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都是非常經典的電視劇,豆瓣評分不低,可以稱得上叫好又叫座。劇中的康熙扮演者演得非常精彩,但也時時被人拿出來點評。有人認為焦晃的康熙好,有人比較喜歡陳道明演的康熙,兩者到底誰演得更像康熙了?
如果要討論誰演得康熙更像,需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比較。因此,除了考慮演員本身之外,還得考慮演員之外的東西,比如編劇、劇本、其他角色等等,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到演員本身的發揮。如果這樣,那麼兩者比較出來的東西才具有價值。
《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都是著名作家二月河寫的小說,因為出色,故而將其搬到大屏幕。在兩部電視劇中《雍正王朝》的編劇就是作者本人,也就是說二月河除了創作《雍正王朝》,還參與改編了。自己寫的自己改,這樣會更加忠於原著。反之,《康熙王朝》沒有,他只被冠名了作者,沒有參與改編。《雍正王朝》編劇除了二月河之外,還有一位非常厲害的編劇劉和平,兩者的結合將《雍正王朝》打造出曠世精品,劉和平也因為這個劇而獲得第19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編劇獎,這個獎項肯定了《雍正王朝》的編劇。而《康熙王朝》編劇則是由朱蘇進和胡建新,兩人也非常優秀,但是與前者相比,功力還是弱了些。有人事後問二月河,如何看待這兩部電視劇,他給《雍正王朝》打80分,對《康熙王朝》則無話可說。二月河的回答似乎表明兩部劇還是存在一定差距。
編劇水平的差異會影響到劇本,進而影響到演員的發揮。對於演員來講,一個好的劇本意味著成功了一半。《雍正王朝》以事為中心,人物圍繞事而運轉,《康熙王朝》則是以人為中心,事由人而展開。前者劇情緊湊,容易吸引觀眾,從而能夠對劇中人物所處的環境作出反應,也讓他們感同身受,這樣更容易獲得觀眾的好感。後者則是圍繞康熙所幹的事情展開,一件接一件的偉業,感覺像上歷史課,緊湊性不強,劇情跳躍,觀眾容易出戲。《康熙王朝》的劇本想面面俱到,但是又沒法做到,所以作為主角的康熙就有點突兀,不明就裡。編劇想要表達太多東西,但是又沒法取捨,故而讓康熙顯得很唐突。《雍正王朝》就沒有這種情況,圍繞康熙晚年權力的角逐而展開,這種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一環又一環,讓觀眾沉浸其中,欲罷不能。
除了主角康熙之外,戲中的配角也非常重要。一個籬笆三個莊,一個好漢三個幫,紅花也需要綠葉襯託。如果只有好的主角,而沒有好的配角,那麼也會影響到主角的發揮。在《雍正王朝》中,焦晃扮演的康熙不是主角勝似主角,特別是劇中前面部分。除了他之外,雍正的扮演者唐國強,八阿哥扮演者王繪春,張廷玉的扮演者杜雨露,佟國維的扮演者廖炳炎,鄔思道的扮演者李定保,年羹堯的扮演者杜志國等等水平都非常高,劇中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六人,這簡直是龍虎相爭,不精彩都難。而《康熙王朝》中除了演孝莊太后的斯琴高娃,演索額圖的薛中銳,蘇麻喇姑的扮演者茹萍外,其他的角不如《雍正王朝》。
年齡上,演康熙時,陳道明才四十多歲,而焦晃已經六十多歲。在《康熙王朝》這部劇中,演的是康熙一生,從兒童到晚年,陳道明演的是青年以後的康熙,焦晃在《雍正王朝》中演的是晚年康熙。兩者從年齡上看,扮演的角色與自己年齡的跨度,陳道明要大於焦晃。焦晃因為本身年齡與劇中人物相近,所以更容易把握。而陳道明本身處於中年,但是劇中的康熙涉及到青年和晚年,所以演起來有點費力,青年還是經歷了,有經驗,但是晚年沒有,所以需要演員發揮。如果要比較兩者,不能將焦晃的康熙與陳道明中青年的康熙相比,這樣不具有可比性。
如果這樣,那麼兩者的康熙真的沒有可比性了,到底誰演的好,沒有定論?這裡只是談論了扮演者之外的,還沒涉及到演員本身。欲知詳情如何,請聽下回分解。