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康熙王朝》在港臺播出後,一時間萬人空巷,全面超過了當時爆火的《雍正王朝》和《大宅門》。甚至有人說,陳道明之後,再無康熙,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部歷盡艱辛,鑄就的不朽經典,一直是毀譽參半,褒貶不一。
1992年,正在拍攝《武則天》的導演劉大印,在書店偶然發現了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帝國》,不禁拍案叫絕,於是立馬三顧南陽,以高價買斷了小說版權,然而萬萬沒想到,後來熱播的《雍正王朝》將《康熙帝國》最精華的部分全部展現了出來。
為此他請來了著名軍旅作家朱蘇進,兩人重新編劇,關在屋裡九天九夜,最終將《康熙帝國》定位在除鰲拜、平三藩、據沙俄等主題上,同時又用大量民間故事相對接,提高觀眾的可看性。
1999年末,《康熙王朝》的劇本大綱終於完成,劇本幾乎是在脫離原小說的基礎上,重新改編。敲定劇本後,導演組便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挑選演員,最開始敲定飾演康熙的是演員焦晃,可是劇本出來以後,60歲以上的戲就一場,年紀顯然不合適,於是導演組又找到了姜文,可由於檔期原因,姜文實在抽不開身,這才找了陳道明。
可當時,電視上的清裝戲,拍的是又多又爛,陳道明並不想接,直到他看了劇本,才改變了主意。為了演好康熙,他費盡心思,搜集資料,回家研究。之後一個月的時間,他幾乎每天都會去故宮走一走,邊走邊背臺詞,找皇上的威嚴和霸氣,以至於很多故宮的遊客以為,這個人是個瘋子。
康熙的演員定下來以後,劇組便開始遴選飾演孝莊太后的人,當時編劇、策劃和導演劉大印一致認為,飾演孝莊太后的人選非斯琴高娃莫屬,甚至有些戲,還是為斯琴高娃量身編寫。
可是當時,斯琴高娃經常天南地北到處奔波,導演劉大印,苦苦找尋了三四個月,才在一個晚會上遇見了。斯琴高娃接過劇本隨便一翻,便被劇本內容深深吸引,當即推掉了所有的戲。多年以後,斯琴高娃動情的說,這是一個讓她用血淚完成的角色。
2000年2月,《康熙王朝》正式開機,陳道明像是著了魔一樣,每天廢寢忘食的琢磨臺詞,拍戲時,他往往準備好幾套方案,這套不行就用另一套。
拍攝康熙怒斥群臣這段戲時,陳道明看完劇本激動不已,當時便和編劇朱蘇進說,自己可以一遍完成,朱蘇進知道這段戲有多難,根本就不信陳道明可以一遍完成。於是兩人打賭,誰輸了,誰請全劇組人喝可樂。一聽有可樂喝,幾乎所有的人都圍了上來。近七分鐘的脫稿發揮,陳道明痛心疾首,慷慨激昂,一遍通過,感情的節奏拿捏堪稱完美,成為全劇最經典的片段。
情到深處的陳道明,投入起來大嘴巴子都往自己臉上扇。拍攝病榻前訓斥大阿哥這段戲時,原定是訓斥一通後,在病榻上咳嗽不已。當拍完一條時,陳道明總覺得有所欠缺,表示再來一條,結果他先是狠狠抽了大阿哥一巴掌,然後又給了自己一巴掌。全場鴉雀無聲,直接驚呆了導演。
在怒斥索額圖那段戲時,陳道明直接拿水潑了薛中銳(索額圖扮演者)一臉,然後又是一頓呵斥,整個片段一氣呵成,事後陳道明也向演員薛中銳道歉。
陳道明如此用心的飾演一個角色,自然斯琴高娃也不例外。
孝莊太后是斯琴高娃至今,唯一一個用血淚完成的角色,為了演好孝莊,斯琴高娃先去故宮考察又去找歷史學家翻閱大量典籍,結果越看越害怕,越演越害怕,每天根本休息不好,滿腦子都是孝莊,以至於靠藥物來提神安眠。
她的母親來劇組探班,看到眼前「怒斥康熙,老態龍鐘的孝莊」竟然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女兒。
演員賣力,劇組工作人員也不計付出,導演劉大印不僅將自己女兒的嫁妝,母親的養老錢全部搭進去,還自己扮演了延平王鄭經;扮演順治的劉鈞差點被火燒死;飾演周培公的李明一個月內體重減掉了36斤;服裝設計師李建群,也被拉去扮演了容妃。
其他演員也毫不遜色,高蘭村飾演的明珠,朱藝丹飾演的索尼等,諸多國家一級演員,更為這部爺們戲增添了不少看頭。
除了爺們戲,女人戲也是該劇一大亮點,除了斯琴高娃飾演的孝莊太后之外,李建群飾演的容妃、茹萍飾演的蘇麻喇姑、天鴿飾演的藍齊兒個個飽滿生動。演員演技好,外景、服裝、道具,更是處處精心。由於《康熙王朝》時間跨度大,四季全是顛倒著來拍,外景更是遍布大江南北。
為了給這部劇創作歌曲,詞作者張俊以和導演通宵長談,最後幾人一致認定,帝王也是人,也有感情,要打破定勢,選擇一個普通男人的視角,去譜寫詞曲,於是便有了片尾曲《大男人》。
同樣兼顧細膩和豪放的,還有這首傳唱度極高的片頭曲《向天再借五百年》,當時韓磊在拿到這首曲子之後,一下子就傻了眼,足足琢磨了十三個小時,期間還喝了兩瓶紅酒給自己找狀態。劇組人急瘋了,不斷催促韓磊,問他在等什麼,韓磊只回了三個字:等感覺。
直到第二天清晨六點,韓磊終於找到了感覺,將所有人從錄音棚裡趕出去,自己關上燈,從音樂響起,到音樂結束,一遍錄完。
這首歌也因為鏗鏘有力的氣勢,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而歌詞中,「願這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也道盡了一代帝王渴求建功安民,卻又敵不過歲月無情的無奈,只留下了萬裡長城萬裡空,百世英雄百世夢的無盡感慨。
如果以歷史正劇去評判,這部劇確實存在太多硬傷,甚至有人說他是戲說康熙,不過作為影視作品來看它絕對當得起經典二字。
從少不更事到參透人生,帶給人們太多的回憶,即便到了今天也備受歡迎。
好的作品就是這樣,演員的不留餘力,工作人員的緊密配合,在不經中現波瀾,於無聲中響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