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先生,為何對《康熙王朝》「無話可說」?第一集就全是槽點

2021-03-05 光芒觀奇聞

電視劇《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先生的小說《雍正皇帝》,對於這部劇作的精彩表現,二月河先生給予了80分的謙虛評價;但對於改編自《康熙大帝》的電視劇《康熙王朝》,二月河先生卻只給出了4個字的評價:無話可說

這句「無話可說」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僅就《康熙王朝》的第一集而言,雖然開篇的人生大道理確實對得起其「歷史巨製」的名號,但劇中的槽點之多,脫離歷史之遠,讓人忍不住瘋狂吐槽。

天未亮,皇三子玄燁、未來的康熙大帝便得急衝衝趕去上課。玄燁給出一句「我餓了」以後,近侍太監給出了這樣一句話:

「阿哥,咱們得先念書後進膳,這才能把學問消化了啊!您是皇子,您不是老百姓的孩子,那百姓孩子才惦記著吃,皇子得惦記讀書。」

從《雍正王朝》的李德全,到《康熙王朝》中的這位近侍太監,甚至是《甄嬛傳》中的蘇培盛幾乎都是劇中點睛的老妖怪,話不多,但卻總能一句話說到問題的根本上。

這世界上最為虛假的一句話就是「人人生而平等」,生於百姓之家,就為了一口飯;生於官宦之家,開始思考為人處世、人生規劃;生於帝王之家,就是為了天下蒼生、治國理政;此乃千古通例,亙古未變。

玄燁給出「種地苦,還是讀書苦」的問題後,這位近侍太監又給出了一針見血地回答:

「種地人說種地苦,讀書人說讀書苦!」

「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這就是人的天性,是永遠無法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角度進行考慮的問題。

「苦」「不苦」的區別在於對比,而不在於「苦」的本身,你品,你細品!

簡單的兩句話,揭露了人生大道理,這說明《康熙王朝》最初設定的高度似乎和《雍正王朝》差不多,但我們繼續往下看就會發現,這個「高度」越來越低,甚至低到了只能吐槽的地步。

首先,我們來看下鄂貴妃和順治皇帝之間的一段對話。

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孝獻皇后」剛一出場就是病病殃殃的憔悴模樣,只是,千萬別被她的外表蒙蔽,來看她的惡毒心思:

「嬪妾想要個孩子,嬪妾最大的憾事就是沒給皇上生個皇子,因而嬪妾雖然受皇上垂愛,可每日每夜、每時每刻都像是偷來的,一不留神就會灰飛煙滅。」

我就想問一下,那個被順治皇帝稱為「朕第一子」,剛一出生就想立為皇太子的榮親王,誰生的?

看見沒有,我們的鄂貴妃雖然病著,但卻深深懂得「母以子貴」的後宮通例,想要「生個皇子」穩固後宮地位、延續當前恩寵。

再來看「痴情」的順治皇帝如何回應:

「愛妃,等你病好以後,朕夜夜和你同宿,一定會讓你懷上龍種的。」

就你這個恩寵程度,鄂貴妃都未能生育,病好了你就能讓她懷上龍種?鄂貴妃的真實用意,你是真不明白還是故意裝傻?

聽見順治皇帝這樣說,鄂貴妃估計要被氣瘋了,但卻仍然要保證姿態、保持風度。於是,鄂貴妃端住架子,索性直截了當地指明了自己的想法:

「嬪妾現在就想要,嬪妾夜裡得夢,說嬪妾如有皇子為繼,嬪妾這病就會不藥而愈。」

現在就想要,怎麼辦?再加上如果現在就有皇子,我的病就會立馬痊癒,你說怎麼辦吧?

被清史學者評價為「世祖雖有過情,董鄂卻無敗度」地孝獻皇后,生生地被演繹成了這般模樣;一段感動世人的「鍾情佳話」變成了滿是心機手段的「甄嬛版」邀寵、爭寵,二月河先生可不就給出「無話可說」的評價了嘛!

順治皇帝這才算聽懂了鄂貴妃的話裡話:

「認子衝邪?這麼著吧,佟貴妃有兩個皇子,二阿哥和三阿哥,待今天文華殿廷試之後,朕就下令讓三阿哥入繼承乾宮。」

皇三子玄燁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一輩子就有玄燁這一個皇子,而且在順治朝一直都是「庶妃」身份。二阿哥,哪裡來的?佟貴妃,又是哪裡來的?

鄂貴妃所居的「承乾宮」,並沒有錯;只是,這個「文華殿」卻有著極為明顯的錯誤。

「廷試」(如果皇帝考核皇子也叫「廷試」的話)以後,行森對順治皇帝有過這樣一句話:

「皇上,據貧僧所知,文華殿的九龍塌乃前明皇上留下,幾百年來未曾移動過,皇上竟將它送給了三阿哥,貧僧真是無限感佩啊!」

你說你是和尚,就好好地念經禮佛就完了,非得攛掇著皇上出家,這不叫恩澤蒼生,而是禍國殃民。再說了,李自成敗退北京城的時候,那文華殿被一把火燒了個通透,你說文華殿中的九龍塌幾百年未曾移動過。

再來看,行森為「站著應試」的皇三子玄燁下的「參讀相骨」批語:

「以貧僧看來,阿哥們個個都是貴不可言,尤其是三阿哥玄燁。如月駐西天,鶴立雞群,聖上請看,他雖然站著應試卻氣定神閒、樸素無華,心似古井,身如磐石啊!」

天啊,快把行森帶走吧,他太能忽悠了!

剛說了阿哥們「貴不可言」,你立馬來一個「鶴立雞群」,你到底噁心誰呢?

「身如磐石」,我能理解;你把一個形容古代貞潔女子德行操守得「心如古井」用在一個八歲的孩子身上,幾個意思?

現在,我算是明白順治皇帝為什麼非要出家了?他是被行森忽悠的啊!

除此之外,一個後宮妃嬪可以隨便在皇太后面前哭訴「想孩子」,你信不信?一個剛剛入宮的小宮女,竟敢直接稱呼孝莊太后(恩,就是提前預定的諡號)為「婆婆」,而且孝莊太后還一臉驚喜,你信不信?

更讓人可笑的是孝莊太后和小蘇麻的對話:

孝莊太后說「你給我讀一段唐詩吧」,小蘇麻則說「讀宋詞吧」,然後,就是王安石的《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我雖然讀書少,但我也知道這是「五言絕句」——「詩歌體裁之一」,並不是什麼「宋詞」,你這是嚴重的欺君啊,必須拉出去活埋!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一個自幼學習琴棋書畫的小姑娘,會背一首《梅花》就值得孝莊太后給出「丫頭啊,你真聰明」地感嘆?現在,就算家裡沒有「庭院、樓閣、小橋、流水」的普通人家,如果孩子到了三歲還不會背這首《梅花》,恐怕都得擔心他是不是智力發育比較晚。不過,據說歷史上的孝莊太后歷來不推崇漢文化,可能這才是她如此感嘆的原因所在。好,總算有一處貼合歷史事實的橋段了!

再說一下皇三子玄燁的伴讀——魏東亭。

魏東亭的父親——魏承謨,改編自康熙朝名臣範承謨,也就是「清初文臣之首」——范文程的兒子。結合魏承謨「帝師」的身份,魏東亭「伴讀」的身份和其「擒拿鰲拜」的巨大功勳,魏東亭晚年獲封「親王」爵位似乎能說得過去。

但是,就連乾隆皇帝的私生子——福康安,才只被生前封「貝子」、死後追「郡王」;魏東亭的歷史原型——曹寅,也只是官至「正五品」「江寧織造」;看到劇中的魏東亭能被獲封「親王」,我突然感覺《甄嬛傳》中的雍正皇帝能被甄嬛氣死,是多麼的合情合理。

注意,這才只是《康熙王朝》的開局,現在,你明白二月河先生為什麼對《康熙王朝》「無話可說」了吧!

參考資料:《康熙王朝》

相關焦點

  • 二月河給劇版《雍正王朝》打80分,對陳道明《康熙王朝》無話可說
    二月河給劇版《雍正王朝》打80分,對陳道明《康熙王朝》無話可說今天凌晨,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北京病逝,享年73歲。說起二月河,就不得不提他名震八方的鴻篇巨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這三部史詩級的歷史小說,其中有兩部被搬上了電視螢屏。
  • 二月河說:雍正王朝給80分,總體滿意;康熙王朝他不評論
    看過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的小夥伴,大家心裡都有一桿秤,很多人都喜歡比較這兩部電視劇的差距,甚至對康熙王朝大加貶低。在這裡我想說這兩部劇之間,差距肯定是有的,雍正王朝總體來講要比康熙王朝好很多,但是也不要過度的貶低康熙王朝,畢竟康熙王朝這部劇總體來看還是不錯的,沒有必要為了抬高雍正王朝而過度的貶低康熙王朝,如果老是這種心態的話,也只能說明自己也不怎麼樣?
  • 為什麼《雍正王朝》的觀眾緣,不如《康熙王朝》?
    幾年前,歷史作家二月河參加節目,主持人撒貝寧要他分別給電視劇《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打分,這兩部劇都改編自他的小說。而對於《康熙王朝》,他給了四個字的評價:「無話可說」。二月河給出的理由是,他沒有參與劇本創作,不好做出評價,但明眼人都看出他對《康熙王朝》極度不滿。
  •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同為二月河小說改編,但二者的風格截然不同
    1999年,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之一的《雍正皇帝》被改編為電視劇《雍正王朝》。該劇以雍正為主角,重點講述了其九王奪嫡獲得帝位,並推行新政,革除康熙時代弊政的故事。《雍正王朝》展現了古代皇權之下的政治鬥爭的最高水平,極具觀賞與啟發性。
  • 二月河曾被金庸比作喬峰,為何給《雍正王朝》電視劇評分不及格?
    「他筆下的康熙、雍正、乾隆,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的帝王,只是他心中的政治理想,是他的一份家國情懷。」劉悠揚二月河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攝:姚劍鋒二月河先生辭世,突然想起多年前採訪過他兩次。一次是2005年,他在深圳和金庸先生的世紀對話;另一次是2007年,我們策劃了一組「80後文學新生代」專題,找不同代際的作家來談,他作為「40後」作家受訪。一直覺得,在這世上,「宿命」二字可能確有其事。二月河先生離開我們是在12月15日,就在13年前的這一天,他來到深圳,剛下飛機就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 二月河走了,真正可惜的是那部《乾隆王朝》!
    二月河走了,真正可惜的是那部《乾隆王朝》!
  • 《康熙王朝》電視劇為何比《雍正王朝》的評分更高一些呢?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皆是以二月河老師小說改編而拍成的,可以說是有淵源的,可以說是同門師兄弟,那麼為何康熙王朝比雍正王朝評分要高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以最簡單直白的語言來對比兩部經典電視劇,康熙王朝屬於是主角光環濃烈的電視劇,主角康熙就像小說中的主角一般升級打怪,最後光芒萬丈。而雍正王朝電視劇整體比較壓抑,屬於是腹黑電視劇,裡面交織著各種權謀之術,將說話這門藝術發揮的是淋漓盡致,可謂是寓意深刻。說白了,就是康熙王朝適合年輕人觀看,因為升級打怪式的劇情,使人看的比較爽快,使人看的是熱血沸騰。
  • 《康熙王朝》有沒有醜化鄭經?
    電視劇《康熙王朝》的拍攝,源於作家二月河的一部歷史小說,這部小說裡面有大量虛構的成分,很多內容都嚴重不符合事實。不過,文學藝術是允許一定程度的修改的,我們也無話可說,只要這種修改不太離譜。康熙1實際上,康熙朝徵服臺灣的時候,鄭經早就已經去世了,當時的實際掌控者是鄭經的兒子鄭克爽。是鄭克爽向清朝的康熙帝投降,他本人也被押解到了北京,不過康熙也沒有殺他,而是封了一個公爵給他。
  • 焦晃與陳道明的演技角逐,誰的「康熙」更老辣?
    《康熙王朝》與《雍正王朝》皆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康熙王朝》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帝國》,講述了康熙登帝、廢除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智鬥葛爾丹等康熙傳奇的一生。由於歷史上的雍正在位時間僅僅14年,這部劇的前二十集更多的講述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經過。而焦晃飾演的康熙,亦是重頭戲。
  • 《康熙王朝》出現了10大歷史錯誤,一個比一個荒唐
    當年,唐國強演繹的《雍正王朝》大獲成功的之後,於是,影視製作人就瞄中了二月河的另一部歷史小說《康熙王朝》,同樣拍出了之後,仍然產生的不小的反響,
  • 在這些電視劇裡,我們重溫二月河
    二月河而在那個IP概念還未誕生的時代裡,二月河的這些小說構成了影視劇的經典素材,成為幾代人的回憶。不僅如此,這種渾厚的歷史氣韻也打動了臺灣觀眾,據統計,電視劇《雍正王朝》在16年內,臺灣回放高達17次;《康熙王朝》的收視率一度達到2.8,超越了《武則天》和《大宅門》。
  • 康熙王朝——名不副實的經典之作
    小說原作者二月河曾對改編劇的《雍正王朝》打出了八十分的評價,但對該劇的評價卻是:無話可說。今天,我們就來深度剖析一下,這部讓原作者都無話可說的經典電視劇到底有多麼的名不副實。中國歷史上的君王比康熙有作為有貢獻的大有人在,但像《康熙王朝》這樣把當朝皇帝強行吹捧成千古一帝的歷史劇實在少見。
  • 帝師二月河
    倒也樂得自在,二月河整天在外摸魚抓螃蟹,對功課不感興趣,字也寫得歪七扭八,全憑興趣隨意讀完《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名著,讀高中時,偶然讀到了《紅樓夢》,這成為他之後研究紅學的鋪墊。二月河潛心創作歷史小說《康熙大帝》,不拘泥於正史,走出一條「給古人畫像,讓今人照鏡子」的創作路子。那時,他每天從晚上十點寫到凌晨三四點,早上七點半還要起床上班,下班回家吃了晚飯再繼續。單位的人說他不務正業,還拿公家的稿紙寫自己的書。
  • 陳道明的康熙,焦晃的康熙,誰演得更像康熙
    二月河寫的小說,因為出色,故而將其搬到大屏幕。在兩部電視劇中《雍正王朝》的編劇就是作者本人,也就是說二月河除了創作《雍正王朝》,還參與改編了。自己寫的自己改,這樣會更加忠於原著。反之,《康熙王朝》沒有,他只被冠名了作者,沒有參與改編。
  • 19年了,《康熙王朝》依然是歷史劇標杆,李建群之後,再無容妃
    「容妃」李建群的離開,又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康熙王朝》這部劇,相信許多同學又想重溫一遍了。1、「用公家稿紙幹私活」的二月河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當年寫作是在電廠上班完成的,而二月河同樣是「用公家稿紙幹私活」的作家,為此還被領導點名批評不務正業。
  • 陳道明的康熙真的不如焦晃的康熙?
    《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都是非常經典的電視劇,豆瓣評分不低,可以稱得上叫好又叫座。劇中的康熙扮演者演得非常精彩,但也時時被人拿出來點評。有人認為焦晃的康熙好,有人比較喜歡陳道明演的康熙,兩者到底誰演得更像康熙了?
  • 如何評價《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
    《康熙王朝》應該還算是一部不錯的片子吧,裡面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歷史場面大氣磅礴,人物塑造的豐滿,演員表演到位。尤其是陳道明演的康熙,斯琴高娃演的孝莊太后,都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劇中索額圖,姚啟聖,周培公這些配角,也塑造的很完美。
  • 康熙王朝:周培公大起大落為哪般?他的罪誰了?姚啟聖是他舉薦?
    周培公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二月河小說《康熙大帝》以及電視劇《康熙王朝》對周培公的經歷做了相當大的改編,把歷史上本來是三藩之亂時撫遠大將軍圖海麾下幕僚的周培公,拍成了康熙欽命的撫遠大將軍,圖海反而成為了他的助手,總之,周培公的人生在電視劇中,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 劉勇|勸君慎讀二月河
    官員的貪腐、民生艱難等姑且不論,二月河所寫的康、雍、乾時期,恰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文字獄最嚴重的時期,其規模之大與持續之久都是空前的,手段之毒辣、誅殺之兇殘更是遠遠超出了前代。康熙朝時,浙江吳興人莊廷鑨購得前明大學士朱國楨的「《明史》遺稿」,廣集名士編輯增補,修訂《明書》,由其子莊允誠刊行。
  • 從歷史角度來看,《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哪一部更精彩
    在皇帝位次上,雍正雖然是康熙的後繼之君。但是《雍正王朝》在上映時間上早《康熙王朝》兩年。它們分別於千禧年前後登上螢屏,並且均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們感謝二月河老師,為我們帶來如此優秀的小說題材,同時也感謝胡玫、陳家林導演所拍攝賞心悅目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