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步槍刺刀的早期型號是56式軍用軍刺(軍刺的使用有56半自動步槍和部分的56式自動步槍),其使用磷化處理表面代替了烤藍的設計。56式軍用軍刺的設計是以刺為主,而其劈、挑、削的功能相對是比較弱的。並且56式軍刺並沒有開刃,其前端是平頭,外型類似於一字螺絲刀,而其末端成圓柱狀,前端的扁平鴨嘴,既沒有尖也沒有刃屬於「變截面」的刺刀,其對目標可造成相當程度的撕裂傷,軍刺刺入目標後,三稜狀的軍刺扎出的傷口大體上是T形的窟窿。因此,56式軍用軍刺也被稱為三稜軍刺。
56式軍用軍刺
同時,磷化處理的表面慘白的光代替了烤藍的設計,冶煉時出於金屬性質的需要而加入了一定量的砷元素,其目的是為了防止鏽蝕。在建國前期,國內的鋼材品質都不高,因而56式軍用軍刺才用的三稜結構,不僅可以防止出現斷裂,而且其刀體稜狀的設計還能起到減輕重量以及增加強筋的作用。
56式軍用軍刺的後期設計
最初三稜軍刺的作用是打掃戰場,而非拼刺,但由於功能過於單一以及後期公約禁止殺戮戰場上的殘活者,因而三稜軍刺逐漸退出制式的舞臺。在戰場上表面的磷塗層磨損後三稜軍刺會暴露出其含有砷的鋼體(打造完整的軍刺成品是無毒的),這讓軍刺即使只是擦傷敵人的皮膚也讓敵人的傷很難癒合,而其主要的原因是戰場環境複雜,衛生條件又低下,軍刺上混有火藥,油脂,泥土以及破傷風桿菌等微生物,造成後期傷口發炎,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後,江湖上會流傳出種種"軍刺浸泡過毒素"的傳說 。
56式軍用軍刺亦被稱為三稜軍刺
三稜軍刺的特點是:1.刀身呈稜型,三面血槽。整刀經過熱處理,硬度極高,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2.刀身帶有槍環和底座,可上於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1、56-2全自動步槍上。3.刀身經過去光處理,刀身呈灰白色,不反光。4.此刀用合金鋼鍛壓打造而成,鋼材的硬度在60HRC以上。
三稜軍刺外型魄人心魂
三稜軍刺的刀身熱處理時加有砷,以達到防鏽及延長刀體壽命的目的。而其由於三面血槽刺入人體後,會有大量空氣進入,傷口很難縫合。 (威力過於巨大,現已被聯合國禁止使用),但最後因為實用性欠佳,只適用於刺,攻擊方式過於單一,所以已被淘汰,56式三稜刺刀裝備的步槍只用作禮儀表演。
56式軍用軍刺
三稜軍刺雖已退出舞臺,但其給我們留下的歷史記憶,依舊深刻!大家對三稜軍刺怎麼看呢?
文章部分內容與圖片來源於網絡,請勿轉載!如有侵權,請與小編聯繫,小編將及時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