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先生的小說《雍正皇帝》,對於這部劇作的精彩表現,二月河先生給予了80分的謙虛評價;但對於改編自《康熙大帝》的電視劇《康熙王朝》,二月河先生卻只給出了4個字的評價:無話可說。
這句「無話可說」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僅就《康熙王朝》的第一集而言,雖然開篇的人生大道理確實對得起其「歷史巨製」的名號,但劇中的槽點之多,脫離歷史之遠,讓人忍不住瘋狂吐槽。
天未亮,皇三子玄燁、未來的康熙大帝便得急衝衝趕去上課。玄燁給出一句「我餓了」以後,近侍太監給出了這樣一句話:
「阿哥,咱們得先念書後進膳,這才能把學問消化了啊!您是皇子,您不是老百姓的孩子,那百姓孩子才惦記著吃,皇子得惦記讀書。」
從《雍正王朝》的李德全,到《康熙王朝》中的這位近侍太監,甚至是《甄嬛傳》中的蘇培盛幾乎都是劇中點睛的老妖怪,話不多,但卻總能一句話說到問題的根本上。
這世界上最為虛假的一句話就是「人人生而平等」,生於百姓之家,就為了一口飯;生於官宦之家,開始思考為人處世、人生規劃;生於帝王之家,就是為了天下蒼生、治國理政;此乃千古通例,亙古未變。
玄燁給出「種地苦,還是讀書苦」的問題後,這位近侍太監又給出了一針見血地回答:
「種地人說種地苦,讀書人說讀書苦!」
「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這就是人的天性,是永遠無法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角度進行考慮的問題。
「苦」和「不苦」的區別在於對比,而不在於「苦」的本身,你品,你細品!
簡單的兩句話,揭露了人生大道理,這說明《康熙王朝》最初設定的高度似乎和《雍正王朝》差不多,但我們繼續往下看就會發現,這個「高度」越來越低,甚至低到了只能吐槽的地步。
首先,我們來看下鄂貴妃和順治皇帝之間的一段對話。
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孝獻皇后」剛一出場就是病病殃殃的憔悴模樣,只是,千萬別被她的外表蒙蔽,來看她的惡毒心思:
「嬪妾想要個孩子,嬪妾最大的憾事就是沒給皇上生個皇子,因而嬪妾雖然受皇上垂愛,可每日每夜、每時每刻都像是偷來的,一不留神就會灰飛煙滅。」
我就想問一下,那個被順治皇帝稱為「朕第一子」,剛一出生就想立為皇太子的榮親王,誰生的?
看見沒有,我們的鄂貴妃雖然病著,但卻深深懂得「母以子貴」的後宮通例,想要「生個皇子」穩固後宮地位、延續當前恩寵。
再來看「痴情」的順治皇帝如何回應:
「愛妃,等你病好以後,朕夜夜和你同宿,一定會讓你懷上龍種的。」
就你這個恩寵程度,鄂貴妃都未能生育,病好了你就能讓她懷上龍種?鄂貴妃的真實用意,你是真不明白還是故意裝傻?
聽見順治皇帝這樣說,鄂貴妃估計要被氣瘋了,但卻仍然要保證姿態、保持風度。於是,鄂貴妃端住架子,索性直截了當地指明了自己的想法:
「嬪妾現在就想要,嬪妾夜裡得夢,說嬪妾如有皇子為繼,嬪妾這病就會不藥而愈。」
現在就想要,怎麼辦?再加上如果現在就有皇子,我的病就會立馬痊癒,你說怎麼辦吧?
被清史學者評價為「世祖雖有過情,董鄂卻無敗度」地孝獻皇后,生生地被演繹成了這般模樣;一段感動世人的「鍾情佳話」變成了滿是心機手段的「甄嬛版」邀寵、爭寵,二月河先生可不就給出「無話可說」的評價了嘛!
順治皇帝這才算聽懂了鄂貴妃的話裡話:
「認子衝邪?這麼著吧,佟貴妃有兩個皇子,二阿哥和三阿哥,待今天文華殿廷試之後,朕就下令讓三阿哥入繼承乾宮。」
皇三子玄燁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一輩子就有玄燁這一個皇子,而且在順治朝一直都是「庶妃」身份。二阿哥,哪裡來的?佟貴妃,又是哪裡來的?
鄂貴妃所居的「承乾宮」,並沒有錯;只是,這個「文華殿」卻有著極為明顯的錯誤。
「廷試」(如果皇帝考核皇子也叫「廷試」的話)以後,行森對順治皇帝有過這樣一句話:
「皇上,據貧僧所知,文華殿的九龍塌乃前明皇上留下,幾百年來未曾移動過,皇上竟將它送給了三阿哥,貧僧真是無限感佩啊!」
你說你是和尚,就好好地念經禮佛就完了,非得攛掇著皇上出家,這不叫恩澤蒼生,而是禍國殃民。再說了,李自成敗退北京城的時候,那文華殿被一把火燒了個通透,你說文華殿中的九龍塌幾百年未曾移動過。
再來看,行森為「站著應試」的皇三子玄燁下的「參讀相骨」批語:
「以貧僧看來,阿哥們個個都是貴不可言,尤其是三阿哥玄燁。如月駐西天,鶴立雞群,聖上請看,他雖然站著應試卻氣定神閒、樸素無華,心似古井,身如磐石啊!」
天啊,快把行森帶走吧,他太能忽悠了!
剛說了阿哥們「貴不可言」,你立馬來一個「鶴立雞群」,你到底噁心誰呢?
「身如磐石」,我能理解;你把一個形容古代貞潔女子德行操守得「心如古井」用在一個八歲的孩子身上,幾個意思?
現在,我算是明白順治皇帝為什麼非要出家了?他是被行森忽悠的啊!
除此之外,一個後宮妃嬪可以隨便在皇太后面前哭訴「想孩子」,你信不信?一個剛剛入宮的小宮女,竟敢直接稱呼孝莊太后(恩,就是提前預定的諡號)為「婆婆」,而且孝莊太后還一臉驚喜,你信不信?
更讓人可笑的是孝莊太后和小蘇麻的對話:
孝莊太后說「你給我讀一段唐詩吧」,小蘇麻則說「讀宋詞吧」,然後,就是王安石的《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我雖然讀書少,但我也知道這是「五言絕句」——「詩歌體裁之一」,並不是什麼「宋詞」,你這是嚴重的欺君啊,必須拉出去活埋!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一個自幼學習琴棋書畫的小姑娘,會背一首《梅花》就值得孝莊太后給出「丫頭啊,你真聰明」地感嘆?現在,就算家裡沒有「庭院、樓閣、小橋、流水」的普通人家,如果孩子到了三歲還不會背這首《梅花》,恐怕都得擔心他是不是智力發育比較晚。不過,據說歷史上的孝莊太后歷來不推崇漢文化,可能這才是她如此感嘆的原因所在。好,總算有一處貼合歷史事實的橋段了!
再說一下皇三子玄燁的伴讀——魏東亭。
魏東亭的父親——魏承謨,改編自康熙朝名臣範承謨,也就是「清初文臣之首」——范文程的兒子。結合魏承謨「帝師」的身份,魏東亭「伴讀」的身份和其「擒拿鰲拜」的巨大功勳,魏東亭晚年獲封「親王」爵位似乎能說得過去。
但是,就連乾隆皇帝的私生子——福康安,才只被生前封「貝子」、死後追「郡王」;魏東亭的歷史原型——曹寅,也只是官至「正五品」的「江寧織造」;看到劇中的魏東亭能被獲封「親王」,我突然感覺《甄嬛傳》中的雍正皇帝能被甄嬛氣死,是多麼的合情合理。
注意,這才只是《康熙王朝》的開局,現在,你明白二月河先生為什麼對《康熙王朝》「無話可說」了吧!
參考資料:《康熙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