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文《康熙王朝》,卻收到很多網友留言評論說,《康熙王朝》不如《雍正王朝》,焦晃老師的康熙,真的是無人能夠超越。
電視劇《雍正王朝》於1998年製作完成,在1999年1月3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獲當年長篇電視劇飛天獎一等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部經典的影視劇的臺前幕後。
1994年,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正式發行,作為一部詳細描述這位歷史上最勤奮卻又飽受罵名的皇帝的小說,一經出版,就引起巨大反響。
製片人劉文武看到這部書後,立馬被這個在位僅十幾年,卻每天勤政的雍正帝深深吸引。便決定將這位皇帝搬上熒幕,讓更多人了解這位歷史上最孤獨的皇帝。
當機立斷的他便立馬找到作者二月河,買下了這部書的拍攝版權。可是要塑造這樣一位角色,就必須要走歷史正劇的風格。由於當時清宮戲多半都是戲說,根本沒有歷史考究可言,製片人劉文武就決定打造一部以歷史為根據的清宮戲。
可是要以歷史為基本,劇本的改編成了一大難題,製片人找了很多歷史學家進行創作劇本,卻都以失敗告終,最後才找到了著名編劇劉和平。劉和平看完小說,對於小說內容的描述無比佩服,當即決定創作劇本。
可是當時劉和平身體患有疾病,根本沒辦法自己親自寫劇本,為此,製片人專門給他找了一個打字員,通過劉和平的口述來進行劇本的創作。經過兩年的努力,劇本終於創作完成。
1998年,導演胡玫看到了這部小說,並且知道將要被拍成電視劇,於是她就找到了當時的製片人說,我知道你們現在在找導演拍,不客氣的說我想拍,但是我也知道你們沒選我,這麼好的一個劇本,如果不找一個精心投入的導演去拍,真的就把這部經典的作品毀了。說完這些,胡玫導演便離開了,因為她知道,她沒有什麼名氣,根本不可能一句話就讓製片人改變主意。
原本當時的製片人,想找大腕導演拍攝,還聯繫了當時著名的幾個導演,其中就包括張藝謀、陳凱歌與林兆華,而當時的胡玫幾乎沒有任何名氣,而且還是一個女導演,與這三位當紅導演相比,真的差很多。
最後,由於幾位導演沒有多餘的時間,導致無人接拍這部劇,於是製片人就又找到了胡玫,胡玫二話沒說,肯定要接,甚至都沒有談價格,直接就說了一句,不用給我談導演價格,我便宜,你看著給,反正我是拍定了。
最後製片人經過綜合考量,決定讓胡玫拍攝,因為製片人看得出來胡玫對這部劇的態度,絕對可以拍好這部劇。畢竟有那麼一句名言:態度決定一切。
導演確定以後,便開始了演員的挑選。而雍正一角應該是整部劇的靈魂人物了,所以對於這一角色的選擇,劇組團隊可以說是相當謹慎。
導演胡玫認為,張豐毅是一個硬氣的男演員,想讓他來出演「雍正」,由唐國強來出演八爺胤禩,可是演員唐國強在讀完劇本之後,卻堅持要出演雍正一角。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張豐毅因為陳凱歌找他臨時救場《荊軻刺秦王》,所以演不了雍正一角,加上唐國強的軟磨硬泡,才拿到了這個角色。
之後張豐毅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過,自己最後悔的就是錯過了《雍正王朝》。
康熙帝作為這部劇第二個主要人物,他的角色選擇也是慎之又慎,最後製片人想起了一位老話劇演員,焦晃。大家都知道,話劇,是最考驗演技的。
導演與製片人一拍即合,立馬去找了話劇演員焦晃,可是沒想到老先生不願意,一口回絕了,理由是不演電視劇,尤其是清裝劇,因為清裝劇要剃光頭,老先生拒絕也在情理之中,可是二人並沒有放棄,打算用劇本感動他。
於是二人放下了劇本,並請求老先生抽空一定要看看。這一看不要緊,焦晃老師被劇本的內容深深吸引,(果然好的劇本,永遠不缺演員啊。)最終,焦晃老師答應出演康熙。
1997年十月,《雍正王朝》正式開拍,唐國強老師曾說,這是他做演員以來最難詮釋的角色,為了演好雍正的冷酷無情,他每天在劇組都是板著一張臉,為了達到雍正晚年。身體消瘦的狀態,唐國強便節食,讓自己身體消瘦。
唐國強的用心,自然被焦老先生看在眼裡,為了演好康熙大帝,焦老先生同樣費盡心血,在拍康熙向天告白這段戲時,焦老先生改了臺詞。要知道當時的製片人劉文武是不允許演員臨時改臺詞的,原劇本寫的是朕怎麼怎麼樣,而焦老先生面對群臣的時候說朕,但是面對蒼天的時候,卻自稱玄燁,焦老先生的這一細節更改,居然讓原本要求無比苛刻的製作人,大呼「絕了」。
由此可見,焦老先生對於細節的把控是多麼的到位。焦老先生用心的演繹,讓無數人覺得,他的康熙絕對可以載入中國電視劇史,仿佛他根本不是在演,而是他真真切切的就是康熙大帝的樣子。
一部影視劇的細節往往決定一部劇質量的好壞,《雍正王朝》的細節考據真的做的不錯。比如御膳房供應的「奶子」(牛羊奶類)就不是漢人的習慣用語,非常貼合滿清王朝的統治背景。
再者,在雍正出巡河南的時候,大太監呈給皇帝的食物之一就是油茶。眾所周知,當時河南、山西、陝西的特產就是油茶,但是現在有幾部國產電視劇像這樣可以兼顧劇情和事實的連貫呢?
當然,我們知道,做歷史考據是電視劇生產中費力不討好的事,費工夫而成效不顯,請幾個流量明星就可以很好的帶一波流量,為什麼要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去考據呢?
可觀眾又不是瞎子,電視劇製作者費了多大心血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呈現出來的效果和觀眾的口碑一定不會騙人。
《雍正王朝》上映之時,中國影視行業處於開端,龐大的觀眾市場讓該電視劇先聲奪人,站穩了腳跟。人們對於歷史的好奇成為該電視劇最有效的強心劑,如果說男女情愛是偶像劇類型的殺手鐧,那麼歷史題材能成為經典,首要原因就是整部劇的製作態度,都是十分的嚴謹,尊崇史實的。
經典歷史劇《雍正王朝》自開播之後其收視率是只增不減,甚至高達16.7%,不僅口碑極好,而且還獲得了許多大獎,隨著電視劇的爆火,其中的演員們自然也是跟著火了一把,唐國強憑電視劇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王繪春獲得了優秀男配角等。
導演胡玫,之後更是接連導演了《漢武大帝》與《喬家大院》等經典影視作品。
《雍正王朝》雖然劇情也有很多硬傷,比如把年羹堯寫成了一個政治傻子,但還是功不唐捐,作為一部歷史劇,在考據中付出多少心血,觀眾的口碑就會有多高,這是毫無疑問的。
《雍正王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地位,是因為它對於歷史抱著尊敬的態度,弱化以往古裝歷史劇的男女情愛,而且很嚴謹的去表現古代男人政權內的廝殺。
正所謂,以史為鑑可以知天下,以人為鑑可以知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