面對於老友的離別,他們同樣以豁達的態度面對,不要懼怕分別,我們心在一起,重要的是有再見的機會。
  • 《長安十二時辰》:要的就是盛唐氣象
    長安當時是政治中心,同時也是文化中心,李白在長安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沒有足夠的時間充分展露才華,成為群星璀璨的盛唐詩壇上的執牛耳者。事實也的確如此,在當時乃至往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的名氣不如王維、王昌齡、高適等人。這是有資料為證的,先看與李白同時代的殷璠所編的唐詩選本《河嶽英靈集》,共選了開元天寶時期的二十四位詩人的作品二百三十四首。
  • 詩仙李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李白出生於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素有「詩仙」之稱,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可以說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在他42歲遇到自己謫仙人的伯樂之前,他一直都在四處的飄蕩、漫遊、拜謁,在激憤不平當中蹉跎著一年又一年,當然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
  • 《妖貓傳》:一場盛唐之夢的幻術
    後來傳到了日本,日本人自平安朝開始,民間對他的作品非常推崇,成為日本影響最大的唐朝詩人。日本江戶時代的學者室鳩巢在《駿臺雜話》中說:「我朝自古以來疏於唐土文辭,能讀李杜諸名家詩者甚少。即使讀之,難通其旨。適有白居易的詩,平和通俗,且合於倭歌之風,平易通順,為唐詩上等,故只學《長慶集》之風盛行。」《長恨歌》還直接影響了日本第一部長篇小說《源氏物語》的出世。
  • 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唐詩中的「邊塞詩」最能體現唐朝文人尚武的特質。邊塞詩是唐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唐詩》五萬餘首詩歌中有兩千多首是邊塞詩。邊塞詩是以邊塞生活為主要題材,涵蓋戰爭、和平、愛國、獻身、邊塞、風光、民族、軍政、思鄉、親情、牽掛等諸多方面。
  • 《夢遊天姥吟留別》堪稱佳作,李白想藉此表達什麼,後人能理解嗎
    在眾多詩詞巨星的盛唐詩壇上,李白可以說是最為耀眼,他身上散發出的光芒已經讓人不容忽視。李白極具個人特點,他的詩和他自身的特點相匹配,狂放且意境開闊。盛唐詩壇的另一顆巨星杜甫也對他讚賞有加,他自己本人卻不以為然,更喜歡天然。李白自身也是集合了眾多特點。
  • 李白《短歌行》:白日何短短,與人駐顏光,他留駐了一瞬盛唐氣象
    初衣解詩:因為《長安十二時辰》,許鶴子一首《短歌行》,讓我們重新的看到了李白的詩和大唐的繁華。李白的作品有許多人不能及的特點,古,雅,鮮,烈,自由奔放,照眼驚人。《短歌行》,是漢樂府的曲調,漢樂府有《長歌行》,有《短歌行》,也多半是詠嘆時光的變遷,感慨滄海桑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
  • 詩必盛唐|那些被稱為「絕響」的唐詩
    都說詩必盛唐,文必秦漢。詩歌在唐代已經被寫盡,只餘背影,於是宋朝人開始寫詞。但是在唐代,詩歌也是有許多劃分的。比如按照年份,將唐朝劃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那麼詩人們及他們的詩歌也會被劃入不同時間段。
  • 盛唐邊塞詩人四大家都有誰,哪一位成就最高?
    盛唐有一個獨特而重要的詩派,邊塞詩。儘管作者們並不是專門寫邊塞詩,由於此類詩篇的藝術感染力甚強,人們往往稱作者為邊塞詩人。邊塞詩的兩大巨擘分別是高適和岑參,擴展到四個的話,不妨加上王昌齡和李頎。當然,這個有不同版本,且不說它。
  • 尋李白·余光中
    作品鑑賞 《尋李白》一詩選自余光中《隔水觀音集》。余光中曾在《蓮的聯想詩集·後記》云:「懷古詠史,原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主題。在這類詩中,整個民族的記憶,等於是在對鏡自鑑,這樣子的歷史感,是現代詩人重認傳統的途徑之一。」
  • 《王維詩集》——盛唐煙雲,一生深情
    在所有煙塵浩渺的故紙堆裡,風流不過兩晉、華美不過盛唐。盛唐三大詩人:王維、李白、杜甫李白稱詩仙,他的灑脫和執著,他至死無悔的孤傲和浪漫,那種最純粹的性情,是一個最鮮活的李白。他永遠是那個「對影獨酌」的李白,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李白。杜甫是詩聖,人不可能真正成仙,但可以為聖。仙,屬於天上;聖,是屬於人間的。杜甫一生渴望抱負,渴望效力朝廷。他百折不撓,憂國憂民,卻在最後一首詩裡表達了生命的悽涼和安然——「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 如果讓你為唐代詩人排名,你會怎麼排前十名?我認為李白第一
    大家好!唐詩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不用再多說讚美之辭了。俗話說:「文無第一」,藝術文學作品這樣基於主觀審美的東西很難分個高低來,當然這裡指的是同一水平線上的。本身水準相差太遠,高下一看便知。還有重要的一點,李白是中國詩歌最高峰盛唐時代的代表人物,他能代表這個輝煌耀眼的時代,而杜甫嚴格來說不是盛唐詩人,應該歸於中唐。唐文宗曾向全國發出了詔書,御封李白的歌詩、張旭草書、裴旻劍舞為大唐「三絕」。這一榮譽,
  • 唐朝100餘位著名詩人年代排名- 初唐 盛唐 中唐晚唐劃分 皇帝列表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2、王績(約589—664),字無功,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隱居東皋,號東皋子。其詩多寫飲酒及隱逸田園之樂,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語言樸素自然。也能文。有《王無功文集》。
  • 其實和盛唐詩人寫邊塞詩類似
    那麼,是咱們中國人民不愛好和平嗎?是咱們中國人民喜歡戰爭嗎? 那指定不是啊。 所以,這就很奇怪了。一個窮兵黷武的國家,天天喜歡宣傳反戰;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從來不宣傳反戰,這是為什麼呢?
  • 《妖貓傳》「盛唐」特輯 張榕容飾楊貴妃遺世獨立
    《妖貓傳》「盛唐」特輯 張榕容飾楊貴妃遺世獨立 《妖貓傳》「最美盛唐」特輯 東方視覺奇觀震撼 時長:01:09 來源:電影網
  • 看了這個文章後,您還認為李白只是浪漫主義詩人嗎?
    他就是李白,那個從盛唐時代裡走出來的傳奇人物,用他的不羈,用他的豪邁,用他的傲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當代學者評價:對酒當歌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這也是多數人對李白的欣賞和評價,但是李白還有著堅韌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