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義:善與惡的二元對立》(1)
瑣羅亞斯德一生行教近40年,創立了較為完善的祆教教義。祆教不是一神教,也不是多神教,而是一種特殊的二元神論宗教。大凡宗教,都要解釋神之由來,人之由來,人與神的關係。這種追根溯源的探討乃是各宗教立教之基礎。瑣羅亞斯德在《伽泰》中,以簡樸的語言提出並闡述了獨具特色的二元對立的宇宙觀。
他認為未有宇宙之先就存在著善、惡兩大本原的對立。善本原體現智慧、善良、真誠、仁慈等所有美德,是光明和生命的源泉。惡本原體現愚昧、邪惡、虛偽、暴虐和破壞,代表著黑暗和死亡。惡的主宰叫阿赫裡曼,意為「居心險惡者」。他與阿胡拉馬茲達同時並存,但勢不兩立,心懷鬼胎,專事惡行。自創世之初到世界終了,兩者一直進行著激烈的鬥爭。
起初,存在著兩個實體:阿胡拉馬茲達和阿赫裡曼。阿胡拉馬茲達作出善的選擇,賦予無相無形的宇宙以有形的形式,不僅創造了天神,而且又同諸天神創造了天空、水、植物、原牛和原人。在此之際,阿赫裡曼撕破天空,闖入宇宙,把清水變成鹹水,把沃土變成沙漠,使植物枯萎,並殺死原人和原牛。諸天神聯合抵抗各種邪惡,使各種植物在大地上生長,使牛群和人類在大地上繁衍。自此以後,進入「混雜三世」。惡勢力不斷入侵,阿胡拉馬茲達和諸天神就不斷抵抗。這種善惡對立的鬥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一直延續12000年。最後,阿胡拉馬茲達集合一切善的力量,戰勝阿赫裡曼率領的惡魔,將其清除出光明美好的世界。天地煥然一新,進入「分別之世」。阿胡拉馬茲達、一切善神以及人類將永遠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共享宇宙間無窮的福樂。
二元對立的宇宙觀是瑣羅亞斯德立教的基礎。基於此,他又提出了「七位一體」善神崇拜的宗教觀。阿胡拉馬茲達預見到阿赫裡曼將破壞他創造的宇宙,就事先創造了6位天神,充當他創造並保護宇宙的助手。這6位天神分別是:(1)巴赫曼,在天國代表阿胡拉馬茲達的智慧和善良,後被奉為動物神。(2)阿爾迪貝赫什特,在天國代表阿胡拉馬茲達的至誠和聖潔,被奉為火神,是宇宙和人類秩序的保護神。(3)沙赫裡瓦爾,在天國代表阿胡拉馬茲達的威嚴和仁政,乃天空之主,守衛大地,負責救助窮苦百姓。(4)斯潘達爾馬茲,在天國代表著阿胡拉馬茲達的謙恭和慈愛,被奉為土地女神。(5)霍爾達德,在天國代表著阿胡拉馬茲達的完美和健康,被奉為江河女神。(6)莫爾達德,在天國代表阿胡拉馬茲達的永恆和不朽,被奉為植物女神。這6位天神為阿胡拉馬茲達所創造,但又參與了宇宙的創造和保護。儘管他們名稱不同,職司各異,但他們本質相同。他們擁有一個心靈,一種聲音,一樣行為,能從一個天神的靈魂裡看到另一個天神的靈魂。也就是說,儘管他們有各自的獨立性,但共附一個主體阿胡拉馬茲達,因而可以稱之為「七位一體」神。6位天神分別代表著阿胡拉馬茲達的各種優良品質,共同組成了體現所有美德的善界至上神。除了阿胡拉馬茲達及六大從神外,還有一些次要的善界神,如牛精古舒爾萬、遵命天使斯魯什和幸福女神阿希等。
在二元對立論的原則下,瑣羅亞斯德提出了「棄惡取善」的塵世說。阿胡拉馬茲達不僅是光明天國的統治者,眾善神的主宰,而且還是世界萬物的創造者。塵世是阿胡拉馬茲達和惡魔阿赫裡曼分別代表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兩大勢力的戰場。作為阿胡拉馬茲達創造物的人類自覺不自覺地都被捲入這場鬥爭之中。是追隨阿胡拉馬茲達及其使者,與邪惡勢力作鬥爭,還是追隨阿赫裡曼為非作歹、興風作浪呢?瑣羅亞斯德指出,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可以任意選擇。「真誠和虛偽,智慧和愚昧都在高呼,善與惡兩大本原在召喚各自的信徒,動搖者將得到土地女神的幫助。」瑣羅亞斯德指出以智慧選擇宗教信仰的重要性。作為神主的使者,瑣羅亞斯德的職責在於指給眾生正途,勸他們棄惡從善,皈信正教。他不想,也沒有能力強迫人們拋棄傳統的信仰改宗祆教。宗教信仰的選擇,對個人而言極端重要。它關係到今世的人生道路和來世的靈魂歸屬,所以必須作出明智正確的抉擇。在現實生活中,立足本業,勤於稼穡,修房挖井,種植果木,皆蒙阿胡拉馬茲達納悅,有助於神主進行善的創造工作。相反,那些破壞農耕、虐殺牲畜的行為應受到強烈的譴責。瑣羅亞斯德祈禱說:「阿胡拉馬茲達啊!願你將期待已久的獎賞,賜於耕地、蓄養牲畜的行善者。神主啊!正是你智慧的宗教使農牧業發達興旺。」
塵世為神所創造。有所來,也有所歸。同其他宗教一樣,祆教提出了自己的來世說。對阿胡拉馬茲達而言,創世之初,就預設了來世的一切,即到分別之世,以阿赫裡曼為代表的邪惡、黑暗勢力將被清除,光明世界將重新恢復,神人同享永遠的幸福。對於塵世的人類,與之相關也有來世的安排。就個人而言,是由身體和靈魂組合而成的。人死後身體不復存在,但靈魂為神主所造,永恆不滅。所以,按祆教說法,人死後靈魂出竅。最初三日徘徊於自己的軀體之上,可以感受到家人的祭奠告慰。三日後,幽靈將被妲伊納(意為「良心、自我」)女神接到「分別之橋」,接受神的檢驗和判決。根據亡者的生前思、言、行,虔誠的正教徒由於行善積德,身心清白,接引他的將是一位美貌仙女,引他安然通過平坦寬闊的大橋,升入無限光明的天堂,與眾神共居。如果亡者生前不從正教,作惡多端,則將有一個醜陋不堪的妖婆帶路走上窄如刀刃的分別橋,跌落地獄,與惡魔相伴。如果亡者生前功過參半,善惡兼為,則被置於天國和地獄之間的地段,亦稱「陰陽界」。這裡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傷。所有靈魂除在死後接受判決外,在「分別之世」還要接受最後審判。經過這次嚴格而公正的審判,宇宙間一切邪惡之徒將再一次從大地上被清除出去,所有義人的靈魂將獲得肉體而復活。融化的金屬之河流進地獄,燒盡宇宙中最後的邪惡場所。此後,阿胡拉馬茲達將把永生賜予每個復活者。人類將與諸神生活在四季如春的極樂世界裡,永享安樂。
人類怎麼才能在死後避免墮入地獄,怎樣才能得到永生?瑣羅亞斯德相應提出了「三善」救贖說。「三善」指善思、善行、善言。「善思」是指要篤信和崇敬阿胡拉馬茲達,不允許妄自尊大,不可褻瀆神明,不得心懷邪念。「善言」是指要歌頌和讚美神主阿胡拉馬茲達及其六大從神,嚴守口戒,不得撒謊、行騙、爭吵、謾罵,不可妄行污衊和誹謗。「善行」是指要虔敬諸神,嚴守教規,不犯戒律,勤事農耕和養畜,力行樂善好施、扶弱濟貧。現世是否奉行「三善」,決定著死後是升天堂,還是下地獄。瑣羅亞斯德總是勸誡信徒好自為之,戒除惡行,廣行善事,積極投入到棄惡取善的鬥爭中,以求得天國永恆的獎賞。這「三善」不僅是宗教信條,而且是道德規範,久而久之,乃成為波斯民族的優良傳統,並對古伊朗和中亞各族人民的道德文明建設起到過重要作用。
於是,瑣羅亞斯德對世界的本原、形成和結果提出了自己系統的看法。善惡對立的宇宙觀、棄惡取善的社會觀、善必勝惡的來世觀,「三善」救贖的道德觀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宗教哲學體系。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宗教世界不過是現實世界的曲折反映。作為先知的瑣羅亞斯德不僅是卓越的宗教思想家,而且是偉大的社會改革家。他敏銳地洞察社會,把社會變革賦予神聖的宗教意義。作為宗教思想家,他不僅繼承了雅利安人的原始宗教信仰,而且加以改造和創新。當然,這一切都受著當時具體的政治、經濟條件的限制。無疑,瑣羅亞斯德創立祆教,有其深厚的社會根源和源長的思想根源。
從思想上看,祆教的神話素材直接源於沒有解體前的伊朗—印度雅利安人的原始信仰。《梨俱吠陀》不僅是印度,也是印歐語系中最古老的詩歌總集,其中包含伊印人共同體時期的原始神話,也包含印度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河流域間新產生的神話。比較《伽泰》頌詩和《梨俱吠陀》,可以發現祆教神的源頭,與伊印神崇拜的共源性。
但是,伊朗—印度雅利安人原先共同信奉的神明在部落聯盟共同體瓦解後,各自走上獨立的發展道路,其神性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馬茲達本為伊朗—印度神話中擁有阿胡拉稱號的主神之一,意為「智慧」。在印度神話裡,這位智慧之王早已被淡忘,僅被稱為「那個阿修羅」。但正是這個智慧之神,與阿胡拉稱號連在一起,成了阿胡拉馬茲達,被瑣羅亞斯德改造成了善之本源,光明世界的主宰,世界萬物的創造者,善界至上神。再如臺伐,原本是伊印神話中的諸神共名之一,意為「那光芒四射的」。但在祆教的經典《阿維斯陀》中,這些臺伐神以惡靈的面目出現。他們攔截獻給諸神的祭品,破壞神主的創造,與惡魔沆瀣一氣。因此,瑣羅亞斯德斥之為「偽神」。祆教產生前,有不少部落崇拜臺伐神。他們嗜血好戰,無視道德,以搶掠、偷盜其他部落的牲畜和農作物為生,與崇拜阿胡拉的部落發生激烈衝突。於是,瑣羅亞斯德將其逐出神殿。伊印人在部落共同體瓦解之後,自然條件不同,社會生活不同,神靈觀念和崇拜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這也是合情合理的。總之,瑣羅亞斯德繼承並發展、改造了原始宗教。祆教本身就是一大創新。
宗教是現實世界的折射。作為社會改革家的瑣羅亞斯德,其創教基於特定歷史條件,反映了特定的社會風貌。
文章摘自《波斯帝國》(作者於衛青),一品波斯編輯和發布
感謝關注微信公眾號「一品波斯」,同步今日頭條、新浪微博、知乎「一品波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