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心有所圖的商人盯上後,他甘願在牌桌上被「圍獵」
從學校畢業後,曹光亮早年當過中學教師。1988年起,他長期在萍鄉市委、市紀委機關工作,直至2003年到萍鄉市安源區任職,先後任安源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區長和湘東區委書記、萍鄉市政協副主席。
曹光亮文字功底好,有較高的理論素養,這是很多人的共識。在湘東區擔任黨委主要領導時,他堅持自己動手寫講稿,或者是自己講別人記,講完稿子也即成型。這與他長期在市委、市紀委機關工作的經歷密不可分。
第一次違紀時,曹光亮心中毫不設防。2003年,在到安源區工作之前,曹光亮與他的房產商朋友羅某某談起想在其開發的小區購買一套住房,並談好了購買價格。沒想到,之後的一天,羅某某給曹光亮送來購房發票,說:「購房款已經幫你交了,房子算我送你的。」曹光亮當時大覺意外,心想自己只是市委機關的一名縣級幹部,手上沒什麼「實權」,並不能幫羅某某做什麼,他怎麼出手如此大方。
曹光亮後來才明白,原來,羅某某是從「可靠渠道」打聽到自己即將上任安源區區長後才決定送房的。顯然,羅某某此舉絕非出於與曹光亮的「朋友」情誼,而是看中了曹光亮當上區長後的權力。果不其然,曹光亮一當上區長,羅某某便開始收回「投資」,他又是找曹光亮要工程項目,又是當起謀利的掮客,讓曹光亮在深淵裡越陷越深。
回憶起與羅某某的交往,曹光亮說,他們是從打牌開始認識,繼而稱兄道弟的。正是看中了曹光亮喜歡打牌這個愛好,包括心懷不軌的商人在內的一些人,想方設法成為曹光亮的「牌友」,在牌桌上送牌資、套近乎,再利用曹光亮職務的權力和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
而心中明知「牌友」們企圖的曹光亮,已逐漸喪失一名黨員幹部應有的警覺,他甘願在牌桌上被「圍獵」,為商人「牌友」辦事,幹損公肥私的事情。為了方便打牌,他甚至在區裡安排的宿舍裡買了自動麻將桌。「八小時」之外,牌桌就成為曹光亮與「牌友」們娛樂的一個重要場所。
2 以一把手姿態說一不二,他在幹部任用中明碼標價
當上黨政主要領導之後,曹光亮把自己當成了「特殊黨員」。在擔任區長、區委書記的11年間,他基本上沒有參加過所在黨支部、黨小組的組織生活,沒有親自去交過黨費。
在來自各方的笑臉和奉承聲中,曹光亮在湘東區逐漸形成了這樣的想法:區長是我培養的,其他班子成員大多是我推薦或者同事多年的,論資歷無人可與我比。什麼區委常委會議事規則、民主集中制,曹光亮全部丟在一邊。工作上是這樣,幹起以權謀私的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久而久之,社會上形成了這麼一種說法:「想在湘東辦事,沒有曹光亮點頭不行。」
與此同時,在曹光亮心中,開始有了一個清晰的價碼:想在哪個崗位任職,必須送多少數額的錢財。「用人唯錢、辦事唯錢」成為曹光亮的行事準則。
縱觀曹光亮的諸多違紀問題及相關當事人,利用職務之便在幹部選拔任用中為他人提供幫助的痕跡相當明顯。相關當事人要想獲得提拔或重用,都會很識趣地給曹光亮送去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的「感謝費」。逢年過節的「份子錢」,更是不能少。
上梁不正下梁歪。正是在曹光亮的帶領和引導下,湘東區人事安排「潛規則」盛行,「錢」字開路大行其道。安排幹部不是講工作、看成績,而是看誰有關係、看誰敢送錢。
在這種惡劣的風氣下,湘東區一心一意幹實事的幹部少了,心浮氣躁想提拔的幹部多了,很多人的工作信心受到影響、工作勁頭受到打擊。原先經濟在萍鄉市排名靠前的湘東區,經濟發展形勢一度不容樂觀。該區曾經引以為傲的工業陶瓷,因為沒有抓住產業轉型的機遇,導致產業發展後勁不足。
凌駕於組織之上的曹光亮,變得什麼忙都敢幫、什麼錢都敢收。從幹部任用、安排轉編,到插手企業徵地拆遷、工程款結算,曹光亮對錢財的熱愛近乎偏執,在斂財過程中不考慮社會影響,喪失了起碼的理智。比如對有些幹部的提拔使用,他只是悄悄地找「信得過的人」來辦,甚至連組織部門的很多工作人員都不知情。辦公室、家中,還有賓館、茶樓,都成了收錢交易的地點。
3 把作風問題看成「小節」,他在權色交易的迷途中無法回頭
「領導幹部男女作風問題不是小事,揭開『小事』的蓋子,往往伴隨著權色交易、錢色交易,幹部人事、經濟犯罪問題也是如影隨形。」等到曹光亮領悟到這個道理時,身後已經沒有了回頭路。
在萍鄉當地,有關曹光亮包養情婦並育有私生子的話題傳得沸沸揚揚。這些話題之所以傳開,與曹光亮的情婦們「步步相逼」有很大關係。
調查查明,曹光亮與數名女性有著不正當關係。「我一開始認為作風問題是『小節』,無傷大雅,不曾想包養情婦帶來的併發症,使我招架不住,不得不一步步滑向更深的違紀違法深坑,也讓我長期陷入社會輿論的包圍,長期壓抑得抬不起頭、睡不著覺。」曹光亮終於感悟到,色字頭上一把刀,這把刀穿腸而過,讓人身敗名裂。
「玩心重」,是很多人對曹光亮的評價。正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自己身不正行不端,曹光亮對下屬犯了錯誤不敢批評,工作不力不敢問責。對此,曹光亮則以「實行以人為本政策」自嘲。不能不說,這才是曹光亮「沒有領導架子,很隨和、好說話」的真正緣由了。
曹光亮的「不拘小節」,還體現在他對家人胡作非為的縱容,尤其是對他的父親。曹父在湘東被稱作「曹老爺子」,是各個鄉鎮「自來熟」的常客。「曹老爺子」在伸手要點菸酒之外,還會打著兒子的牌子插手工程,並經常提醒鄉鎮幹部多到他那裡「匯報匯報工作」。對於父親的所作所為,曹光亮心知肚明、不加制止,只是象徵性地對別人說,「不要理我父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過去我藉口經濟工作忙,對黨紀條規學習很少,在學習會上也是裝模作樣,會後束之高閣、不聞不問。如今讀來,黨章黨規每一條都重似千鈞,意味深長。」曾經是一名紀檢幹部的曹光亮,面對自己如今的境遇,雖如夢初醒,但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