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戲劇本《大稻埕》及劇目榮獲第六屆廈門文學藝術獎特別榮譽獎

2020-12-23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6月12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 在日前揭曉的廈門市最高文藝獎項———第六屆廈門文學藝術獎中,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學文創作的高甲戲劇本《大稻埕》及劇目,均榮獲本屆廈門文學藝術獎的最高獎———特別榮譽獎。「很榮幸能在自己的家鄉獲得這樣一個重要獎項,我特別珍惜。」

昨天,曾學文在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很感恩腳下這片土地,未來希望能持續立足本土文化,結合時代發展,創作出更多體現廈門文化精神的戲劇作品。

多次打磨創作精品

曾學文是廈門人,出生於1964年,常年從事閩南地方戲曲創作、研究。他熱愛戲劇,善於創作各類不同藝術形式、不同劇種的劇本,被譽為廈門戲劇界的「全才」。

因為創作上的勤勉,曾學文獲獎無數,曾三度摘得「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和「五個一工程」優秀劇目獎,四度斬獲「文華獎」。他創作的歌仔戲《邵江海》《蝴蝶之戀》、高甲戲《阿搭嫂》《大稻埕》、南音樂舞《長恨歌》《鳳求凰》、小劇場話劇《日子》等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更塑造了阿搭嫂、林天來、邵江海等一系列有血有肉、有溫度的人物形象。

高甲戲《大稻埕》是曾學文近年來創作的一部優秀劇本,講述了一段臺灣人民英勇抗日的故事。據曾學文介紹,《大稻埕》的劇本創作於2014年。「在臺灣島內,近來抗日題材的文藝作品日漸減少。而對於今天的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來說,全面了解歷史真相,重溫昔日臺灣先烈的抗日壯舉,顯得必要而緊迫。」曾學文說,為此,他決定創作《大稻埕》。

創作的過程漫長而艱辛。「這個故事我醞釀了兩三年,也曾多次到臺灣進行資料收集、整理,之後花了一年多時間寫出來。」曾學文告訴記者,與他之前創作的《蝴蝶之戀》《阿搭嫂》等不同,《大稻埕》涉及的人物多,關係也更為複雜,寫作難度更高,僅大的故事框架就修改了3次。此後,他還多次到戲劇表演現場觀看,並對諸多細節不斷進行修改、調整,以求達到更好。

屢屢斬獲重要獎項

《大稻埕》由廈門市金蓮陞高甲戲劇團參演,在兩岸引起較大反響,獲得了不少成績,包括第六屆福建藝術節暨第二十六屆福建省戲劇會演劇目一等獎第一名、編劇一等獎第一名;2016年入選文化部「2016年度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名錄」等。

2017年,《大稻埕》榮獲第六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第二十二屆曹禺劇本獎),這也是曾學文個人繼首屆《邵江海》和第三屆《阿搭嫂》獲獎之後,第三次榮獲「曹禺獎」這一中國戲劇劇本最高獎。

專家評價,《大稻埕》是曾學文近年來創作作品中最厚重的一部,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戲劇張力和情感衝擊力。劇本充分發揮劇種和地域風格的獨特性和優勢,給舞臺二度創作提供了巨大的創造空間。

從本土文化汲取養分

談及佳作頻出的原因,曾學文說,他喜歡從閩南豐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養分,獲取創作靈感。「廈門擁有豐富的閩南文化元素,如南音、歌仔戲、高甲戲等傳統藝術,能激發我的創作靈感;同時,廈門又是國際化城市,能讓我接觸到當今國際最先鋒的戲劇、最前沿的舞臺。」曾學文說,因此,他能在把握傳統美學和藝術特徵的基礎上,賦予傳統藝術新的審美趣味,與時代的關聯度也更緊密。

同時,在創作中,曾學文還喜歡通過大的歷史社會變遷背景展現人物的命運,喚起文化記憶和生活記憶,尋找戲劇的當代性特徵。他認為,這也是廈門戲劇之所以能大放異彩的原因之一。

曾學文說,閩南文化豐富而厚重,廈門各大戲曲表演團體的實力也頗為強勁。「很感謝這塊土地,也很感謝幾個團體的精彩詮釋。未來,我將繼續挖掘本土文化,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發展、真善美的故事,推動廈門的戲劇文化發展。」(記者 葉子申)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66件作品獲廈門文學藝術獎 電影作品嶄露頭角
    作為我市文學藝術領域的最高獎和風向標,本屆評選釋放出兩個強烈信號——廈門文學藝術創作年輕力量正在崛起,電影作品開始在廈門文學藝術獎嶄露頭角。本屆廈門文學藝術獎評選於2018年正式啟動,面向廈門文藝團體及個人的創作作品,或外地作者創作的廈門題材作品,最終評出特別榮譽獎3件,榮譽獎4件,一等獎14件,二等獎20件,三等獎25件。
  • 66件作品獲廈門文學藝術獎
    作為廈門市文學藝術領域的最高獎和風向標,本屆評選釋放出兩個強烈信號——廈門文學藝術創作年輕力量正在崛起,電影作品開始在廈門文學藝術獎嶄露頭角。本屆廈門文學藝術獎評選於2018年正式啟動,面向廈門文藝團體及個人的創作作品,或外地作者創作的廈門題材作品,最終評出特別榮譽獎3件,榮譽獎4件,一等獎14件,二等獎20件,三等獎25件。據悉,上屆廈門文學藝術獎在2015年評出。
  • 66件佳作站上廈門文藝巔峰 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本屆廈門文學藝術獎於2018年正式啟動,面向廈門文藝團體及個人的創作作品,或外地作者創作的廈門題材作品,最終評出特別榮譽獎3件、榮譽獎4件、一等獎14件、二等獎20件、三等獎25件。  本屆廈門文學藝術獎下設文學、廣播影視、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攝影、民間工藝十個門類,較為全面地涵蓋了廈門市文藝領域的各個板塊。  獎項是重量級的,評委也都是「大咖」。
  • 「大咖」盛讚泉州戲曲文化 高甲戲獨具藝術特色
    高甲戲詼諧幽默接地氣臺海網11月17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李漁故裡展演,探訪戲劇之源。前日下午,高甲戲《範進中舉》在浙江省蘭谿市蘭溪劇院上演,這是泉州高甲戲參加第二屆中國(金華)李漁戲劇匯的第二場演出,高超的表演藝術贏得專家和當地戲迷的喝彩。
  • 周口市第六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頒獎 145個作品獲獎
    《大地的雲朵》作者阿慧(李智慧)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見習記者 支亞茹為表彰先進,鼓勵我市文藝工作者再攀高峰,12月16日上午,市政府對周口市第六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評選出的66件優秀入選作品,
  • 「高甲戲醜戲·武戲專場」23日在泉州高甲劇場上演
    敲響「復工復產」文藝惠民演出第一鑼 高甲戲專場周六開演泉州網5月22日訊 (記者陳智勇)明晚7時,「高甲戲醜戲·武戲專場」將在泉州高甲劇場上演,敲響泉州市「復工復產」文藝惠民演出第一鑼。屆時,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將精選高甲小戲《武松打店》《紅玫弄》《送水飯》《梁紅玉·擊鼓》等上演,有的以武戲見長,有的以醜戲傳韻,盡展高甲戲獨特的藝術魅力。其中,《送水飯》為高甲戲傀儡醜代表作之一,劇中傀儡醜與俏花旦相互配合,妙趣橫生,該劇曾獲第五屆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優秀劇目獎。
  • 《大稻埕》——領導的關懷與兩岸同胞的交流
    林進川局長以閩南語講話,濃濃鄉音一下子拉近了與大家的距離。他指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9月3日是我國首個法定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在這樣一個特別的年份裡,排演表現民族氣節、反抗日本殖民的高甲大戲——《大稻埕》,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對於這個戲而言,是重要的機遇。
  • 西藏電影劇本《喜馬拉雅舞者》榮獲優秀劇本獎
    2020年11月25日下午,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多彩中華」民族電影展映活動啟動儀式在MGF夢工坊影城廈門蔡塘店隆重開幕。本次啟動儀式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國家民委文宣司、中共廈門市委統戰部指導;中國電影家協會民族電影工作委員會、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廈門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廈門市湖裡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 新疆第六屆「天山文藝獎」作品獎獲獎名單
    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第六屆「天山文藝獎」作品獎、榮譽獎、特別獎和貢獻獎的表彰決定(2019年12月26日)自治區文藝最高獎「天山文藝獎」自2002年批准設立以來,已組織實施了六屆評選表彰活動
  • 會寧7天7夜名家唱大戲,過足戲癮
    1985年7月,年僅14歲的李小雄考入甘肅省定西地區戲曲學校學習戲曲表演藝術,在老師的嚴格教導下,他憑著對秦腔藝術的熱愛與追求努力學習表演技巧、刻苦訓練舞臺基本功,並在許多學習劇目中擔綱主演,成為眾多同學中的業務尖子,在工作崗位上一直是團裡最優秀的「臺柱子」。
  • 高甲戲《範進中舉》走進福田
    深圳晚報訊 (記者 劉丹青 通訊員 陳晨) 日前,福田區第七屆主題館藝術節的重點劇目之一,由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帶來的高甲戲《範進中舉》在戲劇主題館星空劇場精彩上演。
  • 【上昆北京行】《邯鄲記》參加2018年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首屆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中國戲曲學院青研班。師承張少春、關松安、童祥苓、倪海天、陳志清、童強老師、扮相俊美、氣質英武、嗓音甜亮。主演劇目《智取威虎山》《群借華》《珠簾寨》《四郎探母》《定軍山》等。曾獲第27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第七屆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金獎(榜首)、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折子戲評比展演優秀表演獎等榮譽。
  • 《天水來的姑娘》喜獲電影頻道百合獎評委會特別榮譽獎
    特別榮譽獎在1月8日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舉行的百合杯頒獎典禮上,甘肅電影喜獲三項大獎:由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天水市委市政府、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和甘肅風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的電影故事片《天水來的姑娘》榮獲百合獎評委會特別榮譽獎
  • 戲劇之光———王瓊芬的藝術人生
    1982年,安溪高甲戲界的泰鬥諸葛輅先生的名作《鳳冠夢》問世後,劇團要排演此劇目參加全省高甲戲匯演。導演看中了王瓊芬的才氣和技藝,決定選用她飾演女主角、漁家女李春娘。經過整整一年的排練,第二年就參加了福建省第十五屆戲劇匯演,轟動福建戲劇界,除了包攬組委會預小設置的全部六個獎項外,該破例獲得增設的特別獎——集體龍套獎。
  • 【劇目推介】梆子戲經典劇目——《花打朝》
    」,一般簡稱梆子戲。       宿州市梆子劇團始建於1949年,自創團以來,創作和移植的劇目多達100多部,其中《採桑女》、《紅色三少女》赴京在懷仁堂演出,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等領導的親切接見。2001年,該團創作演出的大型現代戲《大樹參天》應邀參加第六屆中國「映山紅」戲劇節,獲五個一等獎,四個二等獎和演出金獎的好成績。2002年應邀晉京作匯報演出,演出劇目《大樹參天》、《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 電視劇《可愛的中國》榮獲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
    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9月28日晚在河北衡水揭曉由江西廣播電視臺、江西電影製片廠、中共上饒市委宣傳部等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可愛的中國》榮獲「優秀電視劇獎」。此外,電視劇《可愛的中國》還榮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別獎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推薦播出參考劇目,被列入中國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重點項目、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國家廣電總局2018——2022年「百部重點電視劇
  • 安溪縣高甲戲劇團參加深圳市「戲聚星期六」公益演出專場
    安溪除了鐵觀音,還有高甲戲! 1983年,縣高甲劇團創作演出諷刺喜劇《鳳冠夢》,一舉囊括了當年福建省戲劇會演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導演獎等多個獎項,並榮獲「集體龍套獎」;1985年該劇晉京演出,創造了'閩南僑鄉高甲戲,一夜傾倒北京人'的奇蹟。
  • 《村上春秋》入圍第六屆甘肅戲劇紅梅獎
    《村上春秋》入圍第六屆甘肅戲劇紅梅獎 2020-12-22 1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