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上映於1999年1月3日,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大劇,對於古代的宮廷政治鬥爭可謂刻畫的是入木三分,蘊含很多人生道理,劇情是一環扣一環,也是相當精彩,所以經久不衰,直到今天也是好評如潮,某瓣評分高達9.2分。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這樣反而觀眾緣也不錯,因此某瓣評分也是高達9.2分。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為何這兩部描述康熙帝和雍正帝父子二人的歷史大劇,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差不多有一半戲份,《康熙王朝》卻隻字不提雍正呢?
首先來說說為什麼《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差不多有一半戲份呢?
《雍正王朝》中共有44集,而到了20集的康熙帝駕崩劇情,可謂是九子奪嫡的高潮,也就是說電視劇過了20集,康熙帝才算是正式下線,到了最後一集的時候,隨著曾靜描述雍正帝弒父逼母的謠言時,也配有康熙帝的畫面,所以整體來說,康熙帝的確佔了差不多一半的戲份。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客觀來說,因為雍正帝這個守成之君,主要是對內的文治,而且在位只有13年,不同於康熙帝在位61年,一生又是平三藩又是收臺灣的,有著諸多歷史事件,所以對於他一生中的各大亮點要深挖,而康熙晚期的九子奪嫡這個精彩歷史自然不能放過,因此康熙帝自然戲份不少。
當然以上只是客觀因素,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在於雍正帝這個守成之君不是一般的守成之君,他在位期間可是實施了新政,而且實施的有聲有色,雖然有著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但並沒有失敗。
像雍正帝實施新政,並且沒有失敗的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可謂是很少見的,更何況雍正帝還是一個飽受爭議的皇帝,很多人對於他殘忍對待兄弟是相當詬病,所以對於這樣的皇帝,深挖他年輕時候的經歷,來不知不覺間使觀眾明白他為什麼要實施新政,還有為什麼對兄弟如此殘酷的原因。
諸如江夏鎮劇情,暴露出官紳勾結對於帝國統治的危害,對於老四觸動還是很大的,可以說是他日後實施新政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有老八一黨,用假手諭陷害太子兵變,用死鷹詛咒康熙帝,並且陷害老十四,到了雍正時期又搞八王議政,可謂是最大反派,還無所不用其極,所以雍正帝自然是狠狠地懲罰報復他們。
正因為有著以上各種鋪墊原因,所以九子奪嫡劇情是雍劇中的重要一環,而九子奪嫡除卻九位阿哥,當時的皇帝康熙帝自然也是一個重要刻畫人物。
再來說說《康熙王朝》中為什麼幾乎不提雍正帝呢?
先來說說《康熙王朝》為什麼要提到雍正帝呢,因為雍正帝身為康熙帝四子,是康熙帝晚年九子奪嫡風波中一位重要皇子,更何況最後是他繼承的帝位,按理說拍攝這部電視劇,對於雍正帝這個下一任皇帝怎麼說也要有一些戲份的,像雍劇之中,後來的乾隆帝弘曆的戲份就不少。
但是縱觀這個《康熙王朝》電視劇,雖然四阿哥出場過,但根本是可有可無的角色,可以說是被一筆帶過,甚至是直接被省略了。
那麼為什麼對這麼一位重要人物如此潦草帶過呢?
其實關鍵原因在於《雍正王朝》珠玉在前,對於九子奪嫡實在刻畫的太好了,不說後無來者,最起碼是前無古人,即使在今天來看,《雍正王朝》中對於九子奪嫡的刻畫,依舊是國產劇中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我們再來看看兩部劇的編劇老師,《雍正王朝》的編劇是劉和平先生,歷史功底深厚不說,對於劇情故事的把握也是數一數二的,水平明顯要比《康熙王朝》的編劇朱蘇進高几個檔次。
所以綜合之下,有著《雍正王朝》珠玉在前,《康熙王朝》選擇了揚長避短,不重點描述九子奪嫡,免得大家一對比《雍正王朝》,反而給自己減分,像雍劇開始於康熙四十六年,雖然描述了大阿哥於太子的鬥爭,但是戲份不多,主要描述九位阿哥彼此之間錯綜複雜的鬥爭關係,於是《康熙王朝》即使是刻畫九子奪嫡,側重點也在於大阿哥與太子之間的長期鬥爭,對於他們背後支持的勢力也是過多著墨。
而且康熙帝本身在位61年,在位時間長不說,對內文治和對外武功都不錯,一生可謂波瀾壯闊,有著很多歷史事件可以深挖,可以刻畫,不必一定要集中在晚期的九子奪嫡之中。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四阿哥胤禛,註定是沒什麼戲份,甚至可以說是被省略了。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大家吐槽、點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