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之一的《雍正皇帝》被改編為電視劇《雍正王朝》。該劇以雍正為主角,重點講述了其九王奪嫡獲得帝位,並推行新政,革除康熙時代弊政的故事。《雍正王朝》展現了古代皇權之下的政治鬥爭的最高水平,極具觀賞與啟發性。
《雍正王朝》一經播出便大受觀眾喜愛,創下了16.7%的超高收視率,豆瓣評分8.9分。要知道,歷年春晚的收視率也不過35%左右,《雍正王朝》的收視率可媲美半個春晚。
2001年,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之二的《康熙大帝》被改編為電視劇《康熙王朝》。該劇區別於《雍正王朝》的政鬥,主要側重描寫康熙大帝一生收鰲拜、平三藩、徵葛爾丹以及收服臺灣的光輝事跡,極具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康熙王朝》的收視率高達13%,雖然低於《雍正王朝》,但依然是大熱大火的「帝王歷史劇」,其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1分。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同為二月河小說改編,但二者的風格截然不同。《康熙王朝》側重熱血的個人英雄主義,而《雍正王朝》側重冷酷的宮廷權謀鬥爭。
所以,在情節設計上,兩部電視劇也有所側重。比如,《康熙王朝》從玄燁的童年開始直到晚年,展現康熙一生開疆拓土的豪邁。而《雍正王朝》則直接從胤禛奪嫡說起,跨過了胤禛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講述雍正奪嫡和當政的艱難與不易。
據說,二月河本人認為以雍正為視角的「九王奪嫡」是《落霞三部曲》中最為精彩的片段之一。故而,在初期編劇的時候,《康熙王朝》也試圖在康熙晚年,重點講述以雍正為主的九王奪嫡。
但遺憾的是,《雍正王朝》於1999年播出,比《康熙王朝》早了2年。當年《康熙王朝》的主創們看到《雍正王朝》將九王奪嫡刻畫的如此出彩時,都傻眼了。
如果《康熙王朝》也刻畫九王奪嫡,充其量不過是拾人牙慧。於是,主創們開始改變思路,對劇本進行大幅度修改,弱化了皇權政鬥,而是以康熙輝煌的一生為主線,講述其煌煌開創之功。
結果,這種設定大受觀眾喜愛,人們沉醉於康熙大帝英雄豪邁的一生,驚嘆於他的功業無雙,理解於他一生無敵手的寂寞。千古一帝,莫過如此!
值得一提的,《康熙王朝》的主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也與電視劇一起大紅大紫。其中,「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的歌詞,很好詮釋了康熙晚年的心境。
所以,《康熙王朝》最終隻字不提雍正,對於劇情來說無傷大雅,同時還能避開《雍正王朝》的鋒芒,不與其正面硬槓。
《康熙王朝》的結尾甚至將康熙傳位與哪位皇子都設計成一個懸念。如此橋段設計,不僅不會影響電視劇的主線,更是可以將其與《雍正王朝》銜接起來,可謂十分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