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在百家號動態發了一首詩,詩人、評論家在動態吵翻天了!

2020-12-23 淺草妖刀論史

盛唐的某個午後,崔顥在百家號動態發了一首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

李白正在黃鶴樓玩,看見崔的詩,連呼,妙絕!然後拿出手機,下面跟了一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黃鶴樓

詩仙能隨便認輸?回去擬崔詩寫了《登金陵鳳凰臺》,發在其下面,想一較高下。

詩仙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網友小白:有誰能翻譯一下不,看不太懂耶!

網友博古道:詩歌翻譯為白話就失去其意境了,自己看: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

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

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雲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鬱悶長懷愁。

宋朝嚴羽回道:崔顥的《黃鶴樓》唐人七律第一。

明朝何仲默回道:沈佺期的《獨不見》第一好不好?

清朝潘德輿評論:你倆別吵了,沈詩純樂府,崔詩擬古調,非律詩之正,要說唐律詩壓卷之作當屬老杜的《登高》。

金陵鳳凰臺

明朝譚元春道:太白廢筆,虛心可敬,今天還有人在百家號動態發自己寫的黃鶴樓的詩,丟不丟人呀?

清朝紀曉嵐:偶爾得之,自成絕調。崔詩牛!

清沈德潛:意在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成千古之奇。崔顥膩害。

網友小小白@清沈德潛:什麼意,什麼象,什麼神,什麼外,都是什麼鬼?

網友通今:語言的真正用意沒有明白說出來,細細體會就知道。意境高超,已經不受語言控制,形容文辭含蓄,意味深長。

明朝瞿佑:愛君憂國之意遠過鄉關之念,白詩好!

清金聖歎@瞿佑:那寫拯救銀河系是不是就最好?難怪你明朝人寫詩寫不過唐宋。

林黛玉@潘德輿:什麼律詩之正?只要有好的句子管它什麼平仄押韻,辭不害意,懂不懂?

林黛玉(演員陳曉旭)

乾隆皇帝:都給朕閉嘴,別在人家動態裡亂評論了,崔詩直舉胸情,氣體高渾,白詩寓目山河,別有懷抱,論者不舉其高情遠意,而沾沾求索於字句之間,有意思嗎?你們這些書生,天天說我詩寫得不怎麼樣。你們財富沒我多,詩沒我寫得多,問題是我是皇帝!

乾隆皇帝

川普@乾隆皇帝:握手,是的,精英!他們憑什麼叫「精英」?我住的房子可比他們好多了。我比他們聰明,還比他們有錢,我當了總統,可他們沒有。

網友路人甲@川普:我們談詩呢,你不懂的。

川普:沒有誰比我更懂中國古詩!

懂帝川普

沈佺期@何仲默:第一,不會吧,不過謝謝。下面是我的《獨不見》: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徵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杜甫《登高》圖

淺草妖刀:李白狂傲不羈,在長安落得人人皆欲殺,他也真煩人,別人窮盡一生的努力寫的好句子好詩,他都要pk一下,三杯酒下肚,信口而來,然後,別人沒有然後,只有他的詩流傳千古。不過天才冒火的他,登金陵臺固然優秀,但還是比不過崔詩。崔詩真正體現了盛唐之音,有一種宇宙意識,人生短暫,宇宙永恆,無限的時間和廣袤的空間在這裡交匯,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衍生出空幻,鄉愁頓生。

小夥伴們,你們心目中最好的唐詩是哪首呢?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被李白敬仰的詩人崔顥,一個生活習慣遭人嫌棄
    1站立在黃鶴樓上,面對著煙波浩渺的長江,骨灰級驢友兼詩人李白胸中也是波濤萬千。如此美景,怎麼能少得了詩呢?對於李白這樣的天才詩人來說,每到一處必寫詩留念已經成為習慣,不寫反而不正常了。就在李白正醞釀詩情時,偶然抬頭,他發現牆壁上有一首詩。
  • 崔顥《黃鶴樓》:一首用犯規動作寫成的好詩
    1問,唐朝七言律詩排第一的詩是哪個詩人寫出來的哪首詩他的那些《無題》詩,總有一首可以排第一吧!「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隨便哪一句都是金句啊!對不起,還是錯!正確答案是,崔顥,《黃鶴樓》。沒想到吧?韓愈和李商隱的那些七律寫得自然也是好的,但跟崔顥的這首《黃鶴樓》比,還是差一點。
  • 崔顥的一首詩和李白不相上下,入選《唐詩三百首》,驚豔千年
    李白是中國家喻戶曉詩人,他的詩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如果有人和李白寫同題的詩,大多會被他的光芒所掩蓋,李白的詩往往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讀來卻回味無窮。然而,唐代的崔顥寫得一首詩卻能做到和李白平分秋色,這相當難得。
  • 李白不服崔顥的《黃鶴樓》,於是寫下一首詩,氣勢恢宏,情韻悠遠
    李白有三絕,詩、酒、劍,他的詩離不開飲酒,離不開仗劍。他與明月相伴,與幽人對飲,上天入海,仙姿絕倫。李白一生遊歷名山大川,所到之處留下了許多傳世經典。李白性格豪放不羈,廣交好友。李白不喜歡被世俗禮法所約束,他的行事作風總是不拘一格,與眾不同。
  • 古詩:崔顥《黃鶴樓》
    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後生發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餘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
  • 崔顥的傳奇人生
    李白的年齡比崔顥要大上幾歲,心理承受能力要強些,對李邕的傲慢與輕視,李白同樣也不客氣,寫了一首《上李邕》,末尾說了一句「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李白借古勸今,旁敲側擊,明確地告訴李邕,孔子尚知後生可畏,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以至於後來,李邕被李林甫假以罪名杖殺後,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還不無諷刺地寫道:「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
  • 李白與人「鬥詩」失敗一直不服,19年後又寫一首,到底誰更勝一籌
    當時的李白可是名滿天下,身後跟隨的粉絲也是摩肩接踵,李白此次來黃鶴樓,就是想為黃鶴樓題一首代言詩。那麼有的人會問,什麼是代言詩?李白倒是不急,他慢悠悠地在黃鶴樓的題詩壁前踱步,順便觀看一下其他詩人是如何寫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這麼一句「清江度暖日,黃鶴弄晴煙」,下面的作者是宋之問,李白看後心中暗想:這首詩太平了,完全沒有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 八位詩人,一人一首成名作
    有些詩人一首作品驚豔四座,眾人讚賞,但,再去翻看其「履歷」,卻並無其它作品,或者更出眾的作品,於是,這首「獨苗」便成為詩人最「閃亮"的標籤。有些詩人,只有一首詩,卻毫不妨礙他流傳千古。《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 李白很佩服崔顥的《黃鶴樓》,仿作了一首,卻不寫黃鶴樓
    李白醉酒畫像貳讓李白尤其佩服的人當屬崔顥,主要是崔顥的《黃鶴樓》一詩太叫今古詩人和讀者震撼了。開篇第一句主要是寫仙人,意在寫詩人仰憶仙姿;第二句寫樓,意在點題;第三句雖然名義上寫黃鶴,其實是以黃鶴代指仙人,表達出作者對仙人逍遙自在的思慕。因此前四句雖犯律詩大忌,卻讓讀者的思緒迷戀於詩中逸事的美好之中而渾然不覺。
  • 《黃鶴樓》崔顥 〔唐代〕
    首聯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兩句筆鋒一轉,由寫傳說中的仙人、黃鶴及黃鶴樓,轉而寫詩人眼前登黃鶴樓所見,由寫虛幻的傳說轉為實寫眼前的所見景物,晴空裡,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為引發詩人的鄉愁設置了鋪墊。
  • 蒙曼:崔顥《黃鶴樓》
    這是假的,但是也有真的,什麼是真的呢?李白對這首詩佩服得五體投地,那是真的。其實你看李白也是寫過黃鶴樓,而且有兩首還非常有名。另外一首,其實也挺有名,是《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你看看這兩首詩都不錯,但是你要注意,他這兩首詩都不是律詩。所以體例不一樣,而且這兩首詩雖然都寫到黃鶴樓,但都是借題發揮,借景抒情,和黃鶴樓本身的關係並不大。
  • 崔顥的《黃鶴樓》了不起在哪?讓粉絲們爭著翻唱模仿才是王道!
    唐朝詩人崔顥憑《黃鶴樓》一首詩流傳千古,了得!上原詩:《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不多說了,上翻譯(翻唱著譯的,與原作多有不符,勿怪):《黃鶴樓》——崔顥原作。張輝「翻」譯。那兄弟也不怎麼就成了仙,騎上黃鶴跑了!大片地兒,就剩這一空樓!
  • 《詩刊》刊發「結巴詩」?雜誌社:系介紹韓國詩人實驗詩
    近日,一首詩人李昇夏的短詩《與畫家蒙克一起》引發國內詩壇議論。欣賞者認為其頗有創新意識,不欣賞者認為這是一首「結巴詩」。9月18日上午,《詩刊》雜誌社新詩編輯部相關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李昇夏是韓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著名詩人,對於這首實驗詩,希望讀者結合這一系列韓國詩歌的總體風格去欣賞。
  • 武漢黃鶴樓上一首詩,竟讓詩仙李白擱筆!
    黃鶴樓毗鄰長江,高聳入雲,遠遠望去,樓影壯麗崢嶸,在縹緲的煙靄裡雲仙霧繞、若隱若現;登上黃鶴樓,極目遠眺,兩江三鎮的雄姿盡收眼底,使人逸興遄飛、感慨萬千,「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士子登樓感懷,把酒言歡,揮毫題詩,宋代嚴羽《滄浪詩話》 「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禰衡洲上千年恨,崔顥樓頭一首詩」,這一恨一詩相得益彰,使這座千年古樓溢彩流光,聲名遠揚。
  • 詩人競技與名勝題寫:從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談起|一詩一會
    這類詩篇通常描繪的是詩人登覽、宴飲、仿古和行旅的經歷,有時也涉及贈答和送別之作。許多家喻戶曉的名篇都可歸為題寫名勝的範疇,例如範仲淹《嶽陽樓記》、王之渙《登鸛鵲樓》、李白《早發白帝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等。在初盛唐時期,隨著南北統一帶來的地域版圖的擴展,歷史名跡得到了普遍的確認,也為詩人題寫名勝創造了廣闊的空間。
  • 遇見一個人就像遇見一首美麗的詩
    初唐張若虛那首被現代詩人聞一多評為「孤篇橫絕」、一首蓋唐詩且早已流傳至日、韓的《春江花月夜》。因為太喜歡這首詩了,索性背誦了下來,全詩如下:《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九首幽默詩詞:詩人間的調侃你可懂?
    印象中的詩人,或多愁多病,或憂國憂民或憤世嫉俗,或纏綿悱惻其實好多詩人是很幽默的他們喝多了和樹較勁諷刺朋友毫不留情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是辛棄疾醉酒之後寫的一首詩,來看他寫了些啥:昨晚我在松樹旁醉倒,問松「我醉到什麼程度?」我疑心松枝擺動要把我扶救,連忙用手一推說:「去!」
  • 草書欣賞: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賞析】:這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作,詩人登上黃鶴樓,眼前的景象讓他觸景生情,詩興大發,脫口而出。詩雖不協律,但音節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上黃鶴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不例外。
  • 四月春來花謝,三位詩人筆下的梨花堪稱絕妙
    因此,詩人吟哦天地山水的詩篇佔據了大量的篇幅。自古以來吟誦植物的篇章就是自然而然的,《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開啟了對花的描寫。唐代詩人丘為曾寫道:「冷豔全欺雪,餘香乍入衣。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全詩不僅展現了梨花的冷豔和香味,更點明了季節氣候特徵和梨花飄落的倩影。
  • 著名詩人葛詩謙戰「疫」詩,作家、詩人來評析
    著名詩人葛詩謙戰「疫」詩,作家、詩人來評析編者:庚子春的戰「疫」,註定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道印痕。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和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志願者、工作人員,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詩人、作家、評論家的文字,也許不是最直觀的記述,但這些最直面的記錄。這些文字,必將成為這一非常時期重大事件的見證者和記錄者,其歷史意義,必將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