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崔顥《黃鶴樓》

2021-02-08 丁中廣祥














































































【往期回讀】

蔣勳細說紅樓夢 | 合集80回全

蔣勳新說紅樓夢 | 合集120回全

蔣勳這一代 | 合集7集全

蔣勳為你讀詩 | 合集40集全

本文素材綜合整理於網絡。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更多精品資源,見我號菜單欄「老夫廣祥」—「精品資源」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



她,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學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她,溫和親切,從容平和,知性優雅。


從2007年開始,她五上《百家講壇》,講授《武則天》《太平公主》《大隋風雲》等內容;先後擔任《漢字拼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的點評嘉賓。


她引用詩歌時信手拈來,敘述歷史時引人入勝,講解人文時,隨口串聯的小故事更是風趣幽默,讓人慾罷不能。


比如她說:元稹雖然寫出了「曾經滄海難為水」,卻是「歷史上著名的一個深情但不專情的人」。這些趣味小知識,常常讓人聽得意猶未盡,希望她能再多講一些。


作為點評嘉賓,她妙語連珠、旁徵博引,在她的講述之下,這些的歷史文化知識,仿佛自帶好玩有趣的屬性,讓人無限嚮往。


她以獨到見解與妙語巧思,成為眾人心中的「女神學者」。


有人說,在她面前,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而她則雲淡風輕地說,「求知」才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這首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假的,但是也有真的,什麼是真的呢?李白對這首詩佩服得五體投地,那是真的。其實你看李白也是寫過黃鶴樓,而且有兩首還非常有名。


一首是大家都知道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一見長江天際流」。


另外一首,其實也挺有名,是《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你看看這兩首詩都不錯,但是你要注意,他這兩首詩都不是律詩。所以體例不一樣,而且這兩首詩雖然都寫到黃鶴樓,但都是借題發揮,借景抒情,和黃鶴樓本身的關係並不大。所以說,要是我們說,自從崔顥題詩之後,李白不敢再直接寫關於黃鶴樓的律詩,那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能讓大詩人李白都這麼崇拜,當然說明這個詩好,好到什麼程度呢?南宋大文學評論家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裡是這麼說的,「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那大家想想,在詩人輩出的唐朝,能評上第一,這就不得了了。那我就得跟大家一起分析分析了,這首詩究竟好在哪?


先看前四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黃鶴樓這個名字,就是因為黃鶴而起的。而黃鶴的傳說呢,有兩個。一個是仙人子安;另外一個是三國名臣費禕費文偉,駕鶴登仙,這兩位仙人的故事其實就是黃鶴樓的來歷。那咱們想想現在能去旅遊的話,只要是看人文景點,一定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景點的來歷吧!比方說您去看姜女廟,那肯定會想到孟姜女哭長城,那如果看少林寺的話,當然會想到十三棍僧救唐王。



要知道,這可是一首七言律詩啊,這樣的重複本來是格律詩的大忌,而且平仄也完全不對,你看「黃鶴一去不復返」,幾乎是全都是仄聲了。但是呢,就是因為它氣韻連貫,猶如行雲流水,所以大家絲毫不覺得不妥。這是什麼呢,這其實就是在《紅樓夢》裡頭,林黛玉跟香菱講詩的時候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就是不以辭害意,那這個講的是神仙的事兒,講的是天上的事兒。接下來呢,從思接千古要回到現實中來。





這就是色彩美,那再看這個音韻美不美?這個音韻也美呀。黃鶴、復返,這都是雙聲詞啊,就是聲母相同,那此地、江上都是疊韻詞,就是韻母相同。再加上悠悠、歷歷、萋萋這樣的疊音詞,整首詩就顯得特別的清朗,特別的鏗鏘。就是你不看色彩,只聽聲音,也像是到了春天一樣。


那從追憶寫到現實,從渺渺茫茫寫到歷歷在目,現在該收尾了,尾怎麼收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人其實本來是白天登樓的,但是呢,因為景色太美流連不去,所以不知不覺已經到了薄暮時分了。薄暮冥冥啊,江上籠罩著一層青煙,這時候應該是倦鳥歸林了呀!




才子沒有江山相助是不行的,但是呢,江山如果沒有才子吟詠,也會花容失色。你看中國所謂四大名樓啊,鸛雀樓、嶽陽樓、滕王閣、黃鶴樓,如果沒有那些著名的詩人,沒有那些著名的才子,怎麼會有如今的影響力?這就是劉禹錫,所謂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參閱:黃鶴樓   唐之韻    武漢,我們來了

相關焦點

  • 古詩:崔顥《黃鶴樓》
    為此,李白還遺憾得嘆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又雲費文偉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後生發開去。
  • 《黃鶴樓》崔顥 〔唐代〕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首聯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李白很佩服崔顥的《黃鶴樓》,仿作了一首,卻不寫黃鶴樓
    李白醉酒畫像貳讓李白尤其佩服的人當屬崔顥,主要是崔顥的《黃鶴樓》一詩太叫今古詩人和讀者震撼了。崔顥的《黃鶴樓》詩貌似符合李白的風格,又頗得浪漫主義的神髓,這恰好是李白最中意的寫法。因此當李白來到黃鶴樓看到崔顥的詩時,一霎時竟然才思不展,不能另闢蹊徑,用詩語升華他自己在黃鶴樓的暢想和感受。
  • 崔顥《黃鶴樓》:一首用犯規動作寫成的好詩
    正確答案是,崔顥,《黃鶴樓》。沒想到吧?韓愈和李商隱的那些七律寫得自然也是好的,但跟崔顥的這首《黃鶴樓》比,還是差一點。有爭議的主要是老杜的那首《登高》,明朝的胡應麟就說,杜甫的《登高》不但在唐人七律中排第一,而且在自古至今的所有七律中也排第一!「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 崔李鬥詩,崔顥《黃鶴樓》、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哪個更勝一籌
    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和崔顥的《黃鶴樓》,誰更厲害?
    崔顥的《黃鶴樓》是家喻戶曉的作品,但是崔顥本人的名聲相對於李白來說卻不大。假設兩人的作品同時擺在一處,又是同時書就,那麼崔顥的作品再好,也會輸給詩仙的名聲。但是這事情有意思的是就在於民間傳言李白在黃鶴樓看了崔顥的詩,認為珠玉在前,擱筆不寫。還隨口吟了兩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
  • 李白不服崔顥的《黃鶴樓》,於是寫下一首詩,氣勢恢宏,情韻悠遠
    李白足跡遍布祖國的名山大川,一次李白來到了黃鶴樓,眼前的美景令他震撼,詩仙李白怎能不留下一首經典呢,但是剛剛提筆,卻不敢寫了。只因為看到了這首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這是崔顥所題的《黃鶴樓》,崔顥留下的詩不多,但是只此一首便流傳千古「唐人七律第一」。就連詩仙李白看後,都只能遺憾的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崔顥的《黃鶴樓》了不起在哪?讓粉絲們爭著翻唱模仿才是王道!
    唐朝詩人崔顥憑《黃鶴樓》一首詩流傳千古,了得!上原詩:《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不多說了,上翻譯(翻唱著譯的,與原作多有不符,勿怪):《黃鶴樓》——崔顥原作。張輝「翻」譯。那兄弟也不怎麼就成了仙,騎上黃鶴跑了!大片地兒,就剩這一空樓!
  • 草書欣賞: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譯文】:昔人已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芳草茂盛。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呢?眼前只見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 崔顥的傳奇人生
    當時,楊貴妃得寵、楊氏竊柄弄權、位極人臣,大多數人敢怒而不敢言,而崔顥卻敢於站出來予以辛辣的嘲諷,這無疑是需要很大勇氣的。這些都充分說明崔顥是一位有著強烈時代感、社會責任感的詩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詩人。崔顥的「忽變常體」,是從他離開京城後南遊開始的,其標誌是由漢水行至湖北武昌時創作的《黃鶴樓》一詩。
  • 李白的黃鶴樓「情結」:文字與視域的弔詭
    原創 商偉 三聯學術通訊李白從黃鶴樓上下來,又到鳳凰臺上去與崔顥較量。但他仍不斷回到黃鶴樓一帶,改換一個角度,繼續向崔顥挑戰。這一次他並沒有以黃鶴樓為題,而是把視線投在了鸚鵡洲上,詩題就叫作《鸚鵡洲》。而這正是崔顥《黃鶴樓》詩中寫到的「芳草萋萋鸚鵡洲」。
  • 三人成虎 千古名篇《黃鶴樓》不過一篇小黃文
    是時候把《黃鶴樓》拉下神壇了。你三歲的時候,大人就讓你背唐詩,教給你這個:「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並且告訴你,這玩意兒是「律詩第一」。啥「律師」,還罪犯呢。
  • 古詩詞裡的黃鶴樓:千古傳奇,萬丈豪情
    自古以來,黃鶴樓因此不僅享有「江南第一名樓」的美譽,更是頂著「天下江山第一樓」的桂冠。歷代文人墨客慕名而來,等斯樓矣,把酒臨風,才思泉湧,潑墨揮毫,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關於黃鶴樓的詩詞,哪個更有氣勢?
    黃鶴樓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有很多著名詩人寫過相關的詩詞,其中最為人所知的當屬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被李白敬仰的詩人崔顥,一個生活習慣遭人嫌棄
    1站立在黃鶴樓上,面對著煙波浩渺的長江,骨灰級驢友兼詩人李白胸中也是波濤萬千。如此美景,怎麼能少得了詩呢?對於李白這樣的天才詩人來說,每到一處必寫詩留念已經成為習慣,不寫反而不正常了。就在李白正醞釀詩情時,偶然抬頭,他發現牆壁上有一首詩。
  • 武漢黃鶴樓上一首詩,竟讓詩仙李白擱筆!
    後來遊歷天下,三十多歲暢遊荊鄂時登上黃鶴樓,寫下沉穩闊達、風骨凜然的七律名篇《黃鶴樓》——黃鶴樓上的「終結者」。據傳,詩仙李白亦「擱筆遺恨」,敗興而去!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傳說,文壇上數千年盛傳的「渾段子」。宋代李畋的《該聞錄》記載了這段佳話:唐崔顥《題武昌黃鶴樓》詩云:「……」。
  • 崔顥在百家號動態發了一首詩,詩人、評論家在動態吵翻天了!
    盛唐的某個午後,崔顥在百家號動態發了一首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李白正在黃鶴樓玩,看見崔的詩,連呼,妙絕!然後拿出手機,下面跟了一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黃鶴樓遊記
    閒暇之餘網上百度了一下得知,其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因唐代著名詩人崔顥在此題下《登黃鶴樓》一詩,使其聞名遐邇。詩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 15.蒙曼講解丨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國學雨滴往期回顧蒙曼:01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蒙曼:02李白《長幹行》蒙曼:03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蒙曼:04白居易《問劉十九》蒙曼:05崔顥《長幹行》蒙曼:06崔顥《黃鶴樓》蒙曼:07杜甫《春夜喜雨》蒙曼:08李白《春思》
  • 1874年武漢黃鶴樓真跡老照片,建於三國223年,毀於光緒1884年
    黃鶴樓 先看看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 黃鶴樓 作者:崔顥 (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