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邊塞詩人四大家都有誰,哪一位成就最高?

2021-01-10 灞上松

盛唐有一個獨特而重要的詩派,邊塞詩。儘管作者們並不是專門寫邊塞詩,由於此類詩篇的藝術感染力甚強,人們往往稱作者為邊塞詩人。邊塞詩的兩大巨擘分別是高適和岑參,擴展到四個的話,不妨加上王昌齡和李頎。當然,這個有不同版本,且不說它。

唐玄宗天寶四年(745),高適與李白、杜甫相遇,結伴遊玩,飲酒賦詩,傳為千古佳話。高適年老後官位日隆,公務纏身,後期的詩作明顯不如前期。高適最得意的邊塞長詩《燕歌行》,是三十多歲時候創作的,共同欣賞一段: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徵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此詩對戰場渲染很到位,勾勒出悲壯畫卷。

個人認為高適的七言邊塞詩不如岑參,但五言詩作得甚好。他的作品描述現實居多,雄渾厚重,偏向古樸一路。此外他的送別詩也是一絕,《別董大二首》說道,「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酒後送別友人即興而作,傷於離別,讀之又令人振奮。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出自岑參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筆者最喜歡的唐詩之一。每看到這首詩,我都要情不自禁品味半晌。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寫出這麼好看的文字。

與高適的古樸相比,岑參的七言歌行格調清新明快,意境雄奇中不乏俊逸,兼有熱情奔放,令人讀罷口有餘香。若論邊塞詩的成就,岑參位居榜首當之無愧。邊疆戰士思念親人的傷感,岑參看在眼裡,作了一首《逢入京使》,其中說道「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惻然之心浮於紙上。

王昌齡與高、岑同時代,號稱「七絕聖手」。他的風格獨具特色,筆觸含蓄內斂,典雅中透著遒勁,頗具淡遠的韻味。比如他寫「邊愁」的句子,「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由此就可以看出,王昌齡作詩不求「奇」,善於娓娓而談。再如王昌齡的《出塞》詩,曾被推為唐代七絕的壓軸之作。

再說李頎。李頎跟高適、王昌齡、王維、崔顥等文藝圈名人都是好友,他的邊塞詩有些燕趙之士慷慨悲歌的味道,「野雲萬裡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再如「男兒事長徵,少小幽燕客。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勇武豪邁之氣虎虎生威,與李白的「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格調相近。

邊塞詩寫得好的,當然還有王之渙。王之渙比前四位詩人年輩要老,只因他留下的詩極少,故而放到後面說。

少歸少,王之渙的《涼州詞》第一首和五言絕句《登鸛雀樓》可謂婦孺皆知。他善於用簡練的文字營造氛圍,或者說用白描的手法寫意,極顯文字功夫。在《宴詞》中王之渙寫道,「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這種寧靜優美的意境甚是醉人。

自古文無第一,本文只是筆者小議盛唐邊塞詩。誰是您眼中最好的邊塞詩人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邊塞詩人的家國情懷
    歌起源於先秦,詩經就有記載的戎卒返鄉詩,表達了將徵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邊塞詩在唐朝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創作貫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其中,初、盛唐邊塞詩多昂揚奮發的格調,藝術性最強。初唐時期經濟繁榮,社會穩定,邊塞詩歌都崩發出一種民族自豪感,洋溢著蓬勃的朝氣與進取心,推崇任俠尚武,渴望建功立業。
  • 李益,​毀譽參半的大唐邊塞詩人
    唐傳奇中有一個名篇叫《霍小玉傳》,其中的男主角是一位負心薄倖的浪子。這位浪子的原型就是唐代邊塞詩人李益。
  • 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邊塞詩是唐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唐詩》五萬餘首詩歌中有兩千多首是邊塞詩。邊塞詩是以邊塞生活為主要題材,涵蓋戰爭、和平、愛國、獻身、邊塞、風光、民族、軍政、思鄉、親情、牽掛等諸多方面。唐代的邊塞詩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無論在文學藝術價值還是在歷史研究價值上都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們研究唐代文人思想、唐代歷史戰爭最珍貴的文獻。
  • 他能將邊塞、送別、山水和禪詩寫得出神入化
    一個偉大的、天才的詩人,從來不是以某一首詩歌流傳千古,也從來不是以哪一種流派而對後世影響深遠,一個天才的詩人,總是對各種詩歌的形式、風格、流派等爛熟於心,通俗地說,他們在任何一種詩歌的風格上都能得心應手,都能取得偉大的成就。  我們就拿盛唐的一些詩人來說吧。
  • 西安大唐不夜城裡的大國巨匠都有誰?(第三部)
    房謀杜斷塑像群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大唐王朝,締造了大批文豪、詩人在西安大唐不夜城留下了他們偉岸的身姿,每一個塑像都是根據唐朝史料描述而創作出來的。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著有《韓昌黎集》等。(柳公權):唐朝最後一位大書法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極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字字嚴謹,一絲不茍。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
  • 盛唐那麼多好詩人,憑啥李白能成為盛唐詩壇合唱團的領唱者?
    歷史無情地嘲弄那些想入非非不切實際的空想家,也給人以公正的裁判:李白不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而是一位名垂千秋的詩人。他在政治上的低能以及對其政治才能的自負與自信,與他強烈的建功立業的願望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是李白一生的悲劇。這生活的悲劇卻成全了他的文學事業,使他寫出了那麼多優秀的詩篇,在中國詩歌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
  • 唐朝100餘位著名詩人年代排名- 初唐 盛唐 中唐晚唐劃分 皇帝列表
    有《杜工部集》。51、岑參(約715—770),唐代詩人。江陵(今湖北荊州)人。他的邊塞詩以具有特色的語言,鮮明的情調,把西域地區的雄偉壯闊、綺麗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寫的栩栩如生。歷來被認為是「邊塞詩」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個。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有《岑嘉州詩集》。
  • 白雪,邊塞黃沙,那是岑參心中的烈馬狂歌!
    盛唐一百餘年,在昂揚的精神風貌下,湧現出的傑出詩人不勝枚舉,各具風格特色的詩歌流派也數不勝數,但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岑參心中的豪情萬丈、烈馬狂歌。王水照、崔銘在《蘇軾傳》中總結蘇軾的成就時說「蜀中良好的自然人文環境、得天獨厚的家庭文化氛圍,以及重視文化,銳意求新的時代文化大背景,共同作用,使蘇軾成長為一名氣宇軒昂、才華卓著的青年」,這給我們分析岑參心中的英雄情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
  • 盛唐詩歌與盛唐氣象
    盛唐詩人王灣有一首《次北固山下》,當時的宰相張說稱讚不已,將頸聯抄在官署的牆上,作為詩歌的楷模。(見殷璠《河嶽英靈集》)這詩的中間兩聯正好可以用來形容那個時代:「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那三個形容詞:平、闊、正,還有那高懸的風帆,從殘夜中生成的海日,進入到舊年裡的江春,都讓人感受到盛唐時代的氣息以及盛唐詩歌的風貌。再看以下這些盛唐詩人的歌唱:「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 面對盛唐詩歌的高峰,中唐詩人開闢了「尚奇」思潮
    詩歌發展到盛唐無疑走上了巔峰。從形式上看:有天才古體詩寫手李白,七絕聖手王昌齡,擅長五絕的王之渙,七言歌行的代表岑參、高適,以及集大成的杜甫完備近體詩的體制;從題材看,盛唐諸家不僅繼承了傳統詩歌的表現領域,也發展出了邊塞詩派和山水田園詩派;從精神風貌上看:恰如殷璠《河嶽英靈集》中以「神來、氣來、情來」高度概括盛唐詩歌那一種昂揚進取的少年氣。
  • 這詩人是唐邊塞詩名家,寫出「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在唐代的邊塞詩人當中,高適、岑參是其中的佼佼者。不過,他們顯然並不是邊塞詩人的全部。唐代邊塞詩很是興盛唐代的這位邊塞詩人,我們中學時接觸的不多,但是這位詩人卻是實實在在的邊塞詩名家。而他最出名的兩句詩,就是題目中的「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 唐朝詩人排行榜,快看看你喜歡的詩人排第幾?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根據這本經典小說拍攝的電視劇也是央視當年的大手筆。三國這一題材至今仍是電影、遊戲等香餑餑。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熟悉三國的人,應該一眼就能看出這裡面說的都是誰。
  • 中唐詩人最令人血脈賁張的一首邊塞詩,絲毫不輸盛唐氣概
    中唐詩人李益,是繼王昌齡、高適等盛唐詩人之後的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他的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然而並非全部如此。在唐代宗大曆九年,詩人從軍到原州以北的邊塞地區,在這裡寫下了一首《塞下曲》。
  • 如果讓你為唐代詩人排名,你會怎麼排前十名?我認為李白第一
    特別是七律這種詩歌題材,在杜甫手中真正大成,形成真正工整嚴麗,又開闔動蕩的藝術風格,有強烈的感染力,是後人寫詩不能越過的高峰。杜甫是一位在詩歌藝術上真正集大成而又承前啟後的大詩人,是詩中的大宗師。第三名、王維李杜之外,要說到綜合成就最高,王維當仁不讓排第三。他號稱「詩佛」,代表性的山水田園詩中的高遠空靈的意境和禪理,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也是後人難以模仿的。
  • 其實和盛唐詩人寫邊塞詩類似
    因為真相很殘酷,只有那些天天打來打去的國家,才有資格思考反戰;天天挨打的國家,怎麼可能會反戰?這就好比胖子才會思考減肥這回事,都營養不良了,減的什麼肥? 從這個角度來看,二戰以後的美國和中國的盛唐時期很像很像。美國人拍反戰題材電影那股勁頭,和當年盛唐詩人寫邊塞詩,真的是異曲同工。
  • 邊塞詩人岑參這十首詩,彰顯雄偉壯美,清新俊秀,你讀過哪一首?
    提到邊塞詩人,肯定要說到唐代詩人岑參。岑參是唐朝非常有名的邊塞詩人,他與高適並稱為「高岑」,岑參擅長七言歌行,詩詞以描寫邊塞風光及異域文化而著稱。岑參最有名的詩當屬《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七言古詩的前四句可謂瑰麗浪漫,美妙動人。
  •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大器晚成的邊塞詩人高適|跟著詩詞去旅行NO.109《別董大》
    大器晚成是指能擔當重任的人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歷史上大器晚成的人不是很多,唐朝大詩人高適算是一個典型。高適,字達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與岑參並稱「高岑」,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 有一種悲傷,叫做唐代邊塞詩中的羌笛
    在唐代邊塞詩中,經常被詩人們cue到的樂器或者由此產生的音樂的莫過於羌笛了。所謂羌笛,就是古羌人的樂器,又叫羌管、蘆管等。這是一種竹製雙管並列六音豎笛,取材方便,音色悠揚悅耳。這樣一種樂器,是遊牧生活的常伴品:一來,可以幫助牧羊人排遣孤寂,打發時光;二來,可以用來呼喚同伴、號令羊群。
  • 唐代詩人之最:誰存詩最多,誰壽年最高?
    唐代詩人燦若群星。細數唐代詩人的若干之最,饒有趣味。茶座君收集幾個,與大家分享。 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毫無疑問。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聖。儘管歷史不同時期,對二人有褒貶不一的看法,但目前主流的觀點幾乎都是詩壇雙子星座的評價,二人幾乎成了我國詩歌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