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鄰裡鄉親,能夠談得攏、聊得來,也是一種緣分。對於歸隱的人來說,「布衣暖,菜根香」是種快樂,因為有鄰居在做伴。
在那古老的鄉村,口耳相傳的都是久遠的故事,推杯換盞的都是寶貴的鄉情。酒席未必豐厚,村舍也並不豪華,但只要能夠相聚,這份默契便是心底湧起的最溫暖的細流。
孟浩然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隱居於鹿門山,過著躬耕自足的田園生活,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隱士。在隱居期間,他一邊像其他勞動人民那樣辛勤地勞作,滿足生活所需;一邊縱情地欣賞著美好的田園風光,寫下了不少清新質樸的田園詩,成為聲名顯赫的田園詩人。
有一次,孟浩然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在做客過程中,他頓時詩興大發,寫了下面這首詩。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當老朋友準備好了飯菜,便邀請我到他們家做客。樸實的農家坐落在青山綠樹之中,整個村子被綠樹所環抱,郊外的山上蒼松翠柏,一片碧綠。打開窗子,映入眼帘的就是打穀場和菜園子,我和朋友邊喝酒,邊討論著家長裡短的瑣事。宴罷歸家,還依依不捨。等到重陽節的時候,我會再到這裡賞菊飲酒,傾訴人生的酸甜苦辣。
這首詩寫得很平淡,沒有亭臺樓閣的典雅,也沒有奇花異草的神秘,甚至連山珍野味都沒有。但就是在如此普通的農家小院裡,孟浩然卻和自己的朋友開懷暢飲,聊著莊稼的收成、農村的生活。外面是菜園、穀場,應該還有小孩子在房前屋後跑來跑去、嬉笑歡鬧。這是一幅普通的農家景象,但也因為這份樸素,而顯得格外有真情。
老朋友在一起,有時候常會翻些陳芝麻爛穀子的舊事,飯菜的好與壞、家境的貧與貴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點,那就是 「聚首」。多年的情誼就這樣汩汩地流淌,在彼此的身上,可以找到時間的倒影和剪影:小時候爬過同一座山,蹚過同一條河,在同一個池子裡洗過澡……在綿長的光陰裡,不斷伸展的是田園的生活,也是歲月的快樂時光。所以,無論是去朋友家聚會,還是有朋友造訪,都是一樣的歡快、開心。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春日已至,草堂南北都是漫漫江水,一群群鷗鳥日日都來造訪。「皆」、「但」二字意味深長,詩人對眼前的景物熟悉至極,已經審美疲勞,說明詩人的生活雖然安逸,也因過於平淡而有些無聊。
在生活極其單調的情況下,若有客至,本身就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倘若客人又是故交,喜悅之情自然更甚。「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詩人用和客人交談的口吻,像在閒話家常,顯示出他與來客關係十分親密,富有真實而生動的生活感。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因為居所偏僻,遠離市集,買不到更多更美味的菜餚,又因家境貧寒,只能用去年釀的薄酒來招待客人。雖然詩人在表達歉意,但透過這十四個字,可見主客頻頻舉杯、開懷暢飲的熱鬧場景,符合一般人家的待客之禮,親切而融洽,畫面感非常強。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尾聯從側面寫出了賓客盡歡的氛圍。詩人詢問客人:「你是不是願意和鄰家的老翁一起對飲幾杯呢?」當時的氣氛一定十分歡愉,詩人才萌生了邀人同樂的念頭。客人爽快地表示同意,所以詩人隔著籬笆,大聲招呼鄰居趕緊過來痛飲。至此,全詩的喜悅之情被推向高潮。至於鄰翁是否應聲而來,讀者不得而知,但通過詩人隨意相邀的細節,足見當地鄰裡關係的淳樸與和睦。
推杯換盞,鄰裡情長。這是孟浩然的快樂,也是杜甫的快樂,更是在那個時代歸隱之人的快樂。他們在塵世中受了傷,就選擇歸隱,用鄰裡之間的濃濃情意來化解自己的憂愁,而我們也從中體會到了這些隱士生活的溫馨與快樂。也許,參透世俗之後,他們真正的快樂來自鄰裡情長。
美到令人窒息的唐詩
「最受歡迎唐詩專屬公眾號,品味唐詩三百首」
古文 | 唐詩 | 宋詞 | 元曲 | 國學經典
一首唐詩,一個故事,每天背一首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