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胃部不適,胃部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與日常的飲食息息相關。同時,胃部也是除了大腦之外,神經分布最多的器官,因此,平時情緒的變化也會對胃部造成直接的影響,長期的不良情緒很可能會導致胃部疾病的發生。
胃病的發病率是相當高的,而且其增速也是比較快的。胃病作為如此常見的一種疾病,大家是否對他真正的了解呢?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臨床上都有哪些常見的胃病以及這些胃病的症狀,以便於儘早的發現並且及時就醫治療。
一、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胃病中最為常見和多發的疾病之一,主要在31歲到50歲的中青年人群中多見,而且男性患者人數要多與女性患者人數。得了慢性胃炎後的主要症狀表現為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腹脹、噯氣、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
如果不重視對慢性胃炎的控制,任其發展會對胃部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可能會讓患者的體質變得非常虛弱,甚至影響生活質量。
二、急性單純性胃炎。急性胃炎在臨床上可以被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急性腐蝕性胃炎;第二類是急性糜爛性胃炎;第三類是急性單純性胃炎;第四類是急性化膿性胃炎。
其中急性單純性胃炎是最多見的,其典型的臨床症狀包括腹部絞痛、噁心、腹瀉、食欲不振、脫水、發熱以及便血等,如果病情非常嚴重還可能會出現嘔血,甚至休克的症狀。患者的症狀和病情通常會在攝入刺激性食物或者大量喝酒後加重,可能需要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症狀。
三、急性化膿性胃炎。急性化膿性胃炎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急性蜂窩織炎性胃炎,患者往往患有胃潰瘍或者慢性胃炎等疾病,胃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出現了嚴重的損傷,炎症侵犯到了胃壁,從而引起了急性化膿性胃炎。通常會出現上腹部疼痛以及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的會出現膿血樣嘔吐物以及便血,患者此時需要及時就醫,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四、非潰瘍性消化不良。這是功能性胃病的一種,發病率也是比較高的,出現上腹部隱痛、噁心、嘔吐、胃酸反流以及持續打嗝等症狀,還可能會出現腸易激症候群。需要進行胃部B超以及上消化道鋇餐造影來確診,可以通過日常的飲食調理來進行改善。
胃病不僅是非常常見的疾病,其種類也是非常多的,大多數胃病都會導致疼痛、噁心、嘔吐的症狀。由於胃病常見,因此,很多人並不重視,認為不是什麼大病,但實際上危害是相當大的,不可忽視。平時要做好胃部的保養,可以根據以上症狀來進行自檢,有症狀後一定要及時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