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影視劇《雍正王朝》的那些幕後故事

2020-08-28 暮雪影視

前幾天發文《康熙王朝》,卻收到很多網友留言評論說,《康熙王朝》不如《雍正王朝》,焦晃老師的康熙,真的是無人能夠超越。

電視劇《雍正王朝》於1998年製作完成,在1999年1月3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獲當年長篇電視劇飛天獎一等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部經典的影視劇的臺前幕後。

劇本的產生

1994年,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正式發行,作為一部詳細描述這位歷史上最勤奮卻又飽受罵名的皇帝的小說,一經出版,就引起巨大反響。


製片人劉文武看到這部書後,立馬被這個在位僅十幾年,卻每天勤政的雍正帝深深吸引。便決定將這位皇帝搬上熒幕,讓更多人了解這位歷史上最孤獨的皇帝。

當機立斷的他便立馬找到作者二月河,買下了這部書的拍攝版權。可是要塑造這樣一位角色,就必須要走歷史正劇的風格。由於當時清宮戲多半都是戲說,根本沒有歷史考究可言,製片人劉文武就決定打造一部以歷史為根據的清宮戲。

可是要以歷史為基本,劇本的改編成了一大難題,製片人找了很多歷史學家進行創作劇本,卻都以失敗告終,最後才找到了著名編劇劉和平。劉和平看完小說,對於小說內容的描述無比佩服,當即決定創作劇本。

可是當時劉和平身體患有疾病,根本沒辦法自己親自寫劇本,為此,製片人專門給他找了一個打字員,通過劉和平的口述來進行劇本的創作。經過兩年的努力,劇本終於創作完成。

胡玫的毛遂自薦

1998年,導演胡玫看到了這部小說,並且知道將要被拍成電視劇,於是她就找到了當時的製片人說,我知道你們現在在找導演拍,不客氣的說我想拍,但是我也知道你們沒選我,這麼好的一個劇本,如果不找一個精心投入的導演去拍,真的就把這部經典的作品毀了。說完這些,胡玫導演便離開了,因為她知道,她沒有什麼名氣,根本不可能一句話就讓製片人改變主意。

原本當時的製片人,想找大腕導演拍攝,還聯繫了當時著名的幾個導演,其中就包括張藝謀、陳凱歌與林兆華,而當時的胡玫幾乎沒有任何名氣,而且還是一個女導演,與這三位當紅導演相比,真的差很多。

最後,由於幾位導演沒有多餘的時間,導致無人接拍這部劇,於是製片人就又找到了胡玫,胡玫二話沒說,肯定要接,甚至都沒有談價格,直接就說了一句,不用給我談導演價格,我便宜,你看著給,反正我是拍定了。

最後製片人經過綜合考量,決定讓胡玫拍攝,因為製片人看得出來胡玫對這部劇的態度,絕對可以拍好這部劇。畢竟有那麼一句名言:態度決定一切。

雍正帝的演員選擇

導演確定以後,便開始了演員的挑選。而雍正一角應該是整部劇的靈魂人物了,所以對於這一角色的選擇,劇組團隊可以說是相當謹慎。


導演胡玫認為,張豐毅是一個硬氣的男演員,想讓他來出演「雍正」,由唐國強來出演八爺胤禩,可是演員唐國強在讀完劇本之後,卻堅持要出演雍正一角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張豐毅因為陳凱歌找他臨時救場《荊軻刺秦王》,所以演不了雍正一角,加上唐國強的軟磨硬泡,才拿到了這個角色。

之後張豐毅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過,自己最後悔的就是錯過了《雍正王朝》。

千古一帝康熙的演員選擇

康熙帝作為這部劇第二個主要人物,他的角色選擇也是慎之又慎,最後製片人想起了一位老話劇演員,焦晃。大家都知道,話劇,是最考驗演技的。

導演與製片人一拍即合,立馬去找了話劇演員焦晃,可是沒想到老先生不願意,一口回絕了,理由是不演電視劇,尤其是清裝劇,因為清裝劇要剃光頭,老先生拒絕也在情理之中,可是二人並沒有放棄,打算用劇本感動他。

於是二人放下了劇本,並請求老先生抽空一定要看看。這一看不要緊,焦晃老師被劇本的內容深深吸引,(果然好的劇本,永遠不缺演員啊。)最終,焦晃老師答應出演康熙。

正式開拍

1997年十月,《雍正王朝》正式開拍,唐國強老師曾說,這是他做演員以來最難詮釋的角色,為了演好雍正的冷酷無情,他每天在劇組都是板著一張臉,為了達到雍正晚年。身體消瘦的狀態,唐國強便節食,讓自己身體消瘦。

唐國強的用心,自然被焦老先生看在眼裡,為了演好康熙大帝,焦老先生同樣費盡心血,在拍康熙向天告白這段戲時,焦老先生改了臺詞。要知道當時的製片人劉文武是不允許演員臨時改臺詞的,原劇本寫的是朕怎麼怎麼樣,而焦老先生面對群臣的時候說朕,但是面對蒼天的時候,卻自稱玄燁,焦老先生的這一細節更改,居然讓原本要求無比苛刻的製作人,大呼「絕了」。

由此可見,焦老先生對於細節的把控是多麼的到位。焦老先生用心的演繹,讓無數人覺得,他的康熙絕對可以載入中國電視劇史,仿佛他根本不是在演,而是他真真切切的就是康熙大帝的樣子。

影視劇大火的必然性

一部影視劇的細節往往決定一部劇質量的好壞,《雍正王朝》的細節考據真的做的不錯。比如御膳房供應的「奶子」(牛羊奶類)就不是漢人的習慣用語,非常貼合滿清王朝的統治背景。

再者,在雍正出巡河南的時候,大太監呈給皇帝的食物之一就是油茶。眾所周知,當時河南、山西、陝西的特產就是油茶,但是現在有幾部國產電視劇像這樣可以兼顧劇情和事實的連貫呢?

當然,我們知道,做歷史考據是電視劇生產中費力不討好的事,費工夫而成效不顯,請幾個流量明星就可以很好的帶一波流量,為什麼要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去考據呢?

可觀眾又不是瞎子,電視劇製作者費了多大心血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呈現出來的效果和觀眾的口碑一定不會騙人。

《雍正王朝》上映之時,中國影視行業處於開端,龐大的觀眾市場讓該電視劇先聲奪人,站穩了腳跟。人們對於歷史的好奇成為該電視劇最有效的強心劑,如果說男女情愛是偶像劇類型的殺手鐧,那麼歷史題材能成為經典,首要原因就是整部劇的製作態度,都是十分的嚴謹,尊崇史實的。

經典歷史劇《雍正王朝》自開播之後其收視率是只增不減,甚至高達16.7%,不僅口碑極好,而且還獲得了許多大獎,隨著電視劇的爆火,其中的演員們自然也是跟著火了一把,唐國強憑電視劇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王繪春獲得了優秀男配角等。


導演胡玫,之後更是接連導演了《漢武大帝》與《喬家大院》等經典影視作品。

總結

《雍正王朝》雖然劇情也有很多硬傷,比如把年羹堯寫成了一個政治傻子,但還是功不唐捐,作為一部歷史劇,在考據中付出多少心血,觀眾的口碑就會有多高,這是毫無疑問的。

《雍正王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地位,是因為它對於歷史抱著尊敬的態度,弱化以往古裝歷史劇的男女情愛,而且很嚴謹的去表現古代男人政權內的廝殺。

正所謂,以史為鑑可以知天下,以人為鑑可以知興衰。

相關焦點

  • 揭秘《雍正王朝》幕後不為人知的真實故事
    雖然《雍正王朝》這部劇自播出到現在已有20年,但熱度絲毫不曾減少,依然是眾多影迷觀看和討論的話題之一。關於這部經典巨製,相信大家肯定對劇中的人物,劇情,結局都已經了解的比較透徹了,那今天就來揭秘一些《雍正王朝》幕後不為人知的真實故事。1.
  • 《雍正王朝》的幕後故事:3位一級演員離世,張豐毅後悔錯過
    《雍正王朝》作為一部歷史劇,自開播以來就深受觀眾的喜愛,評分更是高達9.1分,不僅劇情讓人慾罷不能,其中的演員將每一個角色都演繹得淋漓盡致,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揭秘一下《雍正王朝》的幕後故事。雍正一角應該是整部劇的靈魂人物了,所以對於這一角色的選擇,劇組團隊可以說是相當謹慎了,胡玫導演認為張豐毅是一個硬氣的男演員,想讓他來出演「雍正」,由唐國強來出演八爺胤禩,而唐國強在讀完劇本之後,堅持要出演雍正一角。張豐毅因為陳凱歌找他臨時救場《荊軻刺秦王》,所以也演不了雍正一角,之後張豐毅多次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自己最後悔的就是錯過了《雍正王朝》。
  • 《雍正王朝》幕後故事:張豐毅後悔錯過雍正,3位一級演員去世
    張廷玉,字衡臣,是杜雨露老師經典角色之一,輔佐康熙、雍正兩代明主,舌戰老八一派是其高光時刻,實力詮釋什麼是真學霸。《雍正王朝》作為經典歷史劇,自1999年開播以來,一直備受追捧,豆瓣高達9.1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讓人慾罷不能,
  • 《雍正王朝》幕後故事:張豐毅後悔錯過雍正,3位一級演員去世
    張廷玉,字衡臣,是杜雨露老師經典角色之一,輔佐康熙、雍正兩代明主,舌戰老八一派是其高光時刻,實力詮釋什麼是真學霸。 《雍正王朝》作為經典歷史劇,自1999年開播以來,一直備受追捧,豆瓣高達9.1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讓人慾罷不能
  • 《雍正王朝》憑什麼被稱為歷史劇神作?
    到了完成度更好的《雍正王朝》出來時,那部劇就徹底沒水花兒了。果然打敗《康熙大帝》的只有《雍正王朝》。《雍正王朝》為什麼評價如此之高?前面說過當時市場上缺乏歷史正劇,《雍正王朝》當然算是一股清流。但,更重要的是,這部劇扭轉了國人對雍正的偏見。
  • 經典影視,康熙王朝,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幕後故事
    2001年《康熙王朝》在港臺播出後,一時間萬人空巷,全面超過了當時爆火的《雍正王朝》和《大宅門》。甚至有人說,陳道明之後,再無康熙,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部歷盡艱辛,鑄就的不朽經典,一直是毀譽參半,褒貶不一。
  • 姚典、蒙古樂師、胡教頭,細數《雍正王朝》裡的那些一人分飾兩角
    作為一部經典影視劇,《雍正王朝》裡有太多細節值得我們回味與深思,有太多的看到值得我們發掘與探討。但是,過多的權謀與心機,難免讓人身心俱疲,壓抑不堪;好在,導演還有意無意地給我,留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情節。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一看,在權謀深遠的雍正王朝世界裡,那些頗為有趣的「一人分飾」兩角現象。十阿哥&蒙古樂師在本劇中,十阿哥胤俄一直是一個「莽撞與憨渾」的代名詞,但是,你能想像他他粘上鬍子,拿起胡琴的樣子嗎?
  • 主角拒演,配角成主角,成就經典《雍正王朝》不知道他後悔了嗎?
    不知道大家看過《雍正王朝》沒有,但是小編最近一直在追這部劇。所以有幸地了解了一下《雍正王朝》的拍攝過程,過程可真的是一波三折啊!畢竟好事多磨嘛,《雍正王朝》連續贏得了三項國家的大獎。五個一工程獎,優秀電視劇獎,大眾評選金鷹節最佳電視劇。等等八個獎項。還有國家級電視劇的飛天獎。
  • 《雍正王朝》幕後冷知識,唐國強差點被換掉,導演胡玫毛遂自薦
    1999年1月3日,雍正王朝一經播出便火爆全國,且收視率始終居高不下!該劇改編於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小說出版後沒多久,製片人劉文武看得如痴如醉,他感覺這麼強的故事性適合拍成電視劇,於是他決定立刻去找二月河買版權。
  • 為什麼《雍正王朝》的觀眾緣,不如《康熙王朝》?
    《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優秀,這在許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在大眾印象裡,無論從哪個維度看,《康熙王朝》是遠勝《雍正王朝》的。10萬+,《雍正王朝》只有4.8萬。故事的主角是一代帝王,但本質上還是那種大男主偶像劇。
  • 胡玫「上香」求導演,張豐毅錯失四爺,成就唐國強《雍正王朝》
    21年前,由胡玫執導,根據二月河同名小說改編的《雍正王朝》登陸央視,該劇憑藉引人入勝的劇情,波折起伏的故事情節,一經播出立刻引發收視狂潮,豆瓣更是給出了9.1的高分,這部影片也被稱讚為「它是當代及近代以來歷史小說創作的最為重大收穫」。
  • 《雍正王朝》中雍正駕崩以後,喬引娣的下場原來會是這樣的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喬引娣身為雍正特殊的紅顏知己,在雍正帝死後應該是回到老十四身邊了,也有可能被迫出家當尼姑了。
  • 《雍正王朝》中,十三爺最終的地位有多高?
    《雍正王朝》中,十三爺在軍中的威望為何如此之高?《雍正王朝》中,十三爺最終的地位有多高?
  • 經典之作也有「神劇情」:細數《雍正王朝》那些與歷史不符的情節
    然而,既然是影視作品,哪怕是根據正史故事改編的歷史正劇,也會與真正的歷史事實有著不符與出入,而這也難免給觀眾在學習與認知上造成一定的誤解。這裡就為大家羅列一些較為明顯的與歷史事實不符的劇情片段,以此來還原一個歷史上真正的「雍正王朝」。
  • 《雍正王朝》中,十三爺在軍中的威望為何如此之高?
    《雍正王朝》中,十三爺在軍中的威望為何如此之高?《雍正王朝》中,十三爺最終的地位有多高?《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清宮影視劇,其中的許多細節及人物刻畫都十分生動真實,引人入勝,是我國影視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在整部電視劇中,許多人物的刻畫都深入人心,惟妙惟肖,以至於許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看過後直接將其中人物的形象刻在了心中。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解析《雍正王朝》的一點體會
    從這一點來談,《雍正王朝》的主創人員對於電視劇本身有著非常強大的駕馭能力,讓電視劇始終朝著主創人員的主旨去發展。衡量一個優秀的電視劇,不光要看它的長處,也需要看它的短板。然而就目前來說,《雍正王朝》似乎找不到短板。
  • 這部電視劇《雍正王朝》依然代表著歷史劇的最高水平,百看不厭!
    《雍正王朝》上映的背景,是當時中國在力推改革,急需渲染改革者的光輝形象,而雍正這一人物,就如百年前的王安石,在當時的浪潮兒筆下,成為一個借古喻今的符號。在八十年代,大眾對雍正的評價褒貶不一,《雍正王朝》播出後,正面評價就蓋過了負面評價。
  • 原定的主演拒演,配角救場,卻成就了經典《雍正王朝》
    原定的主演拒演,配角救場,卻成就了經典《雍正王朝》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歷史深厚,所以中國歷史劇非常多,優秀的國產劇中歷史正劇就佔了十之八九。《雍正王朝》作為經典的歷史正劇,從1999 年開播以來一直備受追捧,該劇當年在央視首播的時候就創下了收視紀錄,這部電視劇演繹出了清朝時期的官場,以及雍正皇帝的性格。《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的同名小說,編劇劉和平經過兩年多的時間來打磨劇本,劇本敲定後,下一步就是尋找導演,好的劇本,好的導演,才能導出好的作品。
  • 漢卿說:雍正的文治武功對雍正王朝之後的王朝有什麼影響?
    清朝有康乾盛世,所謂的康乾盛世,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時,大清王朝國力強大,百姓富裕。歷史上,歌頌康熙年少英雄,計擒鰲拜,平三藩,文治武功能和唐宗宋祖試比高。歌頌乾隆,七下江南何等風流,修建壯麗宏大的萬圓之圓,經濟文化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