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讀節氣·大雪》 朗誦:敬一丹
為十一月節,天大寒才有落地盈尺不可止的好雪——思念那一夜翻江倒海般的狂風,漫天雪鬃呼嘯。待早上一睜眼,冰封的窗戶就亮得耀目。使勁推開雪封之門,雪龍飛舞,飛雪彌天,太陽隨寒氣凜冽,雪濤鋪天蓋地,都被映為玫瑰紅。溝壑道路被掃平,新雪遍地,一腳沒膝蓋,一腳一雪窩,這才叫過癮之大雪。圖/老樹
❄️ 大雪三候
鶡鴠不鳴:大雪之日「鶡鴠不鳴」。鶡鴠是寒號蟲,求旦之鳥,大雪時,此陽鳥感陰至極而不鳴,「夜之漫漫,鶡鴠不鳴」。
虎始交:大雪後五日「虎始交」,老虎已經感知到微陽,開始交配了。
荔挺出:再五日,「荔挺出」,荔挺似蒲而小,荔挺大約就是笤帚苗。
攝影/陳耀文
❄️ 好雪好雪
好雪好雪!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拂草如連蝶,落樹似飛花。散葩似浮玉,飛英若總素。
❄️ 白羽
幽靜多懷之夜,白羽終於倦飛,早起雪影拂窗,推門終於遍地是純潔著的溫潤,清氣浮浮。灑空小院靜,積素陋庭閒,冰清玉潔,真不忍驚擾。
所謂「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這般純淨能維繫多久?——很快就會被人人粗暴踐踏,汙濁為泥。
以上節選自《微讀節氣》(朱偉著)
攝影/陳耀文
大雪民俗
大雪時節,全國各地人們更多的是在冰天雪地裡賞玩雪景。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有一段話描述了杭州城內的王室貴戚在大雪天裡堆雪人、雪山的情形:「禁中賞雪,多御明遠樓,後苑進大小雪獅兒,並以金鈴彩縷為飾,且作雪花、雪燈、雪山之類,及滴酥為花及諸事件,並以金盆盛進,以供賞玩。」
滑冰是冬季遊戲之一,古時稱為冰嬉。北方嚴寒,河流凍得堅實,有的地方汲水澆成冰山,高三四丈,晶瑩光滑,人們縛皮帶蹬皮鞋,從山頂挺立而下,以到地而不僕倒者為勝,這種遊戲叫做打滑撻。
在臺灣,大雪時節臺灣也是捕獲烏魚的好時節。俗諺:小雪小到,大雪大到,是指從小雪時節,烏魚群就慢慢進入臺灣海峽,到了大雪時節因為天氣越來越冷,烏魚沿水溫線向南回流,匯集的烏魚群也越來越多,整個臺灣西部沿海都可以捕獲烏魚,產量非常高,常被當做上等佳餚來招待賓客。
❄️ 大雪養生:強體抗寒
民間常說「瑞雪兆豐年」。嚴冬積雪覆蓋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很低,為冬作物創造良好的越冬環境。積雪融化時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
攝影/王新玲
天寒地凍多吃禦寒食物
進入「大雪」節氣後,意味著將要進入隆冬時節,禦寒成為頭等大事。專家介紹,對於畏寒怕冷的人,要多穿衣服加強保暖,適當多吃含鐵元素和碘元素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黑木耳、大棗、乳類、海蜇等,有助於提高禦寒能力。患有心腦血管病、關節炎、消化系統疾病的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
保暖護住頭胸腳
人體的頭、胸和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女性朋友冬季穿上坎肩,可以防肩背受寒。對頸椎不好的人來說,冬季穿高領衣服、出門戴圍巾很重要。
俗話說「寒從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禦寒的能力較差。大雪時節應特別注意腳部的保暖,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泡腳是不錯的養生之法。
來源/央視新聞 《微讀節氣》新華網
©央視新聞
監製/楊繼紅 主編/侯振海 編輯/李偉 陳斐然
❄️ 你那裡下雪了嗎?分享這篇夜讀,也跟我們分享大雪時節才有的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