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唐朝七言律詩排第一的詩是哪個詩人寫出來的哪首詩?
杜甫?他的那首《登高》寫得老好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氣象宏偉,格律精嚴。
對不起,錯!
韓愈?他的那首《左遷藍關示侄孫湘》,寫景蒼茫,抒情沉鬱悲切,功力深厚,「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一看就是練過「降龍十八掌」的人。
對不起,錯!
李商隱?他的那些《無題》詩,總有一首可以排第一吧!「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隨便哪一句都是金句啊!
對不起,還是錯!
正確答案是,崔顥,《黃鶴樓》。沒想到吧?
韓愈和李商隱的那些七律寫得自然也是好的,但跟崔顥的這首《黃鶴樓》比,還是差一點。
有爭議的主要是老杜的那首《登高》,明朝的胡應麟就說,杜甫的《登高》不但在唐人七律中排第一,而且在自古至今的所有七律中也排第一!「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但是更多的人還是把票投給了崔顥的《黃鶴樓》,不信請看。
投票給崔顥的《黃鶴樓》的同學把手舉好!我看看:嚴羽同學、李夢陽同學、周敬同學同學、譚元春同學、沈德潛同學,一共五票!完勝老杜的一票。
如果你還不信的話,還有一個故事可以佐證這一點。
說是唐朝詩人中的猛人李白有一次登黃鶴樓時想寫一首詩,正琢磨間,抬頭看見黃鶴樓上早刻了一首詩,就是崔顥的這首《黃鶴樓》,讀罷這首詩,李白被鎮住了,想了好久,覺得自己再怎麼寫,也超不過崔顥,只好悲憤地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直到多年以後,李白去金陵登鳳凰臺後,用崔顥《黃鶴樓》的原韻寫下一首《登金陵鳳凰臺》,堵在心裡多年的那口氣才算是出了。
2
排第一也就算了,最氣人的是,崔顥的這首《黃鶴樓》居然犯了律詩格律上的大忌:首先,首聯兩句中重複出現「黃鶴」二字;其次,頷聯的上句幾乎全用仄聲,下句的「空悠悠」跟上句同一位置的「不復返」根本就不構成對仗。也就是說,崔顥的這首《黃鶴樓》根本就是用犯規動作來打敗一眾詩人的詩作的。
但是沒辦法,這套動作一氣呵成,實在是太漂亮了,所以大家竟然就忘了它的犯規,只顧在那裡喝彩。
當然,這其實也是有說法的,並非是崔顥故意為之。說是寫詩時,還是要以「立意為要」,不能「以辭害意」,按照《紅樓夢》中林黛玉教香菱學詩時的說法就是「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而崔顥就是這麼做的。
因為崔顥的這首《黃鶴樓》名氣實在太大,它的光芒把崔顥的其他詩全部都蓋住了。其實除了這首《黃鶴樓》,崔顥還寫過其他很多首好詩。比如《長幹曲四首》(其一、其二):
君家在何處?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
兩首詩抓住富有戲劇性的人生片段,用白描手法,寥寥數筆,人物、場景就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3
回到《黃鶴樓》這首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同所有的登高詩一樣,《黃鶴樓》這首詩照樣抒發了生命個體置身於廣闊浩渺的時空裡面而產生的浩嘆。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仙人已經乘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仙人乘黃鶴飛走,已經成了陳年往事,只留待後人懷想感嘆。仙人可以長生不老,黃鶴樓仍在,而我們這樣的凡胎俗子卻生命有限,這是多麼讓人遺憾和無奈的事啊!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黃鶴載著仙人離去,一去就再也不回來了,我們能看到的是一片片白雲千百年來依然在那裡飄啊飄,飄啊飄。這與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裡所寫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感受是一樣一樣兒的。
時間與空間,因為黃鶴樓,交織在一起。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將要到哪裡去?人生的幾個終極追問此刻都浮上心頭。
有答案嗎?沒有。
既然沒有答案,那就回到眼前的景象吧!站在黃鶴樓上,只看到「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鬱鬱蔥蔥,歷歷在目,鸚鵡洲上的芳草,一片碧綠。就像一直以來就是這樣的似的。
詩人就這樣一直站著,知道夕陽西下,暮色四合,遠處的樹和草都漸漸模糊了。沒來由地,一絲鄉愁就漫上心頭——生命的終點在哪裡,不知道,詩人只好把眼光投向了生命的來處,所有生命的來處都是故鄉啊!
可是望得見故鄉嗎?望不見,望得見的只有江面上的煙濤瀰漫,怎不使人生愁!
順便說一下,雖然後來李白寫了《登金陵鳳凰臺》,但因為處處想著跟崔顥的《黃鶴樓》一比高低,所以模仿的痕跡太重,結果完全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影響了發揮。所以《登金陵鳳凰臺》比不上《黃鶴樓》那是必然的。
附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興趣,可添加微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